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2022年春节档电影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所有好电影,都值得“本土化”翻拍一次。

  说来也巧,去年和今年的春节档,都有一部翻拍自日本的“假杀手”题材电影,去年是《人潮汹涌》,今年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静》。

  本在被《温暖的抱抱》、《李茶的姑妈》、《李茂换太子》等所谓开心麻花系电影耗尽耐心后,我对《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是最不抱期待的,甚至都不在我的春节观影计划里。

  结果经大年初一的跑马洗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上去了,《四海》和《奇迹·笨小孩》下来了,这谁又能预料到呢?

  除《长津湖之水门桥》拒看外,依照个人主观喜好,我的排名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四海》、《狙击手》、《奇迹·笨小孩》。

  一、《长津湖之水门桥》

  早在《拯救“个十百千万”,观《长津湖》有感》一文影评中,我就对《长津湖》表达了不满,我说:“我所期待的、欣赏的战争电影,可以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展示无国界的人性;可以像《拯救大兵瑞恩》那样尊重个体的生存;可以像《德语课》那样展示生命的顽强。反之,那些膈应人的战争电影,只会冒充历史教科书,对战争进行拙劣的模拟。甚至更恶劣的,绑架某些民众情绪,做着心怀叵测的煽动。那样真的是一点意义都没有呢。”

  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任你《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再高,热度再高,我也不会为了一点流量,主动去咽一只令人作呕的死苍蝇。

  再者说,在春节档上映战争片这件事,本身就离谱至极。

  怪只怪中国观众太好忽悠,太过善良,有些电影不是非看不可的,不看也不代表着不爱国,做一个成熟的观众,要懂得对一些没节操,没底线的电影人说“No”。

  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

  这是一部给我惊喜的电影,我很喜欢。

  有多喜欢呢?这么说吧,我去电影院看了两篇。

  很简单的道理,一是因为好笑,纯粹的好笑;二是我想知道,它为什么好笑;三是,放假挺无聊的。

  最后我发现,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就是开心麻花回归了初心,做自己擅长并能够做好的事。

  近些年来开心麻花的电影,多少有被影评人的评头论足给带偏的嫌疑,从而去追求什么所谓的“电影感”。殊不知,“话剧感”才是开心麻花的灵魂所在。

  开心麻花喜剧电影的人物,大多都是荒诞的虚构角色,像郝建、大傻伦、缺心远,大多都是卧龙凤雏非等闲之辈。

  如果硬追求电影感的话,其实就是硬将荒诞和现实拼接在一起,导致荒诞不够荒诞,现实不够现实,最终彻底沦为尴尬,生硬的一场闹剧,像《温暖的抱抱》、《李茶的姑妈》、《李茂换太子》都是犯了这样的毛病。

  这次《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终于意识到了问题,放弃了所谓的电影感,将舞台剧色彩艳丽的服化道、灯光变换聚焦、旁白辅助叙事等表现形式都吸收进了电影的叙事框架中,为观众打造了一个海边小镇的迷影世界,这个世界里面的人物,多多少少都有点不太正常。

  当我们接受了电影为我们设下的架空世界后,那么电影中人物所有一切的胡闹,便都变得顺理成章起来,我们也就不设防的跟着人物一起冒险,在导演精心布置的每一个圈套里畅游,嘻哈大笑。

  三、《四海》&《奇迹·笨小孩》

  《四海》和《奇迹·笨小孩》是硬币的两面,一面悲伤,一面鸡汤;一面将丧进行到底,一面恨不得将全世界理想化。

  你若问我喜欢那个,我喜欢前者,因为丧更接近这个真实世界,理想化纯属意淫。

  但真正让我评分《四海》高于《奇迹·笨小孩》的原因,是我钦佩韩寒的个性,从第一部《后会无期》到第四部《四海》,他始终在坚守创作的初心——自我表达。

  电影是一门表达的艺术,我们很缺这么轴的导演,唯独不缺那些刻意迎合观众,向观众谄媚的导演。

  作为一部主旋律献礼片,《奇迹·笨小孩》是足够谄媚的,它套用三幕式叙事结构的万能模板,串起所有我们常见的电影桥段,讲了一个屌丝逆袭的商场伪励志故事。

  《奇迹·笨小孩》的剧本过于精致,就像是套上了小红书的滤镜,没有人会相信那是真的。当一部励志电影不能够给人励志,难道不就是最大的失败么?

  另外多说一句很多人不爱听的,其实大可不必吹捧四字弟弟,从《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再到《奇迹·笨小孩》,其实四字弟弟演的都是一个类型的人物,他并没有发挥出多大的演技天赋来。

  就以《奇迹·笨小孩》为例,从景浩维修工到景浩厂长,你有看到多大的角色成长和不同吗?

  四、《狙击手》

  作为普通的观影人群,我身边不少朋友都首选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当我再约他们去看《狙击手》的时候,他们连忙摆手,不了不了。

  我说票价贵我请,他们无动于衷。我说网上口碑很好的,他们说看完《长津湖之水门桥》后,实在是太累了,近期都不想再看战争片了。

  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狙击手》是《长津湖之水门桥》的陪跑炮灰。如果换个档期上映,国师张艺谋也不至于到需要求观众、求排片的境遇。

  但实话实话,《狙击手》虽好,倒也没网络上吹的那么好,如果非要究其原因的话,那得感谢同行衬托。

  《狙击手》严谨克制,没有拼凑时长的狂轰乱炸;剧情推进、叙事节奏也较为紧凑,在96分钟内就讲完整个故事,且主线清晰,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

  更为重要的,是尊重观众智商,尊重对手,没有把美军刻画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傻大个,而是一支旗鼓相当,值得敬佩的对手,从而来突出我军遇强则强、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

  没有暴力血腥的战争场面,没有刻意煽情的剧情套路,这都是《狙击手》的优点。

  当然了,电影的不足也很明显。

  一是人物不够丰满,刘文武和陈大永落于个体英雄主义的窠臼;胖墩、亮亮、孙喜等士兵形象也过于单一,沦为工具化;角色之间缺少动人情节和人性阐释,如对生的渴望、舍己救人的勇气等,取而代之的都是无惧生死的慷慨就义,对生命刻画过于轻薄。

  二是视效和音效不够突出,当然这是更高的要求了。因为同样没有大场面,同样是只讲诉一个场景,所以我很难不跟《敦刻尔克》进行对比。对比之下,才会发现《狙击手》其实可以视效再磅礴大气些,以及通过音效来营造步步为营的紧迫感上,其实都还可以做的更好。

  这两点不足,正是我会说《狙击手》虽好,但也没有那么好的原因。

  以上,就是非常主观的个人观影感受。

  我话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上一篇:我国与14国边界接壤,每处都有人驻守,唯有此国没事就来“串门”
下一篇:大唐江湖道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