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删除事务所,你需要吗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失联女孩为家人留下遗书,遗书中满满都是消极的话语,而母亲坚持说女儿一直很阳光,一定是遭遇了不测,在她的手机中也发现了一些关于死亡的不良内容(疑似自杀群)——母亲猜测,“我觉得她应该是在网络上接触了什么东西”。
谈及“父母永远以为自己很了解儿女”的大有人在,当一小部分声音出现时,我发现他们关注到的却是:
“希望以后如果我想不开,一定不要把我的手机给父母。”
<1>
每张都长得不一样,担心会被笑话。
这样关于“电子记忆”的争议不是第一次,只是上次出现的时候并不以这种方式,而是更为直观。
可能很多人不记得了,去年夏天,一位20岁的乐清姑娘遇害——但如果我说,滴滴顺风车因此下架整改,你应该会记起来了。一时间,她的微博被扒出,一场互联网大型公开视奸启幕,他们用眼睛,参与了她的一生。
除了部分反社会人格,把姑娘的照片保存下来并发遍全网,“赞叹”姑娘的容貌美丽。其他的网友大都出于善意,以这样或那样的祝福,很多美好的词汇来悼念这条生命的离开,看似一场感人至深的“全网追悼”——但是案发两天后,女孩的微博被家属申请注销。话题下有这样一条评论,“要我我也注销,网友纯粹是自我感动”。
于是同样的道理,一年后,在那条“不要把我的手机给父母”的评论下面,有人提到了:人生删除事务所。
<2>
因为这条评论,我开始看《人生删除事务所》,典型的单元剧,一集一世界(共8集)。
整个故事立足现代社会,探索的主题是这个时代特有的——“电子遗物”。所谓的人生删除事务所,就是专为委托人处理死后的电子数据,帮助他们删除那些数据可记载的记忆。
委托人的设备通过特定APP登录,直接连接到事务所的电脑,如果设备长期未操作的话,事务所就会收到警报。此时就需要去确认委托人的生死了,确认完毕后,远程删除被委托的部分私密数据。而这一切过程都必须是保密进行的,彼此之间这种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连委托人的亲友也不得而知。
事务所的老板就是一个毫无感情的删除机器,在男主出现前,委托人是做什么的,删的是什么内容,他统统不关心。两人共事后的第一单生意,需要解开委托人社交平台的密码时,老板噼里啪啦地敲着键盘,却解释说自己并非黑客,只是个程序员。
他反过来问男主,“想要偷看数码世界中的指定房间,你知道需要什么吗?”接着平静地公布了答案。
那答案确实与黑客技术无关,而是:社交性和机动能力。
说通俗点,只要知道这个人的喜好、性格、社会地位等关键词,就可以在无限的可能中试出密码,攻破他设定好的防御。
也就是说,你在网上暴露的任何一点零碎的信息,拼凑在一起,就是一个有血有肉、活泼灵动的生命,它对外展示着自己的一切,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互联网时代的隐私安全,很直面地被曝光在观众眼前。
<3>
以前,我的朋友圈是不对父母开放的。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并不是有什么私密生活值得发朋友圈也不跟父母分享,其实多是因为羞耻——和家人现实相处的模式,无论是穿搭外貌还是表达方式,与朋友圈呈现出来的多少都有些出入,不想让家人调侃,也不想让自己尴尬。
直到我看了姐妹的一篇文章,从那时候才开放权限。不记得是被哪句话打动了,但就是心甘情愿地放下了芥蒂,愿意大大方方迈出一步。可尽管如此,我依然小心翼翼地维护着社交网络的私密性,尽可能地让尴尬的场景不会出现。
比如避开敏感的人物,敏感的话题,敏感的时间段……诸如此类。而且我一直坚定地相信我不是个例,毕竟谁都希望不被窥探“部分可见”的生活,能有个自主选择是否公开秘密的机会。
屏蔽归屏蔽,我倒一直不太喜欢动态内容“对朋友X天可见”的设置。既然是分享生活、记录人间,就还是希望它呈现得完完整整的。等到七老八十了,拿不起手机发段子了,朋友圈也不至于在断更三天后,变成一条干巴巴的灰色分割线。
这样说来,我又好像是个希望长眠时,被路人窥探生前的人呢。因为哪怕是当下,我也时常幻想着在睡前发一条岁月静好的朋友圈,渴望在睡醒时收到铺天盖地的点赞和评论……说到底,还是有点需要被关注。
各个社交平台的更新越来越少,倒是开了小号当做日记一样地在写;U盘已经尘封了一年,个人电脑里满满的都是工作文档;手机也就是用来打打游戏,学习英语,偶尔拍点影像。
我的电子记忆大概很“无脑”,大事小情都会被记录,长篇大论、流水废话都是我笔下的得意之作,想想倒也没什么不能被人看的,甚至有时候我还希望自己的唠叨能够被偶然错入的陌生人喜欢。
嗯……这么捋一捋,如果非得说一个最想删掉的——无非就是我手机里那数以百千计的自拍吧
<4>
处在人和互联网共生的时代,网络记录了一个人太多的东西——顺着网线,任何人的生活都有迹可循。就像多年后,再有人打开我的公众号、我的朋友圈,我的任何社交平台,依然可以透过文字和图像,窥探我的一生,观赏我的每个人生阶段,就像考古一样。
也许在数百、数千年以后,考古学家的定义真的可以宽泛到“电子层面”。只要这些互联网公司不倒,记录永不消失,后辈甚至可以用大数据分析出很多人的一生,他们的喜怒哀乐、成败起落,都不会是现代技术的漏网之鱼。
其实“电子遗产(数字遗产)”的继承,近几年来确实成了法律上很关注的问题,这是数字时代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甚至被调侃说,“在这个时代,死亡也不能一了百了”。
新闻报道也太多次证实了这样的观点——希望打开亡夫电子邮箱获取两人往来信件和合照的妻子,却因被要求提供多样材料而作罢;希望通过手机、电脑解开女儿自杀之谜的母亲,输入五次密码都错误,被系统无情地拒绝了“来访”……
所以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看完这部剧,更多思考在于:
死后删除掉的内容如果真被删除,究竟是保护自己更多,还是伤害亲人更多呢?
<5>
实际上,就算这一秒委托书被摆在了眼前,很多人也很难做出果断洒脱的选择——
尽管他们大都坚持,自己一定会选择“删除”数据,至少要拥有为它们建立一座墓居,决定它们是否公开的权利,嘴上说着的理由是:“我不希望死后还被判断对错、评价好坏”。
如果你的电子数据交由你处理,你是否会选择清空/注销?
如果你的人生,也有一次清空数据,选择“delete”的机会,你最想删掉什么?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