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姜国伊与《守中正斋丛书》‖李冬梅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第3期
姜国伊与《守中正斋丛书》
李冬梅
姜国伊,生卒年不详,字尹人,四川郫县(今成都市郫都区)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举人。王闿运主讲尊经书院时,姜国伊曾条举“四书”疑义数十以问,王闿运亟称之。姜氏自幼聪颖,立志穷经,涉猎汉唐宋儒,笺注传训,尤精于《易》。其所注经传,系以经解经,一扫唐宋诸儒窠臼,兼综条贯,处处有新解,条条有卓见,于经学、医学、农学无所不包。论者谓其经学优于诗赋,诗赋优于文章,医学则在经学、诗赋之间。平生著有《周易古本》《诗经思无邪序传》《大戴礼记正本》《春秋传义》《孝经述》《大学古本述注》《中庸古本述注》《孟子外书》《孔子家语》《经说》等20余种著述,多收入《守中正斋丛书》中镌版行世。另有《神农本经》《本经经释》《脉经真本》《伤寒方经解》《姜氏医学六种》等,收入《姜氏医学丛书》。当时四川总督奎俊、学政张之洞将姜国伊著述呈给朝廷,并奏请奉官以资褒赏,光绪皇帝诏见大臣商议,结果谕旨特授五品章服,后卒于家。《郫县志》有传。
《守中正斋丛书》是一部规模较大、颇有学术价值的丛书。本丛书仅收姜国伊自撰著作,有《周易古本》12卷附2卷、《诗经思无邪序传》4卷、《春秋传义》12卷、《孔子家语正本补注》10卷、《孝经述》1卷、《孟子外篇》1卷、《大学古本述注》1卷、《中庸古本述注》1卷、《蜀记》1卷、《蜀记补说》1卷、《颐说》1卷、《尺牍存》1卷、《癸甲乙记》1卷、《丙申丁酉续记》1卷、《尹人文存》2卷、《尹人诗存》附赋话对联不分卷、《制艺存》1卷、《神农本草经》3卷、《本经经释》1卷、《晋王叔和脉经》10卷首1卷、《伤寒方经解》1卷、《医学六种》7卷、《大戴礼记正本》1卷,凡23种,成28册,约120万字。
《守中正斋丛书》本《周易古本》内页(李冬梅 供图)
不过这并非姜国伊的全部著作,据其《蜀记》载,清光绪二年(1876)夏,姜国伊渡黄河时归装甚多,船家疑为重货宝物,遂全部盗走,其实全为书稿,计有《易诗注解》《神农本经注释》《伤寒经解》《论方经解》及诗文、杂著若干种。可见若不遇盗,《守中正斋丛书》当更为丰富,内容远不止28册,故姜国伊无限感慨说:“关天下后世之民命,最可惜者也。”这无疑也是巴蜀文献的损失。除此之外,还有《尚书考释》《仪礼考释》《论语翼注》《孟子翼注》《孟子述注》《颐说补》等书稿,可惜今亦已难觅踪影,盖早已散佚无存。
其中,《周易古本》以孔子为宗,后儒诸说一概不取,内容包括《八图》《周易上下篇》《彖上下传》《象上下传》《系辞上下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末卷附《洪范说》,阐释注疏,语多精辟,乃姜国伊力作,为时人所看重。《诗经思无邪序传》肯定《诗经》言性情,促人伦,以温柔敦厚为教化,谓“诗三百情则诚而意则贞”,遂能成天下万世之业,故诗之所以为教化之本,归结起来不出“思无邪”;并说诗有四难,读诗有二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姜国伊的诗论水平、鉴赏能力以及评诗标准。《大戴礼记正本》,全书收文40篇,且有《序》《后序》《例序》各1篇,置于《守中正斋丛书》之末,可谓全书殿卷之作。
由上述可见,是书内容丰富,其中绝大多数是体现文人内在功底的对经书的注释、阐发、笺疏、考辨。不过姜国伊又精医理,善于诗赋,故《守中正斋丛书》中于医学、农学、文学等方面亦都有展现,于此足见姜国伊的知识浩瀚、修养渊深,因此能彪炳于世,领袖一代学人。而《守中正斋丛书》的成书刊刻,也是巴蜀文化在清季的一种复苏现象,更是地方学术与文化繁荣发展的表现。姜国伊乡梓郫都区,文化向来独领风骚,西汉之扬雄,隋代之何妥,宋代之张愈、杨天惠,清代之许儒龙、孙澍、孙錤等,都堪称一代才彦。姜国伊承乡邦文化之润,研经著书,俨然成一大家。这在晚清的文化方阵中,无疑为巴蜀文化的焕然耀眼又增添了许多亮色。
是书刻于清同治、光绪年间,百余年来仅此一刻,版刻精善,然国内藏家却不多,仅上海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有此藏书。因此《守中正斋丛书》可谓特藏书籍、善本珍藏,弥足宝贵。
兹特选取其中几种著述,略作介绍,以见其大要。
《春秋传义》
晚清四川经学,因何绍基、张之洞入川主持学政,学风大有改观。戴纶喆说:“蜀自何公后,蜀人始知治经;张公后,蜀人之治经者始众。”此期治《春秋》者,如万县何志高、井研廖平、郫县姜国伊、合川张森楷等,皆有著作传世,各说其义。
姜国伊所著《春秋传义》共12卷,另附1卷。卷首有姜国伊清光绪十一年(1885)《自序》及《春秋义说》,其后以十二公各为一卷,末附之以《春秋补义》。全书大旨以为孔子秉周礼而作《春秋》,又礼以义起,故《春秋》取义,惟在惩劝,虽因鲁史旧文,必有劝惩而后书,盖圣人以褒贬行天子之赏罚。所以说,姜国伊此书是意在玩味经文,以推阐其义。大体而言,经文多从左氏,至于传义,则折衷于四传之间,略偏于《公羊》,而主于以礼说经。
《守中正斋丛书》本《春秋传义》书名(李冬梅 供图)
张寿林析评此书云:“按清顺、康间,万斯大为学根柢于‘三礼’,撰《春秋随笔》十卷,多以《礼经》说《春秋》,虽较宋、元诸儒空谈书法者略胜,犹不免失之于牵合。是编持论与万氏略同,而疏于考证,详于议论,凡所诠释,皆不如斯大之密。且书中虽于四传之失多所攻驳,然其持论仍不出诸家深刻严酷之习。谓《春秋》取义惟在惩劝,于是深文周纳,凭私率断,拘于日月、名字、人爵及一字褒贬之义。如此说经,又何异于老吏断狱耶?”张氏以为万斯大撰《春秋随笔》,多以《礼经》说《春秋》,失于牵合。姜著《春秋传义》持论与万氏略同,且诠释又不如万氏之密,故评价偏低。
《孝经述》
《孝经述》凡1卷,卷首有姜国伊《自序》,以为《孝经》乃夫子自著。其论说根据是以《论语》门人所记称“子”,《家语》子孙所记称“孔子”为例,认为此经首称“仲尼”,仲尼者,夫子字,是为自著之证。此据虽然并不充分,但肯定《孝经》与孔子有关,这却是非常正确的。
又以为古书有篇无章,凡分章者,汉儒也。旧本《开宗明义章》第一,宜去“章”字。其第二篇明孝终始,以为当名《五孝》第二。其下《三才》第三,以为自此以下,旧本凡四章,皆无“子曰”字,盖孔氏原本必上承《天子篇》而为一,其天子、诸侯、卿、大夫,言孝而不言父言母者,以既为天子、诸侯、卿、大夫时言之也,其为世子也,则孔子尝论《士冠礼》曰:“天子之元子犹士。”故其未为天子、诸侯、卿、大夫也,则皆士礼也。诸如此论等等,伦明认为“俱言之成理”。不过姜国伊对于庶人之孝不引《诗》,以为诗者,乐也,乐所以行礼,礼不下庶人,故不引《诗》。伦明则指出此“乃牵强之说”。至于诠释字句,姜国伊能详他人之所略,切而不冗,亦不失为此书之优点。
《大学古本述注》
《大学》本《礼记》之一篇,宋儒以为曾子所作而重其传。司马光首先取出《大学》,作《广义》1卷;二程继作,以为《大学》为孔氏遗书,乃“儒者入德之门”,且将其与《中庸》《论语》《孟子》并列;至朱熹作《章句》《集注》,统称“四书”。朱熹说:“学问须以《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又说:“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大学》一篇有等级次第,总作一处,易晓,宜先看。”自此以后,师儒执教,朝廷考试,皆以“四书”为本,中国经学遂进入“四书”时代。
然而二程又认为《礼记·大学》原有错简,于是移易章次,以成《大学定本》。而二人所移又不尽皆一致。程颢以“《康诰》曰”以后释“明”字“新”字“止”字者联于首章“明德、新民、止至善”三语之下;然后及“古之欲明明德”一章;又然后以所谓“诚其意”以后,节节释之。程颐则移“古之欲明明德”一章于前,然后及“《康诰》曰”一章,等等。朱熹撰《大学章句》章次大致从程颐而又有所区别,复于《大学》分别“经”“传”,以为一文之中,自相申衍。于是,《大学》文献不复原貌矣。对这些移易经文之举,后儒多致诟病,以为非孔子“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之道。王阳明亦重视《大学》,但否定《大学》有错简与脱简,而“以旧本为正”,说:“《大学》古本乃孔门相传旧本耳。朱子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在某则谓其本无脱误,悉从其旧而已矣。”
《守中正斋丛书》本《大学古本述注》书名(李冬梅 供图)
姜氏此书说本朱子,而经由旧章,盖欲以补朱子之不足而避后儒之诟病。其《自序》述此用意甚明:“朱文公倡明绝学,而《大学》用程氏改本,以致继起大儒及海内有识之士往往疑之,而旁门邪说转得窃古本《大学》以疵诋吾道。今欲使文公之注不违孔、曾之旧,乃次《大学》六篇,仍用朱注,叠附己说,明其述文公以合乎孔子。”
是书凡1卷,卷首有姜国伊《自序》,其以古本《大学》为本,注用朱熹之注,并附有己说。其中于朱子之注用大字写,凡姜国伊补说皆小字写,每节标明其旨,每章亦然。总观全篇,论说析理甚精,于朱注之疏谬亦多有纠正,实可谓朱子之功臣也。
《中庸古本述注》
《中庸》为子思所作,自汉已重其书,著有专篇解说(《汉书·艺文志》著录《中庸说》2篇),小戴收入《礼记》之中。自晋宋而下,代有述作,而以梁武帝《中庸讲疏》《制旨中庸义》、唐李翱《中庸说》,颇为人所称道。至宋而尤夥,胡瑗、陈襄、司马光、张方平、范祖禹、苏轼以及程门弟子,并皆有作。至于朱子《四书章句集注》成,而兹学大盛。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将《中庸》分为33章,无所凭依,自我作古。郑明选即批评说:“子思作《中庸》,朱子定为三十[三]章。按《孔丛子》云:子思撰《中庸》之书四十九篇,不当作三十[三]章。”姜氏亦从此说,以复《中庸》之古本。
是书凡1卷,卷前有姜国伊《自序》《序例》,谓依《孔子家语》“子思名伋,伋常遭困于宋,作《中庸》之书四十七篇,以述圣祖之业”之言,易《中庸》之章为篇,共为47篇。以为首篇,挈其纲也;述孔子言10篇,谓中庸至也;明道费隐11篇,前5篇人事,次3篇鬼神,次2篇国政也;博学1篇,极言择善固执之诚,辟中人以下学圣之道,《中庸》所以作也;自诚明以后12篇,皆言诚也;大哉圣人之道以后8篇,皆崇礼也;仲尼祖述篇,时中之至也;至圣篇,致中和位育之极功也;至诚篇,终率性修道立教之旨也;末篇反复戒慎不睹,恐惧不闻,隐微慎独之学也。
此书体例与姜国伊《大学古本述注》全同,以古本《中庸》为本,注仍采用朱熹之注,且朱注用大字写,姜国伊补说用小字写。只是此书补说不如《大学古本述注》多,且不甚关于要旨。不过伦明却指出其20、21两篇,因各有“子曰”字,以为古书篇幅繁重,每分上下篇,问政分两篇,亦此例,则“系其特见”。如此等等,皆表明姜国伊是书亦不失为朱熹之注的一个补充。
《蜀记》
《蜀记》凡1卷,卷首有清光绪三年(1877)冬姜国伊《自序》,云:“在蜀读书,日有所记,故曰《蜀记》。”可见此书并非记蜀中之事,而是如日记般记读书所得。内容包括《体仁》《道学》《存诚》《慎独》《改过》《不动心》《躬行》《格致》《致用》9章,每章以摘拾古人精语,加以提要阐释,重在倡导人伦与道德修养方面启迪时人和后人。
左图为《守中正斋丛书》本《中庸古本述注》内页;右图为《守中正斋丛书》本《蜀记》内页(李冬梅 供图)
此外,姜国伊又作有《蜀记补说》《颐说》《颐说补》,这三种著作与《蜀记》均为同一系列。《颐说》1卷,刻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据其《自序》所言,自同治癸酉(十二年,1873年)冬至甲戌(十三年,1874年)春完成,日有所记,杂四子诸经之说,内容包括《释大学》《释中庸》《释周易》《释尚书》四部分。
《蜀记》《蜀记补说》《颐说》俱刻于清光绪元年至三年(1875—1877)间,今收录于《守中正斋丛书》中。《颐说补》则未见传本,盖已散佚。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冬梅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