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土拨鼠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2

  “语言”天赋

  高度社会化的啮齿类动物往往分工明确。当一群旱獭在洞外活动时,常有一只年长的旱獭坐立着瞭望。

  一旦发现危险来临,老旱獭会立即发出一种单调短促的尖叫声报警。叫声中包含了危险程度、敌人距离等信息,可谓是极为高效的语言体系。

  3打洞高手

  前文提到,土拨鼠的身体构造决定了它们十分擅长打洞,这样的特长也使得它们几乎家家都有一套“豪宅”。

  它们的豪宅除了位置较深外,内部“设施”也比较齐全,甚至分出了主洞、副洞、临时洞等具有特定功能的洞穴。

  主洞很深而且有多个出口,是它们冬眠的地方;副洞较浅,多为雄性成年个体夏季的居住之所;临时洞仅仅作为临时休息或应急避敌之用。

  同一个家族的各个洞口之间都有通道相连接,甚至相邻家族的洞群之间也常有小通道连接在一起。

  4

  喜欢亲亲

  土拨鼠喜欢亲亲,这是家族成员增加亲密感,传递自身气味的方式。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奥特莱团队曾进行过一项研究,他们发现成年土拨鼠在被围观的情境下亲吻得更多,“当更多的人在观看时,它们会更加爱意绵绵,亲吻和接触更多,更少打架”。

  奥特莱说:“土拨鼠的问候方式与人类差不多,它们用嘴唇碰触对方,有时还用舌头相互接触。”

  5

  土拨鼠与人类

  尽管凭借呆萌的外表和“魔性”的叫声成为了人类世界的“网红”,土拨鼠却始终无法摆脱啮齿目动物的身份,也就与包括鼠疫在内的各种传染病的传播脱不了干系。

  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消灭了欧洲30%-60%的人口。黑死病,又名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因为死者皮下出血周身发黑,故名黑死病,至今仍未被消灭。

  土拨鼠也曾导致中国境内数次瘟疫的大爆发。如今在青藏地区仍有大量告示要求人们远离旱獭,也偶有牧民因接触旱獭后感染鼠疫而死。

  总的来说,土拨鼠的身上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畜共患疾病。对于将土拨鼠当作宠物饲养的行为,小生实在难以苟同。

上一篇:泛滥
下一篇:【万州招聘】6月11日更新79条信息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