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金钱论成败,普世价值将走向何方?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影子的阴影

  影子背后还有阴影吗?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这个物种存在的意义,只不过蝼蚁熙攘,蚍蜉撼树般滑稽与可笑。

  上帝的视角绝对是俯视万物,可是上帝背后就是隐匿影子的盲区,阴影之中,是撕裂的咆哮,还是无奈的叹息,犹未可知。

  街道上,见者不敢勇为,救者不敢扶伤,流言鹊起,蜚语视听,混淆间孰是孰非,喋喋不休。麻木不仁者嘲讽之,心存善良者惋惜之,更有甚者为吃瓜群众,妄自揣度,暗自庆幸之……。

  电话中,喂,你好。捡到了手机,请问你怎么酬谢我?爸爸不给我买东西,就是不爱我;公交车忘落物品,招领需要实名电话感谢;医院,学校,即便是零售电动车的商店,感谢的背后是歌功颂德的名利榜,旌旗飘扬,天理昭昭。

  社会很现实,虚拟空间更甚之。视频经济盛行,歌舞升平,“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网红为博眼球,绞尽脑汁,挤压人性道德之极限,花样频出,丑态尽露;平台更是乱象更生,唯利是图,蒙眼狂奔,“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兴趣推荐,直播带货,成功者真假难辨,招摇过市,穷尽极能,整个空气里都充斥着金钱的味道。

  有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圣人贤达概莫能外,何况我等凡夫俗子。莫须有吧,我们何其有幸生活在这个信息网络化,碎片化的地球村里,拜金炫富主义甚嚣尘上,负面多米诺效应愈演愈烈,谁能如上帝的视角般洞如观火,明察秋毫而心如止水呢?不能,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炸弹,只能被动地接受,任其狂轰乱炸,在消极中无能为力,暗自伤神,在潜移默化间,我们的时代文化属性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变得裸露扭曲,变得狰狞亵渎,游走于法律的边缘,逐渐失守道德与灵魂的坚守的家园净土。

  呜呼,君不见黄河之水从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畅想我神州大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瑰宝璀璨耀眼,民族精魂源远流长,谁曾想当下普世价值歪风盛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弘扬臻善如逆水行舟,亦步亦趋。究其原由是矛盾的辩证体,是错综复杂的结合体,是时代和历史发展的畸形体,是普世价值与经济价值碰撞的沟壑体。这是文明复兴路上遭遇的磕绊与阵痛,辩证体就是矛盾体,复杂体本身就是结合体,抛开畸形事物的本质,还原,探究,挤压,矫正,也许这不是唯一的答案,但却是价值归宿唯一的结果,唯有厚德,才能今朝载物;唯有厚德,才能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篇

  聪慧如你,坦率如你,和平的沟通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沉思许久,你能心安理得地引用道德之矛去理所当然地批判道德之盾吗?矛盾的结果就是引经据典,搬起石头砸向道德的罩门,万丈高楼自废根基,分崩而后离析。

  我们无需用道德的标准去约束自己,评价别人,因为你所谓的道德的标准本来就是莫须有的双标标准,道德和理想不知何时早已偏离航向,奋斗的旗帜沦为标榜的口号,而实际生活的秩序和法则却在潜移默化的左右着我们的现实境况,人生的价值观从来都没有如此的低廉与龌龊,与金钱为伍,与权势挂钩,于是职位变成文凭撬动的杠杆,杠杆变成了利益和价值的指挥棒,想想我们这一代围城之城,围城之困,素质教育改革了几十年,我们的后代又已置身其中,与之共存的是这愈演愈烈的扭曲的普世价值观。

  我们无需责怪,也无需怨天尤人,因为我们也是局中人,眼睁睁的望着,无能为力。难道人生的价值就是拜金享受主义?难道活着的价值就是满足皮囊所需的物质追求?我想我是被现实的表象遮蔽了双眼,不然怎么能歇斯底里白痴发问,坚守贫穷是件丢人事情,但坚守底线却值得尊敬,一番唐突之后,坚守又将南辕北辙,细思极恐,无力为继,只能退而求其次。

  教学片段之一

  幼儿园老师教孩子拍皮球,要求家长每个孩子买篮球配合,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个家长殷切的盼望,家长们无理由积极支持配合,皆大欢喜;小学老师推荐一系列阅读书籍,读书不仅让人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为重要的是为写作积累词句,夯实基础,也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但是,人手一球,是否值得商榷,无形中多了一份浪费和攀比,少了份孩子间的协作和共享的欢笑和愉悦;也许努力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我们执行的过程能不能多一份体谅与责任,也许幼儿园买三四十个篮球循环利用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每个班级人手一球,学年复学年,年年复始。书籍依然,也许给小孩买书看书是作为家长的责任和义务,但是我们不惜血本的养成孩子读书的习惯,岂不知也养成了孩子不懂珍惜,一味索取,奢侈浪费的习惯。看着满书架的崭新的书籍,大多数流于形式,走马观花而且只读一遍,让人窦生疑问,又倍加羡慕,孩子们过得太幸福了。

  现在的孩子们确实赶上了好时代,加之聪慧优生,他们理应享受如此的教育资源,但是我们教育的价值引导体系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的偏颇,抛开是否徒增家长的负担不说,面对教培资源,我们的学校是不是以建设百年大计的教育理念而有效规划,合理配置,教学相长,教书育人。试想一个孩子小学 6年要买多少书籍器械,而这些书籍器械对于千千万万个家庭来说,他们只是伴随孩子成长路上的阶段性的耗材;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其实就是一种资源无休止的浪费和消耗。或许这就是培养优秀下一代而付出的代价,但这也只是表象而已。

  教学片段之二

  新学期“双减”政策落地实施,暂不赘述。作为一名一路见证,并亲身经历且成长于教育体系的八零后;作为一名见证并经历农村与城市差异化教育体系的孩子的父母亲,我们都注定即将见证并经历着教育体系改革进程中成长的点点滴滴。

  下午放学回家,老师在微信群里调查问卷,孩子抢过手机说:“妈妈,我帮你选。”殊不知,在学校老师已经指导学生选择调查选项。说着无意,听着留意,其实我们不能用任何的说教去苛求任何个体,因为我们身处的大环境氛围如此,学生考成绩,老师考绩效,校长考校绩,一层一级的指导工作,调查问卷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调查问卷变成了标榜民主的标杆工程。

  国庆佳节临近休假的最后一天,在接孩子放学的路上,孩子说:“爸爸,老师要带我们去看电影,要去电影院。”我接着话题说:“看什么电影。”孩子支支吾吾,最后说看所有的电影。我笑着回答,怎么可能,所有的电影怎么能看得完呢?其实,带孩子看场电影,也是假期期间无可厚非的事情,只要时间允许,计划安排得当,只要是有利于孩子快乐成长的事情,每一个家长都愿意无私的陪伴,并与之分享亲子间成长的快乐。但愿这不是批量性的建议,只是个别教师处于关爱之心的诚恳而互动的建议,请宽恕我的揣度,我没有去调查,也不原因去做这样无聊的调查,但愿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为这只是一件无关乎教育的臆想的聊天和对话,建议不错,家长支持。

  我们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就是将教育与资本挂钩,如果把教育事业用市场经济与资本的方法去运营,那教育的理念只能被资本和利益同化,教育的初衷就会因本质的牵引而南辕北辙。在市场化运作的今天,我们缺少的是那份坚守的初衷,而那份坚守的初衷正在肆无忌惮地被膨胀,撕去伪装,站据道德的制高点,用冠冕堂皇的新名词来潜移默化地说教道德与价值。这就是现实,这就是开篇影子里的现实,我们不仅要发问,为什么人生的价值会物质化,难道这就是物竞天择的进化结果?

  答案是清楚的,我想我们一定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照应一下文中的开篇,也许这不是唯一的答案,但却是价值归宿唯一的结果,唯有厚德,才能今朝载物;唯有厚德,才能自强不息。

上一篇:女儿国了解一下!
下一篇:江报“趣学堂”暑期快乐课堂又开课啦!看萌娃变身“豫章绣”小小传承人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