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大佛普拉斯》?
在佛像工厂担任夜间警卫的菜埔(庄益增饰),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深夜帮董仔启文(戴立忍饰)开大门,他捡破烂的换帖兄弟肚财(陈竹升饰)平时没事就会来这里看电视卡唬烂。那天凌晨雨很大,肚财带着快要过期的咖喱饭来找菜埔,偏偏电视又坏掉,肚财听人家说有钱人的世界都是彩色的,于是怂恿菜埔拿出董仔的行车纪录器看看有没有养眼的东西。
但2人也从一个单纯享受情色广播剧的小确幸夜晚,莫名卷入一个政商勾结、情欲横流、惊天动地的超完美谋杀计划。1尊大佛、1间工厂、8个不同背景的小人物一同刻划出最荒谬的甘味人生…
【关于电影】
《大佛普拉斯》是纪录片导演黄信尧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在他的纪录片《沉没之岛》获得台北电影奖百万首奖之前,黄信尧就一直在关注台湾社会的底层生态,也曾投入多项社会运动,在拍摄了多年的纪录片之后,终于从短片《大佛》开始进入剧情电影的世界。《大佛普拉斯》藉由电影中的看似庄严的大佛,却不知暗藏了什么玄机,用大佛代表一个根植在台湾人心中的权威,黄信尧希望观众藉此反思不可挑战的权威之下更值得深思的真实面貌。
《大佛普拉斯》网罗一流的制作团队不仅仅获得观众的赞赏,同时也在本届台北电影奖拿下五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包括百万首奖、最佳剧情长片、最佳美术设计、最佳剪辑、最佳电影配乐。
短片《大佛》诸多波折遇到《一路顺风》导演钟孟宏开始一路顺风
黄信尧擅长从身边朋友甚至俯拾皆是的街头故事取材,以及从社会事件中探究其背后动机,这些素材成为《大佛》和《大佛普拉斯》的故事结构。但是短片《大佛》却历经曲折,包括当初投短片辅导金未果,最后才获得「高雄拍」电影补助费用,让《大佛》得以问世。
接踵而来的贵人就是《一路顺风》导演钟孟宏。当年《大佛》入围金马奖后,担任评审钟孟宏因为相当欣赏黄信尧的才华,两人见面一拍即合,也奠定了《大佛普拉斯》诞生机缘,钟孟宏不仅将首次大银幕监制处女作留给黄信尧,同时更为《大佛普拉斯》掌镜,让黄信尧吃了一颗定心丸。
没钱没靠势的小人物疯狂曲 讽刺意味浓厚的悲喜剧
在《大佛普拉斯》中除了两位主要演员《无米乐》庄益增和《健忘村》陈竹升,他们完美诠释剧中人物的草根性以及没钱没势的小人物心声,同时加上硬底子演员戴立忍、张少怀、陈以文、林美秀、丁国琳、李永丰等人的演出,为《大佛普拉斯》增添充满讽刺意味的喜感与戏剧性!
在电影中,庄益增的菜埔、陈竹升饰演的肚财和戴立忍的启文董事长是导演黄信尧的表世界的话,那在短片中从未出现过的释迦(张少怀饰演)就是导演的里世界。在《大佛普拉斯》中释迦是一个注重整齐干净的流浪汉,几乎没有台词总是绕着肚财的车子跑,释迦对黄信尧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涵,因为他可以说是这部电影中唯一的里世界。
行车记录器是一个虫洞 台语是整部电影精髓
而电影中的另外一个主角就是行车记录器,黄信尧觉得:「行车纪录器很像一个虫洞,因为他连结两个异世界,行车记录器的影像是车外的公共空间,声音却是车内的私密空间,但是观者却不知道空间内的人在做什么,形成了有趣的风景。」也成为《大佛普拉斯》剧情起承转合的重要关键。
对于《大佛普拉斯》几乎全台语的方式来呈现,导演做了相当幽默的解释:「其实我只会两种语言,就是台语和台湾国语。台语就是我的生活语言,所以用台语来表现或是撰写台词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最奇妙的是黄信尧自己在家里所录的旁白录音,却成为整部电影最具有独特调性的一面。
《大佛普拉斯》,一部黑白影片。
我喜欢黑白片特有的质感,仿佛是透过墨镜看到的世界,过滤了瑰丽的色彩,也遮蔽了一部分真实。
同时,我对黑白影像也抱有警惕,因为我很清楚,它是一种有效的遮丑手段,可以掩盖色彩的失真。就像本片的导演黄信尧在拍摄短片《大佛》时,就曾因为大佛的材质和颜色并不理想,而选择使用黑白影像。
那么到了《大佛普拉斯》,这种选择,究竟是一种无可奈何还是美学自觉呢?
很欣慰,是后者。
在《大佛普拉斯》里,我们看到导演在所有现实段落,都采用了黑白影像,而行车记录仪展示的段落,却是彩色的。
在色彩对立的背后,是两种阶级的天然隔阂。
行车记录仪记录的是富人阶层声色犬马的生活,而偷看的人——肚财和菜埔,这两个小人物的世界,却是一片灰白。甚至从始至终,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真实的名字,而只是以绰号相称,他们没有中文名,更不会有英文名,在身份认证的鄙视链中,他们始终处于无名的底端。
影片中的肚财,是个垃圾回收员,他的好友菜埔,是工厂的夜班门卫。
两个人都没钱,时间也不值钱,于是他们决定偷看老板黄启文的行车记录仪,来打发时间。
而行车记录仪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它记录的是「车外的景象」和「车内的声音」,两者之间有着诡异又诱人的落差。而这种残缺,又将肚财和菜埔置于更为尴尬的境地:只见他们看着毫无意义的道路影像,听着车内人香艳的对白和呻吟,但却无法一窥芳泽,而当车子停下,人走进酒店或温泉,车外的影像也就此停止。
这就是两个世界的差异,对于富人阶层的生活,穷人们既无法参与,也无法观看,就连偷窥,也只是在残缺的片段里意淫一场不可描述的狂欢,而更可悲的是,无论他们怎样意淫,想象力都是匮乏的。
只听屏幕外的肚财,嘴里不停叨念着,“这女的声音很甜哎,你老板不简单呐!”至于怎么不简单,他根本无从知道。
但很快,影片就给了我们答案。
在温泉池里,启文老板、高委员、副议会长……人人赤裸,美女环绕,泳池边有乐队在弹奏,泳池里的人唱起了《台东人》:
有情阿娘仔就甲取,毋通放乎伊落煙花。大义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歌词仍是幽怨,而唱的人已近癫狂。
启文老板显然深谙「春宵一刻值千金」的道理,聚会一散,就带上情人车震去了。
在《大佛普拉斯》中,存在一张清晰的台湾社会阶层图。
而且,它并非像表面那样,只是彩色与黑白的二元对立,而是一道由浅入深的阶层光谱。
令肚财和菜埔艳羡的黄启文,整日对高委员和副议会长唯命是从,说话都不敢大声,而在攀附他的女人面前,立马又转为一副予取予求的贪婪模样,而他的两个情人,年轻的Gucci看到叶女士来电后,毒舌地说,“哼,叶女士,多大年纪了,都已经当一个女士了,这么晚不用睡觉吗?”
鄙视链就是这样环环相扣,从没有停止过。
而同在底层的肚财和菜埔,一个被开垃圾场的老同学嘲笑,被警察暴力执法;一个被乐队的同事打骂,被自己的混蛋小叔欺负……他们整日厮混在一起,除了作伴,又是怎样呢?还是旁白透露了一切:“平常畏畏缩缩的肚财,只有来到菜埔的警卫室,讲话才能嚣张。他这一辈子,可能只有在这二平米的屋子里,才能找到一点点自信。”
人,或许都要踩在一个更低微的人身上,才能感到踏实、感到自己的存在。
这就是我们的社会,所谓的人际关系,运行的法则。
说实话,这挺残酷的。
但《大佛普拉斯》并没有一味地愤世嫉俗,或是极尽批判,而是转而用一种现实的、豁达的、甚至有一点放弃的态度,去接受了既定的宿命。
就像肚财说的,“我们这个社会啊,就是三分靠作弊,七分靠背景。”
只这一句话,就瞬间击垮了所有的成功学信条。
而当这对难兄难弟在行车记录仪中,无意间看到了黄启文杀人的画面。
菜埔弱弱地问,“我们要不要报警?”
肚财却厉声说,“你老妈怎么办,工作不要做了吗?”
这就是他们的人生态度,在所谓的法律、道德和信仰面前,「活着」才是最高的旨意。
一点也不理想主义,一点也不冠冕堂皇,因为对于身处底层的他们,光是生活,就已经有解决不完的困难,光是捧起饭碗,就已经没有力气,哪还有心思去想那些虚无的事情。
应该说,《大佛普拉斯》从始至终都弥漫着一股温情的宿命感,很是特别。
它通过一次底层小民对上层精英的偷窥,讲述了台湾社会阶层的固化,以及个体突破阶层壁垒的无望。
那么片中的「大佛」,又意味着什么呢?
表面看,它离宗教最近。
而影片中似乎也有这样的表达,如果没有记错,片中的人物曾有过三次拜神的经历:
第一次,是黄启文在杀人前,对着佛像下拜;
第二次,是肚财和菜埔选择隐瞒不报后,到庙里祭改;
第三次,是影片最后的护国法会,众人朝拜;
三次拜神,刚好穿起了杀人案背后的三类人。无论是杀人者、目击者,还是不明真相的群众,都把宗教视为自己救赎的寄托。
不同的人,在同一种盲目的信仰里,找寻安稳,这挺讽刺的。
这也是第一遍看时,我想当然的理解。
等到第二遍看,我注意到了一个反复出现了两三次的画面。
就是这个画面:
在佛像的附近,几个大字赫然醒目:监视录影中。
这本是用来警示「监视器正在录影中」的,但故意放在佛像旁,还反复出现几次,就让它有了不同的意味。
原来那佛像,并不是什么救赎的力量,而只是象征着一种俯视一切又无法转变的命运。
它就像是肚财被警察暴力执法时,高高在上的那台摄像机,以俯瞰的视角,无动于衷地记录着眼前发生的悲剧;它就像是片中那个名叫释迦的流浪者,每天在村里闲逛,逛的地方比警察还大,逛得比村长还努力,但除了闲逛,除了旁观,他并没有插手任何一件事;它就像是肚财遇见的那个失意的人,肚财只能看着他失魂落魄,最终匿迹于暴雨中,却无计可施;它就像是片中不断出现的导演的旁白,为我们讲述每个人的遭遇和结局,却从不为剧中人指点迷津……
它还像是屏幕前的你我,从头到尾监视着录影,却无力改变任何事。
这让我想起影片《心迷宫》的最后,有一个剧中人拜佛的镜头,是对着屏幕前的观众做的。
导演用这个镜头,实际赋予了观众一种上帝视角。而那部影片,刚好是多线叙事,剧中人只知道自己的叙事线,而目睹一切的观众却全知全能。这个镜头很有意思,它默许了观众冷眼旁观的权利。
到了《大佛普拉斯》,无论是不断插入的旁白所营造的间离效果,还是整部影片的摄影所突出的那种疏离感,导演似乎也在有意重申这种置身事外的权利,他并不想让观众过分的代入,而是让他们像那个俯视众生的秩序一样,看着剧中人在宿命里挣扎。
直到影片的最后,一切突然反转。
在那场超现实的护国法会上,大佛竖立在众人面前,接受潮水般的膜拜。
突然间,在诵经声的间隙,大佛里传来了闷闷的捶响和隐隐的呼喊,众人惊惶,忙住了口,呆呆地看着这尊大佛。
之后镜头悬在大佛上,停了几秒,猛然一黑,堕入了无尽的虚空,而锤击的闷响却仍在继续。
那一刻,仿佛你我就置身于黑洞洞的大佛里面,而敲击和呐喊的人,也正是我们。
于是,刚刚还置身事外的你我,突然就成了被宿命囚禁的剧中人,而我们此刻的挣扎与呼喊,又有谁能听见?
这个反转,把你我从疏远拉至切近,从山顶拖入深渊,它剥夺了我们冷漠的权利,并不怀好意地说:谁也没有资格袖手旁观。
其实,影片《大佛普拉斯》讲述的,就是大佛里面的世界,也就是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每个人都被困在某种规则里,每个人都在苦苦挣扎,想要冲破,却又无往不在牢笼之中。
而在那永恒的黑暗里,意外的,影片的温情段落,开始在眼前浮现。
或许命运总是无常,就像肚财虽然为人老实,却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毫无征兆地死于意外;而黄启文们却可以整日快活,就连杀了人,还可以逍遥法外。
还有菜埔说的那句:“虽然现在已经是太空时代,人们可以登上月球,却永远无法探索人们内心的宇宙。”
很遗憾,这个世界就是反逻辑的。它并没有规律可循,也没有善恶终有报的承诺。
可是——
就像影片最后,在倒塌的工厂里,菜埔捡起了那几本色情杂志,坐在废墟上看;就像肚财在出事前,最后吃了一碗面会菜,而做饭的阿姨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时间无声的流过。
有这些片段,就值得了。
因为在那黑洞洞的大佛里,不见天日,我们只能在偶然敲开的缝隙中,抓住一缕偶然渗入的珍贵的光。
如此而已。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