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最近的距离……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一步之遥即是这世界上最近的距离,也是最远的距离……想想看,无论世界各地任何角落有一个风光让你期待,无论多远,只要你肯抬腿就走那就不远。即使一个你最爱的人远在地球的另一边,抬头看到的月亮都是一个。反之呢,与一个你不爱的人在一起,即使一个屋檐下近在咫尺它也是遥远的距离。“一步之遥”其实她是一种态度的选择!

         姜文导演精心制作的大餐《一步之遥》奉献给了观众,但却没有遭遇广泛的喝彩,还担负上了中国电影票房史上的一个“罪人”。本来期待《一步之遥》每天以亿元的进账速度在2014年底之前破300亿票房大关,因《一步之遥》的票房惨淡致使在2014年12月31日全年电影总票房只达到了近297亿,与300亿大关仅一步之遥……姜文导演必须负责啊!

        在《一步之遥》里姜文总会有一句不紧不慢的旁白:“To be or not to be”,啥意思呢?这是源自于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里的一句经典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恰恰是姜文最想告诉我们的,姜文已经被逼万般无奈曾给爱吃大众菜的观众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让子弹飞》,他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同样可以做给大家习惯吃了的东西,但那没营养,姜文不愿意坑人,电影在他的心中是至高无上的,犹如人的尊严,犹如王子的王位,他要捍卫,他不喜欢沆瀣一气的糊弄大家,他要大家学会去欣赏真正的电影,所以他呐喊: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也就是姜文从来不想向“钱”低头!为啥他的旁白如此之缓慢,想必这个呐喊姜文也是犹犹豫豫的,毕竟他也要为投资方体谅一下,人家不挣钱了,谁还敢陪你“To be or not to be”啊?但是我懂了,四年前在电影院里看《让子弹飞》时,在欢愉的末尾之处看到了画面里姜文孤独的骑着一匹高大的骏马背离我们独自前行时,我的眼眶湿润了,姜导真的不容易啊,他在告诉我,他也是被逼的干上了这一票买卖,但是他是接着干下去呢,还是干下去呢?(郭德纲的口技)那时的张牧之心中的台词就是:To be or not to be……那个时候就想写点东西感慨一下,但是不久《让子弹飞》就赚得盆满钵满,然后就会看到姜导频频出现在公众扬眉吐气洋洋自得的神采。这时候我犹豫了,因为都说爱艺术胜于爱钱,那是没见到钱啊,真的几亿大钞摆在你面前人性真的会变,所以我懒得写了,当时就想等待《一步之遥》,看他是否会选择了继续爆炒大众菜捞金,会不会甚至也做上这个“师”那个“花”的一路玩个囧翻天?

        果真,姜文没有沆瀣一气的加入虚假的繁荣,在生存与毁灭之间他做出了选择。在当下电影市场恶俗的空气里他给我们带来了《香水》,带来了《发条橙》,让我们《大开眼戒》领悟了电影的真谛!让充满阴霾的烂片当道的天空重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让真正爱电影的人看到了《太阳照常升起》!这个时候,我不能再懒了,那就《有话好好说》的写一点。

         当《一步之遥》的片尾字幕全部走完黑屏,当电影院的光亮全部打开,我发现只剩下我孤单一人依然沉浸在马走日最后微笑着死去从空中荡下的画面里,那一刻我想起了《鬼子来了》的最后的镜头,马大三被砍了头,脑袋滚到了一边,但是他却微笑着……此一幕彼一幕异曲同工,因为他们都在To be or not to be中做出了让自己痛快的选择!此时我仍然眼眶又多了湿润,姜文太孤独了!他在使劲的挣扎,就为了自己至高无上的热爱的电影,宁愿玉碎而不为瓦全啊!我向你致敬,姜文,你是一个捍卫电影的真正勇士!因为你没有见钱眼开!

         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说过,想要更好地理解一部影片,首先要先理解该影片是如何表达其思想倾向的。说起《一步之遥》那就不得不说起姜文的所有电影……姜文的演艺生涯可谓之少年得志一帆风顺,但这一切不是随波逐流的等待,而是姜文自我的不屈不挠的争取。最初姜文报考的是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专业,但却被以太丑而由劝阻没入取,那个年代盛行的是浓眉大眼鼻直口方的“高大全”形象,考官对于演员的选择有着时代的标准,但是这个执着的少年没有气馁,第二年他又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并被录取,姜文如愿以偿。在毕业前夕,姜文曾到当时一部中外合拍大片《末代皇帝》的剧组毛遂自荐申请出演尊龙扮演的角色大清国最后的皇帝——溥仪,但是遭到了导演的拒绝,理由很简单,说他不像!这个国际大导演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很诧异,不知这个毛头小伙是何许人也?姜文曾愤愤发誓一定会让这个导演认识自己——我的名字叫姜文。三十年之后,姜文与这个大导演同坐在70届威尼斯电影节的主席团的位置,那个大导演就是意大利著名导演贝托鲁奇,他早已在很久以前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认识了《阳光灿烂的日子》,认识了姜文。

         想就要做,这就是姜文,1985年刚毕业9个月的姜文被导演陈家林选中,在影片《末代皇后 》中终于再度如愿以偿演上了溥仪。为了这个角色,他全身心投入准备,找资料、看纪录片,专门去找溥杰,甚至晚上躺在了床上也要跟弟弟说溥仪, 最终得以塑造一个可恨可悲、可笑可怜的“末代皇帝”形象。至此姜文奠定了演艺生涯光辉灿烂的开门红。

         无论做演员还是做导演,姜文无疑都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才华和执着。《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成功坚定了姜文的导演之路,姜文也很快找到了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和感受,于是时隔六年之后他又推出了精心制作的《鬼子来了》,但是满心欢喜的火焰却被一盘冰冷的水浇灭,此片被毙至今不得已公映。对于影视创作者来说,作品就是自己的孩子,就是生命,不用多言可以想象出姜文的懊恼。其实更让一个导演懊恼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片子禁止公映,再来个取缔n年的导演执导权。

         《太阳照常升起》又如今日《一步之遥》遭遇到全民吐槽,观众大呼看不懂,报以姜文残酷的一击,六千多万的投资仅获票房两千万。连续两次的滑铁卢让这个倔强自我的汉子不得已也要面对现实,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陨落时曾愤愤表示,自己也能拍出一部让观众从头到尾哈哈大笑看得懂的电影。于是2010年他推出了《让子弹飞》,这是一部姜文唯一靠近商业片类型的电影,但是他屈服了吗?他就没有打算跪着挣钱,而是成功的站着把钱挣了!

         在《让子弹飞》序篇里,大家应该记得在一群土匪准备劫火车的那个场景,无源音乐却是李叔同的《送别》,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这是多么鲜明的的声画不协调,她恰恰是姜文内心世界的一种表现。自己本不情愿做个这样的买卖,但是如何?尽管姜文已经干了这一票,但当时他仍然不心甘,所以我们会在这部商业片里看到很多充分表达姜文自我文艺情怀的强烈元素:比如张牧之与小六子谈论莫扎特的那场戏,机位不动,画面整洁,充分体现人物的表现力,姜文透过张牧之之口感叹纯文艺与当下的遥远距离。无论久石让给他在太阳时创作的主题曲姜文依然拿到了子弹里,还是太阳里一个大手掌刻上的“尽头”到子弹里小六子一个夸张的大六墓碑,都是姜文在太阳时的情怀的延续……当然很多普通观众是很难体会的,中国观众习惯了看一个直白的易懂的故事,就像看京剧,好人坏人依据脸谱一目了然不愿费力耗神。所以我们将《哈姆雷特》翻译过来的叫《王子复仇记》,一个听上去简单复仇的故事,实际上莎士比亚要表达的主题是:To be or not to be。

         电影的独特表现力就是用画面说话。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塞尔说过,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她与音效音乐及对白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她是通过视听语言以其独特的具象性和直接性使观众从文字语言概念中解脱出来,激活了自身的感性思维。所以电影首先是感觉,一部好电影不仅仅在于一个好故事,其实每一个画面里都会充满了含义,不然镜头的意义何在?所以姜文在子弹里埋怨了观众,他用了一群愚蠢的肥鹅来映射了那群没头脑的愚众,大家都应该知道有一句成语叫:趋之若鹜,难道这个画面不正是该成语视听语言的表现吗?

          《一步之遥》遭到了大家的埋怨,因为故事没看懂。问题是姜文根本就没打算好好讲一个故事,他只是拿着这个故事来说其他的一些想说的事儿,这部电影需要我们自己慢慢地品味,细细的琢磨,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你只要在《一步之遥》沉浸进去了,就会找到你自己,也会找到故事的答案。为什么姜文要将故事放在民国时期,而又再现了大上海的昔日辉煌?是姜文规避现实少惹麻烦而有意选择了年代背景,还是姜文有意暗示民国曾拥有的盛世加以歌颂?再比如,选美的暗幕,跋扈的富二代,贪官小人无一不在影片中展示,难道没有姜文对现实不满的暗喻?还有王志文演的文明戏的剧院里,观众期待的不是真相,而是杀人,是看热闹,这不就是趋之若鹜的再现吗?不问真相,不取情理,没有价值观的盲从不正是时下的世风吗?当项飞田告诉马走日有一个活命的方法,就是参加拍电影将残杀完颜的实况再现表演一遍,演完了就可放他一命,起初马走日接受了,因为求生是人性的本能。我们都知道,在这个闫瑞生的故事里,姜文设计的马走日并没有杀完颜,我们可以翻译一下项飞田想说的话,就是如果肯出卖灵魂那就可以活命!这一点马走日在拍电影现场就幡然悔悟,他不能糟蹋一个爱过自己的好女人,更不能干出卖自己灵魂的事,所以他在To be or not to be中再次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绝不做让自己感觉不舒服的事情,马走日最后还是死了,但他早已做了视死如归的准备。姜文的希望是想唤起全中国的观众提高欣赏电影的价值观,不要再嚼那些没有营养的垃圾食品。

         姜文的电影从不复制从不盲从,他会始终带给我们一次次惊喜。现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犹如全民都爱喝上一口红酒,时下流行的恶俗烂片好比充其量也就是长城干红或加州红酒,而姜文的《一步之遥》那就是真正的拉菲!买上一盘DVD9型高清版的《一步之遥》拿回家再细细的品味一番吧,那华丽的场面,那精雕的细节,那些如痴如醉生动的表演,她一定会让你沉醉!

         整个《一步之遥》仍然透露着马走日,也就是姜文的孤独,他之所以孤独是因为在To be or not to be——委屈的苟活或为真谛牺牲中选择了后者,姜文要将一意孤行进项到底!

         中国电影市场一片大好,前景辉煌,成为赶超北美市场跃居第一的可能不会久远,但是观众欣赏电影的水准是不是也应该加以提高呢?而影视圈里的从业者们是不是也应该在To be or not to be中做出一个忘我的选择呢?相信大家都差一步之遥,姜文再一次为艺术电影做了奋不顾身的表率。向姜文致敬!向制片人马珂致敬!难为你们啦!

         中国观众距离懂得欣赏一部好电影仅差一步之遥,一起加油吧!

         最后,《一步之遥》最大遗憾就是她要不是3D的该多好看!

                                                            2015年元月10日于北京

  (注:昨日《一步之遥》总票房累计数:5.07亿,好像今天已下线。在写此文时是听着久石让的太阳主题曲完成的,有种悲壮感!)

上一篇:读《祈祷落幕时》,对亲情的守候与生俱来,绝境背后是人性的局限
下一篇:幼儿园说课总结范文精选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