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死亡笔记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死亡笔记剧情精彩,同时能让人主动思考。我会从死亡笔记的伦理,以及哲学思想这两个方面谈一谈。

  哲学思想

  1.偶像崇拜。

  在基督教神话中,上帝告知人们偶像崇拜是大罪。下面是涉及偶像崇拜的二大戒。

  第二诫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4-6节)

  第三诫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7节)

  第二戒告诉我们不可以崇拜他人,第三戒告诉我们不要视自己为神。

  死亡笔记中无数基拉的信徒崇拜了基拉这么一位神的形象。我想这些狂热的信徒大多都是遭受不公之人,他们平日的怨气和戾气在生活中无法消散,他们平日只求能出现一位为他们打抱不平的较高形象。而夜神月伸张“正义”的行为消除了他们的戾气,就像1984中老大哥利用仇恨三分钟来释放普通党员的积攒的压力一样。在这种不自觉的“本我”的戾气释放过程中,信徒得到了本能的快感。而每一次夜神月伸张正义,不断地给这些信徒带来更大的快感。在这种“洗脑式快感”的迭代中,信徒逐渐失去自己的“自由意志”,最终成为完全的无理智信仰者。

  在亚洲的生活环境中,多数日本人都有在生活中忍受他人的情况,无论是盛行于日本的校园暴力,还是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又或者是成天接受奴役一般的工作,但是大多数日本人会忍受这些不合理的对待,甚至讲其试做人生考验中的一部分。表面上的和气下酝酿着暴风雨般的压抑。而这也为偶像崇拜奠定了基础。

  许多人心里都希望一个潜在的救世主去除掉自己眼中不合理的现象。对于自己之外的所谓声张正义之事,这些人是多么热衷于其中。基拉的出现为大家提供了这个机会。

  2.人最终爱的是欲望。

  上面那句话出自尼采的<善恶的彼岸>,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出于某个崇高的目的去做事情的时候,他们爱的其实是他们自己想做这件事的欲望。这句话我认为非常偏颇,因为其忽略了人的“自由意志”,但是用在这里却是再好不过。夜神月最初的时候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到最后他却连反对自己的都杀,最后变成了无差别杀人。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在夜神月没有力量的时候,他有着属于自己的正义感,他也有这强烈的“自由意志”和较小的“权利意志”。但在夜神月有力量后,他的“自由意志”成分迅速减少而“权利意志”成分迅速增多。

  最终夜神月的“本我”战胜了“自我”。阿肯顿勋爵说过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如果一个人的权力不能得到足够的约束,那么这个人就会失掉理性从而走向独裁。

  3.历史始于人创造神,历史终结于人成为神。

  人的创新性始于人的差异,而人的差异具有偶然性。富贵的家庭可能生出弱智的孩子,而贫穷的家庭也可能会生出天资聪慧的孩子。可以说是人的各种偶然创造了历史。真理和谬误共同促进人类的进步。没有亚里士多德众多的谬误,后人怎么会去批判性地看待他的成就,然后走向进步。不论人犯罪的程度,直接就决定人的生死。可以说这是另外一种“决定论”,夜神月的存在就是要抹杀所有的犯罪行为。似乎是要创造一个“乌托邦”,可是乌托邦是虚幻的。

  这样的世界真的存在吗?就算存在,我认为也只会是“完全恐怖”的社会。在一个“完全恐怖”的社会中,我认为人类会丧失所有的“自由意志”,从而丧失创新性,而历史也会停滞。

  伦理

  1.利己的道德与利他的道德

  人类历史上,大部分国家都出现了“利他”的道德,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这些国家的圣人都出版了一些行为规范准则,这些伦理试图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规范人们的言行。这使得人们相信从“大义”或者“立场”出发,人们更够做一些违反日常道德的事情。最终这样的国家中,勾心斗角成为了日常的主旋律。人们都会充当道德斗士。

  夜神月相信自己的行为是“利他”的。他占据了道德的至高位置。换个角度,假如他生活在日本古代,他的信徒一定会增加很多,甚至反对的声音也几乎没有。

  与“利他”道德相对于的就是“利己”道德,利己道德是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不断扩大的,它强调人的独立性,主张人能够合法的占有自己劳动的果实。

  一般舆论所接受的那些意理,更是受人心缺陷的影响。它们大都是些彼此决不相容的观念的杂陈,经不起逻辑的检验。

  ——米塞斯《人的行为》

  是的,从米赛斯的这句话我们可以判断一些话的逻辑性,比如利他道德者主张个人所得是自私的,而奉献他人是光明的。难道一个人不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这个群体的人吗?一个人不爱自己,怎么会懂得去爱别人?没有爱自己的前提,又怎么会有真心爱别人的结果?

  没有利己的基础,就没有利他的结果。而利己的基础是对事物强烈的占有欲。这样对事物有强烈占有欲的人怎么会容忍一个无视他人生命的存在呢?要知道生命权可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

  不能说信徒对于基拉的支持对于基拉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假如没有人支持基拉,夜神月恐怕还会保留理性。

  2.正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必须得结合前一个小标题。这里拆分成两个问题?利己的正义是什么?利他的正义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相信大家都借助夜神月能够明白。因此我这里着重讲一下利己的正义。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得回到古希腊的时代,看看利己道德的起源。利己道德是亚里士多德提出来去反对柏拉图的社会和谐学说–理想国的。亚里士多德不相信乌托邦,反对蔑视个人的群体道德。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给出了亚里士多德对于幸福的诠释“幸福是所有善事物中最值得欲求的、不可与其它善事物并列的东西。所以幸福是完善的自足的,是所有活动的目的。”

  所以我们可以给出压式正义的诠释,凡是阻碍人获得完善的自足的幸福的行为就是不正义。换句话说,维持个人的自由才是正义。不对他人做“行为规范”,对个人品质,隐私和自由意志的珍惜超过社会效率和权力。

  这种正义阻止了以道德(比如中国的道德)为名的道德绑架,他阻止了以善意为名的过分善意,他也阻止了以幸福为名的对于他人自由的迫害。亚里士多德的正义本质是高贵的,是贵族的,是轻视他人的。

  在今天的视角,一个人的内心难道仅仅来自于内心的求知完满吗?今天站在意志自由的观点上,我们拥有一种基于本能却出发于理性的想去改造环境或者身边的人的想法。所以今天我们可以说我们自身的实在是内部推动力反映在内心的求知完满和影响外在的主观意志。而正义也应该是利己的正义和利他的正义的结合。这种站在社会层面的中庸比个人服从立场的中庸有价值的多。

  死亡笔记精彩的剧情让我们无法停止观看,而这部剧深刻的描写也让平时不主动思考的观众能够主动思考,不论作者是否想要表达一种符合定式的思想,我们都可以在动画的领域无限扩张我们的想法。

  正所谓批判性思维让我们成长,死亡笔记以反派的视角不自觉地就会带动我们对夜神月行为的思考,这种自然的批判性思维符合我们的本能,就像我们以正派的视角时会不自觉地认为正派的行为天生正义。

  死亡笔记凭借这种神奇的描写手法,从不一样的出发点带给我们思考,假如我们从L的视角看起,我们就根本不会去思考了。我想这就是死亡笔记想表达给我们的东西。只有批判性思维才能促进我们对事物的深入,最终才能自我成长。

上一篇:唱响主旋律 弘扬正能量(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
下一篇:《你好,李焕英》影评(解读版)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