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喜剧 ——《心花路放》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我对于宁浩的了解不多,仅仅局限于在不同的报道中对于他冠冕的“鬼才导演”的称号。说起来还真惭愧,《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无人区》等带有宁浩标签的电影,我从未看过。所以,对于这部影片,我无法对导演做出过多的评价,单从影片的角度来说,我会用“低俗喜剧”这个标签来界定。

  九月份看十月黄金周档期的影片预告的时候,便想着一定要看看《黄金时代》和《心花路放》,这两部片子我是一天看完的,上午十点档的《黄金时代》,下午一点五十的《心花路放》。

  不得不说,《黄金时代》的上座率和下午的《心花路放》一对比,实在尴尬。当然,这其中肯定也包括排片时间的因素,更多的观众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下午档的电影。上午的《黄金时代》很冷清,下午吃完饭匆匆赶进《心花路放》的影厅时,确实被场面壮观的人群吓了一跳,为此还专门拍了一张照片。

  可见,在为祖国母亲庆生的日子里,我们的观众更喜欢选择轻松搞笑的影片来活跃气氛。

  而这部影片确实也做到了,观影过程中,时不时会爆发出一阵阵笑声,爽朗开阔,但其中更多的时候是“你懂了”的意味深长的笑。

  一茬一茬的黄段子对于成年人来说,还真是低俗而到位的调剂品。

  只是,笑的时候又不免忧虑,因为我的旁边坐着一位未成年的小朋友。进场的时候我心里就有些忧虑,因为看到了很多家长带孩子来看这部影片,而从预告片就可以看出来,这部片子对于孩子们来说,未免口味太重,所以不知道在影厅里放声大笑时,家长们是不是会觉得有些尴尬和不安。

  这是一部混合了各种狗血元素的“伪公路片”。虽然之前看了宁浩的一个专访,说是编剧岳小军人生中也曾有一段迷惘失意的时候,两人便开着一辆车上路远离京城。这部影片,有点类似两人的经历,他们移情给黄渤这个角色,完成了一场“疗伤之旅”。其中,添加了时下已经炒烂的元素,娇柔做作的糅合在一起,炮制出一篇笑料,供观众聊以自慰。

  无疑,多年之后,这部影片肯定会消失在中国电影观众的心里,对我而言,兴许还能记得的是这部影片里唯一的一个亮点,康小雨的主线和黄渤的主线最后一刻揭开的时候,才发现两人就是前夫妻。这一处的安排也是这部影片唯一“脱俗”的地方。

  可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偏偏符合国人的胃口,在国庆档拿下了可观的票房。这样的现象必定会让中国电影人疑虑,到底是迎合观众的口味一路掉节操,还是弄高逼格票房惨淡?

  难道,在中国,影片的艺术性和票房真的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吗?那为什么《驯龙高手》这样简单的动画片都能在口碑和票房得到一定的好评,为什么?

  到底还是我们太缺乏会讲故事的导演了。

  《绣春刀》上映的时候,我了解并不多,是网上出现较好的口碑之后我才去看的。相对于前期宣传铺天盖地的其他电影,《绣春刀》的前期宣传实在保守,最后在票房上败于《新白发魔女》这样的只能算作半成品的影片,实在让人可叹。

  在一堆烂片云集的同期上映档的国产片里,《绣春刀》算是能将一个故事讲得完整,且对于人物的性格挖掘的还有那么点意思的难能可贵的合格片子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导演的要求并不高,在中国的电影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我们不期待能拍出《碟中谍》这样的好莱坞几十年的电影工业淬炼出来的完美流水线产品,只要你能把一个故事讲得完整,接地气,这就足够。而《心花路放》,则是太过于接地气,以至于将那些过时的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不屑的炖料炖成一锅端出来,热乎乎地往中国电影观众面前一放,说:“好吃吧!”,然后,我们就真的说:“嗯,好吃!”

  去你妹的!

  中国人的一大特质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电影院里看这部片子大笑的观众没准回来就在网上将这部片子骂得狗血淋漓,就如我。

  当然也有一部分只寻求单纯快乐的电影观众,花钱买笑之后便对其竖起大拇指,夸赞这不可多得的喜剧片。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缺少欢笑,正如贱兮兮的烂片《分手大师》,你烂自归烂,我看着觉得舒心就好了,笑一笑,乐一乐,钱也花得不冤枉,人世间烦心事太多,本来就活得不是很称心,哪有那么多的心思去管这部影片好不好呢?就算是低俗喜剧,也终究是部喜剧嘛!比起坐在电影院里看三个小时不知所云的《黄金时代》,这确实是一个相对比较好的选择嘛!

  看官们,你们说,是吗?

上一篇:恐怖电影推荐《遗传厄运》
下一篇:日本最狠女鬼,听到她的名字就会死《白井》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