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与火箭加注紧紧捆绑——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加注连技师刘华兵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新华社甘肃酒泉9月15日电 题:人生,与火箭加注紧紧捆绑——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加注连技师刘华兵

  新华社记者李国利、王婷、曾涛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加注室指挥控制大厅,天宫二号发射前的一次火箭燃料加注演练正在进行。

  “开始加注!”

  号令传来,加注连技师刘华兵立即按下加注泵启动控制按钮,然后紧盯眼前的加注系统显示屏,与此同时,两只手熟练地在操作台上按动按钮。

  眼手分离,而又眼手合一。

  刘华兵在加注系统工作了22年,这些动作早已轻车熟路,但他没有丝毫松懈。从一名新手成长为火箭加注分队分队长的他说:“我的人生,是和火箭加注紧紧捆绑在一起的。”

  “按流程操作就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1994年,刘华兵从四川江油老家来到了西北戈壁。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刚满20岁的他对火箭燃料推进剂加注内心是很恐惧的。

  火箭燃料推进剂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易燃易爆,偏二甲肼是一种毒性物质,吸入后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直到1996年的一天,他第一次跟着班长接触火箭燃料,那种发自内心的恐惧感才有所缓解。

  那是一次卫星发射任务前的燃料库房回流,系统阀门出现问题,他跟着班长去库房进行检修。

  天有点热,刚穿上防护服,刘华兵就出了一身汗。

  他拿着扳手,拧开阀门。四氧化二氮从阀门里泄出,和空气接触迅速产生一股红棕色气体。视线受阻,他一下子什么都看不见了。

  刘华兵下意识地扔下扳手就跑,忽然发现班长并没跑出来。他又重新回到库房,红棕色的雾气中,班长一直在处理故障。

  “照着流程处理,加强对自身的防护就可以了。”事后,班长对他说。

  “从此我对火箭加注就没有那么大的恐惧心理了。”刘华兵说,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直到现在,他都经常和新手说:“不要光顾着恐惧,熟悉好设备,遵守好流程,防护好自身,火箭加注并不可怕。”

  “设备越来越先进,可靠性越来越高”

  刘华兵说,这次天宫二号的加注系统是全新的,其冗余设计理念、人机友好界面、安装在各个操作间的高清摄像头,和火箭与燃料库房之间建立的光纤通信有效提高了燃料加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记者在指挥控制大厅里看到,一块大屏幕将所有加注系统的设备工作状态都显示了出来,设备状态正常与否,一眼就能看出来。

  22年前,刘华兵刚开始从事这项工作时,人工操作还占很大比重。

  “所有的设备都是手动控制,比如加注气动球阀,每次任务都需要人工去现场挨个打开阀门,费时费力。”他说。

  1998年之后,换上了智能化系统,开始通过软件去控制设备,监测设备的温度、电压、电流等。

  “系统和设备更新越来越注重保障加注操作手的人身安全。”刘华兵话锋一转,“虽然系统更智能化了,我们仍然要强调风险意识,像蒙眼操作等依然是我们的训练课目。”

  每次新系统使用之后,由加注操作手提出建议,软件室再对软件进行不断更改,设备在智能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刘华兵见证了整个过程,在他眼里,加注系统的发展变迁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缩影,“中国的航天事业正走在一条辉煌的道路上。”

  “可一想起火箭,就还是舍不得”

  “我也曾动摇过。”刘华兵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心路历程。

  和妻子两地分居16年,刘华兵对家里完全照顾不上:妻子生病住院,只能带着孩子住病房……每每想起这个,刘华兵就说不出话了,这是他的“痛点”。

  汶川地震中,家里房子塌了,刘华兵没帮上忙。神舟九号飞船发射的前一天进行火箭加注,刘华兵接到家里电话:发洪水了,啥都冲没了。

  这里,发射场传来号令:“各号注意,准备加注。”刘华兵不得不扣上电话就去执行任务了。

  几个小时后,当完成任务的刘华兵把电话拨回去,才知道一家人已经被武警营救了出来。

  那是他内心动摇最厉害的一次。他说,自己想在父母面前尽孝,想和孩子拉近些距离,想分担妻子承受的压力,“但是,想起火箭,还是舍不得。”

  22年,他见证了发射场的建设,见证了东风航天城的发展。原先靠写信和家里联系,如今有了畅通无限的移动网络;原先几乎与世隔绝,如今现代化的公路网络四通八达:过去风一刮就满头满脸沙土,现在现代化的生活区里绿茵满眼。

  “我的人生和加注分不开了,就这么一直干下去吧。”刘华兵说。

上一篇:纽约的一个雨天被藏了这么久,除了甜茶,你还应该看看这个
下一篇:绿皮书(普通话版)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