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王景春:葱花也能绽放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2019年王景春凭借《地久天长》夺得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的时候,演员喻恩泰写过一篇小文章。喻恩泰讲了个故事,很多年前他约王景春去庐山玩。

  人到了,喻恩泰问:“你的心愿是什么?”

  王景春答:“好好演戏。”

  “太巧了,这一会儿是黄金时节,凉爽美丽,属于许愿季。”

  “怎么说?”

  “艺术家谁来都可以许愿,黄金时节一旦许了愿就能够实现。庐山的秘密是——加持。这次你来了,将来肯定能拿影帝!”

  第二天到了芦林湖,王景春按喻恩泰说的,“伸出一根手指头,指着湖水,嘴里念念有词”。许完愿,王景春没有离开,而是在阳光下、湖水畔坐了一下午。

  过了不久,喻恩泰得知王景春凭《疯狂的玫瑰》拿了电视电影百合奖。4年后,王景春又因《警察日记》拿了东京电影节影帝,之后便是柏林影帝。终于,喻恩泰忍不住给王景春发微信:明明只伸了一根手指头啊。

  “景春的答案是,他当时小声说的:影帝,不能只拿一次,要一直拿……”

  后来,有记者拿这则故事采访王景春,他笑了:“那是在编排我呢!”他许的愿只有四个字:好好演戏。

  从生活里浸泡出来

  王景春戏好,除了接二连三的“最佳男主角”,合作过的演员也能证明。电影《地久天长》拍摄时,王景春是帮王小帅“救场的”——原定的男主角临时演不了了。女主角咏梅初见王景春,还有些不满。八字眉、小眼睛,表情一多就变成个“囧”字。电影开拍,咏梅演王景春的妻子,第一场戏是照全家福。突然,王景春转过身来,让咏梅帮忙看看扣子扣好了没,自然得好像两人每天都有类似互动。“我一下子就放心了。”咏梅说。

  《地久天长》讲的是“失独”夫妻的故事。有一场小年的戏,失去孩子的夫妻躲在房间里,拉着窗帘,窗外烟花四射,热闹非凡。拍摄时,王小帅让机器一直开着,也不给指令。突然,鞭炮停了,瞬间安静下来,王景春叹气说:“小年了。”语气里满是失落与沧桑。这一句“现挂”,让王小帅起了鸡皮疙瘩,在监视器后揪心不已。

  在人们印象里,欧洲三大电影节(柏林、戛纳、威尼斯)一般讲究分奖平衡,但《地久天长》罕见地同时拿下柏林影帝、影后。王景春说:“他们见过银幕上的夫妻,没有像我们俩这样默契的,给了一个另一个也一定要给。”

  3个小时的《地久天长》,有着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更需要静水流深的表演能力。技巧在此时是负累,感觉和经验才是关键。这就像合作电影《白日焰火》时,导演刁亦男对王景春的评价:“从生活中浸泡出来的。”

  王景春出生在新疆阿勒泰,父亲曾是在边防站工作的军人,父母都能说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从小,王家门口就经常拴着马,家里时不时坐着来拜访、做客的牧民。大院生活最让王景春怀念的,是每周放两场电影。“每周能看两部或四部电影,所以从小就看了很多片子,尤其是北影厂、上影厂的。”他说。

  这种爱好,在王景春的生活里一直延续。15年前,他住北京三元桥,客厅里有一张长沙发,经常围坐着一群人,演员喻恩泰、赵阳、李梅等,都是常客。电视里一定放着电影,轮播从不间断,屏幕光下大家聊电影,聊着聊着就演起来,演累了就躺沙发上睡一觉。“我家就像个沙龙,喜欢表演的人就是这样的,一块喝着酒,谁谁来朗诵一段。那些年是特别美好的。”王景春回忆。

  爱电影是天生的,但做电影是缘分使然。王景春学过电焊,手里拿着一张电焊工五级证书,在新疆百货大厦做过工会宣传和鞋帽部售货员。因此,《地久天长》里,他饰演电焊工刘耀军,拿起家伙就是专业架势。19岁那年,王景春跟朋友去看艺术团排练,恰好遇上天山制片厂的导演朗辰在选演员。朗辰出了一个题:从门外进来,说家里着火了。

  艺术团都是舞蹈演员,跟戏剧表演有差别,演出来都不对味。王景春在台下念叨着简单,谁知被听到的朋友一把推到前面:“他能演!”王景春也没怯场,先走到门外,急匆匆跑进来喊“着火了”,拉着一个人就往外跑。朗辰对这个其貌不扬但爆发力十足的小伙子印象深刻,对他说:“你可以去考考戏剧学院,你有这个素质。”

  “我遇到的第一个贵人就是朗辰,他是我表演的启蒙者,也是引路人。”王景春说。

  美食家的变形记

  王景春跟着朗辰学表演两三年后,坐了3天的硬座,从新疆来到山东济南考区,以22岁“高龄”报考上海戏剧学院。一试考声台形表,他唱了首《打靶归来》。二试考小品,题目叫《动物园》,假设现场是个动物园。所有考生都往舞台中央挤去,唯独王景春跑到舞台后的排练场,爬上了桌椅堆的最高处,蹲着一动不动。面试官见状喊了停,让大家都回头看王景春在干什么——他在演一只睥睨的鹰。

  1995年,王景春收到了上海戏剧学院的通知单,因为年龄超了半岁,以“特招”身份入了学,成了那一届表演班的班长。

  王班长有两件事儿一直被同学提起。第一件是勤奋。演员王一楠回忆班长时说:“学校只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练习晨功,而王景春坚持了4年。”

  第二件是厨艺。“好吃者”王景春在上海头两年吃尽苦头,极不适应饮食和气候。南方冬天湿冷,晚上要盖4条被子,“毛巾被、军大衣全部盖上才能睡觉”;上海菜量少又甜,只能每周末去浙江路的新疆餐厅才能吃顿饱饭。后来,他干脆自己做,时不时就给同学做上一顿新疆美食,清炖羊肉、手抓饭,连带着同班陆毅和师兄廖凡都成了新疆菜的忠实粉丝。

  即便毕业后考入上影集团,正式开始演员之路,王景春也是各地拍戏都不忘研究美食和烹饪方法。到最后,新疆人学会了淮扬菜、北京菜、川菜、粤菜,还总免不了在剧组里露一手,变着法地给工作人员改善伙食。

  就连形容所谓“不红”“龙套”的经历,他都是美食化的。“我觉得电影里会出现不同的角色,就像是一盘菜,西红柿炒鸡蛋要放点儿葱花,我不排斥当葱花,因为必须要有一个人去做这件事。你把一个人物搞到极致,让大家觉得不一样,是特别快乐的事。”

  偶尔,葱花也有绽放的时候。

  王景春有过从上海到北京后的漂泊时光,有过在电影里没台词的匆匆一瞥,但他自己不认为那是“灰暗”。

  “我以前看到一些朋友接受采访时,经常说到他们痛苦的事情和比较凄惨的经历,我从来不想跟任何人说,因为那就是我的生活,就是我的命运,那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没有那些经历,可能就没有今天我对着机器,拿着话筒跟大家说话的机会了。”

  2013年,王景春主演电影《警察日记》,作品改编自鄂尔多斯东胜市公安局局长郝万忠的真实故事。王景春研究郝万忠生前影像,模仿他的走路、生活方式,学习鄂尔多斯方言,以及把自己吃胖20斤。后来,群演误以为他真是局长,抢着和他说话,陕北话、山西话、内蒙古方言混在一起,都想让“王局长”帮忙解决问题。

  《地久天长》则相反,为了符合人物形象,王景春戒掉美食,减掉30斤。

  一增一减之间,王景春拿下了两座影帝奖杯。

  烟火气就是真实的存在

  《警察日记》之后,王景春成了“警察专业户”,但每个警察角色都不同。《对决》里,他是亲和又狡黠的刑侦队长;《隐秘的角落》里,他是正直热心的老民警;在刚刚结束的《警察荣誉》中,他又演了一回派出所里的“老油条”。

  《警察荣誉》在豆瓣评分高达8.6,观众对其称赞最多的便是“烟火气”。一个地方派出所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案,也没有勾心斗角的争权,鸡毛蒜皮的日常让人看到了基层警察们的可爱之处。王景春饰演的老所长王守一,深谙职场之道,但他也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用基层的智慧化解了所里所外的许多麻烦。

  “可能大家觉得有烟火气,是因为这个角色像是真实存在的一个人,这也是我的表演所追求的。我希望让观众觉得我就是直接从旁边派出所拉过来客串的。”王景春说,“演员不可能永远演自己,演员要努力让观众对自己塑造的不同形象都有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来自长年累月的观察和积累。《对决》导演周琳皓回忆对王景春印象最深的片段,即黑警老周被怀疑时,王景春饰演的队长文陆阳跟老周开了一场民主生活会。这场戏就是王景春提出来的,他认为这一段不仅可以体现角色性格,还能为剧情中“争取采集证物时间”的桥段做铺垫。“有些我不太了解的流程,比如在刑侦案情分析会上的发言顺序、规范的说辞,他都给出了好的建议。”周琳皓说。

  在新近上映的电影《你是我的春天》中,王景春又演活了另一种职业。作为聚焦疫情故事的电影,《你是我的春天》讲述了5组普通人的故事。王景春饰演的“老王”是一位社区工作者,每天穿梭在物资登记中,也忙于调解疫情期间邻里间的小问题,由此发生了一个个稀松平常却温暖人心的故事。

  影片中,王景春随身携带一本小册子,里面记录了每家住户的情况,上面的一字一句都是他亲手写上去的——这样的细节,就是为了在拍摄时真正变成老王。

  在《你是我的春天》导演田羽生眼中,王景春的表演不仅自然,自然中还不乏张力。“有一幕夜戏,景春老师戴着口罩仅用眼神和眉目就将惊讶、感动、不舍等多种复杂情绪在几秒间转换得十分到位。”

  王景春倒很少谈论“演技”,在他看来,表演最高的境界可能就是“无技”。热爱才是这份工作最重要的动力。

  “您是从何时开始决定把表演作为一生的职业的?”记者问他。

  “很久很久以前吧。”他说。

  他跟爱人讲过一个拍摄时的画面,或许可以当作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一次,王景春要在零下七八度的荒原上拍雨戏,洒水车的水浇到身上都结成了冰。他冻得直哆嗦,然后看见剧情中的画面呈现在眼前,一棵大树在雨夜着火,仿佛梦境一般。他突然觉得这也许是很多人一辈子都看不到的奇景,心想:“当演员,是很幸福的事。”

  能遇见很多人,看到很多事,讲很多故事,就是这份工作值得被热爱的原因。

上一篇:《八佰》:捏造的史实不能作为义愤填膺的根由
下一篇:有一个很漂亮的妹妹是种怎样的体验?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