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庸才·奴才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人才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象征。人才的多少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以色列是一个国土面积很小、自然环境又很恶劣的国家,但却是一个很发达的国家。二战期间被法西斯大肆屠杀,犹太民族几近灭绝,但却在战后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建国,而且在中东那块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最富有的国家奇迹。以色列凭借的就是人才。以色列的历届领导人都把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看作是关系民族生存与否的根本问题。当前全球范围内开展人才争夺战,美国计划在今后两三年内把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名额增加一倍,日本也计划将外籍研究人员占本国人员的比例提高到百分之三十。发达国家尚且如此,可见人才的重要性。

  词典中是这样解释庸才的:指能力平常或能力低的人。庸才生活在混沌世界里,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想知道,也不会为自己的天赋有限而痛苦,更不会为那些永远也无法企及的目标而沮丧。当然世上平常的人还是占大多数,一个人的能力低一点没关系,从事普通工作也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优异。可怕的是庸才变成领导,后果就严重了。让一个庸才做了领导,不光自己无所作为,还会害了单位,害了社会,甚至害了国家。然而,人才往往在自己所处的时代遭到排斥、拒绝与非议。人才因为有才能,所以多数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于社会。他们针砭时弊,抨击社会,推动社会前进。庸才则不然,因为没有太多的才能,他们也不会有太多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生活得很简单,只希望有个稳定的工作、舒适的环境就行了。甚至害怕时代变革,害怕社会改良。任何时代里庸才总是占绝大多数,在少数服从多数的从众效应原则下,人才往往只有被淘汰一途,很多生前怀才不遇,死后才声名鹊起。这是一种悲剧,更是一种悲哀。

  奴才就不一样了。一提起奴才我们脑子里便会出现这样的形象:低眉顺眼,点头哈腰,前襟长后襟短。其实这是过去的奴才。奴才有两种,近年来充斥电视屏幕的那些连续剧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就是“奴才该死”。这种奴才大多数算是家奴,是明清时期太监对皇帝的自称,人们也称这些人为“公公”,这些人大都是出于无奈。可还有一种奴才却是甘心供人驱使,并助纣为虐的人。前一种奴才低声下气,看主子的脸色行事,伺候主子的起居饮食等,有时还让人同情。后一种奴才却可恶,甚至比主子更坏。这种奴才对主子或权势比他大的人则卑躬屈膝,阿谀谄媚,对下面或没用的人则颐指气使,张扬跋扈。明代文学家宗臣的《报刘一丈书》中描写的“门子”就是后一种奴才,他们耀武扬威,狐假虎威,虽然表面看没有一点奴才相,骨子里却是实实在在的奴才。

  其实奴才还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奴性。奴性是由奴才衍变而来的,奴才的种种行为一旦由个体变为群体,进一步变为一种社会现象,就成了奴性。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这样描写:……他便知道这人一定有些来历,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了下去。“站着说!不要跪!”长衫人物都吆喝说。阿Q虽然似乎懂得,但总觉得站不住,身不由己地蹲下去,而且终于趁势改为跪下了。“奴隶性!……”长衫人物又鄙夷似地说……鲁迅先生在这里把奴性刻画得入木三分,并深深为阿Q的膝关节太软而悲哀。跪拜本来是国人的一种礼仪,跪拜祖先跪拜父毋是传统美德,但可悲的是见了“有些来历”的人便跪。时展到现在,除了在一些祭祖场合,我们似乎很少再看到跪拜了,但并不意味着这些人的“膝关节”硬起来了。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那些宫廷戏一口一个奴才该死,一副又一副奴才面孔,看得人作呕。一些所谓的艺术家们不厌其烦津津乐道地宣扬这些封建的东西,不知用意何在。我想无非是他们骨子里的奴性在作祟。我们虽然看不到他们的膝关节下跪,但可以想到他们在精神上的跪拜。奴性的典型特征就是没有尊严,或者说根本不懂什么是尊严。奴性的表现是逆来顺受,唯唯喏喏,人云亦云,忍气吞声,没有个性。奴性助长了专制,助长了一言堂,助长了。奴才坏一个人,奴性毁了大家。一个民族如果充满了奴性,其结果是相当可怕的,应该引起我们警惕。

  但愿这个社会多一些人才,少一些庸才,没有奴才。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港口路山水居小区B8栋703室(526070)

上一篇:41岁郝蕾拍亲子照现成熟美,曾经婚姻的失败让她学会了成长和珍惜
下一篇:有几人看懂了管虎的《八佰》?又有几人能回想起苏州河流过的痛?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