品读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感受汉末百年历史风云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8
手机版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一、《三国演义》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的叙事起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终于晋太康元年(280)。从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义开始,比较完整地叙述了汉、魏、吴三国兴起、发展及灭亡的历史进程。小说把近百年的历史故事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主要写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三国演义》以没落的汉室宗亲刘备和以宗族起兵的曹操作为两条主线的展开了中前期的故事,而中后期以大汉丞相诸葛亮率领汉军北伐,与魏国重臣司马懿的斗智斗勇为主线,以三国归晋而告终。

  前33回的主要内容是汉末的群雄争霸,矛盾的焦点是曹操和袁绍两大集团的斗争,作者表达的主要思想:对曹、袁二人作了多方面对比,重点则是对兴亡教训的总结,顺民心、得人才、有谋略者得天下。

  后15回写三国的覆灭,主要展现的是三国各自的内部矛盾,尤其是对司马篡魏、后主信谗、孙皓暴政等作了深刻的描写,情节虽然简略,但着眼点仍在如何兴、如何亡。作者以写实的态度,比较客观、完整地展现了这百余年的历史过程,其中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启示,因此具有极大的魅力。

  二、《三国演义》人物塑造

  《三国演义》以75万字的规模,用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尤以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最为成功。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关羽,《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诸葛亮在书中被描绘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是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

  《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或有忠奸分明的主观意图,但并非黑白分明一面倒。孔明料事如神,但并非永无错误;曹操是奸雄,也不是毫无优点;关羽忠义勇俱全,然而骄傲自用,不顾大局,屡屡如此

  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三、《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的相比有哪些不同?

  罗贯中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依据陈寿写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加上他自己的才学和经验,才写成部影响巨大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成书之后,又经后人多次增删、整理,现在最流行的,是清朝康熙年间毛宗岗修改的本子。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固定形象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1、“七实三虚”写法:

  《三国演义》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史以演义,以“七实三虚”为该书取材的基本原则,小说中虽有不少虚构成分,但大的历史事件皆取之于史册,主要人物的性格、经历也基本符合史实。

  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2、神话与丑化

  《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较为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话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成就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万国觉醒:不要随意挑战自我,万一失败了,后果很严重
下一篇:惊动中央的黑老大,被判死刑后又活了20年,背后的女人只手遮天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