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另一个星球:《走近混凝土乌托邦:南斯拉夫建筑 1948-1980》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Jordan和Iskra Grabu在马其顿共和国Kru?evo的作品《Monument to the Ilinden Uprising》(1970-1973)。图片:by Valentin Jeck, commissioned by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2016)

  笼统而言,南斯拉夫位于西方(资本主义)和东方(社会主义)之间。

  该国最初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的战败,塞尔维亚和附近的各南斯拉夫人地区合并,创建了南斯拉夫联邦。

  

  南斯拉夫素有“七条国界、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二种文字、一个国家”的形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共产党政府成立后废除了君主制。

  这样的历史刺激了许多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项目和巨大的乌托邦城市的规划,类似于同期苏联的建筑项目。

  

  1984年建筑师 Janko Konstantinov回顾展的展览海报。

  1956年,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及埃及总统纳瑟三人在布里奥尼岛发表声明,支持不结盟运动,并于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首次高峰会。使其不论在国内,或是第三世界国家,都越来越受到欢迎。

  

  二十世纪的传奇人物——"比铁还硬"的南斯拉夫总统:铁托

  这项运动的成员国不愿涉入冷战,拒绝与美苏两大强国结盟,绕过了冷战二分法,取而代之的是“第三条道路”。

  

  Miodrag ?ivkovi?和?or?e Zlokovi?在波黑Tjenti?te的作品《Monument to the Battle of the Sutjeska》(1965-1971)。图片:by Valentin Jeck, commissioned by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2016)

  政治形态也影响到了艺术风格。南斯拉夫的设计师们回应了这种充满矛盾的要求和想法,创造出迥然不同的建筑,它们既符合欧洲其他地方的设计方法,也不同于其他地方。

  

  Edvard Ravnikar,共和国广场(原革命广场),1960-74

  从国际风格的摩天大楼到野兽派混凝土架构的设计——这是拥有南斯拉夫自身特征的激进多元主义、混合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体现。

  从波斯尼亚乡村白色清真寺的雕塑内部,基于Kenzo Tange(日本战后建筑设计师 丹下健三)的代谢设计,对斯科普里市(马其顿首都)的震后重建,以及贝尔格莱德新城富有表现力的大型住宅区和市政建筑,展览展示了南斯拉夫建筑的独特而又多面的特征。

  

  

  

  

  

  

  

  

  

  

  

  

上一篇:前作票房近7亿(国庆档总票房破七亿,主旋律电影成主力军,国庆档电影“变迁”史)
下一篇:无缝衔接院线!《闪光少女》独家上线爱奇艺电影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