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之子》内容解读及彩蛋介绍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天气之子

  喜欢新海诚的观众,,八九不离十是看中新海诚作品独特写实细腻的画风,还有故事里大胆宣扬的勇敢爱情,动听感人的电影歌曲等等。所以如果你是新海诚的粉丝,他的新作品《天气之子》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以天气起名的《天气之子》,大自然的壮丽被新海诚用他的画风语言描绘得唯美动人,尤其是本片有很多天空、光影、城市结合的大空净画面,每一帧都可以当壁纸用。片中水的描绘,在此前作品《言叶之庭》中就已经让人啧啧称赞,到了《天气之子》,全片一直出现的水的刻画,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就单单雨水落在地上溅起的水花,每一个水花打开的形状都不一样。

  而东京城市的描绘,相比于《你的名字》来说更加的唯美动人,直接说好了看完天气之子后,我认为相比起上一部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你的名字》,天气之子确实比不了前作,不管是在故事节奏或角色塑造上,都有所欠缺。不过这些问题在《你的名字》就有所体现,但因《你的名字》源起故事戏剧冲突更大更直接,这些问题都有所淡化或被隐藏。而这一次的《天气之子》,其实也只是更原始的暴露了新海诚一贯的叙事“缺点”,但严谨来说并不算是“缺点”,而是他一贯的动画特色。新海诚的一系列作品,都有一种可以避开类型的归属,去把主线故事打散,达到一种乱中有序的特点,看完新海诚的作品以后,你不太能解释这是一部什么主题的影片。《天气之子》就是很典型的这样一部作品,影片跟爱情、成长、友情、环保、神话等等都有所关联,但又不完全是我们所想的样子。

  从这里开始有剧透成分请没有看过影片的小可爱们自行略过。。。。。。。

  《天气之子》的故事讲述了16岁男孩帆高,离家出走到东京闯荡。如同影片一直阴霾的雨天,帆高一开始在东京找工作并不顺利,最后只能到麦当劳每餐都吃着便宜的玉米羹,这是在店中打工的女主阳菜给了帆高一个汉堡,成了帆高吃过的最好的一顿饭。帆高因找不到工作,身无分文,只能投靠路途中遇到的须贺先生,并在须贺的一家所谓的都市传说撰稿小工作室打杂。于是,帆高在东京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在某日,帆高再次邂逅阳菜,此时阳菜正要去做特殊成人工作,被帆高制止,从那之后,两人就此真正结识,帆高也发现阳菜是晴天女孩,只要阳菜祈祷天晴,在她范围内的雨天就会放晴一段时间。于是他们用这种“超能力”作为赚钱的手段。有偿去为想要天气放晴的人服务。但这样的操作,让东京甚至是日本的雨一直在下,气氛并不融洽,阳菜的放晴能力,其实也是有代价的,而这个代价让影片节奏加快的关键性线索,最后帆高和阳菜两人的爱情和结局,都不得不面临残酷的选择。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吗。我总结得《天气之子》的故事大纲,帆高和阳菜男女主角的相遇有点晚,阳菜的天晴能力出现的也有点晚,主线故事的开始也有点晚,而且就算帆高和阳菜相识之后,影片依旧处在主线游离的状态,并不想过多的交代阳菜的能力和解决的办法。影片又饿还能多片段,都聚焦在帆高的精神状态上,正如帆高从头贯穿到尾的内心独白,《天气之子》似乎是在讲述帆高的心路历程,很多片段是生活化和无目的话的。但也正如影片用阳菜获得神迹能力作为开头,来想定义影片是戏剧性很强的类型,让观众先入为主的认为这是一部玄幻动作大片。这就是 《天气之子》独特的地方,于是我想了很久,影片的叙事结构,更像是一部电视剧的叙事气氛,片中的人和事都有着自己各自的分支,管事帆高还是阳菜,或是须贺,阳菜的弟弟等等,我都能隐约感受到每个人的故事轨迹,但并不清晰和完整。《天气之子》有着新海诚独特的叙事方式,所以观影体验是非常不错的。看完电影之后我依然沉浸在片中的感情里,这种代入感非常的奇妙,特别是后面阳菜和帆高要解决放晴能力的后果时的结局部分,影片前面那些无所事事的琐碎生活描写,似乎开始有了归宿,而且最后化成了一股成长蜕变必须承担的伤和通,让人久久无法忘怀。

  关于《天气之子》的收尾,聚焦了很多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影片随着阳菜不断使用放晴的能力,随之而来的则是阳菜必须要付的代价,阳菜必须以晴女的身份祭祀给上天,以换取东京甚至大半个日本的晴天,否则瓢泼大雨将会持续。于是阳菜选择牺牲自己,将自己祭祀给上天,换来日本的晴朗,但帆做了和阳菜相反的选择,在帆高一意孤行的努力下,他救出了阳菜,把她带回到了本来的世界,但换来的确是东京的雨水泛滥,在短短的3年东京的一大半都被雨水淹没。相信很多人看了这个结局,会感到非常的吃惊和意外,影片最后帆高和阳菜选择了有些自私的利己主义,用东京的过半淹没来换取两人的爱情。或许是我们看惯了如今超级英雄电影舍小家为大家的主题后,偶尔来一种《天气之子》这种类型的价值观结尾,似乎有些不适应了。正如新海诚在访谈中也说到,影片中的结局,可能会造成大家意见不一甚至会有分歧,但影片的目的并不是想作主流让人思考的大电影。《天气之子》的结局表面看是一个有轨列车的伦理难题,也就是就大众还是救个人,但其实核心并非如此,我并非想为影片洗白。请看到这里的人仔细想想,难道帆高的选择有错吗,正如须贺在影片中说到的,这个世界早已陷入疯狂,所以到底是谁让世界陷入疯狂的,恐怕不是阳菜的能力或是帆高的选择吧,阳菜当初起到的源头是想和病危的母亲再一次的在阳光西散步罢了,因为这样阳菜才变成了晴天少女,但阳菜在认识帆高前,并没有频繁使用天晴的能力。而因为生活所迫,两个处在社会边缘的未成年人在社会中遭受排挤,在东京压力巨大的工作环境中,他们才想到用天晴的能力来赚钱。从这一角度来看,似乎这个社会对于阳菜和帆高这样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本就承受着着原罪的代价,那么最后又凭什么让阳菜去为这个既得利益者的社会体系去牺牲自己。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对帆高最后所做的决定就不感到惊讶了。换做是我我依旧会这没做,因为我并不欠这个社会什么。帆高离家出走,影片对他的家和出走的原因选择大面的留白,但我们也能从中窥视一二,帆高坐船去东京时,脸上带着伤,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家暴。而在原本的小说故事中,帆高则是因为父亲的家暴失手之下杀了父亲,才选择的离家出走。但这个设定似乎过于暴力而遭到了留白和删除。帆高来到东京后,新海诚选择了东京的的新宿作为主场地,新宿是东京最繁华和人口最密集的区域,视角则放在了新宿黑暗肮脏的角落,风尘的成人酒吧周围,时间则多数选择夜晚,再加上影片一直在下雨,这些都映衬了帆高在东京浪迹的困境和不安。东京的冷漠和排除是给这个16岁的少年最初的印象,再加上帆高在小说中的家庭背景,让这位正在经历成长的少年,对这个世界并不抱予太多的好感。而阳菜的出现,让帆高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阳光。正如片中又有段回忆帆高骑着单车,疯狂的追逐着阴霾天气中的一缕阳光,最后那一缕阳光投向大海,才让帆高做出了离家的决定。帆高那是所追逐的阳光或许代表的正是我们当代正在经历成长并一步步,步入社会的男生、女生,所追逐的自由和未来,而周遭的阴霾天气则代表了帆高之前压抑的人生。而阳菜每次放晴天空,也代表着帆高心中一直压抑的心情一点点的放晴。但当结局阳菜在帆高身边消失时,即使此时整个东京是晴空万里也无济于事,应为对于此时的帆高而言,阳菜就是他的一切,他的整个内心你世界再次瓢泼大雨、阴霾不堪。综上所述,帆高会为了没有给过他哪怕是一丝温暖的东京,而牺牲掉自己内心那唯一的一缕阳光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显然帆高没有这么伟大。帆高同时也是这个社会的受害者,他一直都是社会边缘的人,影片让这样的人,有选择去拯救世界的权利,显然是影片给出的最强讽刺了。换而言之,帆高和阳菜并不亏欠这个社会什么,他们有选择自己幸福的权力,虽然这和主流的价值背道而驰,但影片也让我看到了个体对于梦想和未来的追求的不顾一切。再进一步往更大的方向聊,造成影片中最后大雨不断的局面,是阳菜和帆高造成的吗?从影片一开始,阳菜照顾病危的母亲是就已经是瓢泼大雨了,所以阳菜才会祈祷晴天。

  那么原罪究竟归结于谁!!!!!?

  是上天对于人类的惩罚,还是人类的发展打破了自然的平衡,再怎么归结起来,都会算到无辜的阳菜和帆高身上去!

  而在影片结尾了,展现了三年后东京,雨水灌溉了近乎大半个城市,片中刻意没有去表现水灾对于人类的破坏,尤其是生命的损失,镜头更多的是放在了人们适应东京被淹没大半的事实。我认为这里并不是可以减轻或者加重帆高选择的负罪感,而是想要表现人类的发展,间接改变了自然气候,事实上在现实中,人类似乎真的在改变着地球的气候。随着人类二氧化碳的排放,气候变暖,南北极冰川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像东京、上海、威尼斯这样的城市,也会随着自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影片中淹没掉的东京,只是用了夸张的手法,警示着人类对于天气变化的漠视。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人类自身顽强的适应性,三年之后到处是水的东京,已经有了水上的交通工具,也有了因海平面上升所实行的规则,人们依旧生活工作如常,世界末日的景象并没有出现。这些都进一步想证明,帆高和阳菜当初的决定,并不会为人类的进步和倒退承担责任,每个人的选择,对比世界的变化、规则、秩序,在影片的结局看来都被处理的浪漫和理想化了。这样的处理结局更大的放大了两人的爱情。

  如果说爱情是种信仰,那么这种信仰本就是自私和极致的,爱情里面容不下任何的第三者,而影片中的第三者恰好就是阳菜和帆高放弃拯救的“世界”。

  彩蛋:1、《你的名字》:《天气之子》被拿来和《你的名字》作比较,除了两部作品在上映时间一前一后外,更重要的是新海诚自己,让《你的名字》中的角色参演了《天气之子》,这样的连接,也不能怪观众说两部之作品是姊妹篇了。而且《天气之子》的制作团队,都是《你的名字》的原班人马,就连东京的主场景,也是选择了新宿,只不过《你的名字》展现了东京和新宿光鲜亮丽的一面,而《天气之子》则更多的展现了阴暗和杂乱的一面。《你的名字》结尾泷和三叶的再次相遇是在2013年,据新海诚对于结尾透露,他们两个之后订婚了。《天气之子》的时间线是2021年,片中当警察到阳菜家询问帆高下落时,警察给阳菜看了帆高中学的毕业照,上面写着令和3年,而2019年日本更名令和年号,所以令和3年就是2021年。影片中,须贺拿着一本《MU》的杂志,这是一本真实的日本杂志,今年的2019年9月杂志是466期,片中是488期,也正好是2021年。而且在那本杂志中,也出现了有关彗星事件的报道,这彗星正式《你的名字》中的彗星。影片中帆高他们去老奶娘家时,泷有出来客串很长时间,此时的他成熟稳重了很多。三叶则做了收拾柜台的导购员,在帆高为阳菜买生日礼物时,帆高还在担忧阳菜是否会喜欢,三叶此时鼓励了他泷和三叶的出现,都给帆高和阳菜的感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三叶的妹妹四叶,也在影片最后有一闪而过,虽然年龄长大,相貌有所变化,但是不变的发行是最好的识别方式。还有当阳菜再放晴天空时,有个画面是一对情侣在摩天轮看夕阳的画面,这对情侣则是《你的名字》中的那对配角情侣。然而两部片子结局价值观的选择恰恰截然相反,泷选择了救了镇上的人而不是单单只救三叶一个人;而帆高则选择了阳菜。两部影片就如同给镜子相互映照,也反映出了价值选择的两面性,至于谁对谁错,新海诚比没有给出答案。

  2、《麦田里的守望者》:帆高最初在东京还吃的起泡面的那几天,他用一本书压着泡面,那本书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的内容说的是主人公被学校开除后,只身一人来到纽约闯荡的故事,主人公从中见证了成人的虚伪,寻找到了纯真和真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也影射到了帆高的遭遇中。

  3、水滴项链和翅膀戒指:影片一开始这个水滴项链是阳菜妈妈戴在手腕上的,这代表了阳菜对于妈妈的思念,也暗示了一种传承。水滴项链代表着全片无处不在的水,而阳菜妈妈病危时,正好一束阳光洒在了鸟居神位,让后阳菜得到了晴天的能力。而且最后身体变色那个颜色和水滴首饰的颜色一致。而最后阳菜回到现实世界后首饰断裂脱落,这也表示着阳菜挣脱的晴天能力的束缚,找到了自己向往的自由。

  4、须贺:须贺这个角色在小说中解释的更为详细,须贺出身名门望族,须贺的哥哥很有出息,名校毕业后出国留学,回到日本后做了财务官员。须贺哥哥的女儿,也就是被帆高误认为是小三的须贺的侄女。而须贺过的更为平凡,他在年轻时遇到自己的太太,并有了一个女儿,但因太太车祸身亡家庭走向崩离,女儿的抚养权一直在奶奶那里,须贺手上一直带着双戒指,有一枚就是须贺亡妻的。值得注意的是大雨倾盆后,须贺打开窗户故意让水倒灌家中,这是须贺为了冲掉亡妻所留下的便条纸,也代表着须贺想用雨水冲掉曾经痛苦的回忆,选择重新开始

  5、大丈夫:新海诚作品里的歌曲,一直是完美对应当时角色内心世界的工具。比如帆高和阳菜逃跑的那一夜,在KTV酒店里,帆高给阳菜戴上戒指的那一刻,此时歌曲是《We’ll be alright》,日文是”大丈夫“。歌词的第一句就是”世界的重量,从此刻起就这样压在你一个人身上“这也就是帆高最想留住的时刻。这也让我想起几年前我所经历过的是是非非,有许多我想留住的人和事,但时间回不去了。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眼前的人……

上一篇:致薇尔莉特·伊芙加登
下一篇:台北电影节入围公布!张孝全=抢影帝 《咒》蔡亘晏首战影后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