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影为什么这样红?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2009年,电影《建国大业》的出现,让观众眼前一亮。其升级创新的拍摄方式,令影片在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并由此开启了红色题材影片的创新之路。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又将有一批优秀的主旋律题材影片即将与观众见面。

  近年来,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以红色题材电影为代表的主旋律影片亮点频频:《金刚川》《悬崖之上》《我和我的祖国》等代表作品,既保持了宏大的历史视野,同时以更接地气而非生硬的方式进行理念传达,以更加立体化的方式进行角色塑造,以更加现代、出彩的技术打造动作场面,实现了在中国电影产业格局中的突围。

  一批主旋律题材影片即将上映

  《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悬崖之上》《金刚川》······近年来,众多主旋律影片在市场获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尤其受到不少年轻观众的喜爱。截至目前,《悬崖之上》以超过11亿元的票房成绩,暂列2021年电影票房总榜第6位。《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则分列2020年电影票房总榜第2位和第4位。在年轻影迷聚集的豆瓣网上,《悬崖之上》评分7.6分,在超过38万打分的网友中,69.2%的网友给出四星以上的评价。《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祖国》也分别获得7.2分和7.7分的好成绩。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旋律题材影片依然是影市主流。截至目前,已有多部影片进入待映名单。例如,《1921》《革命者》将于7月1日上映;张艺谋执导的《狙击手》将于7月30日全国上映;《铁道英雄》将于2021年国庆节期间正式上映。此外,博纳影业的《中国医生》《长津湖》有望年内上映,由浙江影视集团和珠江电影集团等联合出品的电影《红船》也将于近期上映。

  《红船》剧照

  手法创新,令影片成功“出圈”

  在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多位业内人士纷纷认为,现如今的主旋律题材影片回归电影本质,找到了更接地气、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路径,有了更多年轻观众成为拥趸。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金刚川》编剧赵宁宇表示,中国主旋律电影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九十年代初涌现出一批优秀代表作,到2002年、2003年,电影产业改革,主旋律影片升级,像《张思德》《云水谣》《铁人》等在叙事上,视听美学上,人物定位上和观众共情上,给了我们这代创作者很深的影响。如今又有一批中青年电影导演投入主旋律电影的创作。

  《张思德》《云水谣》《铁人》等影片的导演尹力认为,如今许多主旋律题材做到了口碑市场双丰收,并且得到更多年轻观众的认可,“这些影片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同时兼顾到了艺术属性、工业属性和科技属性。”

  那么,近年来,以红色题材影片为代表的主旋律影片是如何打破传统套路,借用创新手法吸引观众的呢?

  A、故事:将大时代与小人物的经历有机结合

  正在热映的《守岛人》,根据“人民楷模”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感人事迹创拍,却把一个崇高的时代楷模,还原到了一个平常的状态,讲人话、办实事,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即将上映的《1921》回到百年前的历史现场,全景式再现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先辈少年时……纵观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叙事方式,越来越多的影片将大时代背景和小人物的经历有机结合。

  《1921》海报

  “回到历史现场,他们就是一个个普通人。只有回到人物本身,我们才有可能更准确地去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在近日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举行的论坛上,《1921》导演郑大圣表示,《1921》经过再三讨论,最终确定聚焦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有28岁的热血青年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聚集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这个宏大的题材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

  以往对于英雄故事的叙述和英雄形象的塑造往往聚焦于某一个体,尤其是在谍战片中,更注重围绕重大任务而展开的人物故事,忽略了主人公本身内心的多面性和丰富性。《悬崖之上》以群像化的呈现塑造了影片中各具特色和个性的小人物形象,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叙事线和感情线,情节发展扣人心弦。同时,影片对英雄形象的塑造也更人性化,他们“有柔有弱,有疼有怕,有畏有惧”,展现了英雄人物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悬崖之上》剧照

  影片出品方之一,中国电影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在谈到这部影片时透露,通过近两年的摸索和总结,中影找到了一条主旋律影片的成功表达路径——“从小人物的角度切入,用艺术化的手法还原历史事件,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正是因为这个时代是每一个小人物建立起来的,使得观众对以小人物为主角的影片更具情感共鸣。在他看来,正是因为这个时代是每一个小人物建立起来的,使得观众对以小人物为主角的影片更具情感共鸣。

  B、技术:特效升级,大片范儿足

  随着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电影工业体系逐渐走向成熟,许多红色题材影片在技术层面更为出彩。

  博纳“中国胜利三部曲”中的《长津湖》,就有大量的战争场面。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透露,《长津湖》在制作规模方面创下全新纪录,为了逼真呈现在冰雪天气里士兵嘴里的哈气,以及身上抖落的尘屑等这种细致入微的画面,整部影片有100多家特效公司共同参与,保证影片的每一帧都近乎完美。

  由张艺谋张末父女首次联合导演的国内首部聚焦抗美援朝狙击手故事的新片《狙击手》,则是张艺谋首次挑战全战争场景的电影拍摄,将在长白山全冰雪实景拍摄。在技术层面,张艺谋将继续与御用金牌团队一起合作,令更多对画面的想法实现落地。

  而早在去年上映的《金刚川》,则分别从一个普通战士、敌人、高炮班和“桥”的视角展开叙述,影片采用了多重视角的拍摄手法,以陆地、空中、炮位三个视角互为补充,展现了震撼悲壮的战争场面,为观众带来更为震撼的视觉体验。

  《狙击手》主创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

  C、叙事:更具时代性,拒绝生硬传递理念

  尽管技术不断升级,但主创们深谙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最重要还是要有打动人心的故事。因此,在叙事方面,不少影片也开始创新,透过更柔软、更生动的方式传递主题理念。

  《革命者》是首部聚焦“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的创新主旋律电影。影片在叙事方面玩出新花样——将以多视角的叙事结构,从出身不同阶层、持有不同理念、身处各类群体的多组角色入手,以鲜活立体的视角,对李大钊这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全面解读。

  据介绍,片中,李大钊将以挚友、丈夫、师长、对手等多重身份亮相。截取了李大钊就义前几天时间内发生的故事,还原了当时社会的真实图景和革命先驱形象。 “试映的时候,很多观众都哭了”。影片出品方,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透露道。在他看来,一部好的红色题材影片的打造,必须打破传统套路,只有手法创新才会吸引观众。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同样将于今年打造多部重大题材作品,包括《1921》《望道》《大城大楼》等。电影《望道》以党史重要人物、《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首位翻译者陈望道的事迹创作而成;《大城大楼》则通过90后的视角,展现上海的大城大爱。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儿透露,在《望道》的创作过程中,剧组从全国各地的高校征集了100多名大学生共同参与影片从文本到表演的创作,吸取更多年轻观众的意见。他认为,今天的主旋律题材影片创作,挖掘和提炼题材的时代性尤为重要,“只有贴近当代年轻人的思想和价值观,才能引起共鸣”。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黄岸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戴雨静

  举报/反馈

上一篇:惩戒者
下一篇:《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 小说版 第三章 儿子们与女儿们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