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代女钢琴家命运迥异,幸好有音乐慰藉灵魂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

  未经允许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提起中国知名的钢琴家,大多数人的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郎朗、李云迪、张昊辰,而提起女钢琴家,除了王羽佳之外,似乎很难再想到第二个名字。

  或许我们应该回头看看来路——在新中国成立的早期,曾经有这样一批优秀的女性钢琴家,在音乐史上群星闪耀着。

  她们也曾年轻过,同样才华横溢。不同的是,在经济文化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她们经历了人生中太多的风云变幻。而最艰难日子里,无一不是用音乐慰藉苦难的灵魂。

  这些钢琴家或许曾短暂地被埋没,但音乐从未在他们心里消失过。

  72岁的朱晓玫,几年前曾是互联网上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

  2014年,在海外漂泊三十多年后回到祖国演出,她的票瞬间被抢售一空。人们惊叹于这位看起来普普通通,深居简出的老太太,竟然弹得一手如此绝妙的巴赫。

  她的经历被写到了网上,朱晓玫一时间成为了“坚持梦想”、“大器晚成”的代名词,感动了很多人。

  朱晓玫1949年出生在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从小显示出了极高的艺术天分,8岁就开始在电视台演奏钢琴。可惜好景不长,1966年,17岁的她遇上那场众所周知的“风暴”,被送往河北张家口进行了长达5年的劳动改造。

  在乡下最艰苦的日子里,她依然没有放弃音乐,想方设法弄来一台缺了弦的钢琴,换上钢丝继续练习。

  1977年,她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进修班,然后进入到北京舞蹈学院教钢琴,这也让她有机会接触到了国外的音乐,认识到自己差得还很远。于是下定决心,去国外求学。

  1979年,朱晓玫走出国门,开启了长达半生的漂泊。她先后辗转于美国和法国,靠洗盘子、做保姆、做清洁工来赚取学费和弹钢琴的机会。那时候,她的生活里只有两个词:打工和练琴。

  再艰苦的日子,她每天早上也要弹琴3小时,通过巴赫得到心灵上的救赎。她把所有的经历、感悟都揉进琴键。她的演奏不剧烈,不竞争,但具有巨大的能量。

  45岁,她开了自己人生第一场独奏会,厚积薄发,一夜成名。而这之后,她的生活依然简朴至极,不用手机,一件衣服穿二十年,过着隐士般纯粹的生活。她已经在自己挚爱的音乐中,找到了真正的自然与平静。

  朱晓玫说:“我的故事没什么好提的,我的故事不如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事。我已经是很幸运的了。”她从未怨天尤人,反而心怀慈悲。内心宁静而包容,正如她演奏的音乐带给人的感觉。

  朱晓玫所说的“我们这一代”人物中,就包含了她的前辈顾圣婴。

  顾圣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走向国际的钢琴家之一。不幸的是,年仅30岁,这名漂亮又有才华的钢琴家就匆匆离世了。

  2014年朱晓玫首次回上海开演奏会,席间,两次因提起顾圣婴而哽咽。

  顾圣婴1937年出生在上海的书香世家,父亲是部队军官,母亲是高级知识分子。三岁时,在母亲建议下,顾圣婴与邻居家的哥哥傅聪一起,开始学习钢琴,慢慢地显示出极大的天赋。

  父母极广的人脉圈,让她从小就可以广受名师的熏陶和教导。上海音乐学院杨嘉仁教授、钢琴家李嘉禄教授都曾做过她的钢琴老师。

  除此之外,她还与文学家傅雷学习文学,同时不懈地练习书法和绘画,从小就有极高的人文素养,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她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19岁时,顾圣婴走出了国门,到莫斯科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开阔了眼界,也让她看到了自己演奏上的不足,她每天疯狂练琴,时常达10-12个小时,通常练到衣衫尽湿。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7年,她参加了,一举拿下金奖。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在国际音乐比赛中拿到金奖,这一年,顾圣婴仅仅20岁。

  之后,她又屡次拿下国际大赛的奖杯,成为业内非常看好的钢琴新星。

  诗意而浪漫的钢琴表达,让她获得了“钢琴诗人”的称号,还被称为天生的肖邦作品演奏家。

  但是,耀眼的荣耀背后,顾圣婴也背负着极大的压力。

  面对接连不断的比赛,要强的顾圣婴强迫自己更加勤奋练习,这导致原本身体就不太好的她越来越弱不禁风。同时,父亲入狱,母亲失业,弟弟患病,一家的重担都压在她的身上,很长一段时间,顾圣婴都整夜整夜地失眠。

  不久之后,“暴风雨”来袭,她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风暴的中心。有一天她照常去上课,却迎来了铺天盖地的谩骂,甚至有人推她、打她、揪她的头发。

  骄傲如顾圣婴,哪里忍受得了这样的凌辱,长期压抑的内心也被触发。回家后,她和母亲弟弟一起,关上窗户,打开煤气,决绝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此之后,除了寥寥几盘录音带,世间再没有了弹奏肖邦的顾圣婴。

  巫漪丽,或许很多人对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下面这段视频,或许你曾经刷到过。

  1931年出生的她,是新中国第一代国家一级钢琴演奏家,同时,她还是钢琴版《梁祝》的创作者和第一位演奏者。前几年,87岁高龄的她独自弹奏《梁祝》的视频曾经在网上被刷屏。

  当大家看着她颤颤巍巍的走上舞台,敲下钢琴键的一瞬间,仿佛全世界都安静了。

  巫漪丽同样出身艺术氛围浓厚的书香世家。六岁迷恋上弹钢琴,父母不得不花重金为她添置了一架钢琴。一年之后,她参加了一次儿童钢琴大赛。结果第一次比赛就拿到了第一名,从此,她与钢琴的缘分更加密不可分。

  比赛之后,钢琴大师梅百器(师从李斯特的关门弟子,也是傅聪的钢琴老师)发现了小漪丽的天赋,将她收为徒弟,有了名师指点,巫漪丽的演奏水平直线上升。23岁时,巫漪丽顺利成为北京中央乐团第一任钢琴独奏家。

  在这里,她还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挚爱,乐团里的小提琴手杨秉荪,并顺利成婚。但没有想到,这也成为她原本顺遂人生的最大转折点。

  婚后没多久,政治风暴来袭,杨秉荪被捕,巫漪丽迫不得已与丈夫离婚划清界限。从此之后,辗转海外,天各一方。

  巫漪丽没有再婚,1983年远走美国进行深造,后来又迁居新加坡,度过了与钢琴为伴的后半生。

  一次采访中,记者曾问她,一个人生活了这么多年孤独吗?她回答:只要弹琴就不孤独了。

  她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钢琴演奏与钢琴教学上。75岁时,还坚持录制了自己的演奏专辑;5年后,又录制发行了第二张专辑。

  她的晚年也一直在教授钢琴,学生里有90多岁的老者,也有患了自闭症的儿童,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真正热爱音乐。她说:音乐从来不是拿来炫耀的,音乐是用来改变生命的。

  而她最爱的,还是一束灯光打来,在舞台上痴迷地弹奏。

  2019年,巫漪丽在新加坡演出时倒在了舞台上,送往医院后救治无效,永远地离开我们。但在挚爱的舞台上离开,或许是热爱音乐的人最好的归宿。

  同样在八十岁还坚持上台演出的,还有老一辈钢琴家鲍蕙荞。

  鲍蕙荞1940年出生,同样是新中国第一代一级钢琴演奏家。9岁跟随母亲学钢琴,19岁获得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比赛一等奖;21岁获得乔治·艾涅斯库国际钢琴比赛第五名。

  曾经有媒体称呼鲍蕙荞为“钢琴公主”。原因是她从小家境优渥,后来嫁给了家喻户晓的乒乓王子庄则栋。

  年少成名,郎才女貌,生活在镁光灯下的她,看起来似乎相当光鲜亮丽。

  但现实却是千疮百孔。政治风暴来临,原本准备继续冲击世界比赛的鲍蕙荞,从专业尖子变成了被批判对象,父亲也被贴上黑五类标签,而她和丈夫也在这次风波中,因为理念不同而产生了嫌隙。

  在这样的压力下,鲍蕙荞的身体屡次亮起红灯。肾炎、甲亢、肝炎,好几种病联合起来折磨她。最痛苦的时候,她通过弹琴来缓解焦虑。

  “把所有的结果都想到最坏,也就没那么可怕了”,鲍蕙荞通常这么安慰自己。

  她逼迫自己锻炼身体,每天坚持练琴,熬过了那段难熬的时光。然而风暴之后,她又受到丈夫政治因素的牵连,一直未能登上表演的舞台。

  一直到1985年,鲍蕙荞已经45岁了,她与庄则栋离了婚,终于举办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场独奏会。而这已经距离她崭露头角的少女时期,整整过去了二十六年。

  后来的人生里,鲍蕙荞又经历过手腕骨折、乳腺癌的入侵,但她从未放弃过对钢琴演奏的坚持。

  受尽挫折与打击的她,在接受艺术人生的采访时,甚至开玩笑说:我认为就该让我得乳腺癌。主持人不解地问她为什么,70岁的她笑着说:因为我比别人坚强啊!

  她之所以能这么坚强,或许也是因为有音乐这层特殊的铠甲吧。

  新中国第一代女钢琴家用各自不同的人生选择捍卫了音乐,想必音乐给予她们的回报同样无以复加。

上一篇:五一长假就要到了,山东旅游去哪好呢?
下一篇:请问如何评价电影《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电影结局伍队为什么说吕月月是一个为了自己出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