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进入无人区是怎样一种体验?
最近知乎已经被不知哪来的一群人拉低到让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每天TL上一堆让你哭笑不得的问题,更有让人哭笑不得的答案。比如这个问题下有多少人的回答跟无人区有关。是语文没学好呢,还是真不知道什么是无人区的定义。
进入正题。
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无人区(完)能花2天时间看完这个帖子的话,也许能找到你要的体验。
对于无人区的体验,我想没几个正常人能给出答案的,所以还是看帖子吧。
贴子的楼主叫杨柳松,至于他是谁,自己去找答案吧。
@张城毓的答案在我看来前两句就是吹牛B,你看下我贴的帖子后,不知道会不会觉得自己渺小。
感受是:我第一次认真的思考死亡。
去年中秋走了乌孙古道,是古乌孙国翻阅天山从北疆到南疆的线路。全程7天,前4天是真正的无人区,没有人烟,没有信号。
出发第二天,我们才得知原定的一段路被堰塞湖淹没,只能翻山而过。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水源,不知道能不能在天黑前找到地方扎营,不知道老天爷会不会突降大雨或大雪让我们葬身于此。我们几个人匍匐在陡峭的山坡上,满是带刺的植物。最重要的是,由于领队预估不足,我们集体断水。在那个人都很难站稳的山坡上,我们艰难的卸下背包,分着仅存的最后一点带水的黄瓜、包菜用来补充水分。
没有信号,没有人烟,没有退路,领队也没有卫星电话。我们距离死亡如此接近,甚至在无人区,死亡根本没法被知晓。坐在山头,看着大河弯弯,我第一次认真考虑我会死在那里。
大致如此。
在我们脚下,沉睡着一片广袤的区域,被各国学者和专家称为“生命的禁区”的地方,那里环境恶劣,气候严酷,人迹罕至。
那里便是可可西里无人区。
可可西里,一个神秘而遥远的名字,藏语意为:“美丽的少女”。
它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以可可西里山为主体,涵盖唐古拉山山脉以北,昆仑山脉以南的高海拔中低山、丘陵和湖盘平原区。
我第一次听说无人区,是2011年的“某啤酒勇闯天涯”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选拔50名幸运者,一起去“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参与者需要层层通关。
盛大的广告铺天盖地,几乎所有的大型媒体都有它的身影。
这种感觉就像古时候某一家青楼,好不容易抱住一个标致新素女坐台,就大肆放消息,引来不少老爷们登舟入水凑热闹,甚有不少能人壮士想入庙访僧,博得头彩。
原本人迹罕至的地方,迎来商业拥簇的热闹。
后来,看完陆川的《可可西里》电影,我才真正了解到无人区的野蛮而苍凉。
在这里也顺便科普一下,我国有四大无人区:罗布泊、阿尔金山、可可西里和羌塘。
位于我国青海、西藏和新疆地区,总面积70万平方公里,地形复杂,自然条件。
那里高山、湖泊、草原和野生动物,高寒缺氧,几乎荒无人烟。
因此无人区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是一个苍凉恐怖的世界。
正是于人烟稀少,神秘莫测,几乎没有道路,可以信马由缰。
这里成为许多户外探险爱好者向往之极的地方,曾经有多支探险队成功穿越四大无人区。
但也有不少人永远留在无人区里面。
在后来时间里,我听过不少穿越无人区的故事,专业的探险队、户外越野车俱乐部、科学研究队伍,各种后勤、各种补给,齐哈哈的出发。
要提一下的是,多年前由11家新闻媒体组成中国记者西部荒原科考探险队,历经37天的跋涉完成穿越,宣称是人类首次对罗布泊、阿尔金山、可可西里和羌塘的一次性穿越。
这样的探险有它专业领域上的重要意义,但我并不觉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就像当时热闹非凡的“勇闯天涯的活动一样”,噱头和形式多于意义,这些穿越无人区的探险队伍同样如此。
直到前段时间,我看到独孤行者李聪明的故事,它既解决了For What的问题,也解决了勇气的问题。
但看完后我沉默了,并默默地祝福他。
因为到现在他已经整整失联了22个月。
2016年的4月25日下午,北京老男孩车队途径可可西里无人区时,在勒斜武担湖遭遇湖面结冰陷车。
在岸边自行救援时,无意中发现雪地里埋着一辆自行车,刨开行李后,有车友发现这是失联很久的李聪明的自行车。
从失联到发现行李已经过了一年半的时间。
在求援之后,老男孩车队把自行车立了起来,并用敞篷的铝合金固定自行车,在现场用简单的仪式致敬英雄。
这是骑行界一个新的里程碑。
他叫李聪明,他有一个很响亮的网名独孤骑者,也许独孤行者这个网名已经将他在这17年来骑行中国的最大感受。
独孤,而不是孤独,大概是追梦行者的内心并不孤独,尽管只身走遍山脉江河,那也只是独身孤侠。
20岁接触骑行的他,第一次从重庆骑行到福建,93年他又花了一年时间骑行16个省,2001年他更是彻底辞掉工作,开始环骑中国。
尽管年过四旬,骑行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但却不同于年少那种轻狂。
骑过太多地方,后来名山大川也显得单调了。
2011-2013年两年内骑行12条进藏公路,十足的骑行界疯子。
2014年9月,他便开始另一个更为疯狂的计划,从新藏线界山达坂——青藏线沱沱河的穿越。
他自己很清楚此次穿越的危险程度,也说“此次穿越非同寻常”,“从界山达坂到若拉错基本跟杨柳松走的线路差不多,再往东穿越可可西里到青藏线可从没人走过,挑战不小”
江湖都是这样,在某个领域的高手往往都是孤独的,他们已经经过多太多极致的体验,为了填补内心,他们只能寻求更极致的体验,那怕是铤而走险。
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很难理解,但在有些人看来,有些东西,的确比生命更重要。
2011年,李聪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游记《天路任骑行》。
另外,在李聪明失联半年后的2015年5月,他的新书《独创西藏》由他的车友骑行侠、小马骑行故事、丁丁出面发布。
没人知道李聪明现在到底在哪里,但希望侠客给世界一个奇迹。
如果你要看大冰的《好吗好的》,我建议你不如先看看李聪明的这两本书。那个仆仆、皮肤黝黑的骑行者用纯粹热爱的文字中,你也许会有另一番收获。
相信我,用生命书写的书不会差到那里去。
《北方的空地》就是一本记录人类穿越羌塘无人区的纪实游记,作者孤身一人,用 77 天的时间,经历了一场我们无法想象的艰苦旅程。每一天,他都用日记写下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用生动的文字和富有冲击力的图片,以及自己对这段旅程的思考,为读者展现了这片神秘又迷人的土地。
先来了解一下作者杨柳松。在户外圈里,这绝对不是个陌生的名字。2017 年,电影《七十七天》上映,收获了过亿票房。这部根据杨柳松真实经历,以及他所写的《北方的空地》所改编的电影,将羌塘和作者杨柳松彻底推进了大众视野。
杨柳松曾经在雨季穿越过世界第一深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而他更为大众所熟知的,就是《北方的空地》这本书里写到的,用 77 天时间,横穿了羌塘无人区。
羌塘在藏语意里的意思是 「北方的高地」,也被称为藏北高原。它由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无人区、阿尔金无人区、昆仑山无人区连片构成,贯通西藏、青海、新疆三省。可以说,羌塘也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超级无人区。
虽然这片土地离我们不过几百几千公里,但实际上,我们对它的认知程度,并不比探索外太空强多少。不信的话,打开一张中国地图你就会发现,虽然如今祖国各地早已被错综复杂的陆路、水路交通网覆盖,不过,如果我们将目光落在羌塘,就会发现,这里的交通网非常稀松,寥寥无几,即便是人人都在用手机导航的今天,GPS 也无法显示出这里更多的信息。
中国人对于羌塘的探索,起初是官方形式的工程测绘以及科考勘探,后来才逐渐萌生了个人为单位的户外探索。探索羌塘的人,用各种形式,在这片荒原实现着自我的放逐,甚至对自然的征服。他们或是拉着板车,或是推着自行车,连续十几甚至几十天不见一人,独自走在这里。
如今,羌塘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穿越羌塘」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并且这种意义一直在不断被后人解读。那么杨柳松作为人类历史上,以自力方式穿越大羌塘无人区的第一人,又是如何看待「穿越」这件事本身的呢?
接下来,我就带你走进这本书,去了解杨柳松是如何向读者展示这片神秘又迷人的土地的。具体来说,我将从三个方面出发,为你解读本书。
首先,《北方的空地》是一本羌塘风景实录。因为杨柳松穿越期间,携带了笔、本子以及相机,所以这本书里有大量当时拍摄的照片,以及关于地貌水文的现场记录。这些地方都是他亲自踏足之地,因此介绍起来非常生动有趣,比起羌塘官方介绍,更能令人耳目一新。
其次,《北方的空地》是一本羌塘旅行者的日记。每天,不管行路再辛苦,杨柳松都会坚持在晚上简单总结当天见闻及内心感受,其中涉及很多户外生存常识、户外装备使用技巧等。特别是里面一些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更是对户外爱好者有借鉴作用。
再次,《北方的空地》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思辨之书。77 天的穿越,对于杨柳松而言,绝不是一般旅游那样简单。每天游走在生死边缘,独自面对自然,很难不发出由衷感慨。杨柳松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非常卓越,而且被称为「户外圈最会写作的人」,因此他所写的这本日记,在字里行间总能让人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接下来,我就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来详细讲解这本书。
首先,《北方的空地》是一本羌塘风景实录,里面有非常详实的羌塘水文、地貌等内容的记录,阅读起来,让人仿佛置身那片旷野。作者杨柳松从界山达坂一路向东,直抵多格错仁强措,而后北上,一路直到茫崖,走了 1000 多公里,一路上看起来全是一望无际的荒原,事实上却有着无比丰富的地貌。这段荒原之旅,给杨柳松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这里的可可西里山脉周围分布着大量火山地貌。试想一下,如今静默的旷野,曾也有天崩地裂的光景;如今漆黑的浓云和子夜,也曾被飞腾流淌的火山岩石划亮。
风暴来袭时,亲历者比其他任何人都更能体会地动山摇的可怕。漫天电闪雷鸣,无所遮蔽的荒原上,行人无处躲藏,当然,杨柳松本人也不相信躲藏有任何作用,索性就近蹲在巨石下闭眼养神,只微微摇晃身体,并没有做任何对抗行为。
这不禁让我想到自己的经历,我记得那是在西藏那曲,几分钟前还晴空万里,一眨眼竟下起了冰雹,站在车下的我感受着落到脸上的冰雹,只感觉每一下都划得生疼。而在更加空旷、风力强劲百倍的羌塘,风暴来袭是怎样一种天昏地暗的情景,恐怕是更难以想象的。
当然,大自然也不是从来都这样冷酷,这个看起来荒芜的地方,也有着别样的柔情。湖泊众多是羌塘的特点之一,在众多海子之间,不乏水草丰茂的湿地沼泽。河水如江南溪水般清澈,甚至可以来回蹚河行走。野生动物各安一隅,如同遗失在梦里的精神故乡。
书里有一处场景描写令人印象深刻,是关于冰雪消融期洪水泛滥的记录。由于前期的耽搁,杨柳松比预期晚了 20 天左右进入羌塘。这也就预示着他旅行的中后期,始终与洪水为伴。羌塘的冰雪融化时,水一瞬间就可以把河道填满。他发现头天晚上露营地周围还是干涸一片,第二天醒来,自己已经置身于水中孤岛。
野生动物各安一隅也是羌塘非常有特色的一点。旅行中,杨柳松无数次遇到野牦牛,经常会有三三两两的野牦牛与他擦肩而过,气鼓鼓地与他对视。在杨柳松看来,这种对视就好像武林高手狭路相逢,在江湖过招,可他对面的这位牦牛高手,却在过招的时候,不时低头吃两口草,接着再气鼓鼓地盯着他,一度令场面变得非常尴尬。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巡山
我叫尕玛英培,今年42岁,是玉树本地人。2007年我来到可可西里管理局巡山队工作,到现在有13年了。
巡山是我的日常工作。队员们一起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沿着既定的线路进去60公里,到保护站上工作几天,再转一圈回来,看有没有火灾,有没有盗猎、盗采。统计路上碰到的动植物的数量,记在巡山日志里。
巡山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经常是十天半个月出不来。
无人区地形复杂,沙漠、河流、悬崖、雪山、流沙、沼泽,什么都有。1平方公里以下的湖泊有7000多个,可以说是千湖之地。本来路况不好,遇到雨水大了,就会陷车。
前年我们去太阳湖检查站,143公里的路,我们走了8天。这还不是最长的,最长的一次在2016年,来回120公里走了25天——全是陷车耽误的。
车陷进去无数次,用铁锹来挖。车上东西全都卸下来,车身轻了,车挖出来,再装回去,一走,不到几百米,车又陷进去了。坐车,陷车,挖车,就这三件事。
进山之前,车的配件,包括钢板、千斤顶、备用轮胎、补充的汽油都要带。汽油带2、3桶,一桶大概200公升。山里没有电,要提烧火的喷灯,加上汽油用来烧水做饭。锅碗瓢盆、吃的、水,帐篷、被褥都带着。无人区温差大,秋冬零下46度,夏天也是零下7、8度,要穿羽绒服,背两双鞋子,一双单鞋一双棉鞋。
药也得带,关节炎药,感冒药,胃药。可可西里的人都有风湿性关节炎,尤其我们巡山的。我还有腰间盘突出和胃病——吃饭不规律,有时候冷有时候热。身体再好的人,进去山里再出来,病也就出来了。
但指南针、GPS这些不用带。无人区有4.5万平方公里,几乎每个队员都知道哪里有沟,哪里有水。山的名字,湖的名字,水大了、水小了,我们全都知道。
走在无人区的时候,感觉非常开阔,一望无边。远处是皑皑的雪山,天特别蓝,云多,空气好,能看到很多动物,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还有黄羊。动物一看到人会先盯着你看,它在猜测你这个人是不是危险,你也在猜测它这个动物是不是危险,双方心里都害怕,对视一分钟之后,它掉头跑掉了。
保护站里有光伏电站和电话信号,但出去保护站十几公里就没了。巡山很枯燥,开车的时候只能四五个人一起聊天、听音乐,打发时间。
大多数巡山队员都有一个U盘,听完一个U盘换下一个队员的。我有一个32G的U盘,2012年买的,里面有1000多首歌,进山之前我去网吧下载,每次下载几百首,听腻了全删掉,回去再下。后来格尔木夜市有专门的小摊位帮人下载,我都去那里,只要二三十块钱。
进山之前我都录孩子的视频,还有照片,想他们了我就拿出来看看。山里手机没信号,他们不能打电话给我,只能我用卫星电话打给他们。卫星电话一分钟8块钱,不能聊天,就说我现在在山里很好就完了。不是我一个人打,其他队员还要打。万一打到欠费,我们连救援电话都没有。
每次穿着干净的衣服出门,都是一身脏的回家。山里没办法洗澡,一个月不洗澡,到了城市以后自己好像变成了野人。头发也长了,胡子也长了,身上脏,衣服也脏,脸晒黑了,远远一看,只有眼球白白的,其他都是黑黑的。走在路上,车又多,人又多,感觉自己从原始社会回到了现代社会,都不适应了。
时间变快了。山里什么都慢。云飘得慢,水流得慢,人动得慢——动作太快会有高原反应。好像自己的呼吸都变慢了。格尔木海拔低,一出来我就瞌睡,醉氧,好几天才能恢复过来。
周围变吵了。山里特别安静,只有自己一个人说话。城市里有人的地方就很吵闹,让我觉得,怎么噪音都这么大?
上一篇:爱情还是社会,我眼中的《白夜行》到底在讨论什么?
下一篇:七句话简评《黄金甲》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