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西游降魔篇》
原作者:一株劲松
搜了搜知乎对西游降魔的影评,结果让我很伤心,太多人误解降魔,太多人骂降魔,我认为他们都没看到西游降魔的内涵,于是我想把我一年前的影评给他们看下(电影已经上映五年,怕是没人来了吧), 本人将降魔看了十余遍,也思考了很多,前后花了一年时间才写了这篇解析,自认为逻辑比较正确和完整,自认为解析得比较全面,也自认为有一定参考价值。《西游降魔篇,你到底被低估了多少——这是一篇迟来四年的解析》周星驰的电影只是低俗恶搞,西游降魔也同样没有内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尼古拉斯·啥比在正文之前,请先听我讲一个小故事。警力有限,辖区边缘,有一个倚山的小村庄,不受外界束缚。村里穷困,村人决定伐树赚钱,由于是村里的决策,无人制止,不多几月就伐了过半。有个年轻人害怕引来山洪,出言劝告,可惜众人不听反将其处罚。年轻人不得不想了个办法,天色将暗时分偷袭击伤伐树人,可第二天总会有新的人来伐树。一来二去,大家都知道了是年轻人干的,于是捉其暴打,最后推下山崖。哪里想到,青年未死,一月修养后,用一把不知从哪捡来的枪,回村报复。一个年轻的警察刚刚上任,受命边界巡查,来到此地,见家户无人,地上横了些尸体,于是握枪慢走,见到了愤怒的青年和受绑的村民。对峙时,警察知道了前因后果,而他必须让牺牲减到最小,请问,他该做何抉择?先把这个故事记在心里,我们开始正文。伴随着悠长的音乐,画面导入一个风景如画的傍河小村庄,这里的世界看起来很美好,可事实如此吗?当然不是,不信请看后文。父亲说:“你吃大龙虾,妖怪就吃你”,长生回:“这里没有妖怪的”,此时尚无妖怪出现,那这是大人哄骗还是小孩无知?答案很快揭晓——长生的父亲死了,说明这里的世界的确有妖怪(简单一段,不仅推动了剧情,还揭示了该片世界观)。父亲在水中挣扎,血在水里散开,小女孩却望着笑说傻瓜,记得有人说这小女孩不会演戏,明明该哭却在笑。真是这样?一个导演如果连一个这么重要的戏份都控制不了恐怕也就不用当导演了。小女孩是无知的一个表现,她从没见过这种事,怎会知道她父亲遇难?所以她想当然的以为父亲还在逗她,所以笑了反而于情于理,就像身边的人去世了你是该为他上天堂而祝福还是为他下地狱而祈祷,你不知道,故也可以说你无知。无知这种东西,只能由高看低却不知自身,所以常人看小女孩无知却不知高人(比如玄奘)看他们也是无知。
小女孩叫长生,这名字也很有意思——虽然表达了凡人的愿望,却也裸露了他们的无知。想让自己的孩子长生固然没错,但凡人由于无知的行为(比如村人误会打死善人)导致了凡人们自身处于水深火热(比如善人因怨成妖报复村人),而且又无知的不知缘由,继而恶性循环(后文再作详解),而现在凡人要自己的孩子在水深火热中生活(受苦)更久,怎不是无知?而因自身的无知行为,凡人的愿望(长生)就更不可能实现,所以长生必死(必定不能实现)(导演有意安排)。为何说凡人是生活在水生火热中?我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受抑。当道长说抓住了鱼妖时,村民兴奋得纷纷跳入水中,第一次看的时候还觉得不合逻辑,现在看来这样才合情合理,因为大家都知水中有妖,所以尽管临水却不敢入,只是长久以来相安无事戒备渐怠,这才酿成惨剧。而今得知鱼妖被除,怎不下水游个痛快?2.失财。为解决妖的困扰,不得不重金聘请驱魔人来降妖(关于驱魔人后文再作详解),而肥厚的油水导致很多人浑水摸鱼(比如道长),所以妖不管驱成没有,钱肯定都花了。3.死亡。因为妖的存在,生命在不断被残杀,凡人命不长久,所以长生才得此名。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凡人的困苦都是因妖而起,而妖却是凡人受怨而死心魔所化,所以说到底就是一部分凡人给另一部分凡人施加冤苦,而后者死后化妖再报复前者,循环往复,受苦的都是人类自己,人类总是在自尝苦果却执迷不悟,这便是水深火热。 比之凡人,玄奘既不无知也不愚昧,所以他能看穿高老庄的阴谋,也知道古式鱼的真面,哪像村长——“道长说那是妖怪附身”——这就是赤裸裸的无知。 鱼妖得伏,玄奘却因没救到更多人而深深自责,这才是善良,这才是正义,这才是大爱,或者说,他是这个世界里仅存的真正的善,当然,凡人也有善,在救婴儿时就可以看出,可在“无知”的衬托下,这种善就显得极为愚昧:打杀人贩防止更多小孩被掳算正义吧?暴打来客防止救走妖物也算正义吧?可实际上他们都干了什么——打死了救小孩的善人,导致善人成了恶妖致使死了更多村人(值得一提的是此妖为何纠着小孩不放,因为他为救小孩才被打死,我甚至怀疑,那小孩就是婴儿时的长生) 、暴打玄奘不听劝告再次死了更多村人 ,所以他们的善只是他们以为,实际上不过是另一种样子的恶行。(还有一点很奇怪,小女孩说“如果大龙虾夹我的话,我就把它给吃了”,人毫无罪恶感的吃兽和妖毫无罪恶感的吃人有何区别?)
妖是恶,凡人(以村人为代表)是恶,驱魔人也是恶。驱魔人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从电影细节处还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1.驱魔人替凡人驱除妖魔而赚取佣金,这是驱魔人的经济来源。2.驱魔行业利润丰厚,驱魔师普遍吃香,致使很多人滥竽充数,浑水摸鱼,开篇的道长就是典例,也致使外域的驱魔人横插一脚甚至行内杀戮竞争(虽然是骗玄奘的说辞,但其目的是让玄奘信以为真,说明此现象确实存在)。此行业的吃香,也从侧面揭示了妖魔横行的背景(妖魔横行,也即说明太多凡人愚昧,心魔太深)。3.驱魔人名气越大,收益越高。提高名气的方法很多,可以走访各地多驱魔,也可以打败出名的驱魔人或击杀广为人知的大妖,比如猪刚鬣,比如妖王孙悟空。4.驱魔人的根本目的是钱,而不管是妖命还是人命于驱魔人而言都无关痛痒,详情参考猪刚鬣一段,五形、天残、空虚三大驱魔人为何齐聚于此,原因很简单,段小姐说过,猪妖是这一带赏金最高的妖,他们便是来此杀妖领钱。他们杀猪妖易如反掌,却为争强夺名放跑了猪妖,放跑猪妖有何后果他们当然知道——月圆之夜,生灵涂炭。可他们非但不追还互相嬉闹,原因也很简单——生灵涂炭,佣金更涨。斗猴妖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尾随猪妖而来,玄奘寻孙悟空期间他们都未动手除杀猪妖,为的就是月圆之夜大捞一笔,而悟空出山时正是月圆之夜(猪妖出山时正残月,驱魔人静候了半月),也就是说若非玄奘出策降服猪妖,到时真不知又有多少平民要遭劫难!
于此四点,不难看出驱魔人这个职业其实也是恶,他们没有善心,能为财名而施与别人痛苦甚至不惜杀戮,可以说,他们比之妖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同样作为驱魔人的段小姐,虽然不能直接证明她是恶,但她也并非善!她第一次出场的最后一句话是“如果有钱的话就捐献一点出来吧”,说明她也为财,斗猪妖一段也一样,特地用小喽啰的残忍死法告诉你——她非善类!有两段非常有意思,一段是有个喽啰不想打,被打了还求饶,段小姐不听,直接硬生生打散,另一段是,在被活生生肢解前,最后一个喽啰竟然很礼貌地请求:“温柔一点好吗?谢谢!”,被冠以“邪恶”的妖与冠以“正义”的驱魔人(段小姐)竟然形成了讽刺至极的对比。
接下来是重头戏——妖。片中的妖用了西游记的人物原型,其实就是披了一件西游记的外衣,用一个大家熟悉的套路,讲一个陌生的故事。妖怎么来?片中有几段解释——“魔,为什么成为魔,是人的心被魔所侵”,再来是鱼妖成因——“将其打死还抛尸河中,任鱼群和野兽饮其血食其肉,他怨恨难平啊,化作半鱼半兽的水妖,回来报复村民”,以及猪妖的成因——“可他的媳妇嫌她丑而和一个美男通奸,还合谋用九齿耙将其打死,他因爱成恨,积怨成魔,誓要杀尽天下所有爱慕美男的女人”,总结下来就是前文所说的“受怨而死,心魔所化”,看到这里,你是否对妖魔动了恻隐之心?引用玄奘原话——“原来他也是个可怜之人”,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而那些可怜之人,亦有可恨之处!所以,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关于片中的妖,有很多细节值得玩味。鱼妖为什么是一个半鱼半兽的水妖?因为他被抛尸之地是河里,将他啃食的是鱼群和野兽。为什么他对小孩那么执着?因为他是救小孩才被打死,对小孩的怨恨最深。而猪妖为何为猪妖,表象为何又是个完美的男子?因为他生得跟猪一样丑,而媳妇嫌他丑而和美男通奸,心魔使然,他要最完美的外表。为什么他的武器是九齿耙?因为他就是被九齿耙打死,他也要用九齿耙来打死别人。为什么他会被段小姐的舞蹈吸引过来?引用片中的两句话——“但是,他还深爱着他的妻子”、“是个情种,他对媳妇无比痴情”。细节种种,可见编剧和导演之用心。而关于孙悟空的细节,我觉得很有必要放在后面细细品味。玄奘临行前,他师傅是这么形容孙悟空的——凶狠狡诈,阴险毒辣,怨恨太深。看过电影的朋友都了解,不过我再给你扒扒细节,你就会知道,孙悟空已经凶狠狡诈到堪称恐怖的地步。玄奘刚进洞时孙悟空开心地冲过来说到:“终于来了,五百年了”,意思就是,关了五百年,今天终于有机会出来了,而作为极为难得的机会,他要保证一定成功,所以,至此开始到出山,都是他的欺骗和做戏。能进来的人肯定都知道他阴险狡诈,都知道他要出去,所以他要让人以为已经发现了他的阴险,让他无力翻身,不能出山。于是先表现良好,故意表现出要让人相信他的样子,聪明人知道他的狡诈,也便能知道他在欺骗,接下来肯定要用计出去。孙悟空很清楚这个思维套路,故意给别人施展自己的“计”——“我在利用你想除猪妖的心,把镇压我的石头当作‘驱魔圣火令’而拔出来,这样我就可以出山了”。为了防止来客不能识破这个“计”,他在说辞里还故意卖了破绽——玄奘只说要降服猪妖,并没说要杀还是要捉,孙悟空却果断地说“消灭”,在“发现”不对后,又改称“唤醒人的真善美”。玄奘本就聪明,也没辜负师傅的嘱托——“凭你的智慧”,很快就发现了孙悟空的“计”,但可惜的是,孙悟空比玄奘要聪明太多。在“计谋”被戳穿之后,孙悟空“终于”露出了“真面目”,他很是熟悉人的思维套路啊。露出“真面目”的孙悟空先强调了自己的凶狠,又欲露还羞地表现了自己现在很弱,砍甘蔗都出血(被鞭打会恢复,吸猪妖很强力,他会砍甘蔗出血?),然后故意被藤蔓鞭打,这是在告诉玄奘——你看,我现在很弱,根本不可能出去,你放心好了。接下来再故意借玄奘给的台阶下,并顺从他的意思,让他觉得他有能力控制住自己,到这里,基本上是个人都摸清我孙悟空的“底细”了,这时,我再有一个小请求不过分吧?你看,我的底细你都知道了,我很弱,肯定出不去的,我也无法施展计谋,因为你很聪明,一下就可以识破,而且你劝我从善,我也真的想从善了,帮你收服猪妖就是我顿悟的开始,而我,只是想看一眼月亮。
到底是个猴子,一出来就迫不及待地把事情给抖出来了,而且,在洞里就不留神地露了个破绽——“段小姐的身材真是棒”玄奘望了望洞口,很奇怪(看不到外面),“你怎么知道”“因为我用眼睛看到的”。孙悟空连洞外段小姐的身材都看得一清二楚,天上的月亮又怎会看不到?恐怕身在洞内,天下事皆知,猪刚鬣的事就是这么知道的,而玄奘来找他的事恐怕他也一早知道,所以洞内的一切都是他为玄奘设下的局(简直恐怖)。孙悟空出山,看到这个形象之后,我简直要拍案叫绝!前面的细节是我看了很多遍之后才推出来的,但孙悟空的形象我看第一遍时就惊讶地连呼“妙啊,妙啊!”:四尺身高雷公嘴,是为原书野猴身,嗜血食恶不知善,凶狠狡诈妖魔心,幡旗老旧威犹在,锁甲却无当年金,凶威赫赫已作古,仍却不舍昔日名。在形象上不仅对原著有较高的还原,同时还加进了自己要刻画的东西——他放不下过去,这也是妖的共同点,但孙悟空不同的是,不仅放不下旧怨,也放不下过去的名声,同时还添加了新怨,而新的怨恨使他更加强大。为何说他放不下过去的名声,可以看下他的打扮:幡旗明明已经老旧,他却高高地挂在背后,锁子金甲已暗淡无光,他却仍穿在身上,他的着装在外人看来其实很可笑,可那可笑的着装却象征他曾经的辉煌,他放不下。除了着装,还有他强调当年凶狠的说辞也可以看出,所以,明明是一个哑声了五百年的炮,却硬要执着当年的声威,说到底,现在就是个老炮。
不同于英雄形象,这个孙悟空邪恶到底,形象不仅颠覆,霸气也不输其他任何一版:天地万妖吾称王,凶名在外甚嚣张,吾啸一声海水覆,九天层云也惧荡。遥知当年吾最狂,但败佛老敛锋芒,而今出山凶威甚,誓杀神佛斗天皇:这个孙悟空这么厉害,那他得多大的怨恨啊?我认为他不是一怨而成,而是在旧怨之上累加了新的怨恨(后文解释)。要剖析孙悟空就要先从旧怨入手,要知旧怨,就要知他的成因,可问题是,他的成因是最难的一环。鱼妖猪妖的成因有玄奘师傅说明,可关于孙悟空的身世,他只说了“怨恨太深”。孙悟空的说辞里也仅有这么一段:“五百年前,我还是一个少不经事的小弥孙,那时候跟佛祖有了一点小过节”,很多人可能会以为“小弥孙”的意思是小猴子,这么认为的请自行百度,“小弥孙”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小晚辈,而能对神佛自称小晚辈,还能和佛祖有过节,说明他已经入了妖道,已有法力,所以,这一段只是他和佛祖的“新怨”的开端,而不是成妖(旧怨)的开端。说辞不行,我们试着从形象分析。不管猪妖还是鱼妖,成妖后的形象都和成妖前息息相关,所以我作了这样一个假设:他为人时是个非常追逐名利,聪明又狠厉的人,但他生得矮小丑陋,受尽排挤取笑,终于,在名利相争中他被联合陷害极怨而死,于是死后成妖大肆屠戮,由于他的对象是天下权贵,使得民间秩序大乱,而他又太过聪明,在花果山落居之后,联盟了其他大妖(十三太保),致使无人能降他,不得已天庭出马,使他受尽困苦,于是他和天庭结下新怨,变得更强,杀上南天门,手起刀落,三天三夜,血流成河,于是如来出手降他,用一招“大日如来真经”,将他困于掌中(孙悟空的洞就在佛形山的双掌之中),打落凡尘。于是,他和如来也结下新怨(五百年的困苦,新怨必定不小)。我以上的假设,并非无根无据,只要你细心,都可以从上文和电影中找到因。我前面两次说到他有变强,可为何我敢肯定?听我如下细说:1.三个驱魔人见到孙悟空时能认出他,一句“传说中的妖王孙悟空”可知他们是听传闻而知(玄奘也说过“他只是个传说”),虽然传闻经数百年可能不准确,可他们并不惧,说明根据传言中的描述他们有自信不会弱于孙悟空。2.猪妖惧三驱魔人,所以逃了,但他更惧孙悟空,从眼神中就可以看出。可如果没变强的话,1和2是相矛盾的,所以,人类中传言的是孙悟空在人间兴风作浪,妖怪中传言的是孙悟空在天上大杀四方。3.孙悟空看到佛形山起来时将他错认为了如来,而后来大如天穹的佛他却不认得(他受玄奘的大日如来真经一掌就吓得像个小孩子一样,甚至眼中含泪,从而屈服,他若知道,还会这么嚣张?而且从大佛出现时他的眼神也可以看出),说明当时降他的如来或是“大日如来真经”就是这般大小(高一千三百丈,宽两百五十六丈),降了佛山他就认为是降了如来。孙悟空打山佛时出了狠力,而三个驱魔人他轻松吊打(空虚公子最强招连他的肉身都穿不进分毫),说明山佛远在驱魔人之上,也在曾经的他之上,而现在他能一拳打败,这里就比较直观地说明他比以前强了很多。而我之所以说他会增加“新怨”,其一就是因为他能变强,因为妖魔的形成以及力量都是来自于心魔,心魔就是他们的怨恨。其二,悟空从出场到结尾所表现出来的怨恨都是关于佛的,而和佛结怨之前,就只有一段关于南天门大杀四方的描述,那时杀戮就必定有怨,而现在的便是自那之后新结的怨。孙悟空的嚣张可以说是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在南天门大杀四方很厉害,自以为降了山佛很厉害,结果受玄奘招来的大佛一掌就吓得战战兢兢眼中含泪,活脱脱的像个小孩,那放不下的曾经的威名,原来就是个笑话,所以一掌之后,幡旗也好,锁甲也罢,都“消失了”。巧的是,这正应了那句“小弥孙”。在孙悟空之后,该来说一说片中最核心的人物——陈玄奘,如果说孙悟空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善恶观中恶的主要代表,那么陈玄奘基本就是电影中善的全部。电影中反复提到的“大爱”,其实就只有玄奘一人有。不管是普通人(愚善),驱魔人(伪善)还是妖(失善),都是披了件外衣的恶。玄奘出场村人回头时的表情,要表达的,其实就是他们的狰狞,只是故意把转瞬即逝的狰狞停下来让你看仔细从而制造笑点(部分群演比较僵硬,表达效果不太好);段小姐将小妖殴打到严重变形,要表达的,就是驱魔人的残暴,只是残暴的同时加进了玩偶的声音,巧妙地把恐怖化为了喜剧;鱼妖对小孩张开的血盆大口,猪妖设计的人吃人的血宴,以及猴妖杀人根毛不剩,妖行种种,细细想来其实已经恐怖到肝胆发颤的地步,可即便这样的恐怖邪恶,也被不声不响地埋进了电影里(只是,能够看清这邪恶的,一百有一?);在此之外的玄奘师傅,他是善?并不!至于原因,后面再说。
玄奘的大爱究竟是怎样一种爱?其实简单说来,就是如同父母对待孩子的爱,不管人还是妖,都视如孩子。儿歌三百首之所以是儿歌三百首,表达的就是玄奘大爱的心境,孩子无知(村人暴打玄奘),我不怪你;孩子做错了事(鱼妖吞人),我要教导你;可是孩子你顽皮不听话,错事不认,劣性不改(猴妖杀了段小姐),那我就要好好教训你(大日如来真经一掌),如果你认错了,我原谅你,你还是我的好孩子(玄奘与悟空相拥)。虽是如此,不过玄奘的认知也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起初孩子做错了事,教育无用,而其顽劣还会伤害更多孩子,于是决定出手教训,甚至不得已可以抹杀,因为其他人也是他的孩子。所以,大爱,其实就是权衡大局利益而有牺牲的爱,为保障大家的安全,顽劣的孩子可能需要受到教训甚至抹杀(认错就好,最好不杀,毕竟都是自己的孩子)。为什么玄奘会有父母对孩子一般的大爱?因为跟随师傅修行佛理,可以看破虚妄,不再愚昧无知,所以为什么玄奘能看穿高老庄的阴谋,不是他有什么法力,只是因为他不愚昧,能不被表象迷惑罢了。世间众生愚昧无知(前文已解),唯他看破虚妄,他看凡人就如佛俯视众生,只不过,他怀了一颗怜悯的心。为何他师傅说没有找错人,因为这世间也唯他有真善,若带没有真善的人上道,那么俯视众生的就不是佛,是昏君。佛看众生无知,便犹父母看孩子。你可能会反对,我且问你,孩子长大与否的界线在哪里?身高?可有年少出众亦有年长矮小;年龄?可有从小持家的老手也有长不大的孩子。那么界线为何——我想是理性和认知,即你无知,就是孩子,懂事了,你便长大了。有佛的视角,可没有成佛(并非指果位),因为他还差了那么一点点——他的心魔。他的心魔为何?“我心中没有鹅腿,吃了也无妨,你心里想吃,嘴上却说不吃,就差那么一点点”。鹅腿隐指玄奘心里的欲念,最明显的就是对段小姐的喜爱,那么这句话可以翻译为:你心里喜欢她,嘴上却说不喜欢,你啊,离成佛就差那么一点点!这个一点点,其实就是玄奘心里的放不下。放不下,看似简单,可有谁做到了?鱼妖放不下对小孩的憎恨,猪妖放不下对媳妇的痴情,而猴妖,放不下过去的怨恨,也放不下过去的威名,因为放不下,所以从未顿悟,只做了表面功夫欺骗佛祖。驱魔人也放不下,放不下名利,放不下钱财,凡人也放不下,放不下亲人的羁绊,放不下自己的欲念。而玄奘,并不仅有这一个欲念,爱情只是他最强烈的一个。玄奘抱有降魔除妖、度世济人的远大目标,理论上是要无欲无求,所以他们只是街头乞丐,可这个“无欲无求”是从心里断绝,而玄奘只是把它压抑在了心里,所以老乞丐心里没有“鹅腿”,而他心里有“鹅腿”,只是没表现出来。放不下,即是欲念断不了。可是,怎样才能断绝欲念?要断绝,那便要了解,要了解,那便要体验,越要断绝彻底,越要体验深入、了解深刻。只有体验了战争,才知战争的恐怖以及和平的宝贵,只有经历的寒夜彻骨,方知黑夜的绝望以及光明的温暖。但是,不管是妖是人,他们正是经历了,才放不下、脱不出,玄奘知道,所以才不敢去经历,不敢去爱,可要达到那一点点,就必须去体验。于是,他体验了痛苦,体验了爱情,也体验了悲伤,终于,他能放下了,他也达到了那一点点,《儿歌三百首》褪去了伪装,成为了《大日如来真经》,喻意玄奘也褪去了伪装,成为了佛。如果玄奘没有顿悟,他可能也会怨恨难平就此化为妖物,好在,他跳脱了出来,便成了佛。因为玄奘成佛,故他能散发佛光,故他能念动《大日如来真经》两次招来大佛。有人说大佛以暴制暴违背以善感化的初衷,太多人这么认为,包括老梁,对此,我只能自以为是地告诉你们——你们没看仔细。三个妖怪,每一个都是被暴力收服,鱼妖被段小姐,猪妖被猴妖,猴妖被玄奘。虽然老乞丐声称儿歌三百首是用来唤醒人的真善美,扼杀魔性,可实际上并不起作用,心魔太深,一本儿歌怎么唤得醒?老乞丐说的儿歌三百首,其实指的是它的本来面目——大日如来真经,甚至找孙悟空前,老乞丐嘱托他时刻意没说书名——“凭你的智慧,还有这本…”,因为他说的就是大日如来真经,而玄奘也确实依靠他的智慧和大日如来真经降服了孙悟空。其实,他们的本意就是用暴力扼杀魔性,再唤醒真善美,没看到老乞丐直接掰断了蛇的獠牙么。儿歌三百首的真面目,其实老乞丐早已透露——“当你修成以后,自然就会明白,到那时候,你就知道儿歌三百首真正无穷的力量”,该说明的,他(电影)都说明了,该表现的,他都表现了,只是我们自己缺少去发现的眼光。就玄奘来说,起初是打算用儿歌唤醒真善,可他后来才发现真相,即用暴力才能降服,于是猪妖时就开始尝试暴力解决,直到最后放手一掌,这个转变的过程,他也算是被老乞丐暗中牵着鼻子走。其实,怎么断绝欲念,玄奘已在最后给出了答案:有过痛苦,才知道众生真正的痛苦,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了无牵挂。这段台词不知看了多少遍,而当我真正明白时,才发现这竟如此精妙,懂的与不懂的,看着是两个意思。更甚者,前面的几句台词,能明者恐怕千里难一,我尽己所知,试着阐述明白——“男女之爱,也包含在所谓的大爱之内,众生之爱皆是爱,没有大小之分”这个时候玄奘已经断绝了欲念,他已没有常人的男女之爱了,没有了欲念,他现在的大爱已经和之前的大爱不同了,以前的大爱如同父母的爱,由顿悟者看愚昧者,只是怜悯众生但不知众生的感受,他想用自己的手降服世间的心魔。而现在虽然都有怜悯众生的成分,但不是由高看低,而是处于同一层,因为同凡人同妖怪一样,都体验了爱情和悲伤,痛苦和怨恨,大家,其实都一样,他已能切身感受,用没有感情的感情,去体悟人世的情欲,他知晓了众生疾苦,才知驱妖无法根治,于是决定西去天竺,用那二十二本经书,弘扬佛法,让他们自己用心顿悟,降服自己的心魔,从而解脱疾苦,唤醒沉睡的真善美(本来人性,都是善良像小孩——《儿歌三百首》)。所以,西游降魔,降的是心魔,就这点立意上,西游伏妖要落于他后。(玄奘的经历,不知有没有让你进一步明白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苦心?)你问我玄奘是否还爱着段小姐?是的,只是,他没有欲念,和我们的爱有所不同,我们的爱都是属于源自欲念,不管父母的爱、情人的爱、朋友的爱,皆是如此,所以注定我们会极难真正理解他的爱。不管是他对谁的爱,其实都属于对众生怜悯的爱,这种爱没有欲,没有求,没有情,不过由于体悟了众生不同的痛苦,所以对众生有不同的爱,对段小姐的爱就和对其他众生的爱不一样(请原谅我解释不出来),但也和原来不同,是一种没有情感的爱情,所以叫“男女之爱,也包含在所谓的大爱之内”,而虽然爱有不同,但都是众生,爱都平等,所以就是“众生之爱皆是爱,没有大小之分”
周星驰他老人家一生信佛,为人聪慧,所有对佛理见解深刻,而其中这种“无欲”的爱就在他不少电影里出现过,比如美人鱼、功夫、大话西游、百变星君等,但虽然都叫“无欲”,但其实相差非常巨大,而该片的“无欲”又是最特殊的,个中细节,我就不再阐述了。周星驰把他对于佛的理念融入了很多到这部电影里,而我主要依靠细节进行逻辑推理,对于他佛学的理念,我只理解到皮毛,所以,请恕我不能全部解读。我自认为这篇解析相对来说很全面,但对电影而言恐怕连一半都不到,而剩下的有大半都是佛学思想,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尝试解读,我也可以给你们起个头——“我把你最心爱的女人打得一根毛都不剩,你的佛能为你做什么?你现在痛不欲生,你的佛又能为你做什么?”虽然孙悟空怨佛,但他的话不无道理,请问,你的答案是什么?? 挖坑要填,我会继续。? 玄奘的师傅,你第一眼看到时觉得是谁?胖胖的身材,和蔼的面庞,是不是如来?而他的真实身份,我觉得可以做一番推测。玄奘在外面做了什么师傅都知道,有人说他和段小姐串通的,他所知道的都是段小姐告诉他的,对于这个推理,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不过我更偏向于我的推理:他和孙悟空一样,可以看穿事物,目极千里。不过,这样推测的话,那他就是有法力的人,不是如来就是如来法身。如来来此干嘛?从片尾可以看出,他要培养一位可以去天竺求取真经传播佛理的人,而要让玄奘甘愿取经就要让玄奘明白那一点点从而顿悟成佛,要明白那一点点,段小姐的牺牲就必不可少,这么看来,段小姐的出现就绝非偶然。而不管是我的推理还是两相串通的推测,段小姐的出现都是一段阴谋的产物,一段让某个被选中的人西去取经传播佛理的阴谋,当然,说阴谋可能言重了,不过跟原著倒是莫名的契合。到此,你应该明白,老乞丐,不,应该是老和尚,在玄奘成佛之后,他也褪去了伪装的头发,成为了一个和尚。老和尚所说所做都是为培养取经人,所以他是善是恶有无爱心其实都不得而知。
接下来,谈谈这部电影的爱情观。很多人拿这部电影的爱情跟大话西游比,可爱情是大话西游的最大主题,而在西游降魔里,爱情只是让玄奘顿悟的一个工具,怎么比?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好吧!用电影里的话说就是“男女之爱,也包含在所谓的大爱之内”,我们一直追求的爱情,其实只是大爱中的一小部分而已,而即便是这一小部分,我们就觉得宽广到非目所能及,那更为广阔的大爱又怎是我们常人能理解的?如果能理解,取经的就是你了,不然世间人这么多,为何只选中了玄奘。然而,即便是这样的大爱,也只是电影的第三层主题,在他之上是善恶观(前文已解),最上便是“佛”(不能说是佛理,“佛”的范围更大,我甚至觉得大爱和善恶观都是“佛”的一部分,那么说到底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佛”)。完整九遍,加上零散,我怎么着也看了十一二遍了,可很多佛理还是晦涩难懂,本来懂了一二,再看才发现那只是冰山一角,我看周星驰真的是想成佛了(他最喜欢的就是如来)。电影中,女人的爱情有两种,一种是爱慕美男,一种是喜欢内涵,很明显,电影宣扬的是后者,周星驰的爱情观也便是后者。段小姐有这样一段台词“这才是真正的大勇之人,哪像那帮臭男人”,我猜想女生喜欢的就是这种有内涵,内心强大的男生。很多人一直陷在大话西游里出不来,不肯向前看,用前文的 话来说就是“放不下”,周星驰一直在前进,停滞不前的我们反而在骂他没有以前的味道,如果回到几十年前,也有这样一群人,觉得周星驰颠覆了电影,让电影没有了以前的味道,然后一直埋怨周星驰的不是。在我看来,这两拨都是一类人。要我说,这部电影的内涵和深意在周星驰电影里是最高的,但由于片中的某些缺点,我认为它与大话西游并列第二,至于第一,便是功夫。可惜的是,太多的人看不懂西游降魔,不,准确的说,是看不清周星驰电影里的内涵,周星驰的电影由外在向内涵发展,而太多人还停留在“外在”,也是,这世上哪有这么多内涵的人,他们需要的不是周星驰,而是二十多年前的周星星。电影里还有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特效和演技。先说特效,很多地方都是非常赞的,在当年定是国内前列,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同于西方用偏脏的画面来表现出电影的“质感”,这部电影画面非常干净,但效果依然真实。玄奘寻悟空路上的风景,其实初看感觉有点假,看了几遍甚至用1080p来看时,才发现原来挺真,只是故意用一种朦胧的画面来表现 “仙气”,只是让人看了觉得有失真实感(原来是扣的人进去呀)
接下来是演技,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演员演技不行,抱歉,我大大的不同意!的确,有些群演比较僵硬,尤其开篇村民僵硬的表情给了我们先入为主的不好印象,但还是有不少群演演技不错的,而且主演三个真是个个精彩,尤其黄渤,精彩绝伦!村民的群演里,有个我认为不错的,他就是第一个说“打死他”的人,暂停时,甚至可以看到他眼里略微的泪花,其后他的戏份我都刻意关注了,我觉得很不错,甚至可以预言:如果有伯乐,他可能会成为一匹不错的马!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356e4578e6d652cd7170fc281d6e5d9_r.jpg"/>玄奘的师傅看得出是个老资格的演员了,吃鹅腿一段奉献了非常棒的表演,那一眉一眼,当真看得出教导玄奘而自己又超然物外的感觉。
舒淇为演段小姐,被周星驰不断引导后,终于放下了自己,完全融入了和自己性格大相径庭的角色。舒淇演技本就不错,实力派,再被周星驰“调教”,发挥的效果相当可观。我觉得她最精彩的是高老庄斗妖一段,完全放开了自我。文章也是响当当的实力派演员,在该片的表演绝对很棒,很多人说他演得有点面瘫,但玄奘本就是一个有超脱凡人视角的人,尤其经历了欲念最后顿悟成佛,看透了世间,当然淡然甚至面无表情,而该有表情的地方他也拿捏得很准确。我觉得他表演最精彩的一段是吸猪妖元神时的尴尬,简直妙不可言,那份尴尬真是拿捏得分毫不差,相当传神!最出彩的当然是黄渤了,很多认为文章和舒淇演技不好可能就是因为有了黄渤的比较(其实舒淇的演技也很棒)。黄渤在该片中的演技我觉得在他的表演生涯中数一数二也不为过,引用老梁的话说就是“妙到毫巅”。如果说及格60分,导演满意100分,我觉得黄渤有120分。不吹不黑,我觉得他的演技简直登峰造极,比之影帝,还高那么“一点点”。孙悟空的戏本就极难,但黄渤不仅圆满完成任务,还对孙悟空形象做出来进一步的诠释,说“入木三分”一点也不为过,真不亏周星驰三请黄渤。最经典的莫过于“掌下换脸”一段,从笑得憋屈到邪傲如山,如同手掌之下换了一张脸。还有惊天对战之后,吓得战战兢兢,玄奘过来劝降收服时,俨然犯错的孩子见到大人时的委屈和忐忑(好像还有点感动,不知道是不是觉得最初那样对玄奘却被玄奘原谅了)。除了表演,很多细节设计也非常精妙,细节的丰富,足以看见导演的诚意。这里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老和尚的壁画,大毛笔简单而精致地画出了妖生前后,值得好好品味。第二个是无定飞环,我不知道这个设计是谁做的,我只觉得,它的精妙比之原著的“金箍棒”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它贯穿影片前后,有着重大意义,理解它,可以明白电影要表达的另一层意义。无定飞环在段小姐手中是武器,变化多端,用法千万,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武器。这种神的武器,有个共同点——它表面上的毁坏于核心而言无关痛痒,核心不坏,武器便能再生。无定飞环每次被召唤都会先粉碎再组合,就像金箍棒,看起来被空虚公子一剑毁坏,实际上在结尾又完好无损地出现,坏的只是表面,锁甲被孙悟空撑坏以后还能完好出现,都是一个道理。所以,孙悟空真的只是在和他们玩。
无定飞环在段小姐和玄奘之间是戒指,代表着他们的爱情。段小姐走后,无定飞环在玄奘手里成了金箍,不仅是孙悟空的束缚,也是玄奘情感的寄托。段小姐是死在孙悟空手里,而现在就是用孙悟空手里的罪孽来束缚孙悟空自己,玄奘曾经的爱和恨都集中到了一人身上,所以孙悟空于玄奘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这里的金箍其实和大话西游的很像,代表着束缚,而这个意义和片头的金箍遥相呼应。回看片头,金箍之内含西游,西游缝隙看人间,意思是,西游讲的是人生百态,纵然世间千姿,也都囊括到了西游的字里行间,而西游却被金箍束缚,意指:天道轮回,因果循环,无人不被其束缚,妖被过去束缚,驱魔人被名利束缚,凡人被羁绊束缚,强如悟空,也被罪孽(佛洞、金箍)束缚,世间万物,难逃心魔之缚。可是,走出了心魔的玄奘,也在被设计的局内,明知是阴谋,却不得不跟着走,他也在环内,挣不开,跳不出。而高高在上的神佛就没有束缚了吗,不,他们也走不出天道轮回,因果循环。一切,都在环内,一切,都仿佛既定,我们总是艰难地挣脱了一环,然后绝望地发现,我们仍在环内,没有人,能够挣开,一切,仿佛都透着淡淡的忧伤。
上面这句,你拿到大话西游里也很合适。我悟性不高,但却是一个注重逻辑的人,这篇解析,依靠的就是根据电影细节组织的逻辑推导,从16年寒假动笔,写到了17年春节。我为何执着于写这篇解析,不是因为佩服这部电影的深妙,而是痛惜,太多人明明自己看不懂,却来骂电影的不是,人家明明在和你讨论善恶,研究佛理,却有人还说着“除了特效,这部电影还有什么可看,难道叫我看肾虚?”之类的话,用电影里的话说就是——“我说我杀人不眨眼,你(却)问我眼睛干不干?”。鲁迅先生的笔叫不醒所有人,同样,不可能所有人都看得懂这部电影,或者说这种有深刻内涵的电影,你可以不爱,但请别伤害,你看不懂是你的问题,但如果仗着自己的问题去宣讲电影的低俗卑贱,那便是你的不是!激动,言重,呵呵。(估计要挨骂了)文章结束,是时候解答开篇的疑惑。开篇的故事,其实就是这部电影的缩影,警察就是玄奘,青年就是妖,村民就是世人。村人愚昧,青年也有可怜的过去,但警察不会因此而动摇,他的职责,就是保护更多的人。同电影一样,他先是教导,可并不管用,于是,他给了青年腿部一枪,青年跪倒,但他不服,怨恨难平,挣扎着,要杀掉所有的村人,他要得手之际,警察终于将他一枪击毙,不得已,也要为之。警察带走了青年的尸体,村人恢复后又如往日,继续伐树。某个夜晚,正当他们沉浸在富足的生活中时,一场大雨,引发了山洪,全村人,无一幸免。玄奘心怀于民,可是驱妖治标不治本,只有让他们顿悟,才能从根本上降服心魔,解决水生火热。所以,明知是套,他也得钻,明知是苦,他也得尝,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上一篇:【中英阅读材料】阳光普照 4/4
下一篇:电影《庸才》想表达什么?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