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奇旅》说不要为目标而活,那到底应该为什么而活呢?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9
手机版

  昨天,和表弟一起去看了这部暖心电影《心灵之旅》。电影探讨了一个有趣的主题:如果你为一个热爱的目标奋斗了大半生,为它吃很多苦,受很多累,做了很多牺牲,而就在这个目标实现的前夜,你死了,你会怎么看待自己的人生?故事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到中年的爵士乐手,一边在中学当兼职音乐老师,一边努力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有一天,他终于等来了与一个著名爵士乐手同台演出的机会,却在演出前夕意外去世了。他带着内心的不甘偷渡回了人间,顺便还带了一个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因此不甘心投胎的小孩灵魂,重新看它因为执着于梦想没来得及看的世界,寻找新的人生意义。

  电影很好看,我身边那些为梦想挣扎过的朋友纷纷表示被治愈。反而是那些从来都安安耽耽过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表示一般。比如我爱人看完就说:"这个电影讲的不就是要活在当下嘛?可是我每天都是活在当下啊!"

  我当然也属于被治愈的那一类。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01 匮乏和富足

  我们生活的时代,有很多东西被定义为稀缺品。比如财富、名声、社会地位、美貌……稀缺品本身当然好。但是,有时候,是否拥有这些稀缺品,会变成了衡量一个人人生是否成功的标志。似乎只有获得这些,你的人生才算开始。否则你就一直处于某种匮乏当中,为获得那些稀缺品做准备。

  这个电影讨论的稀缺品是特别的。它讨论的是梦想。主人公渴望的可不是一般的功名利禄,是自己真正热爱的爵士梦想。他渴望的,不过是一个能够发挥自己才华的舞台。

  如果在另一部好莱坞电影里,这简直就是励志故事的开始不是吗?

  在这个电影里却不是。这个电影说的是,有时候梦想所制造的这种匮乏太显眼,有时候它遮蔽了我们所拥有的另一种富足:活着。活着这种富足吧,平时因为太习以为常,不容易意识到。但有时候,你非要经历了一些事,才会有发现它的眼光。

  我们的主人公是怎么意识到活着是一种富足呢?他就是在以为梦想要实现的前夕,啪唧一声掉进了一个井里 ?,掉到了死亡的虚空里。最开始他想重回人间,心心念念想的还是他的演出,重新发现世界,靠的也是跟他一起偷渡来的那个对人间没兴趣的小灵魂。原来,这些生动的细节都隐藏在日常的小细节里,香喷喷的披萨饼,社区的朋友,母亲的支持,学生的信任……实在是因为梦想太大,这些小事才看不见。

  目标没有完成当然会有匮乏,可是所有的匮乏都有一个大前提下:活着的这种富足。就像所有的目标,都应该统一于"好好活着"这个大目标下一样。生命才是最大的稀缺品,如果你还能闻花香,尝美味,听音乐,能和家人朋友交谈,能通过感受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而感受这种存在,那你就生活在富足里。

  02 目标和梦想

  人应不应该有梦想?有没有梦想,都是一种活法。反正呢,如果只是别人告诉你应该有,你就觉得要有,这样的梦想通常也不是你的。

  梦想的好处是,它帮助你组织现在的生活,帮你确定什么重要,什么值得,什么现在要做,什么可以等等。主人公这么精湛的琴艺,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的。很难想象没有梦想,他怎么坚持得下来。

  而梦想的坏处是,当它这么组织生活时,有时候梦想会变成贴在现实生活中的标签,它变成了我们看待当前生活的某种偏见。你有没有觉得,那些尚未达成的目标,有时候会嘲笑你:"你有什么了不起!跟我(理想的生活)相比,你现在的生活实在太不值一提了。" 如果你同意了这种嘲笑和偏见,那你就会跟着这种嘲笑,厌恶和否定现在的生活,并因此失去跟它的联系。

  我经常想:这么多人有过梦想,又有这么少的人实现了人生梦想,那些没有实现人生梦想的人去哪里了?他们要怎么才能从失望中摆脱,才能活得好呢?

  电影里那个受人欢迎的理发师倒是给了一个答案。他说他年轻时候的梦想是当兽医,后来就当了理发师,原因是"当兽医的培训费比理发师贵太多了。"可是当有人要同情他时,他却说:"那也不能这么说。我现在也很好。"他的手艺很精湛,对顾客很热情,也喜欢现在的工作,很多人都喜欢他。

  这可不是大多数人的现状吗?没有实现梦想的人,这现实的生活里,找到了新的意义。这些意义也许没有梦想那么宏大,甚至不用言说,可就是有种生活的热情在。能投入,有兴趣,这就是生命丰盛的证据啊。

  梦想是在生命这条河流中产生的。生命力是这样的东西:它需要梦想制造的张力,可是,就算生活中哪里阻塞了,原先的梦想中断了,它还是能兜兜转转为自己找到出路的。只不过它所找到的出路,跟世俗意义的成功,未必是同一条。就像那个理发也理得津津有味的理发师,和那个愿意去倾听和安慰失落的学生一样,梦想不梦想的,人还是可以活得高兴一点。

  03 迷失的灵魂

  电影有一段,是在生命的荒漠里,有很多因为失去跟生命的联结而迷失的灵魂。我看了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荒漠的上空,还有很多神游的灵魂,是人们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获得的神游体验,也就是心流(flow)。电影里说:"心流和心魔其实很像。那些迷失的人和神游的人也很像,只不过迷失的人太执着了。"

  专注和热爱某件事,能创造心流。一定要达成某件事呢,就会变成心魔。心流能让我们更好地体会自己活着,而心魔却会抹掉目的以外的东西,把人变成实现目的的工具。

  04 谁配活着

  电影里有一段,孩子的灵魂去了一趟地球,找到了自己的活力。可是主人公却跟他说:"你找到的活力是我的。"于是孩子一直在自己不配活着的拷问中,也变成了迷失的灵魂。

  有时候,太多的人告诉你该这样该那样,这些外在的声音会变成我们内心的声音。我们失去的梦想,也会加入这个合唱,变成这个声音的一部分。

  如果你觉得不配活了,你所有的感觉、快乐、成就,都会失去意义,就像是偷来的东西,好像它们不再是你的了。

  也许有很多事需要别人的认可和同意,但活着,不需要任何人的允许。你在,你就活着。你的生命不是别人给的,是上天赋予的。你的每一份感受,就是你活着的证据。

  05 鱼和大海

  历经波折,主人公终于迎来了实现梦想的一晚,那晚的演出完美极了。别说初次登台的他,就算作为观众,我也很感动。实现梦想的感觉怎么样呢?从舞厅出来,他说:"为这一天我等了一辈子。我以为我会有所不同。可是,我发现,它和以往没什么不同。"

  如果让我来想,这哥们经历这精彩的一晚以后,还是会感觉不同的。不然的话,我们太低估了梦想的分量,也低估了投入忘我的演出所带来的美妙体验。他说发现没什么不一样,要么是他还在想着死的事,要么是编剧为了凑下面这段台词。只不过,但这段台词实在太精彩了,就算为了凑台词,我也原谅编剧了。

  生命就是我们所在的大海。无论我们有没有目标,这个目标有没有实现,都不要否定它。

  06 你的成就

  在两年前,也就是我大学的时候,我曾读过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那也是一个梦想的故事。毛姆笔下那个主人公,人到中年,忽然抛妻弃子,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要做一个画家。他辗转变成了一个流浪汉,又做了水手,到了某个岛国,娶了原始部落的妻子,最后还感染了麻风病。在他生前最后的日子,他把一生的感悟,在山洞里画成了一副壁画。看过的人都被震撼,惊为天人。可是在他去世前,却一把火把这幅绝世的艺术品亲手烧了。

  以前我不明白,这么好的壁画,他为什么要烧呢?后来我想,也许对这个画的主人来说,他最大的成就不是这幅壁画,而是他自己的生活。画了一副美妙的壁画,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他的,不需要别人评价。

  不是别的,你的生活,就是你最大的成就。所以好好过它。

上一篇: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艾滋病的所有传播途径)
下一篇:祖国颂|我和我的祖国 杨家玉:祖国愿我是你的骄傲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