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这么好,大家却都在远离你?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8
手机版

  前文说到了,投射性认同,其中的依赖游戏的具体逻辑是:我如此无助,你必须帮我,否则就是不爱我,我们不如分手;

  权力游戏的具体逻辑正好相反,我对你好,你必须听我的,否则就是不爱我,我们不如分手。

  我们把玩权力游戏的人称为支配者,可以分为赤裸裸的支配者和温情的支配者。

  依赖者的形成,常是因为有控制欲强的父母;支配者的形成有两个常见原因:

  这样的人童年时和父母的关系是颠倒的,长大后他们便渴望重复这种关系模式;

  他们和妈妈有过严重的分离,或者妈妈的照料严重欠缺,他们极其惧怕分离,会尽一切努力打压恋人的独立意志。

  严重的支配者直接符合全能自恋和自恋性暴怒的标准定义。

  支配者是直接表达“我这么有力量,你怎么可以不听我的”,而依赖者和迎合者是绕了一个弯来表达,但他们都是在追求“我希望世界能如我所料”。

  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要知道世界既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运转,同时又是善意的,也允许我们表达,所谓不好的情绪。失控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美好的。

  迎合者和歉疚感

  投射性认同有4种,前问说到依赖游戏和权力游戏,接下来说另外两种迎合游戏和性感游戏。

  迎合游戏的具体逻辑是:我这么为你考虑,你必须接受我,否则你就是坏人,我们不如分手。

  更直接的表达是,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必须爱我,否则你就是个大坏蛋。

  不过,迎合者、支配者、依赖者、诱惑者不同,迎合者太想做好人,在关系中很长时间都意识不到,自己有威胁性的C信息的存在,他们无法主动发起攻击。

  但非常可悲的是,迎合者虽然容易被人夸奖说这个人真好,但他们很难收获深度关系,因为大家和他们相处时会有各种不舒服。

  因为他们不真实,毕竟带着攻击性的生命力像从他们身上剥离一样;也是因为迎合者特别容易给别人制造内疚感,他们会不自觉地使用一些办法,提醒接收者:“你欠我的。”

  迎合者,在我们身边广泛存在,比支配者和依赖者要更多。

  举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妈妈辛辛苦苦地做好了饭,等全家人都坐到桌子上时,却发现妈妈自己碗里是一碗剩饭剩菜,她说不能浪费食物。

  这时,你就容易生出一种内疚感,但如果你是一个不能承受内疚感的人,那你可能会产生一股愤怒。

  卡什丹在他的著作《客体关系心理治疗》中谈到这样一个例子:

  海瑞因塔是一个中年单身母亲,有两个10岁左右的孩子。她每天要开车接孩子上学和放学,当孩子坐上车后,她一定会提醒两个孩子锁好车门。然而,当孩子们试图这样做时,却发现车门已关好。

  这位妈妈在做什么呢?她为什么多此一举?对此,卡什丹的解释是,这是迎合者的经典行为模式。

  锁好车门是意识层面的奉献,海瑞因塔以此显示,她是一个无微不至的妈妈,而提醒孩子们去锁车门,则是潜意识驱使的,她潜意识里希望孩子们发现妈妈做了奉献。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曾奇峰曾说一句非常有趣的话:和你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很好,于是我就爱上你了。

  可是和迎合者在一起,你虽然容易收获好处,但你容易觉得自己在他们面前是个混蛋,如果你不接受这种自我感觉,那你势必会远离他们。

  歉疚感可能是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一种感觉,尤其是有人替我们做了,我们本可以轻松做到的事情后,还巧妙地想给我们留下歉疚感,这会令我们感到非常愤怒。

  然而迎合者不仅在助人时细致入微,还会非常小心谨慎,他们会向你卑微地表示,他们只是想帮你而已,不需要任何回报,你不必有压力。

  面对这样的人,一开始我们很难表达愤怒,我们甚至会因为自己心中的怒气而感到内疚:“我怎么能对这么好的人生气?”

  不过如果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你的愤怒会越来越难以遏制。于是,你要么向别人表达怒气,要么远离这个迎合者。

  海瑞因塔的两个儿子就是这样做的,他们成了问题少年,常在学校和社会上制造一些麻烦,而这是他们表达愤怒的方式,这愤怒本来是要对妈妈表达的,他妈妈这么好,他们怎么可以惹生妈妈的气,于是他们把愤怒发泄到别处去了。

  这两个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这种疏远是为了减少妈妈迎合自己的机会,这样就可以少一些愧疚感了。

  迎合着为什么要这样委屈自己?这也是支配者为什么钟情权利、依赖着为什么喜欢依赖的原因。

  我们都想与别人亲近,但许多人只有学会了一种与别人亲近的方式,支配者学会了权利的方式,依赖者学会了示弱的方式,而迎合者学会了奉献的方式。

  更糟糕的是,因为迎合者只相信迎合的方式,所以当对方疏远他时,迎合者在恐慌中会对付出更加执着。

  但他越付出,对方越想逃离,由此这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终迎合者最在乎的关系反而破裂了。

  这就是海瑞因塔和他的两个儿子互动过程。在她没有改变迎合的行为方式前,她越努力,孩子们就越想远离她。

  不过,迎合的游戏并不是永远无效的。实际上在迎合者的童年早期,这常常是他们能靠近父母或其他养育者的唯一方式。

  武老师见过很多堪称“愚孝”的迎合者,其中女性居多,而他们的父母基本上都是重男轻女,对于这样的女孩而言,他们最容易靠近父母的方式就是去奉献,为父母或者为兄弟。

  我们文化中的迎合者,被武老师称为“中国式好人”,武老师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好人,对此有很多思考,后文再详细介绍。

  性感的投射性认同

  这样的人,武老师称他们为诱惑者。性感游戏的具体逻辑是:我如此性感迷人,如此有性能力,你当然会喜欢我,否则你就是性无能,我们不如分手。

  诱惑者通常会打扮的性感迷人,并且常常在言语和行为上挑逗别人。

  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在他们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好像也深知性是人类的根本动力,所以在关系中到处都试图诱惑出性刺激来。

  正常的关系中,性具有隐秘性和排他性,但在诱惑者这里,性可以指向任何人。

  然而,世界是相反的,诱惑者虽然用性构建了关系,但他们自己却未必真正能享受性。

  武老师认识一个女孩,在24岁前,就已经做过十次以上的第三者。最疯狂的一段时间,她几乎每天都去酒吧,拉一个男人跟她回家。然而她对武老师说,她其实根本不享受性。

  这是一个很深的矛盾,看起来她似乎知道引诱男人的一切方式,但在真正的性爱中,她体验不到愉悦。

  不仅性感迷人的女性如此,有些狂热追逐性的男性也是一样,比如一位男士他追逐身边几乎所有女性,而且对相貌,年龄,社会背景都没有选择。然而,他的性能力却很差。

  诱惑者是怎么形成的呢?这也是因为他们在原生家庭中获得一种感觉,认为性是构建关系的唯一通道,如果想和人亲近,就必然要通过性的方式。

  卡什丹在他的《客体关系心理治疗》讲过一个案例,一个女孩有严重的滥性行为,而她在童年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他父亲不断换女人,她羡慕和嫉妒这些女人轻易得到了父亲的关注,而她因此认为建立关系的方式就是性。

  小结:四种投射性认同

  虽然说投射性认同是比较低功能的心理机制,但武老师认为它们在关系中是普遍存在的。不过,也曾怀疑过,难道只有这4种吗?会不会还有其他的投射性认同?

  经过思考后发现,这4种投射性认同已经有足够的涵盖力和解释力,因为其中的“好”与“坏”已经涵盖了基本人性。

  支配者的“好”是“我有力量”,“坏”是无助,力量和无助是一对根本人性;

  迎合者的“好”是无私,“坏”是自私,无私和自私也是一对根本人性;

  在之前谈自恋的内容时说过,自恋可以表达为两句话“我是对的”,“我比你强”。支配者追求的是“我比你强”,迎合者追求的是“我是对的”。

  诱惑者的“好”是性感,“坏”是没魅力,这就更不用说了,也是人性。

  学习了投射性认同的知识后,你可以审视一下自己,你主要使用其中的一种逻辑?

  当你看清自己的逻辑的时候,要请记住这个逻辑自身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想通过这套逻辑,去建立关系。

  成年人的愿望非常复杂,心智也一样复杂,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根本的愿望——真正地遇见一个人。

  总结

  1.迎合游戏的具体逻辑是:我这么为你考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必须接受我,否则你就是坏人,我们不如分手。

  迎合者很难收获深度关系,因为不真实,和他们相处时会有会各种不舒服,还容易有内疚感。

  接受者会愤怒,表达愤怒或干脆远离。当疏远时,迎合者在恐慌中对付出更加执著,对方就越想逃离,由此恶性循环。

  2.性感游戏的具体逻辑是:我如此性感,如此有性能力,你当然会喜欢我,否则你就是性无能,我们不如分手。

  诱惑者认为,性可以指向任何人,他们虽然用性构建关系,但却未必享受。

  3.我们都想与别人亲近,但很多人只学会了一种与别人亲近的方式:支配者,学会了权力的方式;依赖者,学会了示弱的方式;而迎合者,学会了奉献的方式。

  诱惑者的形成,是因为在原生家庭中获得一种感觉,认为性是建立关系的唯一通道,性是他们跟人建立关系和亲近的方式。

  4.世界是相反的,这4种投射性认同的逻辑中的“好”与“坏”涵盖了基本人性。当看清你自己的逻辑时,要请记住这个逻辑自身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想通过这套逻辑,去建立关系。

  成年人的愿望和心智非常复杂,但每个人都有一个根本的愿望——真正地遇见一个人。

  思考

  我主要使用哪一种逻辑呢?

  最初是依赖游戏,因为自己很弱、很无助,所以就极度渴望别人的帮助。如果别人没有帮助或者没有帮助到我想要的程度,那么就是不爱我了,就不如分手。

  最初的我,都在尝试用这种方式,去和他人建立关系。等到被现实无数次打脸之后,明白弱其实并没有什么用,甚至可能是一种原罪。

  开始学习支配者的权利游戏,核心就是想表达“我有力量”、“我比你强”。就是用各种方式展现我是对的,我是强的,从而你要听我的,按照我的意志来。

  否则就是不爱我,不如分手。其中也夹杂着迎合游戏。但现在寻找的亲密关系,不会把爱情当做刻刀,把对方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是把对方当做艺术品,去欣赏、发现他的独特魅力。

  真正的遇见一个人,还没有遇见过人,但遇见了一首歌,就在下午听到一首歌,感觉突然起鸡皮疙瘩,我感觉全身心地遇见了这首歌,还激动地流泪了。

  有力量的人最无助、无私的人很自私、性感的人怕没魅力;因为无助,所以要更有力量;因为自私,所以要大家都看见自己无私的表现;因为最担心没魅力,所以要不断得性感。世界是相反的。

  我们习惯用相同的方式,去处理事情,却总期待着不同的结果,而自己竟然没有觉知到。生命的意义就是成为你自己。

  谢谢你的支持,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的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

  举报/反馈

上一篇:《海岸村恰恰恰》金宣虎与申敏儿完美诠释了八卦的力量!
下一篇:如何快速解冻:[1]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