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猫马|《秘密访客》--给你口香糖让你嚼到口渴至极时,再送你一杯水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如果不是在电影院,我绝对看不完这部电影。

  你不知道这部电影在讲什么,人物逻辑混乱,人物关系混乱,故事情节看似简单实际交错复杂,就像印度的电线一样,乱七八糟,根本找不出头绪。你也看不出每个人做每件事情的动机。

  所以光看前半部分,你会觉得烂到恶心,然后愤然离场。

  看到我这么说,你一定觉得我特别讨厌这部电影,恰恰相反我还很喜欢,因为当你看完之后你就会发现,之前我所吐槽的那些就是这部电影的闪光点。

  没错,槽点即亮点。看到结局的那个瞬间,就好像嚼了好久的口香糖口干舌燥,在渴到不行的时候突然喝到了你最喜欢的可乐。那种感觉,甚至比平常喝可乐还要爽。

  当然一部影片总是要辩证的去看,下面就让老猫子客观的讲解一下这部影片。

  说起一部电影,就一定要谈他的导演,陈正道,各位有熟识的吗?人不认识无所谓,但他的电影你一定有所耳闻。

  徐峥的《催眠大师》,黄渤的《记忆大师》,还有前段时间的热播网剧《摩天大楼》,都是他的作品,他是一个超级擅长隐藏真相的导演,而且特别愿意使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莫泊桑式结局。他的悬疑作品,不到最后一刻你绝对猜不透真相。

  在这部影片的拍摄中,也很注重细节,而且所有细节,镜头都给了特写,对,都给了特写。

  第一个细节,有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汪先生的前妻会离开他,你们应该看到了,他死去的儿子,眼睛是灰色的,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孩子是基因缺陷,或者患有眼角膜病变。不,因为这个孩子是中外混血,是汪先生和Joy的孩子。有很多人觉得他们是同性恋,但是男男还是生不了孩子的。当然你非要这么想,就这么想,别骂我。我觉得Joy是女生,全片根本没交代Joy的性别,只说了是大学同学。汪先生去纽约被问到:“这次就你一个人吗?”也意味着他曾经带着Joy来过,存过Joy的卵子。

  所以他的前妻,只是个代孕的工具罢了,片中,发疯汪太太读的那句:“我想成为你的第二名,结果发现我连第三名都不是”。就是前妻对汪先生的愤怒,后痛不欲生,于是自杀了。

  第二个细节,张子枫所饰演的女儿总是在打网球的时候偷网球,其实是为了诬陷于困樵伤害她,于困樵在地下室听到的上下楼梯声,就是网球倾倒的声音,而她的烫伤,正对应之前桌子上煮沸的开水。

  第三个细节,张子枫给于困樵的馄饨被于困樵倒掉,因为于困樵在地下室醒来的第一顿饭就是馄饨,这代表着自己最痛苦和迷茫的瞬间,也是张子枫想借此刺激于困樵。

  第四个细节,全影片多次有吃饭这个画面,除了告诉观众家中每个人对于困樵的态度,其中的菜也做了特写。

  第一顿饭,鱼,鱼腥,而汪太太怀孕,引导呕吐,既有对于困樵还在家中不自首的反感;也预示着可能是怀孕,鱼腥,又意味着汪太太偷腥,正好对应后面出轨情人找张子枫聊天。

  第二顿饭,鸭子,鸭子被拆分后再向里面填充其他食材,寓意家庭东拼西凑出来的;鸭子在桌子上被切开,寓意家庭的秘密即将露馅,每个人的意图都要暴露。

  第三顿饭,汪先生主刀牛排,寓意他主宰家中一切;牛排带血,寓意要主宰一切就要付出血的代价;分成很多分,暗示着每个人都有血一样的历史。

  第五个细节,弟弟一直在找姐姐吹小号,而姐姐一直不愿意听,因为姐姐知道他不是自己的亲弟弟,所以在排斥他,结尾愿意听,代表了姐姐放下对弟弟的排斥,把他当做家人了。

  第六个细节,汪太太后期被张子枫引导刺激发疯,想起了自己死去的女儿,她进入这个家的目的是为了重新当一个母亲,这也是当初汪先生对她的邀请,但是这个病态得家让她的母亲梦彻底破灭,于是她开始回忆自己死去的女儿,甚至出现幻觉。

  第七个细节,汪太太把弟弟锁在储物间的时候,把原本一直照着弟弟的吊灯熄灭了,预示着汪太太和弟弟之间的感情也彻底熄灭消失,她恨为什么活下来的是这个男孩而不是自己的女儿。

  当然,剧中的细节应该还有很多,目前我只想到这些,以后想到再更新。

  演员的演技也绝对让人啧啧称奇。

  张子枫一如既往地适合演悬疑片,她梦游的那个表情,着实让我回到了《唐探1》里的那个场面。妹妹一演悬疑片,我们的小心脏就发癫。

  荣梓杉呢,当时《隐秘得角落》的角色就够邪的,这里面饰演的弟弟,看似人畜无害,面无表情,可是在某些时间段却透露出成年人才有的凶狠。

  许玮甯,我不太熟,但是她演出的汪太太外表端庄贤淑,其实这些都是她的面具,这个人内心极度疯狂。

  郭富城,天王的演技就不是我能评论的了,一如既往的好,成熟男士本士。

  当然有优点就有缺点。

  故事情节方面,多线路并推,给你的感觉就是一个故事没讲完又讲另一个故事,另一个故事讲到一半又回来讲之前的故事,换来换去,可能是导演故意为之,想增加悬疑感吧。还是那句话,如果不是在电影院,我是看不下去的,故事线杂乱,就会让人没有故事延续感,没法代入情节,观影体验也会大打折扣。当然从整体看是可以接受的,分怎么说吧。

  很多人会觉得家里的奇怪氛围是因为家庭重组造成的,不,如果重组的目的是为了幸福,这个家可以是完美的。但是,这个家重组的目的是为了惩罚一个人,一个根本无罪的人,那这个家的毁灭和崩塌就是必然的了。

  于困樵本就没有错,但是汪先生和一众家长偏要说是他的责任,一个被学生欺负的司机,反倒被学生说是个没责任心,乱开车的人,甚至差点被开除,这种现实生活中也不是没有。此处是一个讽刺。

  虽然,判于困樵有罪的无理请求都被法院驳回,但是无罪的人却被关资本家关在地下室4年,此处是一个讽刺。

  一个活生生的人失踪四年却没人寻找,反映了某些不能说的东西,这也是讽刺。

  当然也在告诉我们,多出去见人吧,如果永远自己一个人,死在家里可能都没人发现。

  于困樵被释放后对这个家有无限依赖,并原谅所有,可以说他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也可以说是汪先生并不是很坏,把他当家人,体现人的多面性。是否选择相信童话,是读者你的选择。

  家庭如愿分崩离析后,每个人的感情不是开心,而是对曾经的不舍,拥有的时候不珍稀,没了就后悔,如果每个人都抛开让于困樵自首的执念,这个家绝对是完美的,温馨的。可惜,这个家本来的意愿就是惩罚于困樵,带着痛苦生活,未来也不会幸福。

上一篇:国际艺术大咖齐聚上海 邀你共赴一场无界之宴
下一篇:夜来香百科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