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的阿修罗》:媒体、审判与修复式正义,善与罪或许只是偶然
随机杀人、疏离的父母、底层阶级的家庭、暴力与贩毒,这些看似不断出现在台湾电影中,探讨青少年、底层人物议题的元素,要如何从更崭新的角度切入而不至于老调重弹?
我认为《该死的阿修罗》在这一点上是成功的。
在《该死的阿修罗》中谈到了舆论的力量,但却没有直接将这股力量归咎于所谓「万恶的新闻媒体」。这里并非要全盘否认媒体造成的影响,但真正将媒体推向乱源的始终来自于人性。
剧中我们鲜少看见新闻媒体在杀人事件后直接的影响,而是透过角色间的对话去认知到现在外界是怎么想的──痛心的被害者家属、对加害者的攻击与威胁、杀人者唯一死罪。
这些元素必然也都存在于新闻报道,但即便没有了新闻,这些想法仍然深植在大众心中,因为,当人们心中和平世界的图象被破坏时,我们就会企图归因:因为他的家庭不正常、因为他从不展现怜悯之心、因为他与社会格格不入。
各种理由,让我们确信这个世界依然是善恶分明的,我的善良是正确的、他人的恶是不可原谅的。而媒体在这之中的角色则是将这些想法催化、放大,说出人们心中想说而不敢说的,让人们更加坚定自己心中嫉恶如仇、赏罚分明的心理机制。
但,如果今天杀人的「灾祸」是发生在你身上的呢?
这个说法是危险的,但我想要讲的是罪的另一种可能性──偶然。
和身边的朋友聊过,发现有不少人都做过类似的梦,在梦境中发现自己杀了人。我也曾梦见自己连续杀了几个无辜的人,但对于行凶的细节一无所知,只看到满地的鲜血跟血衣。
不过,整个梦境最痛苦的部分在于,每个人都指控我杀了人,包括家人、朋友、最亲近的人等等。而我也「知道」我杀了人,这是即便被原谅都无法抹灭的罪孽。我的善良荡然无存,因为我杀了人。
然而,当人犯下了这个极恶之罪后,他就完完全全是一个恶人了吗?
在卡缪的《异乡人》中,主人翁同样也杀了人,同时,作者也花了很长时间的铺陈这位主角是如何地与社会「格格不入」,例如在母亲的葬礼上未落泪、母亲去世后还与女孩子展开热恋,看上去不是多大的罪孽,但已经足以将一个人从社会中定罪。
而在主角杀人的当下,他似乎也不清楚自己当下为何会开枪、且连发四枪。不论别人指控他本质如何的恶、如何的不肖(显然都与此案件无关),但他都不觉得那些足以审判他的罪恶。为什么杀人?
他心底也知道,或许那就是纯粹的偶然,心中所存之恶被偶然地发酵,就如那位帮他出庭供证的朋友所说「灾祸降临于此」。
要知道,什么都不足以成为一个人可以杀人的理由。但社会要把罪孽加之于人实在太容易,又有多少是与他所犯下的罪行相关的呢?到底是因为他杀了人所以犯罪、还是因为他在这个社会无容身之处所以该死?
导演楼一安在映后谈到,他拍电影时所想的,正是「怎么把一个恶人,还原成一个人的样子」。在他的恶行之下,还存在着哪些人性的面容?而那些看似善良无辜的他者,又能全然地远离恶吗?
延续上一段对于恶的理解,在《该死的阿修罗》的剧情中,我们看见在现实中压抑却在虚拟世界中称王的公w员、把工作的怒气发泄在伴侣身上的上班族、无法翻转家庭阶级而埋没天赋的少女、无法表达恋慕的人,这些角色都因为无法成为自己、无法表达最真实的情绪,使得愤怒油然而生,进而在心中种下了「恶」的种子。
就像剧中的记者「霉菌」(莫子仪饰)所说,身为随机杀人案目击者的他,在当下差点失手杀了嫌犯詹文(黄圣球饰),是不是也差点成为了众矢之的的恶人?
于是,在第二段结局中,导演引着大家经过「奈何桥」,透过偶然的剧情安排,将原本的「受害者」角色翻转为「加害者」,这全然是对善恶价值观的一种挑战,也是我认为本片最大胆的部分。
在第二次的命运中,每个人依然带着自己的生活困境与愤怒,相遇并产生连接。但却因为命运的转换,将受害者与加害者的位置对调。
这里的设计其实也相当巧妙,就像前一段所提及的:善恶一念间,但人在这之中却是没有选择权的。
在第二段故事中,琳琳(王渝萱饰)至夜市赴约采访前依然与妈妈发生冲突。原本妈妈会拿酒瓶砸伤琳琳,导致她无法前往夜市赴约,但在第二次的命运中,却「偶然地」因为助听器的声响,阻止了妈妈的行动,让琳琳能顺利前往夜市,并遇见了原本要到夜市对群众「试枪」的詹文。
而这一场相遇,完全改变了詹文后续的命运。
在第一段故事中那个愤世嫉俗、生无可恋的加害者詹文,到了下一段故事却又成了悲痛欲绝、愤怒无比的受害者家属。听来讽刺,却相当值得反思:善恶之间的确是一个念头,但会不会有时候,就是在一种命运的偶然下,影响了我们最后走向的道路?
电影中詹文因杀人入狱,在审判的过程中,却看见他死都不愿意道歉、不愿意解释当天的「不小心」,毫无「悔意」。但他是真的没有后悔吗?
电影中詹文因杀人入狱,在审判的过程中,却看见他死都不愿意道歉、不愿意解释当天的「不小心」,毫无「悔意」。
但他是真的没有后悔吗?又或许他是认知到这个「道歉」着实毫无意义?道歉究竟是为了什么?因为一句「我不是故意的」,杀人罪就能得到「原谅」了吗?还是只是因为大家希望「看见」他的悔意、希望他得以因此减刑?那么,这样的道歉还有意义吗?
从这里就能看见「修复式正义」加入的重要性。
修复式正义不是要求受害者原谅、或是不处罚加害者,而是进一步思考:在加害者获得处罚后,被害人因伤害产生的仇恨该如何修复?我想,那就是所谓宽恕。
心理师蔡宇哲博士曾这么解释:原谅和宽恕是不同的,没有人可以强迫受害者去原谅、去当作这一切没有发生。宽恕的意义是:「我愿意放下对你的仇恨,放过自己、并且好好前进。」
因此,修复式正义需从梳理加害者的犯罪脉络开始,并让加害者了解到:自己行为造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他是否真的知道自己「错了」,并真心诚意地道歉?
修复式正义需要缓慢前进,但社会上对司法的压力与对加害人的不谅解,让我们很容易忽略这个过程。在这个人人喊杀的时代,社会是否能多一点宽恕?
「我们都已经自顾不暇了,还要理解一个犯罪者?」这是人们最普遍的不满,也是人性。但我想,能抵抗人的劣根性的,也只有清楚的意识了,能不能让大众逐渐存在这样的意识?
有意识地认识到,人都不是完美的,你所做的键盘定罪行为,只不过是在透过贬低他人来成就自己的优越感。在发生社会案件时,是否能先内化回到自己身上,有意识地检讨自身的价值观、与他人相处的互动,是否也有需要改善、需要进步的地方?
写到这里,或许已经有很多人质疑:是否因为我不曾成为受害者、受害者家属,所以我才能冷血地同理恶的那一方?这也是我不断丢给自己的问题。如果今天换作受害的是我的至亲,我还能在这里理性的辩论凶手的善与恶吗?
老实说,我也无法确定。
但我永远忘不了王婉谕在面对自己的女儿小灯泡当场被杀害,第一时间却站出来面对媒体的那个景象。为了不让媒体错误报导,王婉谕亲自描述事情经过,她没有崩溃、愤怒,反而是直接点出了社会结构性的问题,并要大家开启理性的对话空间,也让她被称为「非典型受害者」。
这里并不是要呼吁每个受害者都要成为这个样态,但这个社会是不是能多一点接受「不一样」?不论是加害者、被害者、或是愤怒的「群众们」,我们不成为那个典型也可以是正常。
举报/反馈
上一篇:猫脸老太太事件:1995年猫脸老太太事件是真是假,经过揭晓
下一篇:原创《同学麦娜丝》又来一部华语好片,这次是成人专供!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