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带黄金甲——黄花鱼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它们,世居东海之滨,溯洄在我国近海由北到南的广阔水域之中;它们,鳞片闪亮如身披黄金甲,肉质鲜美不可不谓为佳肴;它们,曾经极盛一时后却走向衰弱,如今处境正在好转……黄花鱼,这就是它们广为人知的名字。

  黄花鱼又名黄鱼,是石首鱼科黄鱼属的鱼类。黄鱼属可被分为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小黄鱼(L. polyactis)和似长鳍黄鱼(L. pamoides),除了似长鳍黄鱼仅分布于中西太平洋的热带海域之外,大黄鱼与小黄鱼生活于西北太平洋海域,在我国,它们广泛分布在北到渤海至雷州半岛的浅海水域之中。大、小黄鱼均为东海“四大渔产”的一员,其余两者分别是带鱼和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inermis)。除了体型和尾柄长度存在差异,这两种黄鱼在外形上几乎没有区别,两者共有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体侧上半部为黄褐色,下半部分布发光器且呈现出金黄色,使得整一条鱼在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美丽且独特的金黄色。

  虽然大黄鱼和小黄鱼的外型几乎一致,但是它们在食性、繁殖以及栖息环境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区别。大黄鱼的摄食对象很丰富,其中包括甲壳类、头足类、水螅类、多毛类、毛颚类、腹足类等,可以说很有捕食者的风范了。而小黄鱼的食谱就没有那么丰富了,它们主要以浮游甲壳类为食。在繁殖方面,两者有异也有同:两种鱼类都在近海地区产卵交配,在生殖季节是都会发出“咯咯”的声音,但是大黄鱼发出的声音更加响亮,这一现象在鱼类中是很少见的。至于其具体的原因如今还没有被探究清楚,不过能发出巨大响声这一特点也侧面反映出它们对于外界的响声很是敏感。在栖息环境选择上,大黄鱼和小黄鱼之间还是相同点更多一点,例如两者都喜欢昏暗的环境、厌恶强光、在黄昏时会上浮到浅海、在黎明时潜回到中下层水域中去,偶尔还会进入河口地区。从黄鱼的食性、繁殖特性和栖息地特点来看,它们极其容易受到近海人类活动的影响。

  已有的群落结构研究表明,包括大连海域在内的辽宁省海域渔业资源开发过度,鱼类资源整体出现小型化低龄化的趋势[1],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小黄鱼。曾经的大黄鱼和小黄鱼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分布广泛且产量可观,养活了一大批的渔民,让无数人感受到了来自海洋的馈赠。但是在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随着东部沿海开发程度地加深,沿海生态不容乐观。最明显的恶化表现是水体含氧量下降和海水酸化。研究表明,低氧环境下水生动物会出现行动迟缓、摄食下降等情况,长期处于低氧环境中将导致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时可导致死亡。不仅如此,有研究表明海水酸化会对鱼类的早期胚胎和骨骼发育造成不利影响[2]。有些鱼类的感觉器官如耳石[3]也因此受损而变得行为迟钝[4]。在《低氧和酸化胁迫对大黄鱼早期发育阶段消化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人员发现在低氧和酸化的水体环境中,大黄鱼体内的脂肪酶活性会下降,而胰蛋白酶的活性会上升。这种影响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大黄鱼可能长的更加瘦小、体质更加虚弱。

  不仅如此,在《低氧-酸化胁迫对大黄鱼早期发育阶段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人员用实验数据明确表明低氧酸化的环境会使得大黄鱼生长发育更加缓慢。除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栖息地的破坏也对黄鱼野外种群造成了很大影响。作为一类生活在近海中下层,对近海底质有要求的鱼类,二十一世纪以来拖网船对于海底环境近乎破坏式的捕捞已经对它们产生了无法逆转的负面影响。大黄鱼的野外种群数量在这些年更是一蹶不振,它们也成为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里的极危物种,江浙地区一条野生大黄鱼卖出数万元的高价的新闻也是偶有出现。这样的市场现象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毕竟在市场规则里“物以稀为贵”。

  虽然现状不容乐观,但是黄鱼的生存状况正在好转。一方面是网箱养殖技术的成熟,大量人工养殖的黄鱼能够顺利平价地进入市场,被送上餐桌,减少了对于野生黄鱼的需求。现如今诸多海产养殖厂家开始寻求更加高效环保的养殖模式,例如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从 2015 年起初步构建大黄鱼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展大黄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验。多年来从病害防治、养殖效果等方面优化了大黄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完善了循环系统下适用的大黄鱼养殖工艺,成果斐然。不仅如此,在沿海省份渔业保护的相关政策早已被提上日程。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实施了浙江渔场修复振兴行动,于 2017 年在浙江近岸海域设立了 10 个产卵场保护区,规定保护区内除国家统一的伏季休渔时间( 5—9 月) 禁捕外,4 月也全面禁渔,同时实施护渔队管护及生态修复等相应的资源养护措施。在这样的措施下,黄鱼的生存状态有了一定的改善。据相关调查,在小黄鱼重要产卵地的舟山2014—2019年春季小黄鱼平均资源生物量密度,最大值出现在2019 年,为 190.21 kg·km^-2,如此看来情况已经有了好转。

  黄鱼,一类东海的美味,它曾因为我们而走向危亡的境地,又在我们的努力下逐渐转危为安。可是又还有多少江河湖海的鱼类在我们不经意的忽视中走到了绝迹的死胡同且仍未被我们注意到呢?

  参考文献

  [1]刘修泽,董婧,于旭光,等.辽宁省近岸海域的渔业资源结构[J].海洋渔业,2014,36(4):289-299.

  [2] 王晓杰,肖 潇,李 超,等. 海洋酸化对海水青鳉胚胎骨骼发育的影响[J],海洋学报报,2015,37 ( 12) : 116 - 122.

  [3]姚建平. 海洋酸化和暖化对黄姑鱼早期生长的影响[D]. 上海: 上海海洋大学,2018.,2015,37 ( 12) : 116 - 122.

  [4]高坤山. 海洋酸化的生理生态效应及其与升温、 UV 辐射和低氧化的关系[J]. 厦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8,57( 6) : 800 - 810.

  作者:谢裕乐(科研组)? ? ? ? 审核:罗腾达(队长)&吴庭微(科研组)

上一篇:万有引力[无限流]手机在线阅读
下一篇:真心话大冒险真心话有哪些奇葩问题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