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详细了解电影《八佰》的前后及我的影评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8
手机版

  这篇文章一共8345字,我会聊聊电影《八佰》内外的的事情,第一部分是介绍《八佰》的电影创作和上映过程,帮助你们理解电影。第二部分才是我个人看完《八佰》的观后感(含剧透),如果想直接看影评的话,请滑到下面吧,也可以先看影评再回过头来看介绍,那让我们开始吧。

  历史背景。电影《八佰》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故事原型为1937年10月27日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八佰壮士留守四行仓库,奋战战斗4天4夜的故事。我第一次看到“八佰”,是在高中历史书上。

  相信看了上面的图片大家应该大概知道这是个怎样的故事,看起来简单,但这背后还有更多的复杂的事情。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华北东北等地相继沦陷,上海也准备失守,这时国民党开始转移,撤出上海,最后负责掩护撤退的部队是国军的88师262旅524团1营,其中包括四个连队,为三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经过5次补充兵员总计414人,但为了迷惑日军,对外一直说四行仓库守军有800人,这也是电影《八佰》名字的由来。

  四行仓库原来是银行仓库,主要功能是用来存钞与收放保险柜与抵押物品,楼高5层用钢筋混凝土浇灌,墙壁有一米多厚,在当时无论是硬度还是高度都远超周边所有的建筑,仓库南边和东边都是国际租界,而且在四行仓库的东南方向有两个巨大的煤气罐,一旦爆炸半个上海都会受到危及,更不用说租界区了,这使得日军在攻点时不敢使用空袭与重型武器,再结合四行仓库的特点,使得“四行孤军”在食物、医疗用品、弹药等物资充足的情况下占到了地利的优势。

  但四行仓库并非当时的战略要地。对日本来说,拔掉这个据点并不重要,但是四行仓库在国民党眼中的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时间推回1922年,跟老蒋签订的《九国公约》有关,这个公约由美国牵头,其内容大致为“列强在中国的机会均等,同时开放中国门户政策”。当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时,老蒋就联系各公约国“你们在中国的(侵略)权利都不均等了,不管管吗?”,请求列强们的帮助,可公约国决定等下一次开公约会(1937年10月30日)再商议此事。那么我们在对比一下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开始时间1937年10月27日晚7点,上级下达的命令是,死守四行仓库,即使全军覆没。不难看出这场战斗就是为了此次国民党出行九国会议服务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国际上告诉各公约国,在上海还有国民党的部队,以此来争取各公约国的支援帮助。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这种上级下达的自杀式送命任务很离谱,的确,在四行仓库的守军连一个营的规模都没有(一个营人数大约要在500人左右),士兵都是东拼西凑的,人员和编制不是很正规,在国际上很难被承认。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

  简单来说,他一打仗就跑,而且很会跑,还在战争时大肆敛财,赚不正不义的钱。当上级下达命令88师守住上海时,他早就明白是个有去无回的任务,作战只是在拖时间。于是他就带着88师的大部队撤离逃回南京,只留下一个东拼西凑的加强营来断后,这才有了八佰的故事。

  (更多孙元良的介绍可以看看这篇文章,以上历史背景有很多内容也出自这文章,这里对这位作者表示感谢)

  电影的创作。首先来介绍一下导演管虎。

  管虎1968年出生在北京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其代表影视作品有《黑洞》《冬至》《杀生》等,其中《斗牛》获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老炮儿》获第31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并获第10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影片。

  个人而言,我了解这位导演并不多,不过我很喜欢《我和我的祖国》中由他导演的《前夜》篇,在我眼中管虎是一个优秀的商业片导演,他能把电影拍得好看,主题也不错,探讨有深度。

  电影八佰最开始是管虎偶然知道自己的父亲曾是八路军,经历过战争,又常常对他讲述战场的情况。为了铭记历史,纪念所有中国无畏的战士,还原当时那个有日军、国军、租界的复杂社会情况,拍一部《八佰》的想法就诞生了,为此他准备了十年。

  导演带领超过1500人的剧组,历经499天的筹备,包括实地遗址考察,400多名演员统一进行了7个月的军训。

  电影于2017年9月12日开机拍摄,到2018年4月27日杀青,共计拍摄日期230天。

  为了追求真实,剧组耗时一年半在苏州的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的拍摄基地设计搭建了占地200亩,拥有68栋建筑的实景,深挖200米长的苏州河。

  电影用了300颗照明弹来重现当年战场上的照明效果,共烧掉300多公斤烟油和近5吨的旧报纸,设置相当于十部大战争剧总和的5万个地面子弹点。

  各种还原历史的服装、枪支、障碍物等道具更是数不胜数。

  值得注意的是,《八佰》是继《复仇者联盟3》和《复仇者联盟复联4》后的世界第三部,亚洲第一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你得知道现在好多大制作的电影,只要带些IMAX摄影机拍摄的片段,都能成为一种宣传的噱头。

  从剧组来看,诚意满满,电影用心打造硝烟炮火四起的真实战场,一道河水相隔,呈现了两岸战火连天的“天堂”和“地狱”,我敢说电影在画面表现和战争场面上绝对是处于战争片的顶尖水平。

  超长的上映过程。最初电影定档2019年7月5日上映,很明显瞄准的是暑期档,但在离上映还有10天的时候(6月25日)宣布撤档。原因是电影官方转发了导演与秦汉(孙元良的儿子)的合影,导演多年以前的事情被翻出来。

  上面提到过国民党孙元良不是什么正面人物,很多人对他都是斥骂和看不起的态度,加上导演之前也传出过负面新闻,一时间《八佰》被推上舆论风口,很多网友认为这电影中会美化国民党,为逃将孙元良洗白等等,很多人发起对导演和电影的抵制,在电影未上映前的评论中“不爱国” “扭曲历史” “死也不看” “坚决抵制”等等,考虑到舆论压力和后续票房,电影不得不先撤档。

  对于导演的这个行为我不做过多的评价,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是,电影还没上映我们不能直接下定论。一方面我们对孙元良这样的打仗逃兵和丑恶的行径零容忍,另一方面,又不能因为一个有的没的孙元良而放弃一个好的故事好的作品,导演想歌颂的是中华无畏的战士们,而不是某一个人。

  而且考虑一下别的问题,7亿元投资的电影说禁就禁?主创团队又不只是导演一个人,这样就否定人家几年的努力好吗?他们为电影做了这么多研究,怎么可能不了解孙元良的历史?我知道电影之内和电影之外一般是分不开的,但我们最终评价一部电影时最主要的还是看电影之内的(内容),电影还没上映一切都是未知的。而我从电影最终上映后来看,电影确实跟孙元良没太大关系。

  说回上映,暑期撤档后的《八佰》迟迟没有消息,我猜应该是在等舆论平息些,但后来遇上了疫情爆发,之后上映日期更是遥遥无望。

  2020年8月2日,在众多期待下,电影再次宣布定档8月21日,很多人都评论道“希望这次能真的上映,不要再搞什么事情了” “答应我,别再撤档了好吗?”......至此,电影从最初宣传的日期到2020年8月21日正式上映,经历了400天的等待终于和观众见面了。

  《八佰》的上映等得实在太长,宣传从一开始就是浩浩荡荡,可上映一拖再拖,宣传工作及其艰难,光是放出的预告片就有N多个版本了,关于电影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包括现在上映了口碑也是出现了两极分化。

  票房。早在电影宣布2019年7月5日上映时《八佰》,就被很多人预测会是超过30亿体量的经典大片,人们的期待值很高,当部分专业电影人提前看完电影后,更加确定在暑期档《八佰》上映后一定会爆火,毕竟7亿元的投资真的很多很多,故事本身也是不错的。

  但世事难料,经过舆论风波和疫情再上映的《八佰》,不免让人怀疑会不会有个好的票房,因为口碑决定着电影的后续票房,但现在来看,电影刚上映几天口碑是有所下滑的,也算不上特别好。电影选择在疫情平稳,电影院慢慢复工一个月后上映,我很好奇它能否给现在中国电影市场打一针兴奋剂,能不能扛起迅速恢复影院的重任。疫情影院复工后市场低迷这是事实,新上映的电影票房“扑街”已经见怪不怪。(想了解更多疫情后电影院的情况,可以看一下我写的这篇文章,直接滑到这篇文章的中间看)

  但《八佰》也不是没有机会,因为影院经过大半年的关闭,影迷们肯定有积攒了很久的观影欲,而且现在这个时段,可以说没什么别的电影是能和《八佰》竞争的,它是自影院复工以来,第一部真正的大体量高期待电影。

  (提示:本文的所有票房数据都不包含服务费。单日票房的意思是一天当中所有电影票房总和)

  《八佰》在上映前一周,就是从8月14日开始,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点映,光是点映票房就很高了(对比复工以来整体电影票房表现)。在7月20到8月13日电影复工以来的这段时间,单日票房除了为8月3日的4833.2万和8月9日的4103.1万,其它天的单日票房都在1000万到3500万之间反复波动。《八佰》在14日第一天点映,当天当日票房就达到了5749.5万的新高度,点映一周后,电影上映前一天8月20日的当日票房已经被带到了7330.9万,我自己总结了一个图你们感受一下。

  电影正式上映第一天,终于突破了久违的每日票房一亿元大关。第二天每日票房就涨到了二亿!这个实在太猛。

  就票房而言,我希望《八佰》能继续火爆下去,因为《八佰》能唤醒沉睡的电影市场,带动其它电影,让观众走进电影院,加速影院摆脱靠重映电影回血的阶段,当然,截止至本文章,电影也才正式上映两天而已,《八佰》的后续票房会怎么样,让我们拭目以待!

  OK,终于到了我们的影评部分,先说我的看完后的总体感受:

  就算《八佰》的战争和画面描绘得拍得再好,我都不会“喜欢”这个故事。

  1.好看。原本这里我写了好几段具体的分析,也算是彩虹屁之类的吧,但我想突然想把这些话cut掉,因为我觉得只要你去电影院自己好好看一次《八佰》,你很容易就知道《八佰》与别的国内外的战争片有什么不同,明显的好看之处和优秀之处在哪儿,这些都是你可以直接从视觉上获得的,为什么我还要用文字给你描述得不清不楚,给人一种我在尬吹电影的感觉呢?所以我想直接聊聊我最想聊的:

  就算《八佰》的战争和画面描绘得拍得再好,我都不会“喜欢”这个故事。

  首先,电影明显有硬伤。

  导演自己说过在《八佰》中有八位主角,我知道对于战争片这种宏大的题材来说,光聚焦两三个人是不够的,群像片观众也不拒绝,但八位主角是不是有点太多了,平均分摊到每个角色的塑造片段真的很少,关键是这些角色和他们的联系,电影没有处理好。电影一会儿跳到这个人的视角发展来故事,一会跳到另一个人的视觉来发展故事,没有规律,我们心中以为的主角一直在变,刚对当前这个角色有感觉,然后后面的重点就不是他了。

  我们看完电影仔细回想一下电影的几位主角,有没有感觉,没有一个人的发展、转变、心路历程是完整的,就拿其中的方记者来说,他是汉奸是记者,但在他在进入四行仓库受到的影响我们也看在眼里,可就没有多少后续了,再想想小湖北、老算盘、女主等等是不是都是这样,没有一个角色挖得很深(对比其它优秀的电影)。

  部分不是主角的人物就更不用说了,很多小角色就是出现一下而已,最多后面再点一下他们,我认为这些角色都很鲜活丰富,值得再挖掘一点才对,但电影没有这么做,甚至我们都记不住这些人物的名字,比如被凌迟的叔叔、租界区的会长、楼台上的歌姬、电影女明星、学生等等。

  感觉导演光想的是角色数多,而不是角色深刻。我整体看下来,电影中的很多角色给我一种有头无尾,或者无头有尾的感觉,也没有哪一个角色给我带来深深的震撼。

  而且我实在搞不懂,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篇幅去描述老铁和老算盘的贪生怕死,除了他们,混入人群意图进入租借区的士兵、被打死的疯子、进四行仓库又想出去逃出去的学生、偷偷游出去的端午……这些不都是一样体现了士兵的懦弱吗?太重叠了,主要是花了时间去塑造老铁和老算盘,描述他们两个的故事,但最后他们的转变和发展根本没有能打动人,甚至没有结果,我觉得把老铁这个角色删去都没问题,因为没那么重要。

  剧情方面,电影给过渡和交代信息也少,不同身份的人的目的是什么,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看电影之前都看了大量的背景资料,电影前半段看的时候真的感觉突兀混乱,理不清各个人物关系和作战情况。

  看起来有很多是铺垫和伏笔的片段但后面的都没有很好的对应,比如端午深情的看着歌姬,谢团长和敌军将领的约见,后面也没什么发展。有些事件没有交代和铺垫,太匪夷所思,有bug逻辑不通,比如拉电话线那段,导演拍得不错振奋人心,也很帅,但拉电话线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上一个片段一转,这个片段你们就开始要冒着生命危险拉线了?给个交代或者衔接会不会更好一点。

  其次,导演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彻头彻尾失败的故事。我认为上面的那些点都不重要,因为这些问题别的普通电影也会有,而且看的时候,《八佰》的情绪流引导得很强,你就可能会忽略那些问题,看电影重在“享受”嘛。

  我主要不“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是,因为我看电影之前了解了很多背景,所以在电影院看的时候,我完完全全明白这是一个“大败”的故事,从头到尾都是,无论是战场上的、人心上的、国军上的都是失败。

  我觉得电影描绘保卫四行仓库事件就是当时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我们被打得溃败,可以说是乱不成军,我们内部很糟糕,战士们开枪打死逃兵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打仗时明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无畏牺牲的,一部分是贪生怕死的,直到电影最后还有人想着“逃跑”,而无畏的人没有叫醒怕死的人,没有把他们好好的组织起来,我们在电影开头看到很有些士兵好像高人一等,对待自己的战友的极其不友好,像是一个上级下达命令一个极不情愿极不情愿一样,就拿魏晨演的朱胜忠来说。

  指挥非正规军干这干那,看王千源(羊拐)不顺眼就想毙了他,特别是他拿枪逼着端午打死日本战俘那段拍得很紧张,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战场上,我们自己士兵之间的关系竟然如此恶劣。

  当仗已经开打时,一个士兵对另一个士兵喊道“再凿不开这墙,我他妈弄死你!”,反观敌方日军,不是我要夸他们,但电影表现出来的就是日军训练有素,团结一致,即使是拿刀对战我们拿枪他们也没怕过,个个视死如归。我觉得有些问题不在装备落后和敌众我寡,而是我们的民族病了。

  有怕死的,自然有愚昧和冷漠的,学生从租借游过对岸,兴奋的想参军,到了敌军突袭,报国热血一下就打没了,最后在战场上乱跑中弹送命,租借区的贵妇在悠闲的打麻将,只需要一个望远镜和一张椅子就能隔几十米欣赏到人间战争。

  卖报小子在街头喊今日国军还能撑多久多久,日军第一次偷袭时,国军在四行仓库里进行作战保卫上层楼区,岸上的中国人外国人在围观时向游在河里的端午和老算盘称赞道“你们都是英雄!” “you are all heroes”,我只看到了失败和屈辱,我们的民族病了。

  电影最中想歌颂的那些敢于奉献的士兵其实也是“失败”的,四行仓库的每一个战士的死亡都没有太大的意义,我的意思是没有多少回报,就拿立旗杆来说吧。

  电影在讨论立不立旗杆的问题很深入人心,在天台谢团长向士兵们喊道“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我哭了,这是多么苍白无力,因为我知道无论如何都是不得到国际上的回应。电影看到这里,就算不了解历史的人也懂,留在上海的这些士兵就是上级派来送命的,是消耗品,以换取政治筹码,可最后也没有用。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每场战斗打起来之前,我都能想到士兵死得没有意义,上级本来就是要他们去送死的,国际也不在乎和不认可他们,可他们又不能撤退,当国军一个个人肉炸弹跳下楼时,我不忍直视,我真的替生命感到惋惜,没有什么壮烈之情。再回想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惨无人道,极其荒谬的事件,400多人留下阻击这么多日军,进也不行退也不行,上级士兵的生命都当成筹码去使用,直到不剩一个人......这时候再告诉你,这全是国军中的“跑男”师领孙元良贪生怕死和抛下兄弟造成的,你不觉得我们的民族病了吗?

  我说过八佰是彻彻底底的失败,随着电影后面大局的铺开,更是超出了我能想象到的失败。如果说八佰壮士有什么是真正支撑他们不放弃的原因,我想大概就是那股傲气吧,战局无望,政治失利,自己肯定不能活着走出上海了,但作为一名中国人就是不甘屈辱,军人可以为了这口气而献命,让后人和历史至少知道中国军人不怕死。

  但电影后面就是对他们这种信仰和精神的否定。特派员(黄晓明)说战士是牺牲了,但没有用就是没有用,继续再抵抗下去只会带来侮辱,你们为了自己军人的这口气难道要连累整个中国百姓吗。老算盘向端午求饶让他逃跑时,导演提前巧妙的设计老算盘的手指被打断,他对端午说“你们都是英雄我很尊敬,真的真的,但我是实在不能打仗,我只会算算盘,现在我连扳机都扣不了了,你就放我走吧...”然后我们看到谢团长和端午的内心都动容了,选择妥协。

  电影的最后转向“活着就是胜利”。

  但很遗憾的告诉你,这也是“失败”的,根据历史,国军冒着枪林弹雨进入租界区后的结局也很悲惨,还记得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吗?进租界区时,中国士兵被英军收缴武器,当时确实是这样,缴械枪支后,原本英军答应把这些国军护送回队,但日军威胁租界当局:“如果准许国军通过租界归队,他们将开进租界追击孤军”? 于是刚进入租界区的国军不明不白的被关进了形同战俘营的“孤军营”,时间长达四年之久,其中,1941年4月24日谢团长在孤军营中被收买而叛变的士兵杀死。

  所以综合上面的种种,我在《八佰》里看到最多的是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看到我们的士兵贪生怕死、逼如绝境、壮烈牺牲,看到我们的人民腐朽,国家无望...

  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变,所以我认为《八佰》更大的意义是拍出让人们直面历史,好好审视以前我们的民族是多么懦弱,受到如何的屈辱,但我想这种残酷的历史一般是人们不喜欢的。

  “就算《八佰》的战争和画面描绘得拍得再好,我都不会“喜欢”这个故事。”

  希望。电影中的白马是一个很好的寓意。

  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白马在四行仓库总共出现四次,第一次是在马槽受到惊吓跑出来,代表着守在四行仓库的士兵的惶恐不安。第二次出现也是距离第一次不久,这次直接在与敌人交战中被炸死了,我觉得这里白马代表着希望,表示希望刚出现但很快就没了,也暗示士兵们一直会失败,终将要死去。第三次出现是小湖北喂马,第四次出现是在电影结束时白马又出现在了四行仓库的前面,我认为后两次都是幻想,其实马早就死了,因为如果第三次喂马是真的,那小湖北应该把它再关起来才对啊,至少不会是只喂它这么简单,还有马在炮火中穿梭过,但后两次马出现时,它都非常干净非常白。一般电影结尾总得给观众点希望,所以,马在电影最后出现了,老套路了。

  电影中没有希望,或者说太微小,就像一根蜡烛不能照亮整个海面。我上面说了我看到最多的是“失败”,电影主要想表达的肯定也是“失败”,而结尾白马的希望寓意也是按套路给的有些牵强。说实话,我在电影里真找不到一个跟希望有关,能深深打动我的地方

  但打动我的是中国人的冲劲,来自于民族的原始热血。刀子舍命拉电线就是这种感觉,他不清楚具体情况,也没有人引导他,但决定赴汤蹈火就好像一瞬间的事,又好像等了好久,他从容的跟亲人道别,刀子家是开赌场的,从穿着来看他的气质应该是富贵优雅的一类,之前他还担心家里的赌场怎么办,可他上车后,洒脱的解开衣服,抛给了乞丐,那种能放下身份和地位的豪迈“刀子请愿,愿意一试!”

  看得我热血沸腾,又带有些伤感。

  电影很多角色都是这样,只有一股冲劲,仅此而已,捆上炸药,把照片给战友,简单的说两句敬个礼就跳下去了。

  不想那么多有没有希望,局势怎么样,去做就是了,因为现实的战况看不到曙光,希望只能自己给自己,而这需要莫大的勇气。

  但,要实现战争的胜利和民族的振兴,光有这些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灯塔,要有引领,所以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才会有中国共产党和鲁迅等爱国文人的出现......

  好吧,好吧我又扯远了.....

  总结。ok,以上的以上做个总结。从商业片的角度《八佰》算是成功了,观众其实看到了酣畅淋漓的战斗和十分精彩的“世界”,让更多人知道了上海四行仓库守卫的历史过去,但商业片总归是商业片,刚看完感觉很惊叹很精彩,是商业片的特点,但后续回味就没有再得到什么新的东西了,反正我没有那种看完后久久不能释怀的感觉,整个电影结构不是那么完整,角色印象不够深刻,故事讲述得也不算特别好,特别是前期emmm,不能说节奏奇怪,反正就是乱,等后面铺开了,大家才真正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但我觉得《八佰》是一部好的作品,我们难得看到这样的作品。因为在战争片类型里,《八佰》无论对国内还是国外都是新颖的,这个历史故事本身就很吸引人,导演在电影后面对各方面都有展开深刻探讨,而且光是导演把这个历史事件真实的展现出来,吸引让大家去了解这段历史,了解当时的民族情况,激发人们审视过去思考现在,就已经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了,所以综上我希望看到更多像《八佰》新颖的国产电影。

  (提示)

  再次献上我崇高的敬意!

  end

  感谢观看

上一篇:偏执狂的成长故事
下一篇:《大笑江湖》“笑果”惊人 赵家师徒一笑解千愁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