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完此帝王的陵墓之后,考古界决定:以后再也不主动挖掘帝陵了!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8
手机版

  人们经常在网络、电视上看到某某帝王陵墓被挖掘的消息,但这些都是在盗墓案件发生以后,或者一些施工工程将陵墓破坏后,不得不进行的抢救性发掘。不主动挖掘古代帝王们的陵墓,是我国考古行业的基本常识,为何会有这种规定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帝王陵墓中太危险,机关重重,四处都有带毒的利箭,顷刻间让闯入者毙命;有人说,墓中有滑动的踏板,下有万丈深渊,人一旦踏上去便会跌入,万劫不复...然而,这些桥段多出自盗墓小说中,真实的原因还要从上世纪50年代的一次考古挖掘说起。不是里面太凶险,而是挖完才有大困难。

  

  1950年代,人们对十三陵开始了考古挖掘。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是明代自明成祖朱棣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帝结束,13位皇帝、23位皇后的陵墓。在明代,十三陵除了皇帝的地宫之外,地面上有跟紫禁城一样的宫殿和城墙,在明朝末年,其规模甚至超过了京师的面积,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皇陵墓葬群。

  最初,考古专家将目标锁定在了明长陵的身上。明长陵是明成祖朱棣及其皇后的陵墓,但因为其规模实在太大,挖掘难度太高,于是考古专家转而选择较小一点的定陵开始挖掘。定陵是万历皇帝的陵墓,他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因此其殉葬品也一定不少。

  

  可是,从当时世界范围内来看,大规模的挖掘古代帝王陵墓,还没有许多先例。这不光是因为缺乏经验的问题,更多的是一个技术问题。

  而当时的技术有多么落后呢?先说进墓时的场景,据考古人员回忆,当挖到金刚墙、就要进入洞口时,一股黑色的浓雾从洞中冒出,接着是一股霉烂的臭味袭来。安全起见,有人建议先放一条狗进去探路,但因为这条狗太凶,竟然怎么也不肯进去。后来又有人将一只鸡放了进去,用绳子拴住鸡的爪子,让它在金刚墙内呆了几天。结果,过了几天,公鸡还能打鸣,工作人员这才放心大胆的走了进去。

  

  虽然在发掘之初,一切都看起来非常顺利,但就在不久之后,另工作人员始料未及的现象还是出现了。在定陵出土的各种文物中,有许多珍贵无比的丝织品,一些还是凤毛麟角的艺术珍品,但由于考古人员没有经验,竟用化学药品涂抹在已经半腐的丝织品上,想要达到保存的目的。

  启料过了几个月后,这些丝织品就发黑、变硬、变脆,再加上当时根本就没有恒温、恒湿、避光等储藏条件,让这些珍贵文物很快就灰飞烟灭了。而直到60年后,也就是2015年,十三陵的全部文物才重新搬回了“地下文物库”储藏。

  

  更令人愤慨的是,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盛放万历皇帝尸体的金丝楠木棺材,竟然被考古人员扔到了野外,被当地农民拾到劈开做了家具,而万历和两个皇后的尸骨,都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由于当时落后的技术条件,虽然挖开容易,但保存起来太难,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显然就已经背离了人们最初打算挖掘定陵时的初衷了,完全变成了一个考古界的悲剧。鉴于这个惨痛的教训,考古界也就有了这样一个规定,坚决不主动去挖掘帝王的陵墓,抢救性发掘除外。帝王陵墓从此成为考古界禁区。

上一篇:四六级翻译常用词汇!!还不快看啊啊啊!
下一篇:《夫妻的世界》:婚姻最可怕的不是出轨,而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