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恐怖民俗?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最近看到用钢针扎女婴以祈求生男孩的新闻,很想写点相关的东西。还有哪些大家知道的这种恐怖的传统陋习么?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相关问题:外国有哪些恐怖的民俗?

  在中国民间有很多让人感觉到非常诡异的民俗,细思极恐。一般来说都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但现如今已经来到了21世纪,很多的方法现在可能都已经很少存在了,但是怀着猎奇的心理,我们不妨来一探究竟。

  可能大家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肯定是在想:“是不是讲关于粽子成精的故事?”比如像这样!

  其实不然,粽邪只是取的是“中邪”的谐音,但这“粽”却很有说法!

  在福建省漳州及台湾沿海地区,有一种非常古老又神秘的民间习俗,叫“送肉粽”!

  什么叫“送肉粽呢”?相传如果是上吊身亡的人怨气都特别重,需要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式来化解,就是将死者上吊用的绳子做过法事后扔到海里,从而通过海水让怨气消散,这种仪式就叫“送肉粽”!

  肉粽在某些场合意义大不一样

  并且在送肉粽前会在沿途贴上符咒,还会摆放倒立的扫帚以示民众,主事的法师会身着钟馗的衣服和扮相,用于镇压魂灵。且一定要在午夜时分进行仪式,这一来是怕围观者过多影响送肉粽的进程,二来就是传说如果普通人观看送肉粽,就会被怨灵“抓交替”,就是鬼附身意思。

  据说这个仪式非常邪门儿,所以数百年来没有人敢去近距离目睹全过程。

  打生桩,就是在盖房建屋,筑楼搭桥的时候,把人活埋生葬在建筑工地里,这种人的灵魂会保佑房屋不倒,桥梁坚固。孔飞力的《叫魂》一书,起源便是虚无的“打生桩”。

  被活埋生葬的人,通常是儿童。有时候是一个,有时候是几个。民间传说,古代建筑桥梁前,先要拉来一对童男童女,把男童活埋在桥头的桥墩里,把女童活埋在桥尾的桥墩里。这两个人就会成为桥梁的守护神,抵御山洪暴发。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情,不仅仅中国有,日本朝鲜也有。整个东亚的民间建筑文化,都有这个。

  残忍的打生桩

  这种恶劣残忍的文化,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根据考古发现,在河南郑州东赵二里头文化的古城遗址上,就有被当成奠基的婴儿遗骸。二里头文化,是新石器时代,距离现在有三四千年,属于人类历史上的原始社会。

  民间传说,春秋时代的木匠祖师爷鲁班写有一本书,叫做《鲁班书》。据说,这本书写有各种匪夷所思的方术咒语,也包括打生桩的内容。

  据说鲁班就在其著作里详细讲过这个习俗

  吴王阖庐有个女儿叫胜玉,非常娇气。有一次,阖庐吃了一半鱼,让给胜玉吃,胜玉认为这是对自己的羞辱,就拔剑自杀了。吴王阖庐非常伤心,就打了一座巨大的坟墓掩埋她。在送葬女儿的路上,吹吹打打,非常热闹,沿途几千名百姓前来观看。阖闾突然宣布,把这几千名百姓全部赶入巨大的坟墓里,给女儿的棺材做了奠基,保佑棺材永存,坟茔不倒。原来,吴王阖庐挖了这么大的坟墓,是有预谋的。

  吴王为了女儿打生桩

  秦始皇修建长城,也用活人打生桩。汉代“建安七子”指的是当时著名的七位诗人,其中一个叫陈琳。陈琳在《饮马长城窟》中写道: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柱。用死人的骸骨支撑着长城。死人骨头肯定是撑不住的,只能理解为在长城下埋着死人骸骨。也就是打生桩。

  造长城

  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时期,国王忠惠王要在首都开城修建宫殿,需要把几十名埋在地下做地基。一时间,开城人心惶惶,百姓惊恐,纷纷逃走。韩国有一口钟,近几年经过检测,发现里面有人体钙质。铁钟里怎么会有人体钙质,有人怀疑当初铸钟的时候,把人体推入了熔炉里。

  日语里专门有个词叫ひとばしら, 汉译为“人柱”,“人柱”的意思是:为了供奉神灵、实现祈祷,将人活生生地埋入土里或沉在水里的风俗。16世纪,日本在丸刚城主城中央的支柱下掩埋了一个名叫阿静的独眼女孩,城池附近还立有慰灵碑。日本的词汇中,有一个词语,翻译成汉语就是“生人做柱”。

  日本也有打生桩

  古代因为没有钢筋水泥,防洪的堤坝经常溃塌,有人就在重新修筑堤坝的时候,把活人埋在土层里,这样,就可以逼退洪水。

  在粤语中,把小孩叫做“塞豆窟”,就来自于这里。用活人作为祭祀品,在古代的东亚各种的书籍中时有记载。

  在我们上初中的时候,有一篇文言文叫《西门豹治邺》。这是一个真实故事,西门豹也是真实人物。邺城的巫婆年年给河神送年轻漂亮的姑娘,把活人当成了祭祀品。结果,西门豹借口所选的姑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都丢进河水中,让给河神通报。

  西门豹

  景德镇的当地人也曾介绍说,某年景德镇接到皇宫烧制瓷器的任务,但是所烧出的瓷器总是不合格,眼看期限快到了,完不成任务就要被斩首。情急之下,一个窑工纵身跳入熊熊大火中,他的肉身化为火焰,烧制出了精美的瓷器,这便是景德镇瓷。这个人在瓷器行业,被称为“投炉神”。每逢烧制瓷器前,先要祭拜他。

  " 寄死窑 " 又称 " 自死窑 "、" 寄死窟 "、" 老人洞 " 等。指的是在山壁上或灌木丛中挖掘可容一人大小的洞窟用来寄放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这一弃老习俗的发现,无疑是对中国自古尊孝道历史的一个讽刺。

  在临国其实也有过这种荒谬的农村习俗,日本、韩国农村,就曾出现过弃老山,家中无生产力的老人一律背着山中自生自灭 ; 在印度的农村,至今仍有老人国的存在。日本电影《楢山节考》便是这般剧情。

  《楢山节考》剧照

  现在的中国农村,自然是找不到这种惨无人道的老人洞。然而留守村庄的老人,是不是弃老习俗下一批受害者呢 ? 值得深思。

  湘西的“落花洞女”则是部落中有一些未婚的女子,能将树叶哭下来;到山洞不吃不喝,几天不死,回来后也不饮不吃,几天后就死去。

  部落人们认为她去和树神、井神结婚了,因而这些女孩生前没有结婚。但人死后,别人去办丧礼,而落花洞女的家人给他们不但不办丧礼,还要办婚事,以示婚礼之喜。

  湘西三邪之落花洞女

  湘西的“蛊术”和泰国的“降头术”被称为东南亚两大邪术。湘西的蛊术和湘西的赶尸一样,到现在也没人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来和赶尸不同的是,放蛊几乎在湘西地区都有流传,而赶尸主要流传于湘西沅陵、泸溪、辰奚、叙浦四县。

  蛊在湘西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寄只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所谓的放蛊方式和蛊到底是什么样子,除了代代相传的说法,谁也没有见过,但却根深蒂固的留在人心。

  苗族几乎全民族笃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在苗族的观念世界,蛊有蛇蛊、蛙蛊、蚂蚁蛊、毛虫蛊、麻雀蛊、乌龟蛊等类。蛊在有蛊的人身上繁衍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蛊者本人(蛊主)进攻,索取食物,蛊主难受,就将蛊放出去危害他人。

  福建闽西有着恐怖古老的灵魂出壳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那天晚上,很多未出嫁的女孩子,在某种祭祀仪式的帮助下,可以灵魂出壳到阴间,去探访已经故去的亲人,在福建,这叫“扑花园”。长辈们会引导下去阴间的女孩子,把随身带下去的礼物送给这个婆婆。

  这些灵魂到了阴间的女孩子身体一直都是保持着颤抖,她们在阴间遇到什么就会从嘴里说出来。有的女孩子一直都哭着说,有的比较大胆,也会在刚下到阴间暂时的惊慌后停止哭腔。接着,她们会说那个婆婆把她们带进了花园里,花园里全都是花,但这些花都有单独的花盆。这些花,是代表活在阳间的人,活在世上的每个人,在阴间都相应的都有一盆代表自己的花,而去世的人则没有。

  这个时候,长辈们就会引导说:“你叫婆婆带你去看看某某人的花。”据她们的描述,婆婆会很热情地带着她们去找某某人的花盆。找到某某人的花后,她们就会描述起那盆花的情景,有的花长得很茂盛,叶子也很绿;而有的花则长得稀疏,叶子也枯黄。

  配阴婚又叫冥婚。t

  对于冥婚,就是说年轻男女在娶亲结婚之前就意外身亡了,很多老人们认为如果不为其办婚事,那么家宅就会被各种妖魔侵扰,而且古时候人们都信奉鬼神,也会认为英年早逝独自一人会很孤单,所以逐渐产生了这种做法。t

  早在周之前就出现了这种习俗,《周礼·地宫·媒氏》中记载:“禁迁葬者与嫁殇者”。也就是说禁止将逝者迁至同一座坟中,禁止为逝者举行婚事,也就是冥婚。t

  冥婚仪式,始终没有形成定例。冥婚虽然算做喜事,但不免红、白两事的礼仪混杂交错。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当事人的主张如何。故冥婚礼仪的形式出入很大。但不见得所有冥婚仪式都照此办理。t一般说来,冥婚也要通过媒人介绍,双方过门户帖,到命馆合婚,取得龙凤帖。t

  放定多是一次性的,就无所谓大、小定之说。男方给女方送去的定礼,一半是真绸缎尺头、金银财宝;一半却是纸糊的皮、棉、夹、单衣服各一件,锦匣两对,内装耳环、镯子、戒指及簪子之类的首饰。放定的当天晚上,在女方家门口或坟上焚化。通讯时,男方给女方送去的“鹅笼”、“酒海”、龙凤喜饼以及肘子、喜果都是真的,惟有衣服、首饰是纸糊的冥器。

  这个恐怖的习俗依然在中国农村传播着,甚至涌现陪阴婚一条龙服务的获利方式,有专门的冥婚媒人,有专业的冥婚主持人,甚至还有不择手段的卖尸人、偷尸人。

  在了解了这么多恐怖民俗之后,我们也不禁反省。

  民俗其实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对于传统习俗,希望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也正是有了反省的精神,这些恐怖的习俗才会被记录下来,学习前辈们的反省精神与好奇精神,也一定不要错过亚马逊Kindle的平台。来Kindle,向大佬学习反思精神!

  Reference

  圆太极《鲁班的诅咒》

  令狐筠《叫魂》

  王衍军《中国民俗文化》

  关注 @亚马逊Kindle,读书与不读书,人生大不一样!用Kindle,拒绝打扰,感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上一篇:2016年悬疑恐怖《猫脸老太太》HD国语中字
下一篇:封禁42年动漫改编电影《阿修罗》,尺度惊人的残酷之作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