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侯麦的电影《绿光》?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没有想到这部电影貌似挺冷门的

  因为看到没有人来回答

  那我就来试试叭

  首先,整体来说,这部电影的每个画面都非常唯美,色调我非常喜欢!!法国的确是一个很浪漫的国度啊…

  

  

  

  

  

  

  

  

  这部电影看起来很琐碎,没有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没有大起大落的情绪起伏,只是安安静静地描绘了一位女性的假期日常生活。

  她时常觉得孤独,却不愿意主动去结识其他人。朋友说她固执,不知道变通。但我觉得这是她的个性所在,似乎有一股特别的韧劲,不愿意迁就,不愿意迎合他人。

  很喜欢女主说的这段话。

  这部电影看似刻画了一个有些令人讨厌的女主人公形象—矫情,敏感,神经质又脆弱。但这才是最真实的,每个人都不是表面看起来那样光鲜亮丽,完美无缺。而在她的身上可以找到很多我们作为普通女孩的影子。性格拧巴,不够自信,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对于爱情,我觉得她是清醒理智的,知道自己要什么,讨厌什么。对于生活,她是勇敢直接的,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能够勇敢地say no。同时,她也向往着美好的生活。就像这部电影的名字“绿光”,是日落前的最后一道光线,也是希望。

  作家凡尔纳在《绿光》中说:“绿光很罕见,看到它就可以读懂自己和对方的心,谁能有幸看到绿光,谁就能得到幸福。”

  看完这部电影,我真的也很想去海边看一次日落,看一次绿光。不在意“绿光”是不是真的,只是想保留些许内心的期待。

  最后,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并且大胆地做自己。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侯麦导演的《绿光》曾获得第四十三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这样一部被侯麦导演称为“描写假期的影片”,在我看来,其反映的是个体生命在日常生活里孤单的表面呈现。

  女主角戴尔芬的孤单并不是其从一开始便自持的原则,而是在一系列计划被他人的力量破坏之后,逐渐浮出水面。刚刚结束一段恋情、好友告知不能与其一起去旅行,这些他人的力量迫使女主角去重新审视自我与周围世界的格格不入。

  在影像里面,女主角戴尔芬呈现出来了强烈的“拧巴”气质,她渴望来自异性的爱,却又屡屡规避异性的示好;她渴望热闹,可是当她身处于热闹里面,她又觉得烦闷与格格不入。这样的“拧巴”将当代人在日常生活里普遍感受到的孤单热烈地呈现出来。

  电影里有大篇幅的发生在餐桌上的剧情,这些剧情将戴尔芬的“拧巴”渲染得淋漓尽致。在面对她无法忍受的热闹,她要么选择直接与他者发生争吵,直接表达她的情绪,要么选择沉默,用一种具有表演性质的沉默来做无声地自我保护。

  这部电影充斥着大量的日常生活的对话,这意味着这部电影没有很明显的戏剧性。但正是这样的处理,让这部电影有了“日常”的氛围,从而引发了观众的“在场感”——想起自我的略显枯燥的生活日常。

  无疑,“绿光”是这部电影里的一个重要的象征,也是女主角戴尔芬与自我和解的一个重要道具。她坚持等待看到“绿光”才能让自我去接受和付出一份爱情,这样的执拗像是对戴尔芬之前所自持的孤单遥相呼应。

  假如把“绿光”看作是电影里一个重要的道具的话,可以发现电影里还有同样表述意义的道具。比如女主角在车站候车的时候,她会带上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但是她却又说自己从来不在车站看书。从这里便可以看出,这本书在这样的场景里面,对于女主角来说并不只是一本具体的书,更像是一个用来自我保护的道具。这似乎也可以作证为何女主角在餐桌上表现得很激烈,因为一丝一毫的“误解”对她而言都难以忍受。

  女主角和观众的期待在电影的最后两分钟得到了证实——“绿光”出现了。戴尔芬在看到绿光以后抽泣、落泪,其脆弱的气质毫无保留地呈现了出来。

  在此之前,所有的争吵和沉默都发生在日常,但是在这一刻,“日常”被“浪漫”取代了,所以格格不入也消失了。

  整部电影可以看作是戴尔芬在“表演”孤单,她的“表演”极具个性,但又表达出了孤单的共性。

  在最后,戴尔芬与想象里的自我选择了和解,但是当“日常”重新浮现在她的生活里时,她是否又会回到以前的生活,这无疑是侯麦留给观众的一个问题。

  张雍

  2020年10月23日

  绿光是期待。

  

上一篇:人生不长,心“狠”一点,才能越活越好
下一篇:狱警大量招聘,为何待遇如此优厚却还是招不满?过来人这样说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