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8.0,继《嫌疑人X》后,东野奎吾又一小说改编电影力作!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东野圭吾不仅擅长写别开生面的推理手法而且擅长于作品中倾注人性辉芒,在诸多推理迷眼中,东野圭吾俨然一个神话般的存在,高产而又优质,缜密而又温情。此前翻拍《嫌疑人x的献身》已然引起强烈反响,而2018年上映的《祈祷落幕时》不负众望的令观众在观影时大呼过瘾的同时,赚足观众的眼泪。影片以其严谨的伏笔设置、超越时空的情感跨度,将守望与执念,生存与死亡演绎得扣人心弦、荡气回肠。

  其中对于隐姓埋名者的感受、负罪者的自责、隐瞒者的愧疚、爱的表达等等的呈现与剖析,使得纵贯影片的,是关于自我救赎的思索以及存亡与爱的关系的辩证问题。影片的深刻性又赋予了影片不同于一般的、以推理手段为依托的影片的独特内质与特点,同时,《祈祷落幕时》主题的关注点又为以往推理题材的主题更新添一笔墨彩,带有社会派推理作品的风格,细腻严谨之中闪烁着温情与人性的光辉。

  影片推理情节并非通过剑拔弩张式的探案过程的推进与极具悬念紧张氛围的营造来开展,而是平缓入题,像如怀旧色调的日历。熙熙攘攘的街区、矛盾冲突的家庭关系,故事的展开不疾不徐,娓娓道来,都使得这部影片极具的生活真实感,淡化了推理的节奏紧张感。尽管推理的紧张感稍有冲淡,然而作为所谓日本年度最佳推理影片,其节奏可谓是由缓入急,其推理的严谨缜密程度仍是可以得到确保的,可谓是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影片中的暗线与伏笔,设置得便尤为精妙。

  第一个便是焦尸的存在。在东野圭吾的作品中,似乎“身份”是一个重要的伏笔,通过“身份”的互换以及身份的模糊化来隐瞒案件实情,像如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替死鬼的尸体也是通过被烧焦的方式,来模糊掩盖死者真实身份,从而骗过警察的眼睛,而在影片《祈祷落幕时》之中,父亲的自焚则是对几十年来以另一个人身份苟活于世的生活的终结、是对女儿倾尽生命运的守护,若不能以自己的“身份”存活于世,恐怕是比死亡更加痛苦残忍的事;而为了女儿前途不毁,父亲宁愿以他人身份苟活于世,当真是沉重隐忍而又可以称之为伟大的父爱。

  而女儿掐死父亲免去父亲被焚烧的痛苦的时刻,撕心裂肺的呼喊可谓是紧紧触动着观众的心曲,也是全片泪点所在。站在道德准绳之上,我们是无法妄加批评审批的,因其是出于爱的目的的杀害,这也就牵扯到女儿的罪责问题,第一次杀死强奸者,第二次杀死父亲,出于自我保护,出于爱,怎能说其有过错呢?其二便是女儿房间的墙壁。猩红热烈而又压抑的红色,昭示着血腥与杀戮,其上画中内容,又暗合故事内容,这些就需要观众用心去探寻与发现。

  小帅通过对日本电影的研究发现,日本电影似乎对着“时间”这一概念有着独特的理解视角与青睐选择。就如《祈祷落幕时》中跨越三十年悬而未决的心声,在《你的名字》等中对于时间交错也都有独特的诠释,也是东方美学中委婉而又悲壮的表达。不知道大家对这部东野奎吾的小说改编电影《祈祷落幕时》有怎样的理解呢?欢迎大家在评论下方留言,一起讨论吧!

  举报/反馈

上一篇:桃姐、初学者和飞越疯人院,那些牛叉闪闪的电影推荐第33弹
下一篇:《诡爱》踩华语恐怖片四禁区 开拓惊悚片新类型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