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谍战剧《伪装者》明楼的历史原型袁殊,堪称隐蔽战线上的传奇人物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8
手机版

  原标题:谍战剧《伪装者》明楼的历史原型袁殊,堪称隐蔽战线上的传奇人物

  个人觉得,如果提到中国的经典谍战剧,很多人张口就能娓娓道来很多的剧名,比如《潜伏》、《暗算》、《悬崖》、《伪装者》和《风筝》等。其中,《伪装者》由胡歌、靳东、王凯和刘敏涛等人联袂出演,讲述了明镜、明楼、明诚和明台四人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隐蔽战线上的殊死搏杀。

  今天,文史不假通过《伪装者》来还原历史,还原剧中神秘人物“明楼”的一生。事实上,“明楼”的真实原型名叫袁殊,是一位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的英勇斗士。

  袁殊(1911年3月——1987年11月),原名袁学易,我党历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情报人员。他曾经身兼中共、军统、中统、日伪和共产国际的“五重身份”,长期活跃于隐蔽战线并且提供过极具价值的战术情报和战略情报,被誉为“红色传奇特工”。

  1911年春,袁殊出生于湖北省蕲春的一户官宦人家。父亲袁晓岚饱读诗书,却是一个立志于推翻满清腐朽统治的民主革命者;母亲贾仁慧出身富裕,是清末盐商的女儿,接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

  辛亥革命后,得益于孙中山的领导,国民党逐渐成为了民国的第一大党,掌握了南方数省的政权,而袁晓岚也开始在上海任职。不过,他竟然抛弃了自己的妻小,美其名曰“割裂旧家庭和旧婚姻”。

  基本上,袁殊出生后就没有享受过一天好日子。为了减轻母亲贾氏的负担,他没有接受教育便开始在外谋生,擦皮鞋、送报纸、捡破烂……。父亲袁晓岚虽然在经济上没有给予过帮助,但还是把儿子袁殊送到了上海立达学园读书。

  在校期间,袁殊第一次接触并且接受了革命主张,不仅积极参加各种罢工、罢课和罢市游行,而且还通过《窗报》不断发表自己的言论和主张。随着大革命的兴起,他逐渐成为了革命思想的宣传者,被国民党吸纳为党员。

  面对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面对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袁殊曾天真地认为军阀混战即将结束,中国的春天即将到来。可是,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蒋介石和汪精卫纷纷背叛了革命,举起屠刀砍向了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

  受此影响,灰心丧气的袁殊脱离了国民党,转而前往日本留学。在这期间,他不仅熟练掌握了流利的日语,也对日本的文化和特征有了详实的了解,而且更对共产主义理论有了系统的认识。

  留学毕业后,袁殊回国创办了《文艺新闻》,凭借渊博的知识和专业的理论,他迅速成为了当时文化界的名流。不久,还结识了足以影响自己一生命运的人,这个人就是潘汉年。

  1931年春,掌握我党核心机密和资料的顾顺章叛变,导致了中共中央和上海党组织的严重破坏。而且,我党早期经营的地下网络几乎损失殆尽,就连“龙潭三杰”也被彻底曝光,只得返回了苏区工作。

  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党隐蔽战线和宣传战线的领导人,潘汉年非常欣赏袁殊这位年轻人。并且,还正式招募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秘密党员和谍报人员。潘汉年这样对他说:

  袁殊同志,你加入的是一个秘密组织。绝大多数党员都不知道你的潜伏身份,必须伪装起来并寻找机会渗透到国民党。

  袁殊有一位表哥名叫贾伯涛,他曾利用父亲袁晓岚的关系才得以进入黄埔军校学习。黄埔毕业后,此人先后任职于湖北省和上海驻军司令部。

  为了报答袁晓岚当年的恩情,贾伯涛很快就将自己的表弟袁殊介绍给上海市社会局局长吴醒亚。不久,作为陈果夫和陈立夫兄弟的嫡系,吴醒亚成立了中统的一个秘密小派系“干社”,任命袁殊为这个小派系的负责人,但他的公开身份却是“新声通讯社”记者。

  有了这或明或暗的身份作为掩护,袁殊不仅可以自由出入南京政府的许多记者招待会,而且还能出席日本领事馆的许多记者招待会。

  凭借自己的留日经历,袁殊迅速结识了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的外交官岩井英一。此人不仅是中国通,还是日本军方派遣到中国的间谍,一直都在积极物色情报人员,希望能够刺探到国民政府的内部情报。

  于是,袁殊趁机和岩井英一提出了进行情报交换,两人互相交换对方政府的内幕消息。由于总能获取日方的内部情报,袁殊越来越得到了中统的器重,不断被吴醒亚委以重任。当然,他还会把国民政府和日本政府的情报都传递给我党的地下组织,游走于三个角色之间。

  由于一直都是单线联络,袁殊和我党地下组织逐渐失去了联系。等他通过多方努力重新建立起联系时,却发现对方是苏联共产国际的远东情报局,开始接受共产国际分配的新任务,主要以国际情报为主。

  由于上级的叛变,袁殊的地下党身份暴露了,很快被军统秘密逮捕。为了进行策反,吴醒亚专门到狱中进行拉拢,并且许诺只要他“迷途知返”,就能被保释出狱。

  袁殊假意答应,并且还提供了几处我党已经废弃的联络点,提供了关于日本方面的几份情报,终于恢复了自由。不过,组织上已经不再信任他,以为他已经叛变了革命,还掐断了与他的所有联系。

  一时间,四面楚歌之下的袁殊只得接受岩井中一的邀请,再次出国留学,进入日本最高学府早稻田大学学习。很明显,日本人是在积极笼络袁殊,希望他在走投无路之下可以成为日本的间谍。

  果然,袁殊在七七事变前被日本派往了中国工作。不过,他始终都没有忘记自己使命,始终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终于和自己的入党介绍人潘汉年取得了联系,再次得到了党组织的信任。

  淞沪会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迫切需要寻找一位能够从日军刺探军事情报的间谍,于是中统和军统都不约而同想到了袁殊。一日,军统头子戴笠竟然悄悄抵达了他的住所,当面说服其暗中为军统提供情报。

  惊讶之余,袁殊立即向潘汉年进行了汇报,请求组织的下一步指示。潘汉年认为,如果答应了戴笠的要求,袁殊就成为了日伪政府和国民政府都认可的双面间谍,这样不仅有利于长期潜伏,而且还能获得双方的情报。

  由于得到了日军情报部门的庇护,袁殊得以在上海进行长期的潜伏。而且,他还向国民政府和我党组织都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情报,成为了国家的抗日英雄。

  1939年5月,戴笠专门在香港接见了袁殊,以表彰他在敌后抗战中的英勇表现,不仅授予他少将军衔,而且还由他担任了军统上海站的情报组长。同时,戴笠还交给了袁殊一项秘密任务,那就是行刺汪伪的特务头目李士群。

  回到上海后,袁殊立即开始着手处决李士群,甚至还要捣毁汪伪76号特务总部。不过,由于军统内部出现了叛徒,袁殊被李士群逮捕后关入了76号大牢。面对李士群的软硬兼施,袁殊却显得非常豪横,他不仅拒绝交待,甚至还威胁李士群。

  这下该李士群蒙圈了,他手里残害过不少的抗日志士,但敢于当面威胁他的还是头一个。经过向自己的日本主子请示,袁殊果然被日军下令释放了。

  不过,由于这次“释放事件”,袁殊被许多人都痛骂为“汉奸卖国贼”。直到抗战胜利后,他在组织安排下悄悄离开了上海,终于来到了心驰神往的革命圣地延安。

  抵达延安后,袁殊很快就写下了自己在白区的工作和斗争经验,希望地下战线的同志们可以学习借鉴。之后,他担任了中央联络部第一工作委员会的主任,主要负责对国民党人士进行策反工作。

  而得知消息的国民党,终于明白自己被袁殊哄骗了这么多年。于是,无论是军统还是中统都勃然大怒,联合下发了“缉捕共党和汉奸袁殊”的逮捕令。

  解放战争期间,袁殊被调入华东局工作。在北平解放后,李克农同志亲自将他调往情报总局工作,专门致力于进行日本战前和战后的研究工作,并定期撰写相关资料供中央领导层决策时使用,成为了党内的日本问题专家。

  1955年,就在袁殊全力以赴为新中国的情报事业做贡献之时,“潘汉年案”发生了。原来,解放后查出了一批“重用、包庇和掩护反革命分子”的事件,其中的杨帆和胡均鹤等人都是潘汉年的下属。

  潘汉年担心会有人告发自己,因此主动交待了“曾经被汪伪特务李士群胁迫前往南京会见汪精卫”。可是,此事他从来都没有向组织上汇报过。最终,毛主席十分惋惜而又十分痛心地批示:

  此人不可信用。

  从此以后,潘汉年的政治生涯宣告结束,开始了漫长的组织调查和牢狱生涯。作为曾经的直接上级和入党介绍人,潘汉年的被捕自然牵连了袁殊,他被以“反革命罪”逮捕入狱。

  1975年5月15日,袁殊在服刑20年后终于离开了监狱,转到湖北武昌大军山的一个农场进行劳动改造。此时,已经是64岁老人的袁殊,终于有机会向组织写信,请求批准自己能重新复出参加工作。

  1977年5月,在那场“大革命”结束后,袁殊获准放假三个星期,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北京探亲。此时,他却得知妻子因为不堪忍受批斗和迫害而离家出走,唯一庆幸的就是孩子已成婚并且工作稳定。

  之后,袁殊多次致信中组部,请求组织上能重新对他进行审查。信中,他坚称自己从来没有叛国,更没有叛党:

  即使我被烧成了灰烬,我的心也与共产党在一起。

  到了1980年1月,袁殊虽然还没有被正式平反,但组织上已经允许他回京居住。等到潘汉年被平反后,袁殊终于也被恢复了党员身份和应有的一切待遇。

  1987年11月14日,袁殊意外骨折受伤,不幸引起了肺部的感染,在309医院去世,享年76岁,被安葬于八宝山。至此,这位含冤二十多年的“红色传奇特工”走完了自己“无悔有憾”的人生历程。

  责任编辑:

上一篇:《都挺好》有点假!29岁苏明玉豪宅3000万,为何如此有钱?
下一篇:思维认知:人是无法改变事情本身的只能改变它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