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你了》简评及推理发展史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通常的犯罪情况是“在这许多人中只有一人是有罪的”,而我面临的问题却是,这十三个人中只有一人是无辜的”。

  -----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

  全文5424字,阅读约需11分钟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果冻jun

  

  你是否曾经有那么一刻,对某个人恨之入骨甚至想要杀掉ta?

  如果有,但你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也许是道德与法律限制了你将之付诸实践,现实生活中只有小部分“行动派”突破这些禁锢,但最终他们也不得不接受法律的制裁。

  通常,当命案发生之后,警方第一件事是封锁现场,查找其中的蛛丝马迹:指纹、DNA、寻找杀人凶器…其后,就是要找到死者身份,根据死者生前的人际关系,倒推出可能的杀人凶手。这么做的逻辑,就是因为绝大多数凶手,都会有杀人动机:他/她与死者有什么过节想要复仇,或者他想通过杀人达成什么目的(如谋财)。

  在这样的逻辑下,我们通常会假设:凶手是认识死者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根据日本对杀人事件的凶手和被害人关系的统计。其中49%是亲戚,23%是好友、恋人,5%是同事。只有12%的杀人事件,是凶手不认识死者的。凶手,往往就是你身边最亲近的人。警察只要走访死者交际圈的人,就能找出那么几个最有杀人动机的嫌疑人。

  那么有没有可能达到“无动机杀人”呢?

  

  于是,有这么一种假设:如果凶手杀的人,是与自己无冤无仇的陌生人,那么警方根据线索找到凶手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少。毕竟警力有限,案发之后警察也不可能把全城市居民的不在场证明都排查一遍。那么假设有两个凶手,他们各自都有一个想要杀害的对象。那么他们两人约定互相杀死对方想要杀的人,就可以达成“无动机杀人”。

  基于这个假设,《轮到你了》以多人交换杀害对象、难以确定嫌疑人的“交换杀人”为题材,讲述由原田知世扮演的菜奈和田中圭扮演的翔太组成的新婚夫妇,在搬入新买的公寓之后,就遭遇了不断发生的连续杀人事件,两人决定挑战连续杀人之谜。这是日本电视台时隔25年后再度推出跨越两季的电视剧。

  

  《轮到你了》是日本电视台接档上一季度获得大成功的《3年A班》后的一部同档期新剧,而且同样也是一部悬疑剧,所以之前电视台方面一直对这部剧期望很高。没想到开播之后收视一直在6-7的位置低空徘徊,第一集最高也不过只有8,即使是冲击性的第一章最终集也仅仅只有7.9的收视,令电视台高层大感失望。好在随着剧情的推进,该剧在推特上的讨论越来越热。新篇章已经于6月30日周日的晚上十点半在日本电视台开播,首集收视突破性的达到9.2。截止到16日终结的时候,迎来了原田知世扮演的女主角手冢菜奈的死亡的冲击性结局。作为负责的剧集制作人铃间广枝表示,“邀约原田知世加盟该剧的时候,我们给她的剧本就是到第十集为止的,她看了以后欣然接受。”

  ——————

  暴风雪山庄模式:人性的互相猜忌

  《轮到你了》可谓出色地营造出了压抑悬疑的氛围,同时又能在一张一弛中把握好度,既恐怖又烧脑,同时又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该剧采取暴风雪山庄模式——在相对孤立的地方出现连环杀人,场景密闭而集中,把人性的互相猜忌和气氛的压抑放大到极致。

  

  在精心打造放大猜忌这一效应,导演的造谜过程的镜头可谓用的一绝。日式居民生活的画风,大量的人物面部微表情的特写以及突然出现的慢镜头,都陡然增加了一丝悬疑的氛围。你仿佛可以看见无数线索出现在任何你能想象得到的摄影角度内,无数个线索像被丢进了洗衣机的甩干桶,翻滚着,杂乱地铺陈在镜头里,营造出一种意识混乱的感觉,各种烟雾弹打得你措手不及。

  导演惯用各种镜头来塑造悬疑氛围,比如:

  大量偷窥、跟踪狂视角,给你一种无论走到哪里,总有某个不散的阴魂在你背后某个角落窥伺:

  

  大量面部特写,不得不说,这部剧中的主演们个个都是演技派,当一个演员能做到在剧中一出现,就会给你一种异样的感觉,无论是害怕还是讨厌,都可以说是很成功了。

  

  大量诡异的表情,再配上让人毛骨悚然的BGM,恐怖的氛围一下子就出来了!

  

  

  

  

  ——————

  文学杀人模式

  在推理文学以及惊悚悬疑文学中,有一种作者们惯用的伎俩:童谣杀人模式。也许正是诗歌和童谣带着某种情节和线索,在悬疑和恐怖题材中仿佛一种预言,用稚嫩童声朗读出来的歌谣却透着不寒而栗的恐怖感,这种反差让观众对剧情充满期待。这种按着童谣、诗歌或者圣经故事等文学形式相继发生命案,充满了仪式感的模式如今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文学、影视、密室逃脱、鬼屋等诸多领域。

  

  如电影《猛鬼街》里的恐怖童谣:

  一 二 它(魔鬼弗莱迪)会来找你

  三 四 锁好你的门

  五 六 抓紧你的被单

  七 八 你会停止呼吸

  九 十 你会睡不着

  再比如街道口某密室逃脱店的“毕业礼物”主题密室,回荡在昏暗的卫生间里的小女孩的凄厉而又充满哀怨的歌声,真的让人不寒而栗。

  同样地,在这部剧中,bgm也是相当地出色。抛开Amier唱的主题曲《Stand Alone》不说,单就那些每集高潮部分诡异的配乐而言,它们一出场,便将故事氛围烘托的非常紧张。

  

  童谣也化身变成了总一的口头禅:

  “我们是理科之童

  科学之子

  今天也来一起做实验吧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三 四…”

  ——————

  微笑杀人:寄生在仪式感中的恐怖

  不得不提整部剧中的“微笑杀人”,这种变态的手段仿佛宣誓着它给作案人带来某种使命感和快感,仿佛在完成一件作品。

  

  弱化关键人物: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导演非常擅长利用这一效应——也就是埋下大量的烟雾弹,利用各种镜头让观众把某条误导的剧情写入大脑,起到迷惑作用。与此同时将大boss隐藏起来,让其从观众的“怀疑人列表”中剔除。

  

  

  

  

  ——————

  推理发展简史

  《轮到你了》致敬了许多推理界的大家,编剧的许多灵感也都能在那些脍炙人口的推理作品中找到源头。

  推理文学的发展历史其实并不长,如果你相信上帝创世说,那么《圣经》中的“该隐弒弟亚伯”也许是史上第一宗犯罪,丹尼尔则充当了第一个侦探角色。而《圣经》中的“两个母亲的故事”更加具有侦探小说的样式,它涉及到了犯罪、法庭审判、悬念、推理等侦探小说的基本要素。但此时离真正意义上的推理小说还相距甚远。

  直到18世纪,侦探犯罪小说才真正开始萌芽。被称为“侦探小说的曾祖父”的伏尔泰于公元1748年所创作《查第格》,其中“马与狗”的故事里,查第格通过对马和狗留下的细微痕迹的推理从而对二者做出准确的描述。

  随着西方社会化进程的加快,警察体系开始出现,这也预示着现实中“侦探”角色的0出现。1842年,在英国伦敦,刑事侦缉部成立,一些警察脱下制服成为侦探。与此同时,曾经是一个大名鼎鼎的罪犯的法国人弗朗索瓦·维多克开始为警察局服务当眼线,他对犯罪界了如指掌,据称,被维多克逮捕并送上法庭的小偷和杀人犯有两千多名。之后,维多克四卷本《回忆录》就出版了,在英语世界里广为流传。后世评论家把他称为“侦探小说的祖父”。

  侦探小说真正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美国作家爱伦·坡凭借《莫格街谋杀案》《失窃的信》等五个短篇故事首创了侦探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并初步确立了包括介绍侦探、描述犯罪情况和线索、调查案件、宣布破案结果、解释破案经过、结局六个环节在内的侦探小说情节模式。

  

  在《莫格街谋杀案》中,小说中登场了推理史上第一位名侦探——C.奥古斯都·杜宾。在三篇关于杜宾的小说里,坡为今后的侦探小说家确立了一种近乎公式化的模式:

  一个有才气的(或古怪的)侦探;一桩谜一样的犯罪,这不是一般的才智和判断力所能解决的;一个结局,不是通过神的启示或简单的巧合的解决,而是通过侦探有方法的调查。

  为了有个很好的对比,坡给侦探设置一个朋友来记录案情。在《失窃的信》中还塑造了一个对立的人物D——先生,他作为侦探的对立面来反衬侦探的才能。警察在坡的作品中第一次担任他们在后来的侦探小说中一直担任的角色:在案件开头对待侦探是多疑的——也许并非完全瞧不起,在结尾他们又低声下气的惊讶于他的智慧。如果没有坡的天才创造,不知道后来的侦探文学作家还需要摸索多久。

  40多年之后,英国的阿瑟·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系列则直接把这一新兴文体推向了一个小高峰。柯南·道尔在坡开创性努力的基础之上,通过一系列福尔摩斯探案故事,完善了这一情节模式并将其发扬光大。柯南·道尔一下子引入了许多今天已成范式的设置:双主角,一主一辅,主的聪慧绝伦,辅的俨然读者水平,且充当前者的“鲍斯威尔”;科学鉴证加逻辑演绎,这点不仅影响了小说,同样变成了警方的准则……福尔摩斯的成功带给侦探小说一次巨大机遇,于是19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了大批模范福尔摩斯创作出的侦探小说,从而形成了侦探小说的第一个高峰。

  

  作为福尔摩斯的追随者,在这时期侦探作家笔下,大侦探成为了绝对的主流。接下来要出场的是推理史上第三位名侦探——英国作家G.K.切斯特顿笔下的布朗神父。布朗神父谦恭礼貌,带着雨伞,夹着一个褐色纸面的包裹,可以说是早期为数不多的走出福尔摩斯阴影的侦探人物之一。作者向人们证明了一个没有非凡魅力,没有华丽外表,表面上看甚至不引人注目的侦探也是一个出色的侦探。这一观念带给侦探小说界的冲击不亚于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观。切斯特顿的小说具有严肃文学的特性,写作风格和描写非常出色。尽管布朗神父破案时直觉因素多于推理演绎,但是很多案件的作案手法相当巧妙。后来黄金时代很多重要作家都受到切斯特顿的一定影响。

  1920年开始侦探小说进入黄金时代。阿加莎·克里斯蒂恐怕是黄金时代乃至推理史上最著名的侦探小说作家。她在将近80本长短篇侦探小说中主要塑造了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乡村侦探简·马普尔等侦探形象。她擅于写乡村别墅里的谋杀:从外表看,这是一个安静和谐的小天地,但实际上,人与人之间却勾心斗角,隐藏着犯罪的根源。这是黄金时代“人人有嫌疑,个个不可能”的典范。克里斯蒂作品量多质优,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创了很多新的诡计和手法,如《罗杰·埃克洛伊德谋杀案》、《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等等。人们尊称她为“侦探小说女王”。

  

  ——————

  日本推理

  如果说推理文学起源于美国,发展于英国,那么它的繁荣则是在日本。

  如果说柯南道尔开创了第一个侦探小说时代,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创了第二个侦探小说时代,那么,第三个侦探小说时代是在日本拉开的序幕。从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开始到赤川次郎的崛起,前后60年间(1925——1985年),日本文坛出现了30多位专攻侦探小说的作家,颇有影响的侦探小说多达2000篇以上。如松本清张、森村诚一两位作家就各有100部作品问世。

  1923年,江户川乱步发表的《两分钱铜币》奠定了日本侦探小说的基础。这一阶段一般称为“侦探时代”。当时侦探小说派生出两个流派:一是以江户川乱步、角田喜久雄为代表的本格派,主张着重写破案的逻辑推理;一是以横构正史、木木高太郎为代表的变格派,强调写神奇、冒险情节和变态心理。后者占主导地位。

  

  二战结束以后,侦探小说逐渐复苏,进入“推理时代”。50年代以松本清张为代表的一批推理小说作家崛起,突破了本格派和变格派的固定模式,运用逻辑推理的形式,探索和追究犯罪的社会原因,揭示社会的矛盾和恶习,反映人们潜在的矛盾和苦恼,使推理小说摆脱了庸俗的趣味性,形成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社会派推理小说。这派推理小说的特点,就是立足于生活,重视现实性和真实性,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出现,提高了推理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日本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说江户川乱步是日本侦探小说的开山之祖,那么松本清张则是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一代宗师。

  

  在江户川乱步时代,推理小说揭示的犯罪动机不外乎争夺遗产、因情怨恨、复仇雪恨,基本上与欧美侦探小说相似。但到了松本清张时代,他把小说的背景放置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之下。日本政界、财界乃到官场的黑幕都得到了生动表现;对犯罪的剖析,也触及到人性的高度。 松本清张开拓了侦探小说的范围,是他第一个树起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大旗,他把矛头直对高层的统治集团:政界、军界、财界的高层头头是幕后真凶。松本清张曾公开宣称:“文学即暴露”。他是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作家,也是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作家。在松本清张的小说中,没有一个固定的侦探,没有福尔摩斯、波洛,也没有明智小五郎、金田一耕助,他把侦探写成普通的刑警,或者某个遭受社会压迫的小人物。他曾说:“作家不是特别的阶层,而只是普通的市民,若有特权思想,岂不自寻末路。”他在《零的焦点》中同情受污辱的妓女;在《点与线》中为小人物受冤呜不平。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有极高的艺术趣味。他写了不少凶杀案,但没有血腥恐怖的味道。他写男女之情,没有色情的痕迹。他以曲折的情节与严密的推理形成自己的风格,又在书中穿插了各种知识。如《点与线》,详尽地写各地风俗人情,对交通环境的交代真实可信,对名胜景观的描写诗意盎然。他擅长以优美的文笔写风景,写地理环境,让人在紧张的气氛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一张一弛中领略推理小说的奥妙。总之,读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是一种艺术享受。可见,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在继承“本格派”风格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自松本清张开始,日本推理小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在表现社会内容上,还是艺术风格上,都令人刮目相看。在一代代优秀作家的带领下,日本推理小说的高潮终于形成,并促使了世界侦探小说的进一步发展。

  

  走到今日,日本推理也一直没有断层,名侦探柯南、东野圭吾推理系列等一大批作品都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IP,在这样优沃的推理土壤中,时不时孕育出一批优秀的推理作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在网上看到了网友们对“谁是幕后大BOSS”的激烈讨论,众说纷纭,网友们的推理也是相当的精彩,但是都错了,因为幕后大BOSS其实是:

  

  福原充则和秋元康!

  公众号区更精彩哦

上一篇:甜宠穿越文:现代女医穿越而来,沦为懦弱庶女,腹黑王爷一见钟情
下一篇:名侦探柯南剧场版4月17日内地同步上映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