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动物城》里有哪些隐喻?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虽然还没有看到什么权威印证,但我觉得主角叫朱迪,女性警察,初入职场破大案这些设定大概是在致敬《沉默的羔羊》和Jodie Foster

  

  这部动画片里的讽刺实际上都不算隐喻,甚至有些直白,但迪斯尼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们能把这些话题处理得老少咸宜。

  非城镇户口的兔农们小农意识偏安一隅,从事低附加值的劳动以及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

  到大城市追逐梦想的年轻人,吃即食快餐住着廉价公寓,脆弱得承受不起一次离职的打击;

  为了拿到绵羊票仓而提拔助理的狮子市长,出现不稳定因素后息事宁人明哲保身;

  卧薪尝胆数载风霜的副市长挑拨种族主义斗争沽名钓誉借机上位最后锒铛入狱;

  自动化时代仍然尸位素餐的树懒衙门,开得起跑车的机关单位办事员;

  官僚作风的水牛局长搪塞民众回避现实掩盖自身无能;

  因舆论导向而被调职转岗的娘娘腔豹子;

  女性在特殊工种就业中面临的性别歧视;

  拒绝为低保人群提供商品服务的大象店员;

  利用他人对儿童的同情心进行欺诈的狐狸;

  视人命为草芥却信奉家人第一的黑手党;

  以及,卖盗版蝶的黄鼠狼;

  群体迷失的仓鼠金融白领;

  问来问去都too simple的猪记者;

  当然,还有本片的片名,Zootopia,动物园+乌托邦。

  这部电影比今年的任何现实主义题材都好看,一部寓言式童话,标志着保守派彻底失去迪士尼。

  一。

  人们对于兔子的刻板印象使得朱迪的警察梦从小就被嘲笑。

  然而到了号称『一切皆有可能』的Zootopia,警察局长也免不了对朱迪的刻板印象。

  『平等梦』的破碎是寓言第一层。

  当朱迪克服了来自外界的歧视,终于成功破案亲身证明了种族偏见的狭隘性后,却在记者招待会的讲台上将罪因归就于不同种族的先天DNA。

  一时人心惶惶。

  作为物种偏见的受害者的朱迪,却亲手用同样的偏见重演了童年歧视。

  只不过,这次她成为了施害者。

  在偏见受害者内心深处,或许也深藏着对其他物种的偏见。

  所谓的歧视,是否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认知方式?

  人类刻板印象的认知方式是无法避免的么?这是寓言第二层。

  整部电影最大胆的一笔则是绵羊副市长的阴谋。在一部简单的『政治正确』的动画片中加入了对种族权益与话语权的反省。

  当一直处在弱势种族的绵羊拥有了话语权后,却一门心思要通过把对方踩在脚下爬上顶端。

  种族歧视中受害者在既得利益后,是否会形成新的话语关系,对抗新的弱势群体?

  我们渴望的到底是平等的『权利』,还是『权力』?这是寓言第三层。

  任何弱势群体面对的只有两条路:争取自己的权利,争取普适的自由平等。

  二。

  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黑人主持人Chris Rock一边抗议着黑人演员的弱势,一边把种族偏见的stereotype套在亚裔身上。

  They sent us the most dedicated, accurate and hard-working representatives....If anybody is upset about that joke, just tweet about it on your phone that was also made by these kids.他们把最认真、精细和刻苦的代表送了过来。...如果你对我的笑话感到不满,尽管发到网上好啦~反正手机也是这些孩子们制造的。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

  1) 黑人作为以往的弱势群体,在几十年的平权运动中终于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些地位,如今却有一部分黑人在各种民权运动中挤压别的少数族裔--成为了自己曾经最憎恶的压制者。奥斯卡颁奖礼上这位拿亚裔讲笑话的主持人就是典型的『我已经拥有话语权了现在让我来欺负你吧』。

  这对应于绵羊市长的举动,一方面是长期处于弱势的群体崛起后的报复与矫枉过正,更多的是深埋在人性内部的对『权力』的渴望而不止是对『权利』的需求,哪怕是以新的噩梦为代价。

  2)很多美国人一想到黑人就是『犯罪率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而一想到亚裔则是『数理化书呆子、吃狗肉』。很多人认为前者属于无法容忍的『歧视』,后者则是『偏见』罢了。但歧视和偏见如何划分呢?

  当大家认为兔子『没能力当好警察』,狐狸就是『狡猾』时,哪些算歧视哪些算偏见?而当朱迪说食肉者的DNA中有『野蛮』倾向时,歧视和偏见的界限越发模糊了。

  从DNA差异的『事实性描述』到性格、能力、品性差异的『道德判断性描述』,其实只有一线之隔。

  从『女性有生育能力』到『女性不适合做企业领导』,这其中有多少是自然构成性差异,又有多少是社会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势灌输给我们的差异?

  三。

  回到前面说的两条路:追求自己的权利,追求普适的自由平等。

  前者诉诸政治,后者却需要整个社会的思想启蒙。

  第一条路面临的问题是:如果每个族群/个体都以追求个人权利为最终目标,那么得到权利后的族群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滥用权力的绵羊?请注意,权利和权力是两个概念。

  以黑人运动为例,对于有些黑人,争取种族平等只是初始口号,在他们奋力拼搏尝到甜头后,很快运动的方向不再是种族平等,而是争取『黑人和白人』的平等,而其他种族该受歧视的依然受歧视。当美国各处插满了『Black Lives Matter』的旗帜时,『All Lives Matter』已经被指责为拒绝直面种族歧视的一种政治不正确了。

  四。

  第二条路则要难走的多。

  追求普适的自由、平等,说来容易,但西方用了几百年也没完成启蒙时代的使命。

  『人人生来自由』,但骨子里的刻板思维是很多人认识世界的主要框架,这些人无法避免地爱贴标签:女人不理智,南方人精明,90后都爱自拍,艺术家精神不正常,处女座有洁癖...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把他人套在刻板原型里的倾向,但越是对人性充分了解,越能用理解去看待人性的不可避免,用开放去看待自由的一切可能。

  然而福柯告诉我们,没有权力就没有话语权,没有话语权的人没有真正的精神自由,他们获取的只是被拥有话语权的人定义的知识。因此他们既无权定义自己,也只能活在他人对自己的定义下。因此,权利与权力是无法割裂的。

  这个道理在200多年的女权主义历史中已经展现的很清楚了。作为在男权话语主导下『被定义』的女人,既无权反驳社会对自己的刻板印象,也无意识的自我认同于这样的刻板印象。因此『女人要嫁个好男人才是成功的』这句话并非是男人强加在女人身上,而是男人女人共同被教导、共同相信然后共同维护得以延续的。

  唯一能打破这个链条的只有权利的保障。有了平等的受教育和工作的权利,才能拥有话语权,才能实现精神和人格独立,拥有应有的权力。

  相应的,种族平等的思想解放也离不开权利。黑人争取的工作机会、教育机会,就是为了弥补他们因为阶级差异带来的权力差异。有了饭碗和话语权,才谈得上消除歧视。

  所以白人要的是『公平』,而黑人要的是『平等』。因为如果根据权力公平分配权利,那么黑人永无出头之日。

  但问题是,当黑人争取到了『平等』时,他们其实要的是『更平等』。评论里

  @高克之 一句话总结的太妙:『沒有權力就無法爭取平等,擁有權力就無法保證平等,這真是亙古不變的矛盾』

  普适的平等所要求的思想境界太高,而人性中对权力本身的渴望远远强于大部分人思想境界所能理解的普适自由。用个简单而不恰当的例子就是,假如每个人都有靠手中权力受贿的机会,难保会有多少人犯罪。

  因此第二条路之所以难之又难,除了既得利益者不愿打破阶级壁垒以外,人性本身的弊病也是一大因素。

  五。

  疯狂动物城是个喜剧结尾,从小看惯了迪士尼的我对此毫不惊讶(印象中唯一没有喜剧大结局的就是《宝嘉康蒂》,不过迪斯尼还是耐不住拍了续集啊)。

  朱迪和绵羊副市长,都是曾经的弱势族群。当绵羊副市长发现自己败露时,依然对Judy说『We are on the same boat』希望以此拉拢朱迪。而最后没有朱迪的功劳,绵羊副市长也不会被绳之以法。

  在我的理解中,这部电影是在反思后给出了试探性的回答:或许平权运动应当是思想解放与权益平等并驾齐驱的。认识到差异性背后的自由与平等,才能让权力为自由平等服务,而不是用权力制造更多的歧视。

  ----------------------------------------------------------------------

  朋友圈转载请注明链接和出处;公众号转载请私信。谢谢:)

  疯狂动物城这部动画电影,它用儿童视角来反映美国的社会问题,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通俗地讲,这部电影有很深的思想性和很高的艺术价值。影史上那些伟大的作品,往往都要有两个必要的元素。第一个是反映伟大,深刻的人性;第二个是涵盖了当时诸多的社会问题,对于诸多社会问题有一种深刻的反思。伟大的电影,必须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其中之一,甚至两者都要具备。这部电影小孩子从里面看出了正义战胜邪恶,看出了诸多天真童趣。成年人也能从中反思很多当下美国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这种思考,是相当有广度和深度的,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它在一种轻松调侃的语境当中,来对社会问题进行反思。这一点非常类似《阿甘正传》,也是用一种轻松调侃的口吻来反映美国诸多社会问题,说白了就是,原来政治也可以用这么萌的形式来体现。

  这实实在在就是典型美国梦的反映。

  什么是“美国梦”?很多朋友看过《阿甘正传》,阿甘小时候身体很不好,一条腿还有毛病,而且智力有点障碍,可是他不抛弃,不放弃(脑补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勇于坚持,什么事都很执着努力地做,最终也得到了很高的社会美誉度,这个就是美国梦。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能给你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不论你的起点,出身,只要你努力,奇迹都会发生,好运都会降临。因为美国需要世界各地的人才来到这片土地,共同来建设美利坚合众国,所以美国梦要保障每个人的人权、工作权、生存权,保护每个从底层上来人的合法利益,使每一个勤劳守法的公民能够快速走上上升通道。美国梦是美国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是美国国家的政治正确。

  美国梦最直观的价值反映,就是不起眼的人物通过个人奋斗最后得到社会认可,而且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是在给美国国家打了一个大广告。

  美国梦和我们中国梦不同就是,中国梦强调国家梦想的实现,进而带动个人价值的提升。而美国梦推崇个人梦想的实现,通过个人价值的提升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这是两种不同的思路。

  而疯狂动物城到底怎样“萌化”美国政治和社会问题呢从而体现“美国梦”这个主题的呢?

  首先,《疯狂动物城》里边朱迪励志的过程,就是美国梦的一种典型反映。她有一层社会隐喻,政治隐喻,这个隐喻就是美国梦。第二,这两个主角在美国社会想实现美国梦没那么容易,为什么?因为各种各样的歧视无处不在。你看主人公朱迪,小兔子,她第一天来到警察局报到上班,门口那个豹警官,就说 “噢!你简直太可爱了!” 人家朱迪就很不愿意,我们兔子跟兔子之间说 “可爱” 可以,你说我们可爱,就有一种嘲笑我们娇小、无力、弱势的感觉在里边,这是不是一种歧视?有人说那这兔子太敏感了,说她可爱她就能联想出这么多的事儿,其实也不是兔子敏感,恰恰是美国社会种族歧视的一个缩影,像美国黑人,我们都知道面临种族歧视已经好多年,黑人和黑人互相开玩笑,说“你这黑鬼”,可以,但如果白人要这么说,这事儿就大了,在美国社会,白人对黑人的歧视永远是社会一个非常敏感的一个神经。美国社会反对种族歧视形成一种传统,歧视,这两个字,摸不得碰不得,这是显性的,可隐性的呢,美国黑人整体的素质,包括在社会上对公德的这种表现力,各方面来讲,要弱于美国白人,所以面上来看,种族歧视摸不得碰不得,但底下,歧视,暗流涌动,几乎无处不在。再说回来,疯狂动物城里边兔子朱迪的这种歧视,其实就是美国社会种族歧视的一个缩影,而且在种族歧视的范围之上,有诸多歧视,比方说,精英对屌丝的歧视,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歧视,你看在警察局里那个牛局长,他就对这个弱小的兔子就充满歧视,因为你不可能干成什么事,而朱迪励志的起点就在于别人歧视我,我就要好好干。所以说,这里边“歧视”应该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社会问题。

  我们国家存不存在歧视?精英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城里人对乡下人的歧视,同样存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在媒体上每天高喊,反对歧视,我们要对农民工好一些,提高农民工的地位等等,结果实际生活当中,要是身边有个农民工,就会觉得是不是他很脏?得离远一点;家里头要是雇一个农村来的保姆,就会怀疑人家是不是道德有问题?会不会偷我家东西?恨不得在家装摄像头,这种歧视就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只要人分三六九等,就一定会有。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歧视。

  疯狂动物城里还有一些“特殊歧视”,比方说另一个主角,狐狸尼克,他的歧视体现在哪儿?典型的“江湖骗子”。因为狐狸在动物界里头名声不好,所以很多人不相信这个狐狸尼克,你狡猾,啥事我都信不着。所以他也不可能找到被大家信任的,有担当的工作,因为“江湖骗子”的“感觉”,他只能是在这夹缝中求生存,干点投机倒把倒买倒卖的事儿,这就是美国社会的另一种歧视--刻板印象。你看这个狐狸尼克,他身边很多动物,完全就不相信他,就好比在我们生活中,比方说一个店里有两个伙计,一个是普通人,另外一个是从监狱里刚出来的,犯过盗窃罪。店里一旦要是丢了东西,你本能地就怀疑,就是有前科的伙计干的。其实这是一种常识判断,有时候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一个人,不一定准确,但这个东西在人心里会放大,从而形成一种阴影,这种阴影是很正常的,也同样是很难抹平的。

  尼克和朱迪这对CP对于“刻板印象”的回应就是,我们自己争气,自强,面对“歧视”不能怨天尤人,确实自身或这个种群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么?要想不被人家歧视,从自己做起,改变身上的这些弱点。所以我想这里边的尼克,后来变成了一个很真诚帮助别人的狐狸,而朱迪由一个弱小的兔子,变成一个勇敢的警官,这都是自我改造,从而自我实现非常重要的一种体现。我想这也给社会问题的解决呢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

  所以《疯狂动物城》好在不仅有分析问题,还会拿出一些充满正能量的解决方案。

  当然,这里边我认为最有分量的一种政治影射与社会隐喻,是对美国社会一些权力人物的讽刺。动物城的这个市长是狮子,一个食肉动物,很强势。你看和他搭班子的副市长,居然是一只绵羊,看起来很弱小,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呢?这绵羊也自我解释了,说我其实就是这个狮子市长的一个助理,被他呼来喝去的,但他为什么需要我呢?因为动物城里边,绝大多数动物是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没有食草动物多,所以一到选举期,他需要食草动物的选票。像美国大选不论你是什么人,一人一票,那毫无疑问跟强势的精英相比,弱势群体更多,而弱势群体的票数是要决定美国总统最终归属的。所以狮子作为强势的市长,他需要拉一个竞选伙伴,为什么拉绵羊呢?绵羊后边代表的是大多数弱势群体的票数,把你拉过来就等于是给我投票了,所以他需要这样一种搭配。我们看美国大选的时候就是这样,往往总统选举期和他的政治伙伴,这个副总统,一定会弥补他在竞选过程当中某个缺憾,比方说这个州的选票我拿不下,那我的这个竞选班子里边支持我的人,或者说我的副总统,就是和这个州关系密切的,支持率极高的人,我和他搭这个竞选班子,合作,往往就对我的选举票数是非常有利的。还有一种方式呢,比方说奥巴马上台之后,马上把以前的竞争对手希拉里任命为国务卿,事实上就是原来支持希拉里的人,相应也会跟随着希拉里支持奥巴马政府,这是一种政治合作,也是一种政治妥协。

  所以狮子拉绵羊,作为领导班子的伙伴,这一幕就是对于美国现行政治生态的强烈隐喻,那这里头故事的主线是什么?有人背后陷害,结果一些食肉动物疯了,露出疯狂的本性,开始要吃食草动物,这样对整个动物城的食草动物威胁很大;更主要的是,狮子市长就是食肉动物,如果食肉动物疯了,那么对于他作为市长的执政合法性会产生威胁,所以狮子市长采用了什么方式?把疯了的动物抓起来,研究他们为什么疯,秘密封锁消息,绝对不能对外。可被朱迪和尼克两个人用手机给录下来,捅出去了,最后狮子市长下台了。可能有很多了解美国历史的朋友知道这个其实就是在影射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水门事件。一个位高权重的人,因为不尊重公众知情权,背后搞一些小动作,欺骗了公众,直接下台,这也是美国政治形态的一方面。尼克松总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半道辞职的美国总统,其他往往是因为暗杀或者其他原因,直接引咎辞职的就尼克松。

  狮子最后辞职下台被拿下,而且很滑稽的是,我记得电影里边还有一个镜头,狮子在电视上还做评论,就像很多美国总统退下来之后,像布什,克林顿,把以前这些东西到处给人讲,做演讲,作评论,挣了好多钱,在这上都发了财,比他当总统挣得还多。而且我倒觉得这个羊副市长让自己的属下变成绝命毒师,制作毒品给食肉动物注射上就马上变疯,开始咬食草动物,这样食草动物整体感到恐慌,从而利用这种恐慌把食肉动物撵出动物城,消灭种族,采用这种非常手段当市长,掌握权力,统治动物城,扳倒以狮子为代表的食肉动物。食草动物人多势众,这个过程非常深刻地反映了民主,虽然我们人人都欢迎民主,但是民主不是完美的,它极容易形成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力,就当多数人存在着一种偏见的时候,那么少数人在民主制度下就容易倒霉,民主有时候是表现大多数人利益的,那么少数人的利益怎么办?尤其是当统治者要利用多数人选票,他要倾向于保护多数人利益,那么少数人利益怎么办,是不是就倒霉了?电影里边提出了一个对民主制度非常深刻的思考。我们以往的传统观念认为好像大多数人永远是正确的,人民群众永远是正确的,其实不尽然,因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有时候甚至不如一个个体清醒,而当一个清醒的个体,他想融入到群体的时候,自己不被认同,他就特别渴望一种认同感,所以当人为了进入群体的时候,容易丧失是非观,因为他要把自己的“是非”当做一种“生意”交换出去,你看我认同你们的价值观,我进入到你们的群体,寻找一种温暖感和存在感,他会觉得这很安全,所以往往有时候,一个个体加入群体之后,反而丧失了智商,丧失了情商,丧失了是非标准,成为极容易跟随群体去作恶的一个个体。我们看绵羊副市长就在利用食草动物庞大的群体,他通过自己背后这种苟且手段阴谋诡计,煽动整个群体站出来为他说话,扳倒食肉动物,他就会重新掌握这个权利,这个场面整个情节设计之精妙,让我们思考民主它是最不坏的东西,但民主并不见得是最好的东西,我们选择民主,不见得就是最上佳的选择,但是你要放弃民主,却有可能带来罪恶,这就是民主给我们社会提出来的悖论,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动物城里也说了,尼克和朱迪两个人就象征着法治。他们通过法治的手段最后制止了绵羊副市长这种作恶的行为,也就是说民主如果要想正常前进的话,法治是一个基础保障。这个法治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当有人试图操控民主的时候,做出一些坏事的时候,法治要及时制止,给他急刹车并把他这种罪恶行为消灭,或者控制在萌芽状态当中。第二,当民主的程序正义也做到了,多数人就是这么盲从,要侵犯少数人利益的时候,那好,法治要保护少数人的合法权益,不要让人权的底线从他们身上碾压过去,所以在这点上来讲,我特别佩服《疯狂动物城》这方面的创意,这个想法非常之深刻,引人深思。

  我看到这儿的时候,想起我做新闻评论,还是我看到的诸多社会现象,觉得这种形式在以往的电影里边,好像很少得到这样的反馈,它不仅提出问题,它也在思考怎么解决。当然这个片子无处不在的政治隐喻,真的是非常非常多,比方说最有意思的是那个车管所的树懒形象,说它长得跟咱们国民老公王思聪差不多不为过吧,一笑呢都是慢镜头,说话慢吞吞,反映了车管所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其实这个我们很多朋友也有这体会,咱们排队缴费、办证等等过程当中,都可能碰到这样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情况;或者拖拖拉拉,办事效率极低的公务员,美国社会这现象同样大量存在,这一点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如果国家福利太好了,普通人就没有什么动力,我想如果有生存压力就会有上进的动力,就不可能这么慢吞吞。可是福利好了之后,我干活不干活也无所谓,也能活,还活得挺好,那我还干嘛呀?所以福利太好也是容易养懒人的。这种社会现象北欧英美一部分城市都能看到。这个福利主义,到底是好还是坏?一把双刃剑发人深思。

  疯狂动物城里还有那些吃冰棍的小仓鼠,背后隐喻也非常丰富。小仓鼠形象更萌,一排一排地出来,极有规律的按统一整齐的步伐往前走,象征美国社会一些白领阶层,朝九晚五的上班,包括华尔街搞金融的,每个人西装革履,这些人看着好像是社会精英阶层,其实生活枯燥无趣,甚至每天吃着大量的垃圾食品。比如那个冰棍,就是已经被转化二次加工的垃圾食品,你看卖他们冰棍的狐狸尼克,从大象那里骗来了超级大冰棍,把超级大冰棍融化了之后,再加点添加剂什么的,就变成了一个个小冰棍,把小冰棍再卖给这些仓鼠,赚取中间差价。这其实就是理财产品的转化形式,一种包装。比如美国次贷危机就是把房贷这种理财产品,包装出来之后,把风险一层一层传递,最后那边资金链条断了,这边就形成了次贷危机。尼克做这生意就代表这种拆分上市的金融手段,其实就是一种投机生意,象征着美国这种金融发达的国家,里面隐藏着很多这种理财上的隐患,这又是很丰富的社会隐喻。

  再比如说兔子朱迪,执行公务过程当中抓黄鼠狼,那黄鼠狼象征着什么?大量怀揣着美国梦,从外国进入到美国的小青年,以为这里遍地都是黄金,到这儿才发现美国社会生存竞争同样很激烈,没那么好混,结果混来混去把他给抓进去了,潦倒了只能干这个事儿。《中国合伙人》里边,邓超演的那个自命不凡的孟晓骏,以为到美国马上就有用武之地了,可最后碰了一鼻子灰,最后还得回国,还有《北京人在纽约》那句名言,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你也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美国梦也不是说你到了美国,什么事情使劲努力就会有一定的发展,就会获得社会地位,不见得。因为任何一个社会成熟之后,往往都会出现上升通道被一些精英人士垄断的现象,你再想往上走很多东西是固化的,很难去突破,所以这一社会固疾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在发展过程当中,都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写了这么多,我是希望通过深入的了解《疯狂动物城》这部电影作品,从而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迪。看完这部片子,我是有冲动二刷三刷四五六七八刷的,里边的细节和隐喻我反复体会,从这个角度去考虑,人家是怎么样拍出这种电影的?怎么宣传主旋律的?固然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一个移民国家,一个年轻的国家,但他同时拥有很强的包容性,在思维方式各个方面给电影创作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源泉。同样,中国眼下处在一个伟大的转型时期,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同时种种社会问题也非常复杂,我们应该诞生一部,无论是小说,电视剧,还是电影,尤其是电影,至少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从而配得上这一个伟大的转折时代。我倒觉得疯狂动物城应该是给所有中国电影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话题,去思考,去提高。

  资本主义构建的乌托邦:浅析《疯狂动物城》中的部分隐喻

  一. 绪论

  《疯狂动物城》是2016年美国迪士尼公司出品的3D动画,该片讲述了在一个所有动物和平共处的动物城市,兔子朱迪通过自己努力奋斗完成自己儿时的梦想,成为动物警察的故事,并最终在2017年的奥斯卡奖评选中荣获最佳动画长片的奖项。该片除了精致的建模,有趣的剧情,优秀的配音和杰出的声效设计之外,在剧情中也隐藏了许多隐喻。由于疯狂动物城在剧情上的隐喻较多,本文无法逐一分析,因此笔者会选择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隐喻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电影中折射出的主创的思想。

  本文的第二部分将会分析几个疯狂动物城中的隐喻,第三部分将会分析影片中折射出的主创们的想法。

  二. 部分隐喻分析

  首先,电影中的第一个隐喻,就是电影的片名。事先声明,笔者对《疯狂动物城》的国语字幕还是较为认可的,但是,在片名上,译制方却并没有把握住片名的精髓。按照原始的片名,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Zootopia, 相信敏感的读者们已经发现了,片名是源自著名英国思想家托马斯·摩尔的著作《乌托邦(Utopia)》。为了分析这个片名的隐喻,首先笔者要在这里简述一下乌托邦的基本信息。

  乌托邦是摩尔所构建的理想国的名字,属于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范畴。在《乌托邦》这一著作中,摩尔构想了乌托邦这一理想国。鉴于当时英国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给底层民众带来的痛苦以及当时英国封建君主制向君主专制的转型中所产生的黑暗,摩尔构建了一个名为乌托邦的理想国,提出了以组织生产,普遍劳动为基础的公有制公平社会。本作可以认为是较早的左派思想,其中体现了消灭阶级和平等的政治理想。

  然而讽刺的是,从乌托邦发源出的动物城,名为可以让所有的动物实现自己的理想,实则是一个充满了歧视与不平等的社会。可谓是富者田联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显然与乌托邦是完全相反的社会。同时,在职场上,也充满了歧视的色彩。主角朱迪·霍普斯作为警校排名第一的毕业生,却仅仅因为自己身材瘦小,就被牛局长认为是无能之辈,而被发配去当交通警察。正如现实中对女性的歧视一样。对有些人而言,女性是不能做一些工作的,例如,程序员中就很少能看到女性。这当然有女性在专业选择时的偏向问题,但同样的,在这一领域存在的性别歧视也是这一现象的成因之一。

  在对外的宣传上,动物城是一个能够try everything的地方,可事实上,动物城与外部本质上并无任何不同,还是一个充满了歧视的地方。同时,片中很多关于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之间出现的交流问题也映射了现实中的种族歧视。例如,一只兔子可以说另一只兔子可爱,但别的动物却不能够说兔子可爱,这与现实中某个单词的情形是很类似的。这些歧视很难说不是主创对现实世界中某些国家的隐喻。

  第二个比较有意思的隐喻就是文章中主线的隐喻。首先,朱迪由于小时候被狐狸欺负,因此在内心深处对所有的狐狸都有敌意和防备之心,这也是朱迪第一次见到尼克,在对尼克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就对其抱有较大的敌意的原因。这件事情我们可以说朱迪做错了吗?当然可以,但这种批判是无意义的。正如《哪吒》中说的那样,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对于朱迪而言,面部被抓伤以及被人嘲讽梦想毫无疑问是一种霸凌,而霸凌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无疑是十分巨大的。这也是电影中的隐喻,甚至从描绘的细致程度上来说,这甚至已经不算是隐喻了,而是直接明示了。

  但这并不是我的重点。朱迪和吉丁的问题只是个人对个人的问题,但如果从微观放大到宏观,就不仅仅是霸凌这么简单了。对于草食动物而言,虽然被捕猎的经历已经变成了久远的历史,甚至可以被编排成小孩子演的剧目,但对于食草动物而言,这种偏见其实还是存在于他们心中的。这也是朱迪在故事的中间说出“这可能是一个生物学的原因,是一些存在于他们基因中的东西”的原因。的确,按照当时他们所掌握的信息,这是一种有可能的解释,但这种言论同时也是这些草食动物内心的偏见的具象化。而偏见是歧视的前置形态。果然,在朱迪说出这句话以后,随着媒体的渲染,动物城中的肉食动物变为了众矢之的,被占据大多数的草食动物孤立,敌视。警察局中的豹警官,仅仅是因为自己是一只豹子有可能会影响警察局的形象,就被调动到了楼下的档案室。这无疑是不公平的。这个场景可以代入很多的现实情境,比如说美国现在的黑人问题,大可以有人站出来说“黑人本质上就是野蛮的”,说“黑人天生智商低”,说“黑人没有创造过文明”,因此美国的暴力执法是情有可原的。

  同样的,在100年前,我们也是“东亚病夫”,也是低人一等的黄猴子,这种偏见直到今天为止依旧存在。只是中华有幸遇到了一批敢于为中国流血牺牲的人,在1953年,中华民族终于重新站了起来,能够昂首挺胸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直至今日,华府的朝鲜战争纪念碑都在提醒那些认为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的人他们的荒谬。

  但不得不说的是,很多偏见其实从表象上来看,是有一定道理的。例如现在美国的黑人问题,黑人的犯罪率高的确是事实,因此在遇到黑人时多一个心眼也是合理的行为。可是如果我们再深挖,会发现黑人的犯罪率高,是因为黑人多数是美国的底层民众。与其说黑人的犯罪率较高,不如说美国的底层民众的犯罪率较高。而这绝非是一个种族的问题,而是一个阶级问题。由于美国的无产阶级很难接触到一个良好的环境,接收到良好的教育,他们只能自甘堕落,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自己的脑袋上被戴上一顶“犯罪率高”的帽子。

  找出一个目标群体,并对他们进行霸凌,这无疑是人类社会处理问题的惯用方法之一。然而,这并不能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拖延问题爆发的时间。最近美国的黑人游行就是这一处理方法的恶果,拖延是没有效果的,我们要做的是直面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

  在这个隐喻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那就是其实肉食动物与草食动物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使用人类种族之间的关系进行映射。从生物学角度而言,无论是白种人,黄种人还是黑人,他们都是智人种的生物。可是,兔子与狮子绝非这样的关系,这也是许多以动物讽喻人类剧目中的共同问题。电影中无疑是采用了理想化的方式来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

  其三,就是片中使用的午夜嚎叫这一花朵。在片中的设定,它能够使动物心中的野蛮被释放,从而使他们攻击别人。在电影中,动物无疑是人的映射,那这种名为午夜嚎叫的植物可以是任何能够勾起人性中的恶的东西,可以是毒品,可以是金钱,还可以是人的各种负面情感。在电影中,许多现实中能够引起人心中的恶意的东西都被淡化了,可正如电影中朱迪的演讲台词一样“real life is messy”,在现实中,能够勾起人心中恶意的东西一定不会如此简单。

  第四,电影中对现在的西方某些国家的行政机构做出了绝佳的讽刺。记得电影上映后不久,电影中的树獭就在网络上火了。他们那慢悠悠的行动戳中了很多人的萌点。然而,对于动物城的居民来说,这样的行政岗人员无疑是灾难。说一下我自身的经历吧。2017年夏天,我去欧洲旅游,在凌晨12点25分到达了法国的戴高乐机场。在12点47分,我到达了巴黎海关,前面有不到20个人在排队。然而,等我出关的时候,已经是1点58分了。也就是说,巴黎的这位海关工作人员,花了1个小时11分处理了不到20个人。相比中国的海关,这种速度简直是无法想象的。把这些工作人员比作“树獭”,真是十分贴切的比喻了。

  同时,狮子市长这一角色,也是主创团队对某些公职人员的讽刺。在英国著名政治讽喻剧《是,大臣》中的台词一样:外交部应对危机标准处理策略,四阶战术:第一阶段,我们宣称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第二阶段,说也许有事发生,但是我们不该采取行动;第三阶段,说也许应该行动,但我们什么都做不了;第四阶段,说也许当初能做点什么,但现在已经太迟了。狮子市长无疑是在奉行这一策略。他明明手上握有部分的信息,可是为了所谓的“和谐”,为了所谓的动物城的安定,他并没有说出任何信息,反而选择了秘密逮捕那些发疯了的肉食动物,通过把他们关起来的方式来维持所谓的稳定。可以预见的是,这种方法无疑是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的,正如我国武汉的某些人和西方许多政府元首在面对新冠疫情时的表现一样,以拖延为首要目的。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这一篇文章中,无情的批判了这种不经调查就妄下结论的行为。而狮子市长居然在真相大白以后大言不惭地说“我是出于正确的目的而选择了错误的行动“,这无疑是对许多官僚的无情讽刺。

  还有其余的一些隐喻,例如动物城最大的黑帮老大是一只啮齿类动物,以及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到底代表了什么,也可以写出很多分析。但正如前文所说,这里面的隐喻实在是太多了,在这里就不一一挖掘分析了。

  三. 对主创团队思想的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这是一部老少咸宜的动画作品,上至黄发,下至垂髫,都可以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收获很多东西。而且,这部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还是孩子,因此,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还是应该以故事的完成程度为主要维度,上文这些隐喻不应该是评价这部电影的主要维度。

  尽管如此,从这些隐喻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主创团队的一些政治上的想法。首先,我们可以看出的是主创团队对现在西方的官僚体系的不满。在片中,所有的与行政关系较大的角色都很难被称为正面角色。例如上文所说的官僚主义气息严重的狮子市长;以貌取人,苛待下属的牛局长;以及看似人畜无害,其实包藏祸心,暗中操纵一切的绵羊副市长,这些都很难称之为正面角色。从这其中,主创团队对现在的官僚们的态度可见一斑。

  其次,主创们宣扬的是一种平等的思想,这也是我非常欣赏这部电影的地方。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故事在发现伤人者都是食肉动物,并得出是基因造成了这些行为时戛然而止,这个故事明显也是讲完了的。但是,其一,这不符合美国的政治正确,其二,这也不是主创们想要的答案。荒木飞吕彦在《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写道:少年漫的基调一定是向上的。而迪士尼的电影从某些角度来看,难道不也是少年漫吗?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这一部电影对他们的思想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主创团队宣传的“try everything”这种想法,以及片中所透露出的这种平等的思想,不管是不是所谓的“白左”思想,对孩子也会起到正面的作用。这种向上的立意和平等的思想,对孩子们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其三,而且,主创团队的选择是可以加重剧情中的冲突,从而使影片达到更高的高潮。

  最后总结一下吧,《疯狂动物城》这部电影,把一个普通的故事讲的绘声绘色,其中还穿插了许多可以挖掘分析的隐喻,可以称之为动画片中一流的作品,横向对比2016年被提名的动画电影,于我个人而言,可以说是获奖实至名归。

  但是,片中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说,纵观整部电影下来,主创团队一直在宣传平等的价值观,然而在整部电影中,我们并未看到任何解决剥削问题的办法。在这件事情解决之后,动物城又会如何呢?还是富者田联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难道就平等了吗?如果再出现一次类似的事件,是否还会出现被孤立被歧视的某个群体?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于我个人而言,不消灭剥削而谈平等,无异于无本之木,但如果探讨这个问题,那第一,这部电影就不是老少咸宜的电影了,第二,可能主创团队也没有想到过这种解法。

上一篇:暴裂无声BD1280高清
下一篇:姜子牙的教程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