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和爷爷》:世界上我最溺爱两个人,一个是老人,一个是孩子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2-09
手机版

  因为搜索《海蒂性学报告》,顺便给我推送了《海蒂》,顺藤摸瓜似的找到了电影《海蒂和爷爷》。

  首先,说一下小说《海蒂》,这是由瑞士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在19世纪末创作的文学作品,是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

  《海蒂》作品问世一百多年来多次被搬上银幕,比较经典的影视改编有秀兰邓波儿版电影(1937年),有高畑勋和宫崎骏联合打造的动画连续剧(1974年),有迪士尼电视电影版(1993年),每个版本都让其焕发出新的魅力,也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2015年,德国电影导演阿兰·葛斯彭纳又将《海蒂》拍成了电影,于是我们有机会重温经典,重拾感动。

  有人说这部电影主要适合孩子们,因为这是一部天真的电影。“天真”对很多成年人来说太高了,高处不胜寒。但是我想说的是,对于我这种“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人来说,《海蒂和爷爷》同样不失真。无论你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去看看,希望你们能在那片纯真可爱的天空里,呆得越久越好!

  

  即使无法改变周遭的人,也能保持内心的善良和真诚

  看完《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会给人一种感觉:世界上我最溺爱俩人,一个是老人,一个是孩子,一个是过尽千帆的从容不迫,一个是处世未深的天真烂漫。天真无邪的海蒂像落入凡间的天使给了爷爷温暖,包容慈祥的爷爷像海蒂的保护伞给了海蒂缺失的爱。

  海蒂,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亡,与姨妈相依为命。而她的姨妈要么把她当成一个累赘,要么把她当成捞钱的工具。在她7岁那年,姨妈把海蒂交给了独自一人生活在阿尔卑斯山的爷爷,但爷爷起初并不愿意接收这个突如其来的孩子。

  爷爷性格孤僻,深居简出,从来不和山脚下村子里的人交往,而山下村子里的人也都对他身怀偏见,一度将他视为异类。

  但是,海蒂并不在意这些,她只知道,这是她的爷爷,也是她唯一的亲人。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爷爷被海蒂的天真与纯洁打动,打消了将她送到孤儿院的念头。

  很快,海蒂便喜欢上了阿尔卑斯山里的生活。白天,她和同龄小伙伴彼得一起牧羊,漫步在青青草地上,日升日落,云卷云束,好惬意。晚上,海蒂谁在爷爷小屋里的二层茅草屋,头枕干草,仰望星空,好迷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爱上了这段幼小生命里最为美好的童年时光。

  正当海蒂沉浸在和爷爷相依为命的时光里,姨妈又出现了,不经爷爷同意,擅自带离了海蒂,坐上了前往德国法兰克福的火车。姨妈把她送到了一户有钱人家里,陪伴家里坐着轮椅的富家小姐克拉拉

  离开了爷爷的海蒂,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海蒂有了新衣服、新鞋子,有了食物,有了温暖的大床,她什么都有了,可是没有了爷爷、没有了彼得、没有了阿尔卑斯雪山和羊群。

  她因为餐桌礼仪被管家骂,因为不认字被家庭教师嘲笑,因为频频闯祸被惩罚。无数的规矩和礼仪把海蒂压得喘不过气来,让她产生了心病,不仅身体寸步难行,心也被牢牢困住。

  

  看着大城市里无边无际的楼宇,她不止一次地想要打开富丽堂皇的大窗户,想要看看自己曾经居住的小屋,海蒂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阿尔卑斯山上的一切,她思念着因走得太匆忙没来得及告别的爷爷,以及爷爷那座虽不大却寄托了她最美好时光的小屋。

  有些孩子,注定是属于山川、田野、河流、大自然的,你以为给了她物质生活她就会开心,其实她要的是精神生活,要的是亲情和自由。你以为你给了她一切,其实你根本不知道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海蒂一路经历的,你能说比她更悲惨吗?但她选择的是在每一个阶段用心的真诚的对待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一个人心里要装下多少善良和真诚,才能时刻惦记着他人,特别是只有一面之缘的人。但是,海蒂却做到了,并教会我们即使活在一个不幸的环境里,即使生活如此艰苦,除了苟且之外,还是可以用真心和真诚去面对。即使无法改变周遭的人,我们依然能保留内心的善良,守住快乐的净土。

  我们渴望做自己,又渴望得到别人的评价

  当然,大城市也有善良包容的人,山里也有人没有见识。城市并非一无是处,山里人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克拉拉奶奶、克拉拉、克拉拉的家庭医生……人性之美好在电影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或许可以说这种感情现实中可能不存在,可是,童话之美好,就在于此。

  影片中有一则奶奶和海蒂的对话:

  海蒂:“大家都笑我,因为我想写故事。”

  奶奶:“那是因为大家知道得太少,而你看过更大的世界。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有那些东西会让你快乐,就去做,无论别人说什么。”

  

  这让我不断反思当下的社会,当你想要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总是伴随着质疑声甚至是嘲笑,然后我们害怕了,退缩了,便收回了迈出的脚步。

  我们渴望做自己,同时,我们又渴望得到别人的评价,甚至难以判断这些评价到底是对还是错,久而久之,就转变成一种渴望所有人认同自己的情绪,却忘记了别人眼中世界和我们看到的根本不一样。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专家罗杰斯说过,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成为你自己。这个“自己”是一个人所有生命体验的总和。假如这些生命体验你是被动参与的,或者是掺杂了太多别人的意志和压力,那么,我们就不是在做自己。

  相反,如果这些生命体验是我们主动选择参与的。那么无论最终的结果是快乐还是忧伤,我们都会感觉是在做自己。

  美国著名女歌手“小甜甜”布兰妮,可以说演唱事业极其成功,但这个成功并不是她个人意志的结果,而是她母亲林得到的胜利。母亲从她小时候开始,就带着她辗转美国各地演出,用尽各种方法为布兰妮谋取演唱机会。

  除了在13岁-15岁的两年普通女孩的生活,可以说,布兰妮是没有童年的。林恩为了在女儿身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和野心,在各个方面操控着布兰妮,导致布兰妮一度精神崩溃,甚至不断对别人说:“我是骗子,我是冒牌货。”

  其实,观众在布兰妮身上看到的种种光环和成功并不是她的,而是她母亲的,是母亲通过布兰妮的身体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已。布兰妮看似成功,实则意志被剥夺的痛苦一直伴随着她,她远远没有成为自己。

  很难想象,一则童话故事历经八十多年来一次又一次改编,到如今依然可以散发出这样的魅力和共鸣。

  世事变迁太快,太多的人和事情变得不一样,但是人在追求那种简单而朴素的品质和梦想,却从来没有因为世事变幻而发生丝毫改变。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上映还剩2天票房已破8866万,周星驰光芒都遮不住,这位明星好强
下一篇:今日影评 | 唱响主旋律,新主流电影如何成为主流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