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围棋轶事集锦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1.兄弟相煎

  话说曹操死后,将王位传给了长子曹丕。曹丕的弟弟曹彰,封任城王,是智勇双全的名将。曹丕虽然坐了王位,担心弟弟的才能盖过自己,日后要把自己拉下来,于是心怀忌恨,找机会要除掉弟弟。

  那曹丕继承了曹操多疑残忍而又虚伪的性格,干起杀人的勾当从不明目张胆。曹丕曾经对他聪明伶俐的弟弟曹植也动过杀机。他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将曹植抓了起来,但碍于群臣对他残暴性格的不满,就下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如果作不出来,那就格杀勿论,怪不得自己不念兄弟手足之情。那曹植又气又急,本来就很聪明,焉能作不出来?不到七步就作出了一首诗,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这里附“七步诗”于后,以供人玩味。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了诗,曹丕没有办法,只得放曹植一条生路。他想曹植今后就不敢与自己争夺王位了。 曹丕称王后又对弟弟曹彰心存杀机,思忖很久,想出了一个“神不知鬼不觉”的奸计。

  一日,曹丕召曹彰到太后屋里来下围棋,事先准备了一盘枣子,其中有的有毒,有的无毒,有大小明暗之分。曹丕和曹彰一边下棋一边吃枣子,曹丕专捡无毒的吃,曹彰心中是无备的,当然就随意捡食。棋盘上正杀得天昏地暗的时候,曹彰毒性发作,痛得在地上直打滚。太后一看是中了毒,急忙找水要救他。但曹丕已经事先让人把能装水的坛坛罐罐都打碎了。太后急了,连鞋都没来得及穿就拼命往水井边跑,到了井边却找不到能打水的器具。由于抢救不及,曹彰一会儿就死了。太后欲哭无泪……

  这个故事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也说明当时下围棋很盛行。通过下围棋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是我们今天必须坚决摒弃的。

  2.鲍勋挡曹丕

  公元220年前后,在曹魏君臣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猎胜于乐”还是“乐胜于猎”的讨论。

  “猎”是指“打猎”的意思;“乐”是指“娱乐”。即是娱乐,应包含很广的方面,按我们今天的理解,“猎”甚至也包含在“乐”之中。可是在当时,竟然有些“儒夫子”非要把两者区分开来不可,以至于有人把那些“不识时变”的儒生骂为“鄙儒”,就是骂他们孤陋寡闻,见识短浅的意思。

  魏文帝曹丕自幼喜欢打猎,侍中鲍勋经常加以劝阻,可曹丕照样我行我素。有一次曹丕骑着马,带上随从,背上弓箭又准备出去打猎,鲍勋急得往路当中一站,拦住了出行的打猎队伍。他又苦口婆心地劝说,并呈上奏折:“我听说古时候的三皇五帝,没有不明白珍惜生灵生命的,他们把生灵生命放在第一位,从而治理好了天下。陛下(指皇帝)仁慈圣明,心存恻隐之心,如三皇五帝一般。我希望圣上继承好的传统,并把好的传统代代相传下去。怎么能够在稀里糊涂之中,骑马射箭干除害生灵的事呢?我愿冒死罪让圣上听听我的建议,让圣上好好考虑考虑”。那曹丕听到鲍勋指责自己“稀里糊涂”、“除害生灵”的言语,也忘了鲍勋恭维自己如“三皇五帝”一般的话,气得当着众人面撕毁了鲍勋的奏折。命手下拉开鲍勋,纵马向深山林海驰去。等马跑累了慢下来,曹丕也“清醒”下来,便问左右的随从:“打猎和娱乐,哪个更有意义些?”侍中刘晔回答说:“打猎优于娱乐。”

  等曹丕一行打猎归来,鲍勋听说了刘晔说的话,愤然对刘晔说:“娱乐,比如围棋,上通神明,下和人

  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而打猎,则把生灵暴尸于原野,破坏了生灵的生生不息。你刘晔对圣上顺毛摸,阿谀奉承,是对圣上最大的不忠。”不仅如此,他还要求曹丕按罪论处。那曹丕本来就是个打猎迷,哪里会听鲍勋的话,露出了老大的不高兴。经过这一折腾,曹丕对打猎也索然无味。

  鲍勋挡曹丕,固然有他迂愚可笑的一面,但他提倡围棋,刚直不阿的性格,还是值得后人欣赏的。

  3.刘仲甫“奉饶天下棋先”

  刘仲甫,字甫之,江南人,北宋时著名的围棋国手,宋哲宗时入宫任棋待诏,自此之后雄霸弈林二十余年,少有敌手。

  据宋代成书的《春渚记闻》记载,一次,刘仲甫方向旅居钱塘,每日早出晚归,观看钱塘高手对局。几天后,他忽然在旅馆门外树起一面招牌,上写:“江南棋客刘仲甫,奉饶天下棋先”,并出银三百两为赌注。一时观者如堵,议论纷纷,钱塘高手更是摩拳擦掌,准备和这位口出狂言的江南棋客一快高低。 第二天,钱塘众富户也凑齐赌注三百两,在城北紫霄楼摆开棋局,请刘仲甫与本城棋品最高者对弈。弈至50着,刘仲甫似处处受制对方则洋洋得意,以为胜券在握。刘仲甫却不为所动,行棋如故。

  又过20着,刘仲甫突然把棋局搅乱,将盘上棋子尽行捡入棋盒内。观者见了无不大哗,指责他撒泼耍赖。刘仲甫却侃侃而言说:“我自幼学棋,一日忽似有所思,自此棋艺大进,成为国手。钱塘人杰地灵,高手如云,被棋人视为一关。我到这里就是要试试自己的棋力,如果能胜,则入都。这几天我一直来棋会观棋,钱塘棋手的品次,我已经了然于胸了,才出了这个招牌。现在,就让我为众位剖析这几日看过的棋局。” 说着,他便在棋盘上摆开几天来这里有过的对局,边摆边讲,如某日某人某局,白本大胜,失着在何处;某日某局,黑已有胜势,何着不慎……一连摆下七十余局,无一路差错,而且讲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众人这才心悦诚服。

  最后,他又摆事实出刚刚被搅乱的一局,对众人说:“此局大家都以为黑已胜定,其实不然,白棋自有回春妙手,可胜10余路。” 说罢工,他在最不起眼处下了一子。众人都不解此着有何用处。刘仲甫解释

  说:“这手棋待20着后自有妙用。”果然,棋下20着,恰恰相反遇此子,盘面局势顿时大变;至终局,胜了13路。刘仲甫于是棋名大振,成为一代高手。

  4.徐星友下棋赚官

  《清代轶闻》中记有这样一则传说:徐星友初入棋坛时,遇黄龙士。黄龙士看徐星友聪明,便与他连下了十局,即血泪十局,边下边指点,徐星友这才对棋道大彻大悟,成为国手。 但徐星友并不感恩黄龙士这位老师。

  清乾隆年间,两人同时在宫廷里当围棋供奉,根据清朝的规定,凡是在宫里当供奉的,都有官衔,是五品或六品的中级官员。黄龙士为人诚朴,耿直不阿。而徐星友为人机敏,善于交际、“钻营”后门,结交了不少宫里的太监,所以宫里事,他经常会提前知道。

  一天,黄龙士兵正在家中闲坐,徐星友突然前来拜访。很诚恳地说:“你的棋下得比我好,你已经赢了我很多次了,下次在皇上面前下棋时,能不能稍让一子,让我也风光风光。”黄龙士是个痛快人,而且耳根子软,徐星友这样一求他,他就痛快的答应了。 第二天,谁知乾隆就命人传来圣旨,命黄、徐二人去宫里下棋。二人来到宫里,乾隆指挥着一个红漆盒子对二人说:“这盒内有一宝贝,今天谁赢了这盘棋,这宝贝就赐给谁。”黄龙士听了,并没有在意,因为皇上每次召他下棋,都有会有赏赐,不过是什么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

  本来,黄龙士兵的棋艺比徐星友高,想赢他是很容易的。但在对局中,徐星友频频向他使眼色,求他手下

  留情。黄龙士不是那种出尔反尔的人,既然答应了徐星友这盘棋让他赢,就不会返回,所以对局时并没有尽全力,棋局结束恰好黄龙士输一子。乾隆看了,叹息道:“你的棋下得比徐星友好,我是知道的。可惜你的命不如他呀!”说着便命人把盒子打开。原来盒子里装的是一张知府委任状,黄龙士这才后悔莫及,知道自己上了个当。徐星友接过委任状,叩首谢恩,扬长而去。

  原来,内监在前一天已经向徐星友透漏了这个消息,而黄龙士却被蒙在鼓里。

  5.胜 棋 楼

  明朝的大将军徐达与明太祖朱元璋都是濠州人,他比朱元璋小四岁。他俩从小一起嬉戏, 两人交情铁得很。

  青年时期,他俩一起共谋推翻元朝统治的大计。后来因为徐达有勇有谋 ,屡建奇功,加之又是朱元璋的“哥们”,很快从一个贫苦农民成为大将军,再后来被封 为魏国公。 朱元璋很喜欢下围棋,只是棋艺很差。

  徐达也很喜欢下围棋,且棋艺水平比朱元璋高明的 多。朱元璋经常找徐达下弈。徐达是个明白人,他知道朱元璋和其它朝代皇帝一样,喜欢 别人吹捧,喜欢戴高帽子。做什么都比别人强。所以他每次与朱元璋下棋时,都略负数子 ,以便让皇上高兴。

  一天,朱元璋与徐达游南京城外的莫愁湖。走着走着,朱元璋忽然棋瘾上来了,便要与徐 达下棋,并对徐达说:“今日下棋,如果你胜了,朕就把这湖赐给你。”

  徐达听了点头同意,但心中很矛盾:“这盘棋要赢了吧,怕触怒了皇上,故意输了又很想 要这烟波浩渺的莫愁湖,最后思来想去,他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与朱元璋认真下起 棋来。 这盘棋不象过去与朱元璋下棋时不敢赢,而是从开局便每子必争,寸土不让,连连进攻出 击,只杀的朱无璋手忙脚乱,一盘棋下来,朱元璋竟然没剩下多少活子。朱元璋自觉丢了 面子,正要发作,徐达赶紧跪下说:“请陛下细看全局。”

  朱元璋仔细看了看,发出现棋 盘上竟用棋子组成了“万岁”二字。他立刻转怒为喜,龙颜大悦,对徐达的棋艺更加佩服 ,于是下令把莫愁湖赐给了徐达,并筑楼一座,取名“胜棋楼”并写了一副对联“烟雨河 山六朝梦,英雄儿女一枰棋。”

  6.勇 敢 的 兄 妹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军事家,有人还将他列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是把曹操作为一代奸雄来塑造的,虽然对曹操的描写和塑造有失偏颇,但曹操确实干过一些坏事,史书上也多有记载。

  曹操手下有位很有名的文臣名叫孔融,此人博学多才,擅长下围棋,为人性格耿直,从不惧曹操的权势,经常给曹操提意见。刚开始时曹操也能接受,对孔融颇为器重,时间一长,随着曹操对孔融的了解,曹操发现孔融见识和谋略高明,直接威胁到自己,心里非常忌恨,卑劣到想除掉孔融而后快。正因为如此,孔融最终被曹操满门抄斩,连他九岁的儿子和七岁的女儿也未能幸免。

  话说一次战斗结束,曹操命传令兵告诉孔融,让他处死俘虏,并且不准死者家属前往收尸,要在街头暴尸三日。孔融接到命令后颇为疑惑:这不是丧尽天良的作法吗?昔西楚霸王盛怒之下屠杀俘虏,以至于天怒人怨,霸王最终落得个拔剑自刎的下场。曹操是个聪明人,怎么会不知道这个道理呢?孔融稍一思忖,明白了曹操的用意,原来曹操是想置自己于死地啊!如果不执行命令,曹操也定按抗拒军令置处死自己,执行了又如何呢?不知道曹操又会怎样陷害自己。孔融左右为难,想到了自己聪明伶俐的一对子女,那是自己的心肝宝贝啊!儿子和女儿跟自己学会下棋后进步很快,记忆力非常好,又承袭了自己不畏权贵、不阿谀奉承的好习惯。自己今日纵然一死,也一定要保全他俩的性命。唯一的办法就是按命力事,这样也许不会累及子

  女。于是孔融把心一横,命手下把俘虏给全杀了,暴尸街头,不让死者家属收尸,自己也等着死亡的到来。

  果不其然,曹操一等孔融杀死那些俘虏,就把孔融给逮捕了。曹操先将传令兵处死,说自己根本就没有下这个命令,接着把孔融也给处死,暴尸街头也不让人收尸,并命人将他的家人抓来。 当孔融被捕的时候,他九岁的儿子和七岁的女儿正在家里下围棋,知道父亲被捕了仍然坐在那里不动。有好心人告知他们:“你们的父亲被捕了,怎么还不起来逃跑呢?”他们回答说:“哪有鸟巢毁了而鸟蛋不被打破的道理呢?” 侍卫将兄妹俩押回曹操大营,曹操正不知道该怎样处置,又看那兄妹俩毫无惧色,联想到侍卫告诉的兄妹俩的话,恂思如留下他们,日后必为自家江山的心腹大患,于是下令处死了兄妹俩。

  可怜无辜的俩兄妹,竟被曹操一个“莫须有”罪的连带给残害。兄妹俩勇敢的行为焉知不是下围棋薰陶所得?

  7.吴中八绝”有子卿

  严子卿,三国东吴民间的著名棋手,可尊为“地摊”棋手的先祖和楷模。

  子卿小的时候,家境贫寒,缺衣少食。子卿有时实在饿得受不了,就自己上街“讨”吃的。一日子卿来到街上,看见卖烧饼的就忍不住走过去,眼睛盯着卖烧饼的人什么话也不说。卖烧饼的抬头一看,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瘦瘦黑黑的,衣服虽然很旧,打满了补丁,但却还算干净,眼睛倒是明亮。卖烧饼的看这个孩子很可怜,就给了他烧饼吃,并询问他家里的情况,当得知他家里父亲病得卧在床上,母亲靠帮人洗衣、做些家务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时,就好心地把他介绍给一位独自一个人生活的老大爷,让他跟老大爷学点谋生的本事。

  话说子卿见到老大爷后,礼貌地叩了三个响头,也不多言语。卖烧饼的介绍了他家里的情况,老大爷非常爽快地接受了子卿。老大爷年轻时走南闯北,靠贩卖一些杂货为生,并学会了下围棋。年老了走不动就靠摆地摊生活,并且开了一个棋摊子,除了卖小日用品外还争点茶水、酒水钱,还可以跟人下下棋、拉拉家常以解自己的寂寞。子卿来他这里后,端茶倒水帮了他不小的忙,老大爷对子卿很喜欢。 老大爷看子卿虽然言语不多,但对围棋很喜欢,因为看客人下械显得非常羡慕,无事的时候还站在旁边目不转睛的看。

  老大爷收摊回家后就教子卿下棋。谁知一局终了,老大爷发现自己根本就下不过子卿。老大爷心想可是遇到了奇才。此后,有棋客来下棋时,老大爷就把子卿介绍给客人,并让子卿和客人下棋,子卿鲜有失败,从此慢慢有了些名气。 经过实战的锤炼,子卿的棋下得越来越好,一些达官贵人附庸风雅,请子卿到府上对弈,少不了要赏些财物。当时有个财主非常喜欢下围棋,经常请子卿到他家里下棋,除赠送银子外还每每留子卿在他家住宿,子卿惦记大爷,总是谢绝,每天晚上都回到老大爷住处陪伴他。

  老大爷的身体越来越差了,还得了哮喘病,子卿从不厌烦,问寒问暖,侍候得很周到。有一天,老大爷从自己的箱子底下拿出一本书,让子卿坐在自己跟前,对他说:“我老了,恐会不久于人世。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送给你的,这是我年青的时候师傅送给我的一本棋书,据说是祖传的《围棋秘籍》,我自己没有这个悟性,好多都看不懂,现在把它交给你,希望你能尽力研究,把围棋技艺发扬光大。”

  此后,子卿整天潜心研究,发现果然是一本奇书,书中布局的论述,定式的变招,中盘的手筋,官子的巧妙着法都新颖别致,独到精妙。这以后,子卿的棋艺水平又有大幅度的提高,不久成为当世的第一高手。 《三国志》上说他“围棋莫与为辈”;《广博物志》上把子卿与马绥明尊为当世的棋圣,在中国围棋史

  上,冠有棋圣之名的,以这二人为最早;当时人们把严子卿的棋艺,皇象、张子并、陈梁甫的书法,曹不兴的画,宋寿的占梦,郑妪的相面,范淳达的算命,合称为“吴中八绝”。

  8.范西屏豫园称雄

  清朝嘉庆年间,上海棋风颇盛,著名棋手有倪克让、富喜禄等十余人。其中倪克让弈技最为高妙,如鹤立鸡群,称霸沪上,共议弈品居第一。但他生性孤傲,清高自赏,从不与人轻易对局。富喜禄等人则自挟其技,在豫园高下棋局,靠下棋赢取过往棋客钱财。

  有一年,国手范西屏来到豫园,观看众棋手对弈。看了数十着后,见黑方应对有误,忍不住指点了一着。此着一下,满盘皆活,执白者沉思了好长时间,也不知如何应对。众上海棋手见了,纷纷起哄说:“这棋是不空下的。你没见双方都下有彩金吗?怎么可以胡乱插话!你要是不服,不妨自己上来试试。” 范西屏听了微微一笑,也不答话,取出一大块银子抛在桌面上,便移枰就坐,做了个“敬请指教”的手势。众人见这块银子足有二三十两重,成色极佳,个个眼红的要命,都争着要下第一局,以致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范西屏见了,皱了皱眉,毫不在意地说:“你们别争,也别吵吵嚷嚷的,我下棋从来不怕别人插话,你们干脆一起上吧!每一着都可以商量好了再下子。” 众人听了果然一拥而上。

  为了争这锭大银子,每个人都是殚精竭虑、冥思苦想,然后共议出“最佳”着法。范西屏却摇着折扇,饮着香茶,不假思索,随手应对,意态十分潇洒。下了数十着后,众上海棋手已经左右支拙,满盘受制。这些刚才还吵吵嚷嚷,自以为是的高手,突然安静了下来。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没有了主意。

  有人赶紧将对局情况告诉给了富嘉禄。富嘉禄来到豫园,看了看棋局,又看了看范西屏,便在一个空棋盘上摆下了三颗黑子,拱拱手说:“先生棋高,我自知不是对手。请授三子,方敢入局。” 范西屏也不客气,拿起白子就下。一局下来,富嘉禄也是一败涂地。请授四子、五子……还是连战连北。

  众人这才知道厉害,又请来了倪克让。倪克让只瞥了一眼双方对局,便伸手把棋子搅了个一塌糊涂,然后说:“你们真是有眼无珠,这是范西屏先生。不用说三子、四子,即使授九子,你们也不是对手!” 众人听了,这才恍然大悟,一个个看看银子,再看看范西屏,无不又羞又愧。

  当晚,有富户请范西屏到家,请他与倪克让对局。倪被授四子,双方才恰成对手。

  9.谢安纹枰谈兵退强敌

  东晋时,前秦皇帝苻坚占据中国北方,国力强盛,兵强将勇,于是就想一举消来东晋,把南方的锦秀江山抢到自己手中。

  公元383年,苻坚亲率大兵百万,去攻打东晋。东晋朝廷很是震惊,赶紧任命谢安为大将军,与兄弟谢玄一起迎敌。 当时,晋军只有八万,敌我相差悬殊,军情十分危急。但谢安受命后却一如继往,不是以

  棋、琴自娱乐,就是饮酒赋诗,从不谈及军事,谢玄心中焦虑,入帐问计,谢安只是毫不在意地说“我自有方略”,就不再说话了。谢玄问不到什么所以然来,只好让将军张玄再去向哥哥请示大计。但谢安依然口不言兵,反而会聚亲朋好友,拉张玄到山林间下棋,言明以一座别墅为赌注。

  谢安本来棋艺不高,平日远非张玄的对手。但此次开局后,谢安镇定自若,下得得心应手;张玄却因心系前敌,不断走出昏着,很快就败下隈来。谢安赢了棋,逸兴更浓,又拉着张玄东游西逛,直到月上东山,才兴尽而归。 当夜,月上中天、万籁俱静的时候,谢安突然把众将召集起来,会议军情,公布作战计划,指授将帅,各当其任,一直折腾到东方破晓才算完事。

  过了几天,晋军突出厅兵,全面出击,把苻坚的百万大军彻底打垮了。谢玄派出特使,向坐镇压后方的谢安报捷。特使到时,恰好谢安在和一个朋友下棋。他接过军书看了看,便随手放在一边,对弈如故,脸上毫无表情。朋友见了很奇怪,问他前线形势如何,他才漫不经心地说:“没什么,小孩子们已经把敌人打败了。”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淝水之战。

  其实,在得知前线大捷后,谢安兴奋得早就难以自制了。他之亿以镇慑心神,得棋如故,不过是故作姿态

  而已。

  史书上说,棋下完后,谢安高兴得手舞足蹈。过门槛时,鞋底的木齿掉了也不知道。无朝人王恽有《谢太傅弈棋图》诗:“胜负心中料明,又从堂上出厅兵,怡然一笑楸枰里,未碍东山是矫情。”把谢安纹枰谈兵,大破强敌的心理、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

  10.奇妙的黑白兄弟

  围棋分“玄素”,也就分黑白两色,比不得赤橙黄绿青蓝紫,花里胡哨、多姿多彩、美伦美奂。然而,正是这朴素的两色,却蕴含着丰富的涵义,它的哲学思想广博,令人暇想连篇,启迪着人们的智慧。

  话说历史上春秋时期,相传某国有一对双胞胎,哥哥叫道,弟弟叫理。兄弟俩不象别的双胞胎难以分辩,因为哥长得黑黑的,象涂了炭一要,弟弟长得白白的,如抹了石灰一般。黑白兄弟走到哪里都形影不离,煞是惹人喜爱。

  当时有一位会下棋的江湖人士教会了兄弟俩下围棋,从此黑白兄弟乐此不疲,逐步掌握了弈道中进退、取与、攻劫、放收的方法和行棋的道理。那哥执黑棋下来得心应手,招招夺命,弟弟拿白棋防守得法,不失分寸。不仅如此,兄弟俩还对棋局中性命攸关之着感觉敏锐,只要与人对弈,兄弟俩人在一起时很少有输的时候,原因是他俩有“心灵感应”,一旦出现疏漏的时候,不下棋在旁边观战的一人就会传出奇妙的信息,这倒不是兄弟俩的水平有很大的差别,主要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袖手旁观的人总能理智地思考问题,这个信息很快就能被兄弟中下棋的人接受,从而防患于未然。

  由于他们很少输棋,声誉逐渐大起来,学下棋的人越来越多。

  会下围棋的人多起来,就总想检验自己的水平如何。谁是当世的第一高手?有位好管闲事的人拿出自己家的财物作赌,以悬赏最终获得胜利的人。 这里说一下,围棋和六博最先出来都不是用来作赌的,只是到夏朝的时候,夏桀的臣子乌曹坏了规矩,把这两种技艺搞成了赌的工具。

  围棋在今天仍然十分令人喜爱,而六博早已经失传了。据春秋时焦循《孟子正义·告子章句》中《六博经》记载:“博法,二人相对坐向局。局分为十二道,两头当中,名为水,用棋十二枚,法六白六黑,又用鱼二枚,置于水中。其掷采以琼为之,二人互掷,采行棋。棋行到处即竖之,名为骁,棋即入水食鱼,亦名牵鱼。每一牵鱼获二筹,翻一鱼获三筹。若已牵两鱼而胜者,名曰被翻双鱼,彼家获六筹,为大胜也”。 言规正传。 黑白兄弟轮流过关斩将,最后双双进入了决赛,决赛中又巧下成了和棋,兄弟俩共同赢了悬赏财物,自然是十分高兴。 哪知一些输了棋不服气的人往他俩身上泼脏水,说他们是“聚众赌博”,引起了当时社会上广泛的关注。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沾染上赌博恶习,纷纷要求禁止围棋。泼脏水差点把“孩子”也泼了出去。

  这件事惊动了春秋时大学问家孔子,孔子说:下围棋总比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为好。这才总算让大家统一了认识,围棋得以千古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关于孔子说的话在《论语·阳货》中原文记载是这样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11.“肚里撑船”的宰相顾雍

  顾雍,三国时期吴国人,为人堂堂正正,饱学多才,自制力很强。

  顾雍喜欢下围棋。他的棋多为正着,一招一式有根有据、有板有眼,虽可成谱,是初学者学习的好典范,但奇想不多、强手、妙招鲜有,属于一种功夫型的棋手。

  孙权当政后,非常信任顾雍,让他当了宰相,且一当就是十九年。 吴国三太子孙和反对下围棋,认为下围棋无益,并让韦曜写了一篇“系统”论述下围棋无益的文章《博弈论》,顾雍对此不屑一顾,他反对说一种东西好就光说这种东西的好处,说一种东西不好就专挑不利的一面说,这不符合客观看问题的原则,不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就拿下围棋来说,作为职业棋手,他就应该天天下棋,天天研究棋,把下出高质

  量、高艺术性的围棋作为自己的目标,还要通过获得好的成绩来证明自己,同时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而作为业余棋手,就应该把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放在第一位,在业余时间里把下围棋当作一种修练自己性格的工具,欣赏围棋技艺的博大精深,通过触类旁通以利于自己更好工作。不能够把业余棋手中下棋不顾自己本职工作者当作重点突出,同样也不能把职业棋手中不把下棋作为第一位者说成是普遍现象,这不能作为围棋运动有害的根据。相反,那些正确处理好了工作和业余爱好关系的人更是绝大多数,他们通过工作和爱好之间的相互促进,为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这才是应该大书特书的。顾雍是深谙围棋中道理的人,他碍于孙权的面子不好对三太子等人说什么,但自己照旧在官邸与宾客下棋,对太子的话装作没听见。

  顾雍的大儿子叫顾邵,孙权作主把哥哥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了顾邵。顾雍本人是宰相,加上又是“皇亲国戚”,权高位重,太子说起来还是自己的晚辈,所以他玩自己想下的围棋也没有人拿他怎么样,何况在他看来,下棋只要适度,参悟了围棋的道理,有益无害。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话说顾雍之子顾邵被派豫章郡去当太守,由于日理万机,不幸染病不治客死他乡。

  消息传到顾雍耳里的时候,他正在和手下的人在下棋。他见来人送信,又没有儿子的亲笔信,便知道儿子已经死了。他的神色没变,仍旧在下棋。顾雍难到不悲痛吗?“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中国历来最悲痛的事

  情,顾雍作为一代宰相,他的悲痛比一般人更为强烈,只不过他不想让大家都跟着一起悲痛罢了。他双手紧紧握住,指甲把手掌都给掐破了,鲜血滴到了褥垫上,棋盘上也滴上了血,但他还是坚持把棋下完。等臣客告辞后,顾雍忍不住悲痛交加,用毛巾捂住脸嘴嚎啕大哭起来……

  讲这故事一方面可以看出围棋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下围棋的宰相顾雍的胸怀,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12.著名棋手周懒予

  周懒予,名嘉锡,字览予,浙江嘉兴人,清代初其著名棋手。因“览”与懒字音相似,棋界都顺口称他为“懒予”。

  其祖父周慕松也善于围棋。懒予五、六岁便专心致志地观祖父对局,初步通晓围棋攻守之法;若干年后,弈艺日益精湛。他年幼艺高,聪明机灵,深受乡里父老喜爱。

  好事者出银悬奖,招募四方高手同他对阵,每次他都得胜而归。其父母和祖父,十分欣慰。 周懒予爱看小说,书中神奇想象和绝妙的构思,对他巧运妙着,也颇有益助。每当对局,他爱手执一本小说,对方落子之后,他不用过多思索,应手快,又看起小说来。每至激烈战斗,对手冥思苦想,额头冒汗,他却处之若素,怡然自得。他计算力强,算度准确。棋局过半时,他常告诉对方:“你将输几路。”局毕数子,不出所料。

  周懒予风华正茂的时候,过百龄虽已年迈,仍不减当年威风。棋界都热切盼望这一新一老两位名手决一雌雄。经好事都从中安排,议定“过周十局”之争。消息传开,各地名手纷至沓来,齐观战斗。经过数日较量,周懒予终因年富力强,一举击败了这位称雄棋坛几十年的名宿。

  清初的另一位名手周东候,也曾与周懒予进行决赛,也为懒予所挫。从此,懒予独步南北棋坛,扬名四海。山阴的棋手唐几经,约会了全国十多位名手,共同密商对会周懒予的办法,决定在武林西湖同周懒予进行车轮战。比赛规定:周懒予一人为一方,十多们名手为另一方;周懒予每天出场,十多位棋手则轮流出场。他们以为这种以逸待劳的战术,可将周懒拆磨得精疲力尽,败下阵来。然而,以过十多天的角逐,周懒予竟大获全胜,而且每局胜负差距都在“毫发之间。”当时有人研究周懒予为什么能胜众国手,认为他始

  终“持一先不失”,力争主动,是取胜的主要原因。

  周懒予棋艺极高,却很谦虚。浙江兰溪人范高士访问他:“你的棋艺是否到了顶峰?”他答道:“今天这些棋手,还不如我,可是,每次对局后,我仔细复盘,也常有不妥之处。若是到了顶峰,还会有不妥的应手吗?”范高士钦佩之至,赞叹不已。

  周懒予有独特的棋风,思路敏捷,落子极快,攻杀凌厉。起手布局,常用“倚盖定式”。《兼山堂弈谱》中说:“应双飞燕而压,其着法始于懒予”。“懒予一生从不以小尖应双飞。”

  13.诸葛瑾棋差一招

  诸葛瑾是三国时期东吴的文臣,他是诸葛亮的哥哥,兄弟俩各为其主,演出了一段又一段佳话。

  诸葛瑾不但才识远不及弟弟诸葛亮,其他的方面也不如弟弟。据说两人都喜欢下围棋,但诸葛瑾的棋艺更是不入流,而诸葛亮却从下棋中悟得“奇石阵”。 诸葛瑾不仅没法跟弟弟比,就是比吴国后代名将陆逊各方面也差得远。本篇就是说说诸葛瑾与陆逊共事时的一则故事。

  公元236年(吴嘉禾五年,)孙权为形势所迫,一方面“死守不能自保”,需要进行一些呀略进攻,这与围棋同理,另一方面蜀国方面屡屡催促采取“联合军事行动”,孙权决定举兵北征魏国。陆逊与诸葛瑾受命攻打襄阳。陆逊是三国后期东吴的名将曾经火烧连营,大败蜀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彝陵战役”。

  陆逊和吕蒙堪称东吴后期的国家栋梁,后者曾导演了“白衣袭荆州”的奇计。陆逊、吕蒙、诸葛瑾等都喜欢下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吴太子孙和等人对“围棋有益”的批评并未得到这些人的认同。言归正传。 话说陆逊与诸葛瑾受命攻打襄阳,不料战事正激烈进行的时候,吴军的信使韩扁被魏军抓获,这可不得了!机密的军事布置情报都被敌军探得,这仗还怎么打? 陆逊知道了这件事,根本就不在乎,他让人找来诸葛瑾等将士,大家以为是要商议什么对策,惶惶然来到陆逊的帐中。陆孙命手下摆好棋盘,拿来棋子,邀众人下棋,绝不谈战事。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陆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又不敢违抗,只得听命弈棋。际孙与诸葛瑾对局。 那诸葛瑾本来棋就比陆逊差得多,加之那会儿心神不宁,下棋时连自己平时会下的定式都下错了,及到中盘,本来形势就不利,还一味退守,活了几块小棋,其余尽数陆海陆空所杀。尚未下完,诸葛瑾匆匆认输告辞而去。诸葛瑾回到自己帐中,越想越害怕,赶紧带着自己的随从偷偷撤回国内。陆逊不管这些,照旧天天和军士们下棋、射箭玩乐。

  话说魏军搞到了吴军的情报,有点将信将疑,派细作前往侦察,把吴军诸葛瑾撤回,陆逊整天下棋、射箭的情况报告了回来。魏军将领知道了这些情况,分析吴军如此镇定自如,陆逊必然有自己的诡计,因此不敢轻举亡动。陆逊为自己重新布置作战计划争得了宝贵的时间,吴军将士无不佩服陆将军的胆识。

  事后有谋士询问陆将军当时的想法,陆逊说:“当时的情况对我军十分不利,惊慌失措反会自乱阵脚,必为敌军所乘。我军不为所动,反而会使敌军心中疑惑,会失战机。当然,诸葛瑾先生的离去也是使敌军加重疑惑的原因。” 谋士感叹地说:“陆将军真奇谋也!诸葛将军棋差一招。”

  诸葛瑾死后,他的二儿子诸葛融承袭了父亲大将军的爵位,执掌吴国兵权,驻守在今湖北公安。每当春夏之际边关较为平静,他就把会下围棋的客人招到一起让他们比赛,提供美酒瓜果让他们享用,自己和军士们在旁边观看,这可说是最早的围棋赛。诸葛融组织棋赛莫非是为了挽回父亲“棋臭”的名声?

  14.韦曜“拍马屁”

  公元242年前后,孙和为太学,孙和是东吴孙权的第三个儿子,太学是一个职务,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教育

  部长或教育局总局长,他对围棋运动有个不太有利的看法,本篇故事也进行阐述,看看他和手下人的观点错在何处。

  孙和认为,人们应该研究学问,培养自己的才干,学习驾驭车马,练习射箭的本事,这样才能对社会有好处。而交友游玩和博弈对自己的成长有害,还会妨碍自己的事业成功。他还认为,下围棋浪费时间,没有实际用处,耗费精力而最终又没什么收获,不能提高修养和建功立业;有志之士爱惜时间,光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却不能向他们一样积累功德,这是有志之士的耻辱;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不在年青精力充沛的时候干事情,老了就不中用了;下棋是个无益的事情,令人担心的是下棋的人有这个“欲念”,如果放弃下棋而做有益的事,为自己建功立业打基础,对于功名和品行是很好的事情!人生中确实需要娱乐,而这个娱乐应该是饮宴、弹琴、书法、射箭和骑马驾车,下围棋不在此列。 孙和主张做人积极向上这没有错,但他对围棋的看法既片面又偏激。且不说他的论据不足,单就把围棋列于娱乐之外就是错误的看法。莫非那孙和开始下棋很臭,输得太惨,从此害怕下棋,从而产生了偏见?

  孙和最大的错误还在于自己对围棋明显是反对的,却还假惺惺地让手下要进行讨论。 话说中庶子韦曜是孙和的贴身幕僚,此人本来学识不错,写得一手好文章,偏偏热衷于仕途,真是让后人遗憾。韦曜揣摸到主子的意图,思索了很长时间,作了一篇《博弈论》,“系统”地论述了下围棋的无益的方面。 文章说:围棋有违封建社会奉为经典的孔孟之道;棋盘上的争胜作伪,违背忠信的原则;以“劫杀”为名,不符合“仁”的道理;以财物作赌,使人丧尽廉耻,所在围棋是不能下的。何况,魏蜀吴三国争雄,正值多事之秋,有志者应该多读书,研究计策,学好武艺,以求“千金赏”、“万户侯”,而“一木之枰,孰与方圆之封?枯棋三百,孰与万人之将?”所以也不符合君子立身行正的大道。

  韦曜在文章中引用围棋中的一些具体战术,可以看出他也是懂围棋的,但他把博和弈混为一谈是一错,把围棋中的技艺和做人相提并论又是一错。尽管如此,由于他的文笔好,反对下棋无休无止有些道理,对后世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以至于到今天,仍然有人认为下棋无益。

  但是韦曜如果能听到今天一们棋迷的话,相信他会有所悔悟。这位棋迷说:“我在棋盘上体验到了勾心斗角和斤斤计较,生活中反而豁达大度。如果不是在棋盘上体验到这一些,没准在生活中就会进行体验,后果就不堪设想,可以预见自己将会是一个多么鼠目寸光的人………。”

  15.徐星友害死黄龙士

  《清代轶闻》上记载:徐星友初遇黄龙士时,黄授徐四子,几局后,授三子,待十局终了,徐星友以乇司棋理,遂成国弈。并说:“自三子进为国手,前此盖未有也。”

  但是,徐星友成名后,不但不感恩于黄龙士,反而对黄龙士忌恨得要命。因为在当时,放眼天下,只有黄龙士名气高过徐星友,也只有黄龙士能胜他一着半势。所以,徐星友做梦都想除掉黄龙士,独霸棋坛。 徐星友不是个笨人,更不想担个忘恩负义的罪名。那样的话,棋下的再好,也将不耻于天下了。 思来想

  去,徐星友想到了玩物丧志上。三国时的刘备,是天下共仰的英雄、大豪杰,被周瑜施了“美人计”,还险些误入歧途。只是因为有了诸葛亮,他才跳了锦绣坑。重生霸主心。黄龙士不是刘备,也没有诸葛亮来救他,还怕他不上当?

  据说,徐星友家业富足,金银盈屋。于是,他为黄龙士盖起了豪华的楼阁,恭恭敬敬地把 恩师请到家

  中,每日锦衣玉食地供奉,前后宅遍置美女,夜以继日丝竹管弦,游宴不停,或命家人陪黄龙士狎名妓,酗美酒,总之是搞得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花样百出。当时人都以为徐星友得名不忘本,善待恩师,无不啧啧称赞。就这样,黄龙士沉湎于声色犬马,三年之后,终于精力衰竭,一命呜呼了。

  另有一说,黄龙士素来以“弈圣”自负,争强好胜,从不认负服输。一日,徐星友请来三位弈林中的高手,每人棋力只稍逊黄龙士而已。然后请黄龙士到自己家中,指着早已摆好的三副棋说:“这三个人的棋也

  属难得。我同时与三人对局,每次必负无疑。三人口出狂言,说是即使恩师到,以一对三也无胜算,不知您以为如何?” 果然请将不如激将,黄龙士当下请三人就坐,说是要“大杀三方“。结果,他东奔西走,轮流走子,这三人又都不是等闲之辈,直把黄龙士累得满头虚汗,殚精竭力,便出平生手段,才把这三盘棋赢了下来。不过,就在当夜,黄龙士终于因为劳累过度,吐血而死。徐星友遂为天下弈林第一手。

  也有人说,上述故事,都是小说家言,茶余饭后看看也无不可,却认不得真。《清代轶闻》在论徐、黄时就说,弈家积习,专好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但徐星友著《兼山堂弈谱》,对黄龙士推崇备到,没有丝毫忌刻不敬的语言,不像能干出那些缺德事的人。也许因为黄龙士死后,徐星友以国手擅名弈林四十年,难免有人嫉妒,就造出这些谣言来诋毁他。细想起来,这种说法似也不无道理。

  16.班固苦心著《弈旨

  东汉前期,六博在当时非常流行,玩博者多用来赌钱,真正是世风萎靡。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博戏都不如围棋,首先博法简单,而围棋复杂,基次博法多需碰运气,而围棋需真功夫。“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奇怪现象,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他们从这个司空见惯的现象里思考着隐藏在背后的本质。

  传说有位叫西廓的人自称博技高超,为此骄傲自大,最先他不赌博,只用来显示自己的“才能”,很善长“翻双鱼”得“六筹”获胜,需知这种胜法在六博里是大胜,在围棋里这种胜法就是“中盘大胜”。这西廓先生狂妄自大,引起了赌徒们的不满,他们设计先把西廓“拉下水”,一旦西廓入赌道,再用“鬼把戏”胜他,发誓要让西廓声名扫地,倾家荡产。

  那西廓先前说什么也不赌,赌徒们“拍他马屁”,说他是“天下第一博”,准能靠赌“发财致富”,他也不为所动。赌徒们就到处放出风言风语,说西廓先生无非是南廓先生的翻版,徒有虚名,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西廓先生听说后暴跳如雷,主动找到赌徒要求一试高低。赌徒们暗喜,先拿小钱赌,再逐步增多,让西廓先生连连得胜,赢钱无数。西廓先生得意非凡,赢得的钱多数花天酒地,挥霍一空。赌徒们见时机成熟,就相约西廓大赌一场,以老婆、房产作赌,西廓从未在这些赌徒前失过手,已被骄宠得“不知自己是谁”,当然是满口答应,毫无戒备之心。 “豪赌”的结果西廓输得一无所有,他可能不会想到赌徒们在“骰子”里做了手

  脚,那“骰子”根本就不听他的使唤。西廓的老婆被逼无奈投河自尽,西廓无家可归,神情恍忽,流落街头成了一个“叫花子”。

  那些有识之士看到西廓的惨景,纷纷呼吁当局禁止赌博。西廓虽然有自己的毛病,但他的悲惨下场不能不说与当时“博行于世”有关。随着人们对博戏的广泛反对,博终于被禁绝,以致于早已失传。而围棋得以几千年流传下来,固然是围棋自身远胜于博的魅力所致,但确实离不开东汉名将班固对围棋区别于博的深入细致的分析。

  班固生于公元32年,自幼聪明伶俐,善长下围棋,后来成为东汉有名的将领。他以一个史学家的身份作了一篇《弈旨》,这篇文章后来被列为关于围棋“五赋三论”的“三论”之首,影响深远,为后人正确认识围棋指明了方向。

  他认为“夫博愚于投不专在行,优者有不遇,劣者有侥幸。”博主要靠运气,偶然性很大。“致于弈则不然,高下相推,人有等级。”品评高下,有一定的常规与一定的标准,通过“循名责实”,“考功黜陟”,可以评价一个人的智、愚与应变能力,比较出高下来。棋法比博更是高深,“ 虚设豫置,以自护王”、“提防周起,障塞满决”、“一孔有阙、坏颓不振”、“一棋破窒,亡地复还”、“作伏设诈,突围棋行”、“要厄相劫,割地取偿”、“因本自广,敌人恐惧,三分有二,释而不诛”、“保角依旁,却自补续,虽败不亡”等等。

  班固认为弈远优于博。杜陵杜夫子明确指出“精其理(围棋之理)者,足以大裨圣教。”认为围棋有很大的教育功能。

  17. 著名棋手黄龙士

  黄龙士,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人。据《兼山堂弈谱》和《弈雅堂文集》记载,他生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或顺十一年(1654年),四十多岁就去世了。卒年不详。

  黄龙士家座落在离泰县几十里的姜堰镇。他自幼学棋,乡里无敌手,十六岁即达到国手水平。他同久负盛名的老一辈国手盛在友对阵,锐气逼人,七战七捷。一时诸多名手,对他无不折服。棋界予以评价。

  吕书艄公夸将他犹如“淮阴用兵,战无不胜。”王彦侗称赞说:“国初(指清代初期)以弈名家者,自过百龄而后,群贤蔚起,竞相争雄,迨黄龙士出一切俯视之,神手技矣。”李汝珍赞美道:“自黄月天出,异想天开,别开生面,极尽心思之巧,遂开一代之盛。”徐星友说他“寄纤稼于澹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遮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培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由此可见,黄龙士具有独特棋负,着子看似乎平淡无奇,但寓间极深,对手不易察觉,若敢于用强,他即随机应变,出奇制胜,迫使对手相形见拙,反以自困。邓元惠(加金字旁)推崇说:“龙士用思尤密,深入奥窍。当危急存亡之际,群已束手智穷,能于潜移默运之间,益见巧心妙用,空灵变化,出死入生。”又说:“龙士如天仙化人,绝无尘想。” 时人甚至将他同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对人,”推为“棋圣”,足见其影响之大。

  至今日本棋界仍然钦佩他的高超棋艺。 黄龙士对局轻灵多变,思路浑元,局面开阔,气魄雄大。他所著《弈括》一书中有篇自序,是他实战经验的总结,见解精辟,发人深思,其中这样写道:”辟疆启宇,廓焉无外,傍险作都,扼要作塞,此起手之概。”这是说起手布局,要占大场要点,“作都”,‘作塞“,使棋有根据和攻守要塞;要从局部设想到全局,从起点考虑到今后的发展,以达到“上乘灵妙之境”。他又说:“壤址相借,锋刃连接。战则单师独前,无坚不瑕,是一夫当关,七雄自废。此边腹攻这大势。”这是指中盘战斗中要能攻善守,攻守不可偏废。他还说:“地均则得势者强,力竞则用智者胜。要着着争先,不甘落

  后,力争主动。“实实虚虚之间,正正奇奇之妙,此惟审于弃取之宜,明于彼此缓急之情。”这是说要讲究形势判断,动用策略,虚虚实实,兵不厌诈;正正奇奇,不拘一格,变化多端;而这些都要求审时度势,明察双方缓急,适时取舍,灵活运用。

  当时六合人周东候,是继周懒予之后的著名棋手,为清代围棋十大家之一,黄龙士称雄棋坛时,天下棋手望风而靡。独有周东候敢于同他对阵,屡战屡败,也从不气馁。

  18.著名棋手过百龄

  过百龄,也写作伯龄,名文年,江苏无锡人,是明末棋坛造诣最深,名声最大的国手。他的同乡秦松龄所撰《过百龄传》,记述了他的生平。

  过百龄天资慧颖,爱好读书,也好下围棋。十一岁时就通晓围棋中的虚势与实地,先手和后手,进攻和防守之间的关系及其处理的方法。他与成年棋手以局,常常取胜,名震无锡。

  这时,有位名叫叶向高的学台大官,因公来到无锡。他好下围棋,有国手授二子的水平,要找一们棋力强的对手同他对局。过百龄就被推荐出来。叶向高见是一个儿童,十分奇怪;原以为过百龄不是他的对手,不料一交手连败三局。在比赛过程中,有人悄悄对过百龄说:“同你下棋的是位学台大官,你得暗中让他一些,不能全赢了。”过百龄年纪虽小,却已很懂道理,回答说:“下棋不能这样敷衍人家,因为他是大官就去讨好,是很可耻的。假如他真是好官,会同孩子过不去吗?” 叶向高见过百龄棋艺高超,人品端正,十分器

  重,提出带他一起到北京去,过百龄因年龄过小,还要读书,才没有去。

  从此,过百龄名扬江南,北京的公卿们也都慕名来聘。在北京声望最高的前辈国手林符卿,瞧不起年幼的过百龄。有一天,林符卿当着公卿们的面,向过百龄挑战说:“你来北京后,我还没有同你交过手,今天我愿意跟你对局,让大家高兴一番。” 公卿们非常高兴,并拿出银子来作为优胜者的奖赏。过百龄一现推

  辞。林符卿以为他怕输,不敢对局,便更加趾高气扬,逼着他非下不可。过百龄只得答应。结果林符卿连输三局,闹了个脸红耳赤。公卿们对过百龄倍加赏识。

  于是,过百龄名扬天下。四方名手都来向他挑战,他一一应战,每战必胜。《无赐县志》中写道:“开关延敌,莫敢仰视。因是数十年,天下之弈者以无锡过百龄为宗。”

  清代人钱谦益特作诗赞颂过百龄,诗中写道:“八岁童牙上弈坛,白头旗纛许谁干,年来复尽楸枰谱,局后方知审局难。乌榜青油载弈师,东山太傅许追随,风流宰相清平世,谁识沿边一着棋。”前四句说过百龄八岁便登上棋坛,称雄几十年,直至年万发白;后面四句中所说东山太傅,即叶向高。 过百龄在对局之余,潜心撰写围棋著作,先后写出了《官子谱》、《三子谱》和《四子谱》等棋书。其中尤以《官子谱》价值最高,对收官问题他了全面透乇的论述,是我国第一部收官著作,并受到日本棋界的重视。该书由吴清源深入研究分析并详细地加以解说,已在日本出版。 陆玄宇父子编辑的《仙机武库》一书,也经过百龄大力斧正。

  过百龄在棋坛驰骋一生,继往开来,对明末清乾隆时期围棋的飞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贾玄与宋太宗

  宋太宗赵炅很喜欢下围棋,棋艺水平还不错。他经常与宫里的棋待诏们下棋。当时宫里有 一个叫贾玄的棋待诏,他是一个围棋奇才,少年时已能战胜国手。当上国手后,棋艺更加 精湛。他棋下的神出鬼没,千变万化,可以随心所欲地调动对方。和他下棋的无不对其棋 艺水平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曾称霸棋坛数十年,他在进宫前便深知有权有势的人专横跋扈 惯了,都有极强的好胜心,也知道自汉朝以来,已有好几位棋待诏因弈棋被皇帝赐死。因此他与宋太宗下棋时,不敢赢太宗,又不敢让太宗赢的太多,能看出自已故意输棋,落个欺君之罪。于是他每盘棋只输一、二子。讨太宗高兴。宋太宗棋下的虽然不错,但他也自知比不上贾玄。不过既然贾玄甘愿故意输棋,也便不点破,乐得收下这个顺水人情。 但是,时间一长,赢得太多了,宋太宗便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一天,他又与贾玄对弈,他对贾玄说:“我听人说你的棋天下第一,从没有负过任何人,而你为什么又盘盘负于我, 可见其中有诈。现在再下几盘,如果你又输给我,我让人打你五十大板”贾玄听了忙说; “陛下棋艺高超,取胜不足为奇。下盘愚臣将全力以赴,争取不再输棋。”果然,这盘棋 下完后,贾玄没有输棋,但却是一局和棋。宋太祖哭笑不得,但又毫无办法。于是又下一 盘,结果又是一盘和棋。宋太宗知道贾玄又在捣鬼,便故意发怒地对贾玄说:“都说你是 一代棋王,可连我都赢不了,真是徒有虚名,再下一盘,如果你赢了,我重重赏你,但如 果你输了,我把你投到护城河中去。”贾玄唯唯诺诺,只得连连点头称是。

  可棋下完一数子,竟又是一盘和棋,于是宋太宗佯作生气的样子说:“现在又是和棋,你没有什么话说了吧?”说完便命人将贾玄丢入护城河里去。贾玄见皇上动真格的了,急忙大呼道:“陛下息怒,此局臣胜一子,并非和棋。”太宗听他说此局不是和棋。便让他回到原坐,问他 何以说胜了一子,贾玄惊魂稍定后,结结巴巴地说:“我怕真的被投入护城河中,故赢陛 下下一子。但又怕陛下下见怪,故数子时,我偷偷将一子攥在手中,未敢亮出来。”太宗 一看贾玄手中果然还紧紧地攥着一子,太宗又好气又好笑,可是他也真知道了贾玄的棋艺 水平比自己的水平高的多的多。因为他知道自己棋艺虽不太高明,但也有一定水平,可贾 玄

  能够想输一二子就输一、二子,想下成和棋就下成和棋,而想赢一子就赢一子,达到随 心所欲的地步。太宗对贾玄的棋艺打心眼里佩服,于是马上赐宴招待并重赏贾玄。从此太 宗更加宠幸贾玄了。

  太宗喜欢下棋,“万机”之余也精研棋势。据北宋《筵上狂诗送待棋衣袄天使》中记载: 太宗多才复多艺,万几余暇翻棋势,对面千里为第一,独飞天鹅为第二,第三海底取珠势, 三阵堂堂皆御制。可见宋太宗的棋艺也是非常高的,否则是创制不了这三个棋势的。

  20.镇 神 头

  唐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古书上说,这一时期内,日本曾先后派了十九批遣唐使,其中包括许多僧侣和学者,到唐朝的首都长安留学。包括围棋在内的中国文化,以更快的速度输入日本。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了中、日两国在围棋史上的首场争霸战----顾师言和日本王子的对弈。

  唐代有一本名叫《杜阳杂编》的书,里面记载,唐宣宗大中(公元847--859)年间,有日本王子来朝。王子善围棋,号称日本第一,提出要和中国高手一决胜负。

  唐宣宗难拂远客之意,就命唐宫中的顶尖高手、棋待诏顾师言与日本王子一战。 这一局棋,顾师言猜到白子先行(唐代,围棋白先黑后)。他根本没有把小小的日本王子看在眼里,开局后随手应对,意态颇为消闲。那日本王子越看越气,心想:且让你小子张狂一时,呆会儿我使出杀手锏来,管保让你哭都哭不出来。存了这个念头,王子下得更加谨慎小心。 却说那日本王子设好圈套,左一步,右一步,把顾师言逐渐引入套中来。到第32着时,他眼见时机已到,便“啪”的一声把棋子拍到棋盘上,然后将两臂抱在胸前,一眨不眨地盯着顾师言。心想:网儿已收紧,鱼儿已上钩,还怕你顾师言飞上天去?顾师言凛然一惊,仔细一看棋盘,才知道大事不好。原来,由于一时疏忽,白子已成被两征之势,围魏不能求赵,顾此必然失彼,心中不禁连叫“苦也”!棋下输了事小,有辱君命、有损国威事大。他赶紧凝神静气,苦思起对策来。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日本王子一心围捕对方,却没料到自己的棋势中也有一个虽小却足以致命的漏洞。顾师言考虑许久,终于抓住这一破绽,把棋子轻轻落到棋枰上,下出了弈林中谓为千古佳话的神奇妙手----一着解双征的镇神头势。此招一下,日本王子脸色骤变。没想到刚才还是铁桶般的江山,顿时变得支离破碎,不可收拾。他怀着和顾师言同样的心情,冥思苦想许久,仍然举棋不定,毫无解法。用《杜阳杂编》上的话说就叫:“瞪目缩臂,以伏不胜。”无奈之下,他回顾鸿胪(唐代外交官),问顾师言棋品可列第几。鸿胪诡笑,答称“第三手。”王子请见第一,鸿胪诈称:“敝国规矩,胜了第三方能见第二,胜了第二方能见第一。阁下不能胜第三,这个……” 日本王子听了,争强好且之心顿时烟消云散,叹了口气说:“小国的第一,还比不上大国的第三,真没想到竟会如此。”说完,便双手掩住棋盘,罢子不下了。

  这个故事的真伪如何,一直是围棋史家们争论的焦点。《杜阳杂编》的作者名苏鹗,是唐僖宗光启年间进士,唐朝人记唐朝事,总要有些准确性。这场对局,《旧唐书.宣宗本纪》上也有记载:“日本国王子入朝贡方物,王子善棋,帝令待诏顾师言与之对手。”只是对弈的过程和结果,做为正史的《旧唐书》没有

  说。《杜阳杂编》是笔记,杂谈一类的作品,把对弈过程文学化、艺术化,完全是可能的。所以,“小国之一,敌不过大国之三”云云,很可能是子虚乌有的小说家言。

  有意思的是,在我国明朝的《萃弈搜玄》、《万汇仙机》等棋谱中,都载有镇神头势。着法为43

  手,与《杜阳杂编》所述不同,解两征却是不错,不过,这也不能确认故事是真实的,有人写出小说,就会有人造假棋谱,就连《杜阳杂编》也说:“今好事者尚有顾师言三十三镇神头图。”“好事者”三字,是很令人更玩味的。

  21.围棋的别名诗

  解缙(1369-1415),江西吉水人。他自幼才思敏捷聪慧过人,尤善即兴赋诗答对。

  永乐 初任翰林学士时,主持编修《永乐大典》,受到明成祖朱棣的重视,然而明成祖朱棣虽然 在巩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事,但总的说来, 对人民压迫剥削沉重,对人民的生活不闻不问,个人生活骄奢淫逸。特别是他极好弈棋, 经常和一些臣僚夜以继日地对弈,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

  据说,有一天他和几 个臣僚一边宴筵,一边弈棋,并拟“彻夜嬉戏之”。当半夜时,忽然,明成祖“雅兴”大 发,便要人将解缙找来赋诗助兴。解缙早就不满明成祖如此沉溺于弈棋,不关心人民的疾 苦,所以被人从睡梦中找来,见又是这般情况的时候,便老大地不满意。所以待明成祖让 他以《观弈棋》为题赋诗,并要把围棋所有的别名都嵌在诗中时,他便不假思索地挥毫写道:

  鸡鸭乌鹭玉楸枰, 君臣黑白竟输赢。

  烂柯岁月刀兵见, 方圆世界泪皆凝。

  河洛千条待整治, 吴图万里需修容。

  何必手谈国家事, 忘忧坐隐到天明。

  此诗写成后,可想而知,大大恼怒了明成祖及其亲信们。不过,他们怕引起人们的更大不 满,并未立即加罪于解缙。但是几个月后便以“泄禁中语”、“廷试读卷不公”的罪名将 其贬到广西。后来,在北京的狱中被杀,结束了他坎坷的一生。

  22.同 乡 棋 圣

  范西屏和施定庵,是清代著名的围棋国手,也是千古弈林中前所未有的大师。就如《清稗类钞》上所说:“范西屏以神化擅声,施定庵以无敌标誉……以围棋之正运,乃千秋之极轨也。”两人同为浙江海宁人,年龄也仅差一岁,因而被誉为“同乡棋圣”。

  范西屏,名世勋,生于康熙四十八年,即公元1709年。其父是当地有名的棋迷,但水平不高。范西屏幼年时看父亲与人下棋,似有所悟,七八岁时就能与当地高手抗衡。后来,他师从山阴高手俞长候学棋,12岁时与师傅齐名,16岁便已经是天下公认的第一高手了。

  施定庵,字襄夏,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时攻棋、琴,父亲经常教导他“琴尚淡雅而鄙繁支,棋贵虚灵而病沾滞”,使他对棋理有所悟。后与范西屏同师俞长候,又得当时著名国手梁魏今带他到岘山游玩,指着山下的奔涌而出的山泉说:“下棋的道理就和这山泉一样,自然流畅,毫无阻滞。如果拘泥于古谱,锐意深求,反而过过犹不及了。”施定庵的棋如行去流水,变化无方,未始不和他穷尽自然之妙有关。

  在有些记载中,把范西屏的棋说得神乎其神,据说有一次,他挟技游京华,在武庙与一山僧对弈,在前一晚上,僧曾做了一个梦,梦见关羽对他说,明日对弈,见棋盘上有光处落子即可。但次日弈局,光突然不见。僧拈子迟疑良久,直至光复现才下子。结果,弈成了和棋。当晚,僧又梦见关公对他说:“范西屏太厉害了,幸而请来吕洞宾相助,否则就输定了。”

  范西屏和施定庵的棋力孰高孰低,历来都是弈林的热门话题。清朝文学家袁枚的《小仓山房集》中说,范

  西屏和施定庵对弈,范嬉游歌呼,随手应对,施定庵则“敛眉沉思”,至晚未落一子。按这个说法,似乎范西屏比施定庵高出许多。但多数人都认为,这条记载有意扬范抑施,难免失实。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范西屏31岁,施定庵30岁,师兄弟在浙江平湖(别称当湖)相逢。两人技痒难耐,遂摆开棋局,大战起来,先后共下十局,结果平分秋色。这正说明两人功力悉敌,难分高下,“当湖十局”大气磅礴,杀法精谨,成为前无古人的围棋杰作。所以有人说,范、施为一时瑜、亮,后人强要为二人分出高下,反而是多事。 除“当湖十局”外,范、施并无其它对局谱传世。这大抵是因为两人相知甚深,都知道赢不了对方,既然如此,就不如不下。

  《清代轶闻》上说,扬州盐商胡兆麟,是当时仅次于范、施的著名棋手。此人下起棋来不顾自己死活,横冲直撞,专门吃“大龙”,弈林中人多惧他三分。一次,范西屏与他下授二子棋。胡兆麟依法炮制,穷追猛打。但未到中局,自己的一条“大龙”反被范西屏困住。胡兆麟见大事不妙,推称有病,请求暂时封棋,然后派人骑快马将棋谱传给施定庵,请赐着救急。第二天重开战局后,胡兆麟刚下数子,范西屏就笑着说:“定庵人未到,没想到棋先到了。”胡兆麟听了羞愧交加,这局棋也只好罢弈。由此而言,可见范、施二人互知根底,都不敢轻言对方方高低。

  有人曾问范、施之后的的大国手周小松以为前人的棋艺如何,他回答说:“唯范、施不能敌,余皆能抗衡。”从中也不难看出,范西屏和施定庵的确是清代弈林同领风骚的巨匠。

  23.王积薪观婆媳下棋

  王积薪是唐代棋坛上的第一国手,生于武则天时期,家庭出生贫寒,父母早亡,从小以砍柴谋生。他十分勤劳,砍下的柴草,堆积如山,故以“积薪”为名。

  那时佛教盛行,山林中寺庙颇多;庙中僧人也常下围棋。王积薪上山砍柴,每遇僧人下棋,在一旁观

  摩,兴趣盎然。很快学会了下棋,并和僧人对弈起来。僧人见他聪明好学,进步很快,便赠予棋图和《弈棋经》,鼓励他继续努力,一定大有希望。从此王积薪棋艺更进一步,乡里全无敌手。僧人大喜,又赠予他马匹和路费,叫他到城里去找高手较量。

  王积薪听说太原尉李九言府上正在举行围棋擂台赛,国手冯汪所向无敌。他决心要去同冯汪较量一番,他骑着僧人送给他的马,带了棋盘棋子,沿途休息时遇到会下围棋的人,就要手谈数局。一路上未有敌手。因此,《云仙杂记》中说:“王积薪每出游,必携围棋短具,画代为局,与棋子并盛竹筒中,系于车辕马鬣之间,道上虽遇匹夫,亦与对手。胜则徵饼饵牛酒,取饱而去。”

  到了李九言府上,王积薪便与冯汪在府中金谷园对阵,连下九局,王积薪先以二比四负于对方,但接着又连胜三局,以五比四取得最后胜利。后来王积薪将这九局棋加以评注,成棋史上有名的《金谷园九局

  图》,流传与世。这九局棋下得非常激烈,惊险迭起,帮唐代诗人韩屋以“眼病休看九局棋”的诗句加以形容。可想而知,双方扭杀的古棋风,在王积薪对局中体现得非常突出。 王积薪战胜国手冯汪后,名声大震。中书令燕国公张说便召他到家里当了一们棋客;后来又推荐他进入翰林院,做皇帝唐玄宗的棋待诏,封为九品官,在宫中陪皇帝和亲王们下棋;并得用空余时间研究棋艺理论,总结了前人和他自己的对局经验,撰写了不少棋书,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围棋《十诀》。这《十诀》词精意深而又通俗易懂,慨括了围棋的基本原理。以后历代棋手,都奉为金科玉律。 除《十诀》和《金谷九局图》外,王积薪还著有《棋诀》三卷、《凤池图》一卷。

  天宝十五年,唐玄宗因安禄山造反,逃往四川。王积薪也跟了去。在途中,一天夜晚,王积薪借宿在一位老妇人家的屋檐下,听得屋内老妇人和她的媳妇躺在床上对话: “夜很长,一时也睡不着,咱们来下盘围棋

  吧!”老妇人说。 “好的。”媳妇回答。 王积薪好不奇怪,心相:“屋里没有灯,躺在床上怎样下围棋呢?”便侧耳谛听着。 “起东南九放一子。”媳妇说。 “东五南十二放一十”老妇人回答。 “起西八南十放一子。” “西九南十放一子。” …… 两人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总共下了三十六着棋。忽听老妇人说:“你输了。我胜了九路。” 王积薪惊异不止,在乡村里竟有这样天才的女棋手,不用棋盘、棋子,只是凭空想象,能下出这样的妙棋。他自叹不如。

  天亮后,他走进屋里,向老妇人请教说:“夜里听得你们口说下棋,十分钦佩,可否给我指教一番?” 老妇人便叫王积薪摆出棋盘棋子来,由媳妇给他一一讲解昨夜下的那局棋。王积新觉得这盘棋下得十分奇妙,便把它叫做“邓艾开蜀势”带回手认真研究,大受教益,棋艺更时。

  后来他创造了一子解双征的奇妙着法。 经过多次战乱,王积薪定的棋谱都已失传了,只有这一子解双征的着法还保存在宁代李逸民所著的《忘忧清乐集》中。从这一谱中可以看出王积薪不同凡响的棋艺。

  24.聪明”儿子和“糊涂”爸爸

  传说在约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也就是原始的共产主义社会时期,人们共同围猎、耕种、采撷食物,平均分配吃的东西,共同商议生存发展的方针政策。

  不过那个时候人类的生存状况确实差得很,他们最大的困难是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既要抵抗大自然的灾害,比如地震啦、洪水啦什么的,还要与自然界中的蟒兽搏斗。也许那个时候还有吃人的恐龙,獠牙利爪,凶得吓死人,就象《侏罗纪公园》里的那样。不过因为时间隔得太远,只能是猜测。总之,比起我们今天吃香的、喝辣的、穿好的、住好的,可以说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让人不能不珍惜今天的好日子。主要是交待一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理和社会环境,下面就说到正式的故事。

  五帝时期的尧帝,有个儿子叫丹朱,传说这个家伙出世时全身红彤彤的,红皮肤、红脸蛋、红鼻子、红耳朵,连眉毛也是红的,头上的胎毛也是红的,尧帝高兴得不得了,也吃惊得不得了,想都不想就给起了个名字叫丹朱,意思是红上加红。今天看来这个名字不错,红太阳、红灯笼、红红火火的日子,多美呀!不过就是有点女孩味。 果然,那丹朱从小就喜欢和小女孩一起玩耍,而且胆子还出奇的大,整天东跑西颠,喜欢在山野咆哮的大水中嬉戏,喜欢看爆发的火山,望着火山口的红火焰大呼小叫。

  小的时候尧帝还不太担心,毕竟还小嘛,再说尧帝也很忙,整天要忙着整治洪水,围猎捕食,管理“国家大事”,心思也不可能全放在儿子的身上。 那知丹朱长成青年之后,越玩越邪乎,他和他的“狐朋狗友”想出点子,砍下桑木造了一艘船,仗着自己的老爸是帝王,让别人当纤夫,拉着他们在山间林莽逍遥,还说是“陆地行舟”。纤夫们拉着千年枯滕做的纤绳,踩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在烈日下拼命拉纤,肩膀上流出了血,脚底下也是血肉模糊,深深感到了命运的不公! 尧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悲痛,好歹是公平社会,哪能让儿子胡来,自己的一世英明不能被儿子糟踏,思量着用一个什么办法把儿子给拴住。其实尧帝还想把帝位传给丹朱呢,丹朱也是知道这件事的,可问题就出在这里,先暂且不表,看看尧帝是想出什么办法拴住丹朱的吧。 话说尧帝思量很久,一天和族人一起围捕犀牛的时候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是:用桑树劈成一个方正的盘子,上面画成横竖交叉的线条,就象围猎时分开一个一个猎物,然后把犀牛角和象牙砸成块片,象牙块和犀牛块双方轮流在交叉点上走,好象人与兽的较量。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围棋模型。想出了这个办法,尧帝大喜,这样丹朱在格子上就能体验冒验的乐趣,不用东跑西颠冒生命危险玩乐了,还可以知道围棋的方法,真是一举多得! 那丹朱玩起这个游戏果然十分喜爱,从此不再到处“鬼混”,整天和伙伴一起玩犀象游戏。

  又过了几年,尧帝年老体衰要退休了,找来丹朱商量要把帝王位传给了,让他谈谈自己的想法。谁知丹朱

  马上推卸,他说:“我的性格不适合当帝王。我喜欢在大自然中畅游,吸引大自然的精髓,搞点发明创

  造。”尧非常不高兴,问他哪有什么发明创造。丹朱说:“我青年时就想出了造船,现在又把您教给我的犀角象牙游戏发扬光大了,把九路改成了十一路,变化复杂多了,好玩多了。我不想当帝王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我们选帝王不能搞世袭制,应该让最能干的人当帝王。我认识了一个叫舜的朋友,他不但犀象游戏玩得好,而且还注重实践,每次围猎都很多,我向您推荐这个人。”

  尧帝经过考察,发现舜不仅围猎有办法,耕种、治水也很有一套,加之丹朱又不想当帝王,于是就把帝位传给了舜。

  后人把尧、舜当帝王的时期称为尧舜时代,据晋朝人张华《博物志》记载,围棋的起源就是在这个时期。

  25.唐代的海外棋僧

  唐玄宗李隆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帝王,他对音乐、围棋、书画等艺术都很有研 究。对于围棋,他不仅经常欣赏国手精彩的对局,有时还召集善弈的王公大臣,陪弈取乐 。南唐画家周文矩曾以唐玄宗弈棋为题材,画了一幅《明皇围棋图》。画面上唐玄宗跟前 有几个神态各异的人物,其中还有僧人。 据说,由日本而来的棋僧--辨正也在其中。 辨正,原是日本和州大安寺僧人,对唐朝的文化很感兴趣,由于他生性诙谐,且善谈论, 又精通围棋,入唐后备受礼遇。李隆基尚未登基时,与辨正稔熟,曾多次召辨正对弈。也 有人认为李隆基登基后辨正已不在长安,两人并无再度对棋的史实,只是唐玄宗时常惦念 辨正。尽管这二种说法不同,对图中僧人的身份难以确定,但对日本棋僧辨正入唐后曾与 李隆基多次对局的事实都是确信无疑的。

  唐朝,是我国历史围棋十分盛行的一个历史时期,王公显贵,文人名士,嗜弈者比比皆是 ,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许浑……都有枰上之乐,有的还与海外棋僧交往,并在诗篇中为他们留下了在华活动的踪迹。 张乔在《赠棋僧侣》中如此写道:“机谋时未有,多向弈棋销。已与山僧敌,无令海客饶 。静驱阵云起,疏点雁行遥。夜雨如相忆,松窗更见招。”这首诗是五言律句,中间四句 是对仗句,与山僧对仗的“海客”,很有可能是泛海而来的日本、新罗的学子或棋僧。 “松窗楸局稳,相顾皆凝思。几局赌山果,一先饶海僧......”郑谷《寄棋客》特地用“ 海僧”衬托棋客的弈艺高超。显然,泛海而来楸枰会友的海僧,技艺已非等闲,但与这位 棋客相比尚有一先之差。 由于史料不足,至今很难说出入唐棋僧的确切人数。不过,从许浑送别新罗学子的一首诗 中可以看出,日本、新罗棋僧入唐者为数不少。其诗云:“沧波天堑外,何岛是新罗。舶主辞番远,棋僧入汉多。海风吹白鹤,沙日晒红螺。此去知投笔,须求利剑磨。” 唐代,新罗的航海业已相当发达,且由于风向、潮流等自然因素,所以日本商人、学子, 乃至政府派遣入唐的外交使团有时都借道新罗,转乘新罗的大海船而西行入唐。

  许浑诗中 的棋僧,自然不一定全是新罗国的,其中完全有可能兼有日本,百济等国的棋僧。 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棋僧入汉多”会不会是说汉代的史实呢?可以肯定的是,日本新 罗等国与我国在佛学交流方面,唐代远比汉代频繁活跃。此外,在唐诗中还有以汉语唐的 先例。白居易名作《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起首一句就是“汉皇重色 思倾国”便是典型的例子。因此,说“棋僧入唐多”是完全可信的。 至于在围棋发展史上,唐代中外围棋交流活动会有诸多僧侣参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当 时,日本律令明文规定了许多文化娱乐活动僧侣不准参加,而围棋则不在限制之列。精于 弈道的僧侣大都富有文化素养,他们深受日本社会上层的敬重。同样,位于朝鲜半岛的高 句丽、新罗、百济等国也是敬重佛教,崇尚围棋。

  据说,早在南北朝时期,高句丽国就是 在棋僧道琳的帮助下战胜百济的。由于日本等国棋僧社会地位特殊,交游甚广,所以在旅 唐时也会得到国内的诸多帮助。 另一方面,唐朝的围棋界,也拥有一大批能诗善文的棋僧,他们应该是海外棋僧最乐意交 谈的棋友。唐代围棋诗数以百计,其中有关棋僧的诗句俯拾皆是。如韦庄《长年》“十亩 野塘留客钓,一轩春雨对僧棋”;李洞《赠三惠大师》“药树影中频辍偈,莲峰朵下几窥 棋”。

  26.南北朝国手轶闻

  由于帝王们的提倡,南北朝时,中国弈林百花齐放,高手如云。《梁书》上说,梁武帝曾命令柳恽根据每个人对局时记录的棋谱,品定棋艺优劣。结果,“登格者二百七十作人”,可见当时弈林的盛况。梁朝文学家沈约在《棋品序》中说:“汉魏名贤,高品间出;晋宋盛士,逸思争流。”一个“间出”,一个“争流”,很形象地说明了围棋在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大跃进。

  南朝最有名的棋士中,除王抗,尚有夏赤松,朱异等人。夏松棋登二品,下起棋来长于局部拼杀,在弈林中颇有名望。可惜有关他下棋的事迹流传下来的极少,只得暂付阙如。朱异也是梁武帝时人,棋登上品。《南史》上说他“涉猎文史,兼通杂艺博弈书算,皆其所长。”二十岁的时候,他有一次去拜访大文学家、官拜尚书令的沈约。沈约故意扳起脸,问他:“你年纪轻轻,为何贪得无厌?”朱异吓了一跳,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也不知道对方何出此言。没想到沈约嘿嘿一笑,接着说:“天下唯有文艺棋书,你一手包办,还不算贪心吗?”朱异这才放下心来,知道尚书大人是在开玩笑。他常被梁武帝宣召入宫,在御与到溉等著名高手较棋,深得武帝宠幸。

  梁朝时的大才子陆云,也是个围棋高手。有一次,他在半夜同皇帝下棋,因困倦不支,低头打起了瞌

  睡,帽子被烛火点燃了。皇帝说火燃头上是吉兆,预示他高升,发布他为侍中。陆云的儿子陆琼,曾做过黄门待郎的官,掌著作,也是一时的才子。他八岁时,于客前复局,不差一子。棋艺仅稍逊于溉、朱异,京师谓之“神童”。 宋明帝时,中国还出了一个女棋手,名叫娄逞。《南史·崔慧景传》中说,娄逞知围棋,解文义,豪侠不让须眉。封建社会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才高八斗也只能在家侍夫训子,至于治国平天下,那是男子汉大丈夫的事。娄逞不信这个邪,易服改装为男子,以棋、文交游于公卿间,官至扬州从事。事发后,明帝令其解官归家,娄逞才穿上女人衣服,叹息说:“有这样的才干,却只能做女人,太遗憾了。”无可奈何之情,溢于言表。 值得注意的是,与现朝对峙的北朝,虽为我国少数民族所建,弈风也不逊于南国。

  《北史》上说,北魏世祖拓跋焘迷于棋道,一入了局,往往百虑俱消,不及其他。一次,他与给事中刘树对弈,大臣古弼有争事奏报。正与刘树杀得难解难分,竟充耳不闻。古弼侍坐良久,也不见皇帝抬一下头,不禁火冒三丈,上前便揪住刘树头发,将他拖离棋桌,饱以老拳。指斥说:“朝廷不理,实尔之罪。” 世祖见刘树受屈,急忙上前解劝,大做自我检讨:“不听奏事,过在朕,树何罪?”古弼见皇帝服了软,才算罢休。 北魏世祖知过能改,还算是明白人。

  北朝时,也的确有人下棋下得昏了头,不顾一切的。 《水经注.陈留志》上说,有一个名叫阮简的人,为开封令,也算是牧民一方的父母官了。一日,他方“围棋长啸”,城内突然来了一群劫贼,杀人放火,无所不为。县吏往返禀报数次,不见县太爷有指令,不禁大呼“劫急”。阮简此时正与对手争劫,于时拍案而起,怒斥:“你看不见局上有劫甚急吗?”《水经注》上评论此公:“高率如此。”高率,用今天的话来说,大抵就是潇洒、洒脱。但阮县太爷洒脱得过了分,实在不值得称颂。

  北魏时人甄琛,官拜中书博士,迁谏议大夫,也算是一代名臣。他对围棋的态度,和阮简截然不同。《魏书·甄琛传》上说,他年轻时,奉父命入都攻读。但他每天除了下棋,一点正事不干。有时下起棋来通宵达旦,仆人就要执烛旁侍。仆人一旦困倦,他便大加杖责。一日,此仆受杖后忍无可忍,争辩说:“如果你读书令我执烛,再苦再累也不敢推辞。如今你下起棋来,无休无止,又何必跑到京师来?为这个挨打,我实在

  不服。”甄琛听了大为惭愧,于是折节向学,口不言棋,终于学问有成。

  此外,尚值一提的是,北朝棋士的弈技,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比南朝稍逊。《魏书》上说:魏孝文帝时,有范宁儿喜弈棋。他曾出使齐国,与号称第一品的王抗对弈,制胜而还。王抗在南朝号称“无敌”,竟输给北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辈,也可说是南北朝时的一段佳话了。同时,这也是中国围棋南北大会战的较早记载。

  27.商均历险记

  传说到舜帝时,舜有个儿子叫商均,舜帝给帝均起这个名字是希望他聪明些,什么都能搞,什么犀象围棋呀、围猎呀、耕种呀、治水呀、处理好各方面人际关系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希望他成一个“万金油”式的综合型人才,为的是他能顺利地承袭自己的帝位。

  由于受“丹朱让贤”的这重恩情,舜帝和丹朱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关系,所以商均到丹朱叔叔家里玩的机会也很多,时间一长,和丹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丹朱把商均当自己的儿子看待,教会了他下犀象围棋、造船、射箭等技艺。稍大一点,商均知道了丹朱让帝位给爸爸的事情,非常敬重凡朱,对帝位等一些名誉性的东西也不屑一顾,倒是热衷于动脑筋搞创造。

  那商均智力平平,舜帝甚至认为他很愚蠢,但商均认为这是因为爸爸是在拿帝王的标准要求自己,自己虽然不是很聪明,也还没有到象爸爸说的愚蠢的地步。商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学习更加刻苦,向丹朱学习记不住的时候就拿些石头、贝壳、骨头或者把野菜系上圪塔帮助自己记忆,因为那个时候是没有纸和笔的。天长日久,商均的本事越来越大,技艺越来越精。

  商均和羿、禹是好朋友,了们从小一起玩耍,共同研究下棋、造船、射箭,不知不觉都已长大成人,小伙子们都有一身好本事,都想为国家作点贡献,于是一起商议当时国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羿说:“现在十个太阳太热了,只要有一个太阳就行,我要争取射下九个太阳。”禹说:“现在洪水泛滥,我要让洪水乖乖地听我们的话。”商均说:“羿的射箭术高明,就负责射太阳的事吧,我和禹负责治理洪水。” 这以后他们潜心准备,商均和禹制造了一艘很好的船,练就了游泳的好本事,羿造了一把能把箭射得很远很远的弓。 商均和禹要乘船出去调查洪水泛滥的原因,临行前向舜帝告辞。舜帝担心他们的安全,开始不同意,商均便“欺骗”说:“我日后要承袭您的帝位,如果不做点成绩,日后怎么能够服众呢?”舜帝扭不过商均,想想他说的也有道理,于是就同意了。

  出发前,舜帝再三叮嘱两个年青人要多加小心,最后拿出了两个用枯藤编织的篓子,两人心想,是不是鱼或者什么好吃的东西呢?接过篓子一看,篓子里装的是白的和黑的小贝壳,原来是舜帝给两个年青人准备的贝壳围棋。那可是舜帝多年的心血啊!舜帝治水时每到一处就捡白的和黑的两个大小想当的贝壳,回来后就细心地在石头上碾磨做成了黑白两色的棋子,比以前的犀角象牙棋子好看多了。舜帝说:“这一路上你们可能有很多地方见不着人家,寂寞了就玩一玩吧”。商均抱着爸爸给的围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禹说:“舜帝你放心,我们一定搞清楚洪水泛滥的原因,我们一定平安地归来!您送我们的围棋是我们护身符。”

  两个年青人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困了就停船靠着大树睡觉,饿了就采些山果、射些小动物吃。有几次差点翻船,有几次差点撞到水底暗礁送了性命,最惊险的是杀死了一条堵住洪水出路的大蟒。 一日中午,他们的船随洪水漂到一个地方,突然水势减缓了许多,往前一看,一座大山挡住了水的去路。两人正疑惑的时候,天上的太阳掉了下来,一个、二个、三个……,刺得他们睁不开眼,一股烤得人想死的气温过后,他们睁开了眼睛,天上只剩下一个太阳。两个人高兴得在船上手舞足蹈,他们的朋友神射手羿终于成功了!从此人们可以享受到适宜的气候了。正高兴的时候,水势猛然跌落,前面的水面咆哮起来,一条百米大蟒从水底窜起老高,“咕咚”,他们的船翻了,两个人惊得来不及想什么,拼命向旁边的山崖游去,幸亏水性好,不一会就游到岸边。回头一望,那条大蟒张着血盆大口,“咝溜”一下,把那条船给吞进了肚子里,腹部拱起老

  高,然后悠闲地在洪水中游划。 两个人定下心来,正忖对付大蟒的办法,水势逐渐退去,那挡住洪水出路的山半中央露出了半个老大老大的洞口,洪水正从那里急骤流走。两个人非常高兴,原来洪水泛滥都是因为该死的大蟒堵住了洪水的大洞,要不是气温的突然变化使这条大蟒窜出来,要不是他们不怕危险出来考察,恐怕谁也不会知道这个洪水泛滥的原因。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除掉这条大蟒。 他们把舜帝给他们的棋篓子作为诱饵,在山林中采了两条其粗无比的藤条做绳子,当大蟒津津有味地吞咽棋篓子的时候,他们一下子缠住了大蟒的七百寸。这里顺便说一下,人家说捉蛇掐七寸的部位,可是这条大蟒比一般的蛇要大一百倍,所以缠住了它七百寸的部位。 缠住了大蟒后,他们把藤绳系在水道两旁的千年古树上,然后找到有人烟的地方,找来一百多号人把蟒拖上岸,用箭射,再用石刀砍,足足用了一天的时间,才将那个庞然大物杀死。然后他们和众人享用了一顿精美的晚餐。只可惜舜帝送给他们的贝壳棋子,在蟒的肚子里已经给消化掉了。

  回到家里,舜帝非常高兴。舜帝请来三个年青人,对他们进行奖励,问他们需要什么,三个年青人都想要一付精美的贝壳棋子。于是舜帝又做了三付贝壳棋子送给了他们。三个人闲下来没事做的时候就下棋,又把棋盘改成了十三路,进一步丰富了棋的变化,开发了自己的智力,为日后干好事情在棋盘上操练着自己的方式方法,传说后来大禹治水的时候有很多办法就是从下棋中琢磨到的。

  来源:

上一篇:《邪不压正》为什么让我这么爽!
下一篇:求职者顺序误差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