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同学麦娜丝》的影评大全
《同学麦娜丝》是一部由黄信尧执导,施名帅 / 郑人硕 / 纳豆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同学麦娜丝》影评(一):「一點點繼續接受社會規範的力量」
黃信堯:「人其實是很悶的,偶爾的時候你也需要療癒。就看【同學麥娜絲】,或許可以療癒你一下下,然後給你一點點繼續接受社會規範的力量。」
很多評價說這一部故事線缺乏,結構凌亂。
看完後覺得確實是這樣。
但是沒有影響到創作者帶給我滿滿的歡樂和眼淚。
拿這部和大佛普拉斯做了個比較:
大佛是講南部邊緣人,
同學麥娜絲是中部中產,
不知道會不會再拍一部北部有錢人?
哈哈哈
《同学麦娜丝》影评(二):《同學麥娜絲》- 人生上了色,然後呢?還不都是唬爛出來的
《同學麥娜絲》的問世,是他的紀錄片《唬爛三小》及阿堯生涯的「Plus」,可是電影的觀點及視野卻如其名「Minus」;同樣都是阿堯自己的(短)影像故事之延伸,《大佛普拉斯》成功對短片版文本提出了一番擲地有聲的申論,《同學麥娜絲》則將《唬爛三小》的真實及形式帶入戲劇之中,本質上是部劇情片,實質上有許多「破格」的時刻是偏向紀實性。 阿堯式的「破格」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而這種打破影像之牆、讓作者跟角色進行對話通常是紀錄片的形式及路數,而我們卻能在劇情片看到這樣子的形式手法,也只有阿堯自己能打出這張出人意表的牌;不過,令人擔憂的就是他未來的創作之途會不會被自己的「堯式趣味」給沖淡。 就像剛剛提到的阿堯式破格,阿堯清晰嘹亮且辨識度極高的聲音是他點綴影像的其一方式;從《大佛+》就能看出他不僅想扮演著故事導讀員(說書人)的人設,也想徹底彰顯他身為作者的企圖心及個人標章,一方面想走出甜蜜生活製作以往所附帶的「鍾式手筆」,台灣有這樣的創作者更是難得;在初試啼聲上獲得滿堂彩,第二次玩相同的東西則有些故技重施,會膩嗎?我覺得不至於,但阿堯往後想要持續將他身為作者的個人特色放入電影中,並成為一種「人設」,勢必問題就大了。 《同學-》的開場有段屬於作者自己戲外的「前情提要」,隨後便切入了故事主題,與其說阿堯的風格是肆無忌憚的去翻玩情節及人物,說貼切點,這就是每一位有理想的電影人所追求的「任性」,當然這會呈現出「喜歡的人會很愛、不喜歡的會十足厭惡」的極端值,所謂「成也風格、敗也風格」是《同學-》不如《大佛+》的原因,畢竟這會是作者自己的路數及同樣的戲碼重演。 四位同學的故事線時而交會,卻也時而錯開形同多段獨立故事般,是中年男子的悲哀,時不時的牢騷、時不時光是想到都覺得心寒,主題的確鮮明且偏直球,阿堯式悲喜交加的嘲諷仍在片中扮演著出色的配角(甚至有些搶戲),要說片中的價值觀「太過直男」倒是還好,中年男子泡在茶店刁牌刁菸講些垃圾話,其實這讓整部片更像是一場中年(已婚)男子的「牢騷唬爛大會」,觀點相對的單一且傾向男性。 本片最明顯的問題仍敗於敘事及統整角色的梳理能力,片中人物編導所賦予的情感重量時而過重、時而過輕,有些人是扮演著極具爆發力的高潮、有些人則解構並影射出了面臨中年危機的眾生相,鬆散之餘亦不會失去其魅力及輪廓,四人聚在一起是具有凝聚力及溫度、分開獨立觀看輪廓各自的深邃之處完全不同,身為觀眾是能感受到這四位角色的觀點及境遇,尤其納豆及劉冠廷兩人的表演著實出色。 阿堯最後給予觀眾的「突如其來」,也許這就是他一直所說的「療癒」,沒有《大佛+》結尾來得意味深長,《同學-》反倒更直白,但療癒歸療癒,也沒有電影結尾濁水溪公社的柯董直接來首〈卡通手槍〉來得深得我心,濁團的三首歌曲在本片都使用得恰到好處啊。
《同学麦娜丝》影评(三):我們永遠都要相信明天會更好,我們也必須這樣相信。
看笑了《唬爛三小》是幸福的,因為他們能夠心領神會那種朋友間的至情;看穿了《同學麥娜斯》,因為他們先我們到達了該到的地方。
每個人的碩博士論文都是帶血與淚的,《唬爛三小》作為詩家的碩士畢業論文當然亦是如此,片中,每一章節的主角都以他紀念冊高中時的照片配上座右銘為標目,他們或自稱南風或自稱自由,但這是標目(人生的初期)而不是紀錄片的主題(人生的樣子),四個主角莫不被種種生活上真正的問題侵擾,卡債、女友、工作、家庭、車子、房屋,都打碎了高中時的夢想,四個朋友莫不遁入尋常人生的模式(甚至更卑下),沒有人會也沒有人願意提起高中時的雄心大志,提起來太傷人。人一長大,對人生的設想也就務實起來。人生的苦悶似乎就只能透過唬爛喫煙喝茶來排解,但無論如何他們還有自在軒,還有彼此,《同學麥娜斯》裡,則是連這樣親密的彼此都灰飛煙滅。
《同學麥娜斯》是《唬爛三小》詩化的結果,這是毫無疑問的。情調上的差別在於後者所呈現的生活的虛無,直接的失落,是勞碌與壓力下的結果,是一時間厄運不幸同時出現的一種無力感;前者的虛無,則是親歷人間種種後,一切期望與希望、臆想、美善的消磨。
罐頭在按摩床上死了兩次。第一次,因為大量的卡債,他吃了整罐瘦不停,叫了小姐等死,機運讓他沒死成,反倒給他一個重生的機會。第一次,死的是無光無亮的自己。第二次,他終於將要一親女神的芳澤,此時他才驚覺,過去有如太陽一樣柔和美好的女人,除卻了一身的包圍她的光芒後,一切都是那樣的醜陋不堪,再也沒有過去的崇高與幻想。她用對待客人的方式對待他,當他說出:「你等我,我去準備一下之時。」罐頭才發現不僅自己長大後會面臨這些自身與世界的衝突,「月娥未必嬋娟子」女神已經不是當初那個遙不可及的女神,而是一個與自己一樣殘破的淪落人。
「先抽起來放著,不然等等睡午覺時還要醒過來抽歐」電風的苦悶是四人中最顯眼的,但他的苦悶往往都只用這種虛浮的唬爛來迂迴曲折的表現,只有在獨自面對攝影機時——也就是在另一個時空中——才能訴說真正說出「我能給他什麼?」這種自我懷疑。他就像被拋入這個世界一樣,孤單的自存,無處可以訴說這些苦悶,朋友,妻子都沒辦法真鎮了解自己的愁苦,這是各個生命間無法跨越的鴻溝,一種靈魂生來固有的孤獨。就連一心只為他人著想的閉結,都只能做到某種程度的同情,而無法真正了解。
四人都一樣,一樣的年紀,一樣的一事無成,一樣的處於一個不上不下的年紀與生命狀態,他們都渴望與為生命找到一個破口,確實也找到了,罐頭見到了女神(卻打碎了自己的青春)、電風結了婚買了房(壓力與虛無感則迎面撞來),添仔則終於找到了發票上失落的四號,但他卻忘記了自己是要拍電影的人,這件事只剩閉結與老婆仍如此相信著。然而老婆的叮嚀與閉結手製的劇本仍舊沒有辦法勾起他當初要拍片的夢想。當閉結嘶聲力竭的為他加油拉票之時,他不知所措的尷尬表情並不只是有愧於三個友人鼎力支持,而是他終於想起來自己是個導演,然而此時他已站在一台四號的卡車上了,一身上下也只剩這個四號了。
電風對於認真卻無回報的喟嘆、閉結莫名其妙的死去,讓人感到每人每日的繁忙,夜裡在回顧中感受到的不是滿足,而是更深的空虛感。每個人都已盡可能的好好的過完了這一天,但卻為什麼不得回報?為什麼沒有一絲絲充實的感覺?為什麼我們不曾如小時候設想的成為房地產廣告中的人物?無所不在的疑問所帶來的焦慮無一不讓我們心慌,或許這正是電風為什麼要跳下水的原因,也是黃信堯不斷問自己的問題。
《唬爛三小》片尾,傑仔在一天喝了五杯綠茶後說:「人生實在沒什麼意義」這種無來由的哀感是萌發自人存在的初始,而隨著人的理智撞擊到世界的荒謬後不經意的流露。
世界的荒謬、人間的孤獨,都歸結於一個問題:「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很多時候這是一個必須被回答的問題,也是日日夜夜不斷叩問自己的問題,確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它關乎我們生命的本質,答不出來或稍有遲疑,就好像代表著我們是不配活著的一般。可是答案是那樣難尋,找不到答案,所以我們的人生真的沒有意義嗎?
閉結說:「明天會更好」他的話可以作為應對的這個問題的方式。因為他說的沒有錯,明天必然會更好,不是我們真的有能耐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明日世界,也不是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讓我們有資格獲得一個更好的明天,而是我們如是相信,也應該這樣無道理的確信,才能讓我們繼續忽略那個問題,便可以停止向自己詢問活著的意義。
#同學麥娜斯
上一篇:老婆是独生女,我自愿做上门女婿,婚后老婆让我感动不已
下一篇:原创《星光大道》最火童星阿尔法:不惧被嘲秃顶长残,坚守本心做慈善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