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肯尼亚女孩给中国大使写信:我是郑和水手后裔,想来中国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08
手机版

  2004年9月,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郭崇立,见到了一个名叫玛娃马卡的肯尼亚女孩,当场就愣住了说:“起初我还想让你拿出一点证据,但是现在看你脸上明显的黄种人特点,我确定了你就是郑和水手的后裔。”

  玛娃马卡有些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用有些蹩脚的中文回复道:“郭大使,我确实是中国人的后代”

  玛娃马卡为什么说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她和郑和的水手又有什么关系?

  

  郑和下西洋

  公元1405年开始,三保太监郑和在明成祖朱棣的命令之下,开始了一场海上远航活动。他的船队从南京出发,一直到东非、红海等地,与路过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而在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结束回程的路上,也就是1433年左右,郑和的船队遭遇了一次海难。

  遭遇海难对郑和来说已经是屡见不鲜,他的船只也经得起海难的考验。

  不过船队中的一只小船,却因为这一次海难搁浅到了帕泰岛上。

  

  水手们虽然急切地想要回到祖国,但是船只的情况比较严重,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修补好的。

  于是水手们便决定与当地村民取得交流,从而寻求帮助。

  当地人面对黄皮肤的水手们,表现得十分恐惧,哪怕有向导帮助也无法进行交流。

  如果不能获得村民的帮助,水手们将很难修复船只,更别提回到祖国了。

  正在万念俱灰之际,向导突然想起了什么,告诉水手们:“这个村子的村民说村子周围有一条巨大的蟒蛇,吞吃了很多家畜和小孩。但是村民们没有铁器,没法铲除这只蟒蛇,如果我们帮助他们处理掉蟒蛇,那么应当可以取得他们的信任!”

  

  一听这话,水手们当即开始寻找这只蟒蛇,并通过陷阱,将这只巨大的蟒蛇铲除。

  得知此事的村民们大喜过望,将水手们视作了上天派来帮助他们的天神,并为他们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而水手们也同样让先进的农耕技术,在当地发展了起来,一时之间,帕泰岛上的村民生活质量产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几个月以后,水手们虽然修补好了船只,但是没有船队的指引,他们很难在茫茫大海上找到回乡的路。

  其中几个与当地女子成亲的水手,便提议大家就定居在帕泰岛上,还给村子取名叫做“上家村”。

  

  当地的斯瓦希里人为了区分开自己和水手们的后裔,给水手的后裔们取名为瓦法茂。

  定居下来以后,水手们也经常会眺望海的另一边,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他们甚至还向自己的家人要求,自己死后一定要把自己葬在海边,还要用中国传统方式来建造墓碑。

  这样的传承持续了上百年,一直到西方殖民者来到帕泰岛以后才发生了改变。

  帕泰岛上水手们的后裔和其他的村民,在西方殖民者的压迫之下死伤大半,最终没剩多少人。

  

  时过境迁,当时间来到2000年以后,瓦法茂人已经只剩下四户人,还保留着水手们的血脉。

  玛娃马卡和她的母亲沙里夫,便是其中之一。

  瓦法茂

  玛娃马卡一直生活在帕泰岛上,一直到上小学以后,她才开始对帕泰岛上与其他地方的不同感到好奇。

  在帕泰岛上的时候,玛娃马卡有很多小伙伴有着特别的姓氏,比如万、谢等姓氏,但她在岛外对这些姓氏却是闻所未闻。

  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玛娃马卡便询问了母亲。而母亲便告诉她,她们其实是中国水手的后裔,同时也将当年水手们杀蟒蛇的故事告诉了玛娃马卡。

  

  因为母亲的故事,玛娃马卡从小就对中国有着别样的感情,可以说是一种别样的归属感。

  她一直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考上中国的大学,好去中国看一看。

  所以玛娃马卡一直十分努力地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也是名列前茅。

  遗憾的是,玛娃马卡家里十分贫穷,哪怕她的四个兄弟姐妹都为了她放弃了学业,她的家庭还是无法支付高额的学费,只能让玛娃马卡在高中毕业前便放弃学业。

  为了能够继续读书,玛娃马卡便想要找人求助。

  于是她便给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明了自己中国人后裔的身份。

  

  2004年9月中旬,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郭崇立收到了玛娃马卡的信。令郭崇立感到震惊的是,这封信竟然是用中文书写的。

  信中说:“尊敬的大使先生,我是一位即将中学毕业的肯尼亚女孩玛娃马卡·沙里夫。我们的祖辈是明朝郑和先生的水手,我从小就盼望能够去中国看一看,您能否为我提供一点帮助?”

  读完这封信之后,郭崇立当即坐上快艇,向玛娃马卡居住的帕泰岛赶去。

  起初,郭崇立并不认为玛娃马卡所说的是真的,但是当他见到玛娃马卡的一瞬间,立马便确信玛娃马卡信中的说法是真的。

  

  玛娃马卡一家人的肤色和外貌,与当地人有着较大的差别,明显可以看出有黄种人的特征。

  紧接着玛娃马卡的母亲沙里夫拿出了家里祖传的一个青花瓷碗,一边展示给郭崇立一边说:“这个碗是我的祖母留下来的,她说是以前水手们用来吃饭的碗!”

  虽然郭崇立无法看出水手们究竟有没有用过这个碗,但他可以确定,这个碗确实是明朝时期的文物。

  沙里夫告诉郭崇立说,玛娃马卡一直梦想着想要去中国看一看,她从1999年还只有12岁的时候开始,就一边读书一边捡破烂换钱。

  

  等到2001年,玛娃马卡独自一个人来到省城蒙巴萨,想要找到中国人。

  后来她好不容易在别人的帮助下,来到了一家中国人开的饭店,并与店里的老板进行了交流。

  老板得知玛娃马卡的故事以后,虽然没有完全相信,但也喜欢上了这个对中国有好感的年轻小姑娘,把她留在了店里干活,还时不时叫她学习中文。

  郭崇立收到的那封用中文书写的信,也正是玛娃马卡跟饭店老板学来的。

  

  只不过哪怕玛娃马卡有饭店老板的帮助,但是依旧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支持自己继续读完高中。

  为了能够继续学业,玛娃马卡这才想到寻求中国大使馆的帮助。

  在得知了这些故事以后,郭崇立又开始在帕泰岛上走访起来,他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瓷器和瓷器碎片,同时还发现了一台纺纱机的残骸。

  从一个名叫乌马尔的55岁村民身上,郭崇立得知二十几年前帕泰岛上的住民,还保留着养蚕制丝的习俗,只是近几年来帕泰岛上的人越来越少,这门手艺也就此失传。

  

  除此之外,乌马尔还向郭崇立讲述了他祖父告诉他的故事。

  当时中国水手和非洲部落的几个酋长,还有过一段时间的贸易往来,有一个酋长还曾经抓来一只长颈鹿,让水手们送去中国。

  而这一点与郑和下西洋的史料完全对得上,当时确实有一只被称作“触角兽”的长颈鹿,在中国引起了轰动。

  在搜集了这些信息以后,郭崇立几乎可以确定玛娃马卡郑和水手后裔。

  

  他知道这个消息,对中国与肯尼亚之间外交关系的进一步加深有着非凡的意义,于是他回到了大使馆后,立刻将这个消息传递回了祖国。

  这则消息一传回国内,立刻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到,在距离神州大陆数万公里之外的肯尼亚,竟然还有流着相同血液的同胞。

  一直在蒙巴萨生活的一位华人,在听说这个故事以后,主动出钱资助玛娃马卡继续就读高中。

  几个月后,郭崇立找来专家组对玛娃马卡进行了基因检测。

  

  检测的结果发现,玛娃马卡的基因中确实与中国人有着相似之处,也证明了玛娃马卡水手后裔的身份。

  寻根之旅

  2005年6月在好心人的资助之下,玛娃马卡以优异的成绩在高中毕业。

  紧接着她再一次找到郭崇立,希望郭崇立能够帮助她实现去中国看一看的梦想。

  郭崇立得知玛娃马卡毕业以后,对她的请求欣然允诺,当即开始帮玛娃马卡办理前往中国的手续。

  

  次月月初,郭崇立便带着18岁的玛娃马卡,乘坐飞机来到了北京。

  在北京玛娃马卡见到了不曾见过的高楼大厦,也见到了和自己相似血脉的中国人,对于这新鲜的一切,她都感动不已。

  紧接着,玛娃马卡还在北京举办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在采访中,玛娃马卡的中文虽然还带着一定的口音,但听得出来她这些年在学习中文上的努力。

  面对记者的采访,玛娃马卡开心得说自己是中国水手的后裔,同时还为记者展现了一首肯尼亚的传统歌曲。

  

  玛娃马卡的下一站是魔都上海,在这里她见证了另一个冉冉升起的大都市。

  一直到9月份为止,玛娃马卡的入学手续也成功办完,她将会进入南京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进行学习。

  刚一来到南京,南京副市长徐慧玲便给了玛娃马卡一个热情地拥抱,同时将精心准备的丝质围巾当做礼物送给了玛娃马卡。

  而这条围巾,后来也成为了玛娃马卡珍藏的宝物。

  虽然郭崇立帮忙做好了玛娃马卡入学的一切手续,但玛娃马卡短时间依然无法习惯在中国的生活。

  

  为了能够让她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南京市政府做了很多的安排,让玛娃马卡能够在南京医科大学中感受到家一样的感觉。

  在大学学习的那段时间,年轻的玛娃马卡身上,虽然他身上一直贴着郑和水手后裔的标签,不过她表现的却是极为低调,始终都在努力学习,珍惜着自己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虽然玛娃马卡在中国已经生活了一段时间,但她依然保持着肯尼亚女性保守的风格,穿着的衣物主要以黑色为主,出行时也必定会戴上头巾。

  大多数时间同学们并不能在各个社交场合见到玛娃马卡,但是只要去图书馆,就一定能见到一个黑色皮肤的姑娘,正在那里努力学习。

  

  报效祖国

  对于玛娃马卡来说,她清楚自己的学习成绩,虽然在自己读的高中数一数二,但远远没有达到中国大学的要求。所以在进入大学以后,她尤其刻苦努力。

  而她之所以会选择医学专业,则是玛娃马卡从小的另一个愿望,那就是为祖国肯尼亚的老百姓治病。

  读大学的几年时间里,玛娃马卡除了记者来访以外,很少会参加学校的活动。

  大多数时间,她都是泡在图书馆里学习。

  也正是依靠着这样不懈努力的精神,玛娃马卡获得了本硕连读的机会,之后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博士。

  

  此时的玛娃马卡不仅习惯了中国的生活,而且也已经成为了优秀的人才,有无数知名企业邀请她加入,但都被她一一婉拒。

  对于玛娃马卡来说,回到中国来一次寻根之旅是她的梦想。

  第一个梦想实现之后,就该去为她的第二个梦想努力了。

  博士毕业之后,玛娃马卡回到了肯尼亚。

  肯尼亚政府本打算给高学历的玛娃马卡重要的职位,但玛娃马卡只想用自己的医术来报效人民,于是担任了医院的主治医生。

  

  同时玛娃马卡知道,很多肯尼亚人压根没钱治病,所以她隔三差五便会背上药箱,走入各个偏僻的村庄,免费为病人看病。

  如今距离玛娃马卡上一次来到中国,已经有将近十年之久。

  当记者采访玛娃马卡的时候,她漆黑的眸子依然充满了光芒:“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它有着最伟大的文明,也有着最伟大的人民。如果不是有太多的病人需要我的帮助,我很乐意再一次去中国看看。”

  在此希望肯尼亚发展得越来越好,也希望中肯两国的友谊可以永远保持下去。

上一篇:我游荡在你曾经住过的城市,就算见不到你也会很安心
下一篇:三体动画要来了,但我更想聊聊9.9分的《我的三体》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