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些青春片,才算真正长大成人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初伏已至,青少年们的热血也在翻涌沸腾。

  夏天从来都是属于青春的季节。

  今夏除了暑假中欢闹的嬉戏和毕业时用力的告别,我们也目睹了101少女的成名之梦和世界杯冠军法兰西的青春风暴。

  欣悦的笑容和感动的泪水共同给人生韶华赋予了难忘的意义,然而光鲜背后尽是付出与磨难。

  青春就是这样的苦乐参半,年少的闲愁与踌躇也值得去体会。

  人虽只活一次,但电影里那些似曾相识或不曾见识过的青春际遇却能带来各种各样的触动。

  炎炎夏日,不妨置身光影之中享受一场成长盛宴,你会发现这里总有回答青春的一幕。

  许多时候,蜕变必经的成长阵痛在生活和书本中并无准确答案。越是难以启齿的问题,越是最该受重视。

  下面这6部精选的影片皆为残酷物语,它们会用清醒的疼痛拨开青春的迷雾,让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真切的感悟。

  l 超脱 l

  学会在乎,拥抱彼此。

  人生在世的苦随片中的文学与诗意静静流淌,脱俗的视听美学和独立电影气质成就了这部深刻的文艺片。

  奥斯卡影帝阿德里安·布洛迪继《钢琴家》之后,贡献了个人最佳的表演。

  他饰演的代课老师亨利和其他教师一样渴望传道受业解惑,社区学校的孩子们却十分的消极堕落。

  教师拼命去改变自暴自弃的学生,但外界的种种打击轻易地就会使这份努力付之东流。

  师者无法发挥价值,学子继续虚掷青春,这种恶性循环就是灰色的教育现状。

  谁人不想超脱,可是现实的束缚还是难以挣脱。在拯救失语的灵魂时,亨利也在拯救着自己。

  不在乎太容易,但在乎反而需要莫大的勇气。别因惧怕挫折就去走那条过于简单的路,回头再对曾经的选择追悔莫及。

  片中比教育更大的命题是人际的冷漠与孤独,唯有怀揣希望,彼此关爱才会感受到温暖。

  现世不易,我们可以一边在废墟里念着凄凉的词句,一边去相信一切都会变好。

  l 大象 l

  暴风雨前的平静,直至校园枪声的降临。

  美国著名导演格斯·范·桑特采用大量跟拍和长镜头,记录下高中校园内原本再平常不过的一天。

  摄影爱好者四处收集素材,金发少年逃课未果,漂亮女孩们谈论八卦,小透明默默在图书馆做工。

  校外,一对崇拜纳粹,迷恋暴力的基友,策划起袭击行动。

  主角不断的变更,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交错重叠,突然的枪声终于还是打破了宁静。

  1994年美国的科伦拜校园内,2名学生在枪杀10多名师生、造成20多人受伤后自杀身亡,影片就根据这一真实事件改编。

  积怨已久的弱者成为生死判官,操纵了这桩腥风血雨的杀戮游戏。

  校园枪击案至今仍在频频发生,不论是凶手还是死者都还正值青春,却已经葬送了一生。

  为生命唏嘘的同时,欺凌、冷暴力和极端情绪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最后一声枪响落下,天依旧很蓝,云一直在飘。青春就像这片天,有光亮也有暗影。

  l 无人知晓 l

  被至亲放逐的孩子,在黑暗中破土生长。

  4个懂事可爱的孩子随母亲搬到新家,殊不知这竟是苦难的开始。

  除了家中的长子以外,其余3个弟弟妹妹均无户籍,他们不光没有学可上,有时甚至还需藏进旅行箱。

  了解完日本西巢鸭弃婴案件,再来看这部由此改编的电影,你会发现导演已经在其中注入了极大的温柔。

  是枝裕和一如既往地以家庭为单位,抒发人文关怀。

  母亲的狠心抛弃令他们承受了这个年龄所不该承受的重担,于是他们被迫长大,走向成熟。

  可悲的是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这个夏日里的挣扎,幸运的是兄弟姐妹至少还能相互依靠与陪伴。

  尽管步履为艰,生活还是要继续。这些孩子就像种在泡面杯里的绿色植物,旺盛而顽强的生长。

  l 孔雀 l

  心比天高,命如纸薄。

  孔雀是最美的鸟类之一,可是它不会飞。

  高家三兄妹的梦亦是如此,鲜艳却无法飞翔。

  哥哥心宽体胖脑子笨,喜欢工厂的一大美女。手持示爱的向日葵,象征着他强烈的热情。

  姐姐是想成为伞兵的文青,年轻时的张静初骑车带着蓝色降落伞的一幕是全片转瞬即逝的亮丽风景。

  弟弟少年心思细腻,也渴望着出人头地。

  在70年代的社会转型期,也许是生不逢时,也许是造化弄人,梦想纷纷幻灭的他们最终认了命。

  虽然事与愿违,但顾长卫在黑白的大背景里为我们呈现了青春五彩斑斓的绽放。

  人说冬天孔雀不会开屏。

  其实他们开了屏,却被其他人视而不见。

  l 浴血华沙 l

  以史为证,战争辜负了一代人的青春。

  波兰的少年们意气风发,波兰的少女们绰约多姿。

  国难当头,无数的年轻人义无反顾的加入了华沙起义。

  但他们不知道,华沙的自我解放注定将以惨败告终。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写道:“世界杀害最善良的人,最温和的人,最勇敢的人,不偏不倚,一律看待。”

  不自由,毋宁死。这是他们用生命编织的青春挽歌。

  l 别让我走 l

  宿命难违,除了爱与灵魂便一无所有。

  影片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同名小说。

  1952年,医学出现重大突破;1967年人的平均寿命突破100岁。这部青春片建立在这样一个科幻的基础上。

  凯西、汤米和露西一起从年少懵懂到长大成人,延续着友情与爱情。

  然而他们只能过被安排好的生活,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未来。

  因为他们是克隆人,为捐献器官而生,成年的一刻也预示着死亡。

  关于伦理的探讨和对社会的隐喻,透露出敬畏生命的核心思想。

  面对宿命,除了追忆,他们无能为力;除了过去,他们一无所有。

  你可以夺走我身上所有的器官,但取不走我一丝一毫的灵魂。

  假若青春成了人生的全部,我们唯独能做的就是把每一秒都活出精彩。

  以上这6部佳作均有回答青春的一幕,它们各自从教育省思、校园安全、顽强生长,爱国热血,飘渺的梦以及命运之殇的角度予以解读,为青春指点迷津。

  成长永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青春就是从伤痛间汲取养分,在决裂中完成蜕变。

  大好时光错过便不能重来。轻狂不羁也好,笃厚恭谨也罢,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

  优秀的电影往往会给观众带来深远哲思和心灵震荡。

  在某个漫漫长夏,在昏暗的空调间,屏幕上的一瞬击中了我们。这决定性的一瞬,如同神启一般照亮了未来的路。我们在影像里寻找青春的答案。

上一篇:广东亨盛维嘉米粉:为什么食品安全事件背后总有添加剂的影子?
下一篇:“零号机”来了!集度ROBO-01样车下线,竟然没有门把手?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