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之间,千里之势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一直以来,近现代画家李可染都非常强调写生对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性。从1954年上半年李可染开始首次长途写生,历时3个多月,这一年也是李可染山水画形态的转型期(1954年至1965年)的开始。1956年李可染又再次长途写生,历时8个月、行程数万里,作画近200 幅。

  2013年的秋拍市场中,一幅可染先生在此时期的代表怍《蜀中写生》神秘现身,尺寸为78×47厘米﹐有意思的是这幅作品两次进入拍卖市场,均在未上拍之时就被藏家提前收走,可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李可染《蜀中写生》

  李可染曾经很细致地讲解过如何进行写生:

  首先,写生课可以说是对景写生,也可以说是对景创作。写生时,意境、气氛等问题,一起都要解决。创作的完成主要是在工作室,而不是在现场,回来取舍加工和提高。无论到什么地方去,画家都是带着他的世界观去,而不是纯客观的,艺术是有倾向性的。李可染曾说,他出去画画儿都是抱着对祖国河山歌颂和赞美的态度去的。主观对自然的感情和客观的美相结合就产生意境。所谓“意境”,就是把客观的自然生活提高到艺术的境地。艺术要比生活更集中、更概括、更美,艺术达到这个程度就是成功的。

  其次,集中概括和传统办法相结合,不仅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还要知道历代名家是怎么画的。当看到一座山或是一棵树时,脑子里会出现很多种画法。把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把许多好的东西都抓到,然后再选择要集中的表现。关键在于想象力要强,想象是经验发展的总和,把经验和想象向前发展和推进,使想象变成现实。如石涛画黄山,没有-一个画面在黄山是可以找到的,但那就是黄山,山在云中露出半截,没有见过,却是可能的。总之是:生活和传统,感性的知识和理性的知识两种来源,这就要站在生活的前面,使艺术比生活更高。

  再次,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意匠加工,艺术家表现生活是千方百计的,中国画的艺术加工手段习称“意匠”,意匠高的,人们称作“匠心独运”。

  意匠的第一个方面是“剪裁”、平均对待是错误的,不管主观意愿如何,必须要剪裁,世界艺术都有剪裁,中国画则是大胆剪裁,重要的尽量要,不重要的干脆不要,甚至剪裁到零。剪裁与取材有关,中国画一般是挑选最精粹的部分。例如画树,一般总是经过前后左右观察,选取其最好的角度,最精粹的部分,树的关系是若即若离,画树点叶要含蓄,不能太清楚,要在清楚中包含不清楚,一片树的处理要介于具体与不具体之间,往往突出几棵主要的树,会显得既生动又有无尽的感觉。

  第二个方面是“夸张”,奇张是对象真实、鲜明、有力地表现。中国人很善于夸张,画高山比真山还高,画水宽阔得不得了,画花红的红极了。夸张是为了更真实。“离天三尺三”“ 黄河之水天上来”,不只是夸张,也表现了艺术家对于自然的认识和强烈感受。夸张要根据对象的本质,比如画山首先要看大的形势,再看大的转折,不要零碎,大的转折不清楚时,要仔细找出它的脉络来。画山要介于方圆之间,太圆会显得软。艺术不是什么都画,去掉不必要的,把需要的拿出来,狠狠地表现你所需要的,这里便包含着剪裁与夸张。

  《蜀中写生》局部细节一

  第三个方面是组织,构图是中国画的一一个很大的特点,构图叫“布局”,也叫“经营位置”,要把位置布置经营起来,根据需要重新把对象布置起来。顶好的构图要“似奇反正”,古人说:“既要平正,须得险绝”,构图要极尽变化,大胆组织变化,但又要求稳定。一般来说主要的东西不要放在正中,要靠边些,但又要使人感到整个画面的平衡;在风景画里,树比山分量重,人造物比自然物重,人比一切重,懂得这个,对构图是很有帮助的。山水画中的点景小人很重要,一定要突出,不要让人从画里去找。

  《蜀中写生》局部细节二

  比例也是如此,“咫尺有千里之势”的话说得好极了、“势”字用得好。艺术不必受比例的约束。如若真的要求符合比例、艺术便吃亏了。一寸画面一寸金、应把复杂的事物穿插起来,以最经济的笔墨画最丰富的画,以最小的纸,画最大的画。画面的组织.经营位置,往两旁、上下伸长比较容易,要透进去,往里深最难。为了经济画面,不浪费,就要尽量利用空间,构图的角度和深度很重要,近景中穿插远的,空间感就明确了。

  可染先生的这幅《蜀中写生》,就集中体现了他以上的这些创作思想:几棵大树就占满了画面,但深入观察,这片景色又非常丰富,这样,画了枝叶茂盛的大榕树,描绘了延伸的小桥,画的上方是作为背景的山,经过穿插组织,画的空间扩大了,非常有意思。

  李可染山水画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图式,并且表现出了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这与他大量的写生创作是分不开的。

  举报/反馈

上一篇:18岁你努力过了吗
下一篇:求《午夜心跳》的真相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