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想家要表达什么?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有这么一类人,世界很小,想出去但不敢,依赖于做白日梦来获得满足感,醒后又开始感到空虚难受生无可恋,不得以把梦做下去,依次循环往复,万劫不复…… 这部电影正视了这一类人的诟病,缔造了一个勇敢的榜样,走出白日梦境,真真实实的活着。

  影片传递的内核就和片中《生活》杂志的座右铭一样:看见世界,面对危险;跨越藩篱,贴近彼此;感受生活,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我们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和米蒂一样,磨掉了棱角,成为了生活大潮里不起眼的石头。但是在我们内心,无论是谁,都会有一片渴望,渴望自己能够再次沸腾,拥有牛奶般燃烧的生命。

  其实平心而论,这部电影的故事平平,老套到可以在电影史的随便一年里都找出好几部雷同的。但是它极大的发挥了电影作为一门画面的艺术的作用,运用丰富的镜头语言和绝美的画面,把这个故事描述的丰满而又有趣。

  饰演米蒂的本·斯蒂勒也是本片的导演,我觉得他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让自己来饰演米蒂这个角色。斯蒂勒是个喜剧演员,中国的观众对他比较熟悉的片子,有《哈啦玛莉》、《拜见岳父大人》、《博物馆惊魂夜》等。相对于好莱坞大多数表情夸张、肢体丰富的喜剧演员来说,斯蒂勒属于冷喜剧的演员,很多的时候是通过自己的呆萌(或者叫蠢)和出洋相来逗乐观众的。和周星驰的《喜剧之王》和《长江七号》一样,当喜剧演员出演正剧或者比较正经的角色时,这个角色就会不由自主的散发出一股凄凉的气息。就好像是卸了妆之后的小丑,人前的喜乐和人后的疲惫形成的强烈对比,会让这个角色更加的真实和哀伤。

  米蒂这个角色,小时候留了个庞克头,喜欢玩滑板。但是当他的父亲去世之后,他开始封闭自己。他剪掉了庞克头,收起了滑板,为了减轻母亲和姐姐的负担,开始打工。由于对父亲的思念,他去了和父亲一个名字的快餐店工作,变成了社会大流中平凡的一员,随波逐流。电影没有用什么刻意的手段来体现生活的苦闷。影片的前三分之一部分,就像是个旁观者,总是用很远很安静的镜头,描述着生活中的种种小事。这些小事如此真实,真实到让我觉得,这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米蒂在城市中默默的走动,镜头拉的很远,米蒂周围的景色拥有艳丽的色彩和精绝的结构,但是这些都不在米蒂的眼里,也不在我们的心里。那些五光十色是我们每天的所见,却一直不是我们的所得。

  影片的转折从米蒂第一次决定出去寻找摄影师开始。米蒂走过往期《生活》的封面,没有一句台词,但是每期封面上都有一句恰如其分的送给米蒂的话。米蒂走出公司,走上马路,来到机场,坐上飞机。这一路的公共场合上的标语,都像生命的路标一样激励人心。配合着音乐,以及画面一如既往的美丽色彩,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感觉内心那团熄灭已久的火,又开始熊熊燃烧了起来。

  不得不说影片的音乐也是选的非常棒。就如之前所说,影片的剧情其实是很平淡的,更多的波澜都存在于男主角的内心。可是,男主角的设定是内向的,于是,导演选择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内在的情绪和转变。

  从米蒂踏上旅程开始,一路的风光开始美不胜收,每一帧画面都像是一张照片,美的令人窒息。一路上不缺乏励志的激情----比如米蒂坐上飞机的一刻,比如米蒂骑着自行车狂奔的一刻,比如米蒂踩着滑板背对太阳滑行的一刻。一路上也不缺乏笑料----比如米蒂跳下海发现鲨鱼的一刻,比如米蒂找了两个“精壮的男子”进山的一刻,比如米蒂用妈妈的蛋糕贿赂军阀的一刻。

  虽然米蒂是为了某件事开始了旅程,算不上是“说走就走”的任性之旅,但是这一路收获的精彩确是意料之外的。中间有一段,相亲网站的客服打电话给米蒂,问他怎么样。米蒂说我刚从海里逃出鲨鱼的追击,正在赶往火山的路上。这句话对于电话那头的人来说,一定是弥天大谎,因为一天前,米蒂才说自己为了出差去过两个地方。可是,生活往往就是这么硬塞给你这些惊喜。前提是,你愿意为了生活而付出。

  当米蒂找到摄影师肖恩的时候,那张胶片已经不是他此次旅行的目的了。他们享受着雪豹出现的那一刻,享受着高山足球,享受着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然后,米蒂带着狂野的胡渣,大闹飞机场,见到了相亲网站的客服。

  客服说:我以为,你会是个阴郁的人,但是没想到,你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就是好莱坞的套路,旅程结束,主角的内心世界必然是上升到了另一个境界。此片没能免俗,很多结局就如同大家料想的一样,当然这也是我们都期待的结局。就像我们的生活已如此糟糕,却总在期待明天会有更好的天气一样。

  通过主人公沃特的一串线索,我的心也跟随着走向远方,见证着他在路上的困难与挑战,成功后的自信与微笑,而不是假笑,沉浸在白日梦里的假笑。谢谢你,沃特(本 斯蒂勒饰),让我想到了自己独自出行,寻找自我,寻找生命意义的故事。只有在路上,才会有风景。

  这是一部唤醒人内心勇气的电影,二刷后依然热泪盈眶。我们时常苦苦求索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这部影片完美的呈现出了一个普通人的状态,并勇于打破常态后收获的精彩。

  另外我要谈谈理想主义。我是90后,在即将毕业,面对生活的现在,现实主义已然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但我想说仍要心存理想,那份美好是追逐生命意义的感动,是支撑生活充满惊喜的可能。

  开拓视野,看见世界也许需要经济基础,但贴近彼此,感受生活,此地此身此刻,我们都可以去尝试。从白日梦想家,到让梦想落地,我想已然十分简单,那就是心有所向,所向披靡。

  这部电影真的十分经典,我个人也看了三四遍了,强烈推荐!

  首先我感觉这部电影更像是在描述我们身边的一些人,一些什么样的人呢?就是那种整天只知道异想天开,天天白日做梦,不敢付出行动的人,甚至遇到自己心爱的TA都不敢上前去搭讪。电影里面的主人公也是把这个人物形象展现的活灵活现,有时候看着看着我甚至都会按下暂停键来思考一下,这个主人公和我好像!在生活中建树,在学习上默默无闻,有想法但是不付出行动,在生活上扮演着NPC。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子的吧,在生活中像一个旁观者,听父母讲着别人家的小孩,自己想奋斗,但是又力不从心,明明身体还年轻着,但是心态却老了。

  我想这部电影的后半部分正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导演用前半部分来描述大部分人,用后半部分来描述成功的人,这其中的转变值得我们去思考。在后来,电影主人公他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敢于去追求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他历经千辛万苦,也找到了那个真正的他,而不再是那个在幻想中的他。而这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观念,再多的想法都抵不过一次行动。

  这部电影具有奇幻冒险的风格,情节搞笑,能与人产生共鸣,非常非常值得一看!

  这部电影的高明之处在于,导演兼主演的本·斯蒂勒

  他没有把一个人不幸的原因归咎于社会。

  也没有让主演表演出任何对自己不公的怨言。

  主人公只是用幻想,从未想过去伤害。

  但是总是幻想总是做白日梦,把他变成了一个目光呆滞无趣的人

  要改变自己必须停止,不要再去做白日梦了。

上一篇:对于《泡泡》这部作品的一些感受
下一篇:pdf文件修改文字 Word文件打得开档案却无法编辑文字是怎么回事?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