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解放军牺牲,最后画面曝光5个细节真相,14亿人泪目:他们是为我而死!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有人为我们而死,有人随时准备为我们而死,所以我们必须更用力地活。”

  作者 | 居潇潇

  原创首发 | 妈妈网育儿(ID:mmwyuer )

  去年六月,我们在干什么?

  是享受疫情平复后难得的假期,还是在庆幸网课、在家办公终于结束?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当时,就在万里之遥的喀喇昆仑高原上,在凌冽刺骨的风雪之中,一群解放军战士正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着祖国。

  甚至,我们在八个月之后才得知,有四位年轻的战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那个名叫“加勒万河谷”的地方,因为中国解放军的鲜血而被无数人铭记。

  当天,在印度军队的挑衅之下,团长祁发宝带着几名官兵前往交涉。

  

  却不料,印军早就潜伏了大量兵力,突然冒出来,试图冲破边界,迫使我方退让。

  面对数百倍于自己的军队,面对他们的钢管、石块和棍棒,没有一个战士轻言放弃,硬生生用血肉,铸成了界碑。

  

  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他们用生命当代价,守住了祖国的边界,守住了中华人民的尊严。

  B站上的一句评论,让无数人泪奔:

  黄昏将至

  我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

  想不通为什么这些身强体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

  我在深夜惊醒

  突然想起

  他们是为我而死。

  2月19日,加勒万河谷冲突视频第一次正式公布。看到这些细节,14亿中国人泪流满面。

  这世上,哪有什么远离战争的国家,只有远离战争的人民。

  0 1

  那个总是喊“跟我来”的团长

  震撼国人的除了四位壮烈牺牲的年轻官兵,还有一个异常威武的背影。

  他,就是重伤的团长,祁发宝。

  

  视频里,祁团长冲在最前面,站在湍急的冰河之中,伸出双臂。

  

  尽管他面对的是一片黑压压的印度军人,尽管他手无寸铁,甚至连钢盔都没有,但他依然纹丝不动。

  作为中方部队现场的最高指挥官,祁发宝从一开始就成了印方的目标,对方想着,如果能把这个指挥官打倒,其他军人肯定会乱作一团。

  但印度人不会理解,中国的军人,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祁发宝哪怕被打得头破血流,依然不下战线;

  

  祁发宝受伤

  士兵们哪怕被冲散、被围攻,依然紧紧占据战略地形,绝不后退半步。

  放眼世界,大概只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才会有这样总是身先士卒、喊着“跟我来”而不是“给我冲”的长官。

  面对敌人,祁发宝曾毫不留情地怒吼着:“不想打就滚!否则一切后果自己承担!”

  

  而面对重伤乃至牺牲的战友,他却在镜头前留下热泪。

  他回忆着战士重伤的样子,心疼、愧疚、愤怒和伤痛溢于言表。

  

  被敌人打得血流不止都不曾软弱的铮铮铁汉,想起牺牲的战士,仰着头流下两行热泪。

  

  这个97年参军的老兵,二十多年来见证了太多生离死别。

  他曾说:“和我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中有就16人曾掉入冰河和雪坑遇险,2人殉职长眠雪山。”

  那些不仅仅是朝夕相处的战友,而是过命的兄弟啊!

  也许,对祁发宝来说,没能把视若手足的战友们全带回来,是自己终身的遗憾。

  但我们知道,这个把大半个人生奉献给祖国边疆的军人,已经尽力了。

  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的称号,他当之无愧!

  0 2

  那个牺牲在边境的00后

  这些天,四个牺牲在冰川高原的名字被无数次提起,而他们的年轻,也让我们既惋惜,又心疼。

  陈红军,33岁;

  王焯冉,24岁;

  肖思远,24岁;

  陈祥榕,19岁。

  最年长的陈红军,出生在87年;而最年轻的陈祥榕,是标准的00后,生于2001年。

  发现了吗?一直以来,人们心中在“糖罐”里长大的80后、90后甚至00后,已经成为守护祖国和人民的中坚力量。

  曾经被呵护的他们,已经开始保护我们了。

  其中最让人心疼的,莫过于19岁的新兵,陈祥榕。

  

  照片上,这个剥着橘子的小伙子,带着一丝憨直,一丝天真,和我们身边任何一个年轻人,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他直到遗体被发现时,还牢牢趴在一同牺牲的营长陈红军身上,保持着护住战友的姿势。

  陈祥榕的姐姐说,弟弟从小就想当兵,入伍那天的照片上,整个人眼里都闪着光。

  

  他的爱国,从来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从老家福建屏南,到他牺牲的加勒万河谷,足足有6000公里。

  这个年轻人,从未辜负过他写的那句话: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新闻报道里,还有一个催泪的细节。

  部队问陈祥榕的妈妈有没有什么困难,英雄母亲说:我没有什么要求,我只想知道榕儿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

  陈妈妈,你的榕儿他很勇敢,不仅作为盾牌手冲在最前面,还成功地把外军赶出边境。

  他在日记里写道:“面对人数远远多于我方的外军,我们不但没有任何一个人退缩,还顶着石头攻击,将他们赶了出去。”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被保护的一代,变成保护人民和祖国的一代,我们都是幸运的。

  有网友说,自己甚至不敢说谢谢,觉得“谢谢”两个字实在太轻了,像是多余的存在,甚至有些亵渎。

  

  我们内心充满一种复杂的情绪:那是幸者对不幸者的愧怍。

  0 3

  那个守护在军人身后的她

  有句歌词唱道,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但对军人背后的家人来说,他们所付出的,远远不止“一半”。

  军人守护祖国,他们守护军人。

  战友们在牺牲的战士肖思远的钱包里,发现了一张女孩的照片,那是他的女友。

  

  肖思远的妈妈知道女孩的存在,家里的相册也放着一张两人的合照,但还来不及等到儿子正式带女友回家,就已经阴阳相隔。

  有人提议,给肖思远下葬时把合照一起放进去,肖妈妈拒绝了。

  她虽然没有女孩的联系方式,但依然想说一句:“好姑娘,别等了,好好过以后的生活”

  

  也许,那个女孩还在为男友一直不联系而担心,也许她和大部分国人一样,从新闻中才得知爱人牺牲的信息。

  守候,已经成了军人背后家人们的宿命。

  去年母亲节时,肖思远还给妈妈发了红包,而过年时,肖妈妈给儿子发的过年红包,却已永远不可能有人接受。

  一句“他有他的职责,妈妈只是个母亲”背后是多少血泪。

  牺牲战士里,最年长的陈红军,也不过33岁。

  

  他牺牲时,还有4个多月就要当爸爸了。

  尽管通讯不便,但他依然想方设法拜托战友提醒妻子产检。

  他还和妻子畅想过退役后的平淡日子:带孩子、做饭、钓鱼……、

  可惜,这一切再也无法实现。

  还有战士王焯冉,在生死之际,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战友一把推上了岸,嘴里还大 喊着:“你先上,如果我死了,照顾好我老娘!”

  

  就连唯一幸存的祁发宝,对家人也何曾不是满满的亏欠和愧疚。

  有一回,他因为任务,连着八个多月,没给家人打过一个电话。

  当他终于报平安的那一刻,妻子在电话那头痛哭失声:“你还活着呀?”

  一次采访中,祁发宝谈到自己的梦想,但开头第一句,就让人心酸到不能自已:假如我能活到60岁。

  这个对大部分人再普通不过的年纪,在祁发宝眼里,却成了奢望。

  “假如我能活到60岁,那么前20年我献给了学校,我在那里学习与成长; 中间20年我献给了祖国,哪里需要我,哪里就是我必须坚守的阵地; 未来20年,我要献给家庭,尽最大努力去补偿妻儿为我受过的委屈、流过的眼泪。”

  当我们为战士们落泪时,请别忘了给他们背后那些坚守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们,送上一份祝福。

  没有他们的支持和成全,就没有前线舍生忘死的战士。

  0 4

  那种代代相传的精神

  和边境冲突细节一起被公布的,还有对这些战士们的表彰。

  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

  和平年代,军人的建功立业,背后往往是生命的代价。

  难得的是,那些荣膺一等功的战士们,他们的精神从来没有因为生命的终结而消散。

  那个用“那年那兔那些事”主角当头像的肖思远牺牲了,但他16岁的弟弟想要接过哥哥手中的枪。

  他时常梦见,哥哥端着枪威武的模样,他说:等到了18岁,就要接替哥哥入伍,把哥哥的精神传下去。

  那个操心妻子身体、盼望着孩子出世的陈红军牺牲了,但他的妻子没有被噩耗击垮。

  作为一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的孙女,她把儿子出生在“抗美援朝作战纪念日”视作冥冥之中的传承:

  “我要把孩子好好养大,让他成为像爸爸那样的人。”

  

  记得前不久过年时,一个小视频火了。

  拍摄者无意中拍下了自己擦拭“光荣人家”门牌的样子,整整12块,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家族至少有12位家人参军。

  子承父业,薪火相传,这才是真正的“光耀门楣”!

  中国人,总是被我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而这些最勇敢的人,不是一个,也不是一家,而是一股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召唤。

  哪怕战士们遭遇不幸,但只要精神在,中国魂就永远在。

  0 5

  那份真正的大国情怀

  当官方公布冲突现场的细节时,有一句话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外军溃不成军,抱头逃窜,丢下大量越线和伤亡人员,付出了惨重代价。”

  同样是边境战士,印度人多势众,却一击即溃,根本顾不上伤亡人员,许多伤员甚至是因为被抛弃,活活被冻死或淹死。

  而我军战士,全军上下如同一人,哪怕冲出重围,也要返回救援战友。

  军方更是为4名牺牲烈士举行了庄严而隆重的迎灵仪式和追悼会。

  

  中印军队的素质,中印对于战士的态度,高下立现。

  有人说,印度让我四位战士牺牲,我们也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甚至还有人说,打过去,为战士们报仇。

  但现实中,中方的做法是,尽力救治印方重伤人员,及时移交俘虏。

  同时,保持极度克制,直到八个多月之后的今天,面对印度媒体一再的造谣挑衅,才公布了冲突细节和牺牲战士姓名。

  这是懦弱吗?

  当然不是。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大国担当与情怀。

  任何矛盾,只要上升到国与国的层面,就不是简单的“报复”二字所能概括的。

  与印度开战是什么概念?

  用网友的一个比方来说:这相当于“炸茅房”,还是陈年旱厕,打赢了没面子,弄不好还要炸一身屎。

  比方虽粗俗,但道理却很生动。

  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恢复经济生产,率先研制出疫苗并向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靠的都是这份大国情怀和担当。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大年初一,人民日报在抖音上发布了一条特别的视频:

  被誉为“风口哨所”的新疆塔城军分区铁列克提边防连的官兵踏上巡逻路。他们冒着10级以上的寒风,让国旗飘扬在边境线上。

  所谓大国,就是在敌人蝇营狗苟、试图作乱时,一如往常地做好自己的事。

  中国的和平与发展,才是对战士英灵最好的祭奠。

  0 6

  谁是最可爱的人

  当年,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写下了《谁是最可爱的人》。

  “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

  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如今,当我们点着外卖,喝着奶茶,坐着地铁,为每天生活里的鸡毛蒜皮烦恼时,是否也能意识到,我们的平静生活,是无数素不相识、未曾谋面的战士换来的。

  是他们的默默守护,负重前行,才有了我们的岁月静好。

  

  他们,原本也可以有灿烂的人生和美好的未来,只是选择了戎装,选择了使命,也就选择了为人民而战。

  就像那首歌唱的:

  “也许我的眼睛再不能睁开,你是否理解我沉默的情怀。

  也许我长眠将不能醒来,你是否相信我化做了山脉。”

  愿烈士们的牺牲永远被铭记。

  愿山河永固,国泰民安。

  资料及配图来源

  1解放军报《英雄屹立喀喇昆仑》

  2南方都市报《冲突现场视频,热搜第一》

  3中国青年网《祁发宝:必须把战士当兄弟看,越苦亲情越浓,越苦战斗力越强》

  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防时空》5 一号哨位《4位牺牲在边境的战友,终于知道你的名字。》(头图来源)

  点击底部「在看」或者分享朋友圈,

  才能让更多人看到哦!

  - 作者简介 -

  作者:居潇潇,妈妈网原创作者。关注妈妈网育儿(ID:mmwyuer),500万妈妈都在看的母婴公众号,每天分享实用的育儿知识,让你成为更好的妈妈。转载请联系妈妈网育儿(ID:mmwyuer)。

  ▍本期编辑:肖子。

  不管微信怎么升级,

  我们都在这里,不离不弃!

  想第一时间获取每日最新推送,

  就将“妈妈网育儿”设置星标吧!

上一篇:樊城区的行政区划
下一篇:《胜利号》首日上映获得全球排行第一 成绩超惊人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