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英雄与命运的抗争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1-10
手机版

  电影《登陆之日》初看这个名字以为是以战争为主的战争片,看完了之后才发现不是,虽然本片的战争场面宏大,导演也用了很多心思,不过,战争是为描写和表现人物而作的铺垫。

  该片是由执导《太阳旗飘扬》的韩国导演姜帝圭的力作。韩国电影一直是非常有特点的,其反映社会现实和揭露阴暗面也是比较露骨和明显的,而且很多电影其催泪效果以及对人物内心的把握是非常到位的。

  这部《登陆之日》,My Way,是2012年的一部电影,可能很多朋友都没有看过。电影情节并不复杂,故事也比较简单。双主角设定,由韩国影星张东健饰演男主角金俊植。电影写的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然而事实是可能有太多的修饰,包括后面我要讲的体育方面。

  由于这部电影是比较老的电影(2012年),所以我在写影评的时候,也不会避讳。电影情节非常简单,也没有过多的转折和伏笔。即使观众知道情节,也不会影响观影,所以文中会有剧透。没有看过的朋友,如果想保持新鲜感,可以看完电影在看我这篇文章。

  这种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很多,但是如果改了太多,则偏离了主要的叙事模式。比如,俄罗斯前几年拍的一部《绝杀慕尼黑》。这部电影是根据1972年奥运会,苏联男篮51-50击败美国篮球队,第一次让美国队无缘奥运会金牌改编的。由于这个历史事件是非常真实并且大家都能够考证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改编是可以的。但是如果魔改了,或者接入了太多导演自己的想象和架空,则肯定会引起争议。

  而这部My Way,又可以翻译为我的征途,虽然说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但是实际上这个真实故事可能就是两个历史中的小人物,考证比较困难。此时是允许导演进行很大空间的延展和想象的。当然后面1948年奥运会跑马拉松那一幕,由于有真实的马拉松比赛,所以此时如果要强行设定男二号获得金牌,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所以导演非常好的处理了这个情节,在男二号不断的超越对手的时候,电影戛然而止了。

  登陆之日电影首先是一个伦敦奥运会马拉松跑步的画面,这个一看就知道是后面的插叙,要为后面做铺垫。

  故事一开始设定在朝鲜,1928年。交待情况了时间、地点及那个年代的背景,那个时候朝鲜还被日本占领。少年辰雄随父母到朝鲜,遇到了一个朝鲜管家的孩子,这个孩子和他一样喜欢跑步。

  跑步当时在日本、朝鲜都是比较流行的体育运动。应该说,日本是亚洲最早的体育强国,在多届奥运会上获得多枚奥运会金牌,以跳远、三级跳远为主(1928,1932,1936)三连冠。

  长谷川辰雄和朝鲜少年金俊植都是马拉松好手,两人经常比赛不分伯仲。而辰雄的爷爷,陆军长官在一次炸弹袭击中身亡,而辰雄怀疑是朝鲜管家干的,从此对金俊植怀恨在心。影片中饰演男二号长谷川辰雄的演员是日本演员小田切让,而主角金俊植则是韩国男星张东健饰演。可以说是基本上本色出演。

  一次全国体育选拔赛,也是1940年奥运会马拉松资格选拔赛(1940年奥运会预计在东京举行),金俊植赢了辰雄,却被告知犯规取消资格。遭遇不公待遇的金俊植申诉未果。后被要求参军。

  本来1940年的奥运会是原计划在东京举行的,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奥运会中断了两届(1940和1944)。不然历史会提前,亚洲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就不是东京的1964年奥运会,而是1940。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又因为COVID-19被推迟到2021,目前形势也不明朗。可以说真的东京举办奥运会,都不太顺。

  电影以马拉松作为体育元素贯穿着两人的竞争和交叉。可能大家要问为什么以马拉松为载体。其实在日本和韩国,马拉松是比较流行的一个运动项目,马拉松全程42公里195米,是当时希腊的传递员菲迪皮茨跑了42公里195米把希腊军队战胜波斯军队的消息送到希腊雅典东北部的一个叫马拉松镇的地方。送完消息后,这个士兵累死了,为了纪念他,以后这种长跑运动就叫马拉松。而奥运会和马拉松比赛都规定以后的长度是42公里195米。

  马拉松被认为是需要坚定的毅力和永不放弃的项目,所以在日本比较流行。而东亚的日本和韩国(包括朝鲜)也是男子马拉松强国。注意我这里特意写明男子,因为我国的女子马拉松也不弱,而男子则非常惨淡。

  1936年柏林奥运会,来自朝鲜的运动员孙基祯获得了奥运会马拉松金牌。而当时他为了参加奥运会,只能代表日本参赛。虽然获得了奥运会金牌,但是在颁奖典礼上,孙基祯和他的队友南顺友(获得了马拉松铜牌)看着升起的是日本国旗,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而1964年东京奥运会,东道主日本的名将圆谷幸吉获得了男子马拉松的铜牌,他的梦想当然是获得金牌,然而当时的冠军是埃塞尔比亚名将阿贝贝。四年后的墨西哥城奥运会,圆谷幸吉也是冠军争夺者,然而由于感觉自己无法获得金牌,他自杀了。留下的遗书是,我太累了,跑不动了。而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日本另一位选手君原健二获得了银牌。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韩国选手黄永祚战胜日本选手森下广一获得奥运会金牌。而考虑到,日本、韩国、朝鲜的奥运会马拉松恩怨,韩国的这个胜利非常鼓舞人心。

  了解了这些背景后,就可以发现无论是在日本,还是韩国、朝鲜,以马拉松来作为电影和故事的线条是非常合适的。而且马拉松这项运动在东亚的这几个国家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939年,满蒙边界,日本和苏联打了一场诺门坎战役,这场战争打得异常惨烈。恰好,辰雄作为长官被调来指导作战,他的目标是摧毁苏联坦克军团。辰雄要求日军玉碎,去炸毁苏联坦克。战争场面非常好看,双方打得异常惨烈。日军英勇无畏,驾驶着自爆卡车去阻挡苏军坦克;而苏联坦克手也异常英勇,与日军硬碰硬。

  这是一次改变历史的战争。日军人数占优,苏军装备占优。最终苏联获得胜利,不过也损失惨重。但是,这一战后,日军就再也没有北进的计划,这避免了苏联在1942年双线作战的麻烦。

  影片中唯一奇怪的是范冰冰的客串角色,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考虑中国市场或中国观众。

  在诺门坎日军再次大败,金俊植和辰雄也被俘虏了。这里这部电影中,后面会有很多两人被俘虏,然后补充到其他国军队中当炮灰的场景。

  有人说电影中的金俊植和辰雄又叫三家姓奴。首先是在诺门坎对苏联作战被苏军俘虏,然后帮着苏军参战。然后在斯大林格勒被德军俘虏,帮着德军参加。最后在诺曼底登陆被盟军俘虏。

  电影中场景跨度比较大,原片也是在多个国家拍摄,包括:韩国、法国、俄罗斯。其中两人被苏军俘虏后,从东线由西伯利亚大铁路押送到西线的镜头最为壮观。

  天寒地冻,有战俘冻死的,没办法就只有直接从火车上扔下去。

  这里一个桥,冰天雪地的,火车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跨越1万多公里。这个桥,大家看过《雪国列车》的可能也会想到,有点想一年一度的标志,就是列车在通过这个叶卡捷琳娜大桥。当然这个桥的实际名称不是叫这个。

  火车从苏联的远东,穿越整个西伯利亚到达西线。这条漫长的道路,就是死亡之路,本身气温寒冷,再加上战俘也缺衣少食,死亡率高就不意外了。能活着到西线的已经算是万幸,而到了西线,马上穿上苏军制服,他们又要准备打西线(这里应该算是欧洲战场的东线了)的德军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基本上战俘没有沿途死亡的都会劳动。很多德军战俘被送到美国本土的战俘营地区劳动。相对来说,美国的战俘营条件要好一点,苏联这边天寒地冻,天气恶劣。

  影片中,可能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长谷川辰雄是具有明显的军国主义和爱国情况,为了大日本帝国,不怕牺牲。其中在苏联战俘营,他公然拿起日本国旗,号召战俘们有尊严的战斗下去,拒绝劳动。而这里就能看出端倪,日本本土的士兵比较有共鸣,而本身是被殖民的朝鲜人则表现得无动于衷。而这种行为,在苏联战俘营没有被枪毙,说明二战前苏联对日本战俘还是相对比较客气。而对于德国战俘,由于早期德军进入苏联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虐待战俘,所以估计德国战俘的下场会比较惨。

  两人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战败,穿着德军军服投奔德军。强大的求生欲望,让两人相互护持,特别是金俊植,一直照顾辰雄,克服千难万阻。

  一直都不承认自己是日本兵的金俊植,为了活下去,金俊植告诉德军官,他们是日本兵,是德国盟友。

  而在诺曼底上,辰雄看到有一个人在海滩边长跑。由于前面两人走散了,他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金俊植。两人本来是敌人,从小家国仇恨,而现在由于战争,两个男人相互扶持,在重新相见的时候,已经不是敌人了。

  整个战争的场面可圈可点,基本上比较震撼,而且场景跨度极大。从东线苏联和日本作战的诺门坎战役。到欧洲战场东线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再到西线最后的诺曼底登陆。

  最后,两人又在诺曼底,和盟军交战。眼看败局已定。金俊植带着辰雄逃跑。

  最终,金俊植死了,他告诉辰雄:告诉美国人,你是朝鲜人,你说你是日本人,你就死定了,你记住从此你叫金俊植。

  什么叫英雄。一个人单挑100人,最后圆满结局,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不叫英雄。什么是悲剧,就是主角克服千难万苦,却死在最后到达幸福的岸边。

  电影中,金俊植一直是主线人物,符合所有主角英雄的设定,正直,英勇;结果最后,他没有活下来,而是让他的敌人,朋友,辰雄活下来了。

  电影中的辰雄同样是主角人物,他在诺门坎战役,刚愎自用,宁死不撤军导致被俘虏,又在多次危险中犯错误,被金俊植救起。

  辰雄在战争期间异常消沉,一心想着效忠天皇,他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马拉松运动员的梦想却丢一边;而金俊植,一直坚持自己的马拉松梦想,无论是在日军部队,还是在苏联战俘营,他每天晚上穿着烂鞋子练习跑步,不管他是否有机会参加比赛。

  最后结果,出乎意料,一直坚持自己梦想的金没有活到后面,而代替他完成梦想的是辰雄。

  这里导演采用了架空的方式,长谷川辰雄穿着印有J S Kim的衣服,参加伦敦奥运会。他从第9位一直超越,进入体育馆,他超到了第一名。我看着异常感动。虽然这里是假的(伦敦奥运会前3,前7名都没有朝鲜人或日本人)。但是,他跑步不断超越对手的情景,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2004年奥运会,俄罗斯选手博扎科夫斯基,800米,最后300米从倒数第二超到第一拿金牌。

  我们先设定电影里面的逻辑,辰雄(代表金俊植)拿到了伦敦奥运会金牌,这是一种怎样的艰难,在经历了39-45年的俘虏、战争生活,居然48年能获得奥运会金牌,这是克服了怎么样的困难。这让我想起了苏联运动员,朱卡林,1945年德军本来要处理的战俘,结果被苏联红军救下来,结果1952年奥运会获得4金2银。又想起了,苏联的乌多多夫,在德国集中营关了3年,体重最轻的时候,不到56斤,结果,战后,恢复训练,在1952年奥运会获得金牌。

  要知道乌多多夫的对手是伊朗选手,养尊处优几年,获得在国王的王宫里面训练的马哈茂德,被认为是不可战胜。结果乌多多夫,这个在集中营被关了3年,营养严重不良,差点死在集中营里面的人,战胜了2个伊朗人,获得奥运会金牌。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各方面条件对老子都不利,运气也不在我这边,但是比赛老子就是照样干死你”的精神。

  联想到辰雄最后在马拉松中,超于一个一个的对手,这些对手可能保持了几年的训练,有些可能没有受到二战的影响,而最后结果是,老子一样的干死你。

  两个男人,两个对手,两个朋友。一个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断鼓励对方,却在最后要摆脱厄运的时候死亡了;一个是一心想玉碎,报效天皇,心中只有仇恨的人,却在最后获得了生机,而为了他的朋友,和敌人,他要实现他的梦想。

  特别是影片中,金俊植的梦想是马拉松,但是在参加打仗及被俘虏后,他自己知道参加比赛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几乎为0,但是还是坚持每天训练,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们又有什么不能坚持的呢?

  这部电影,可以把它归为战争片,剧情片,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体育片。

  举报/反馈

上一篇:长洲
下一篇:重播经典,在电影院遇见《海上钢琴师》!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