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这张网
记者 程绮瑾 “你是一座桥吗?”一份关于翻译博客的在线调查问卷如是发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2006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到2006年8月底,中国已经有个人博客1750万个。如此多人写博客,目的各不相同。有的只是与亲朋好友分享心情点滴,有的却想告诉远在不同国度的陌生网友,另一种文化的面貌。后者在英语里有一种称呼,叫“桥博客”(Bridge Blog)。
这个词和另一个由Web(网络)和Bridge(桥)合成的词“Webridge”(网桥)一样,很形象地描述了这类博客的功能:在不同语言、文化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由 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波克曼网络与社会研究中心”(Berkman Center for Internet and Society)支持建设的“全球之声”(Global Voices)站点,汇集了北美和西欧之外的各国众多“桥博客”。“译言”(YeeYan)是其中之一,这是由在美国硅谷工作的三位中国工程师创立的群体博客,这个将英语信息译介到中文世界的博客就是一个“桥博客”。他们的翻译代表作当属今年最热门的《长尾》。由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撰写的这本畅销书,今年5月在美国发售,8月,“译言”就制作出了中文翻译,免费供网友查看和下载。
“德国之声”的“亚洲最佳博客奖”得主叫“一个人的带宽”,这个博客的副标题是“一个美国教授在中国”。这位美国人朗宁·霍吉(Lonnie Hodge)曾因为他的诗作获得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奖助金,现在是澳门大学教授,因为太太住在广州,他经常往来于两个城市。他的博客用幽默的语言讲述他在中国的生活。同时,因为太太不幸患癌症,这个博客也成为朗宁·霍吉为众多乳腺癌患者筹集善款的重要平台。
在这些博客里,“单位”(danwei显得有些与众不同,第一是因为它从不写私人生活,只译介中国媒体的报道。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的美国人周华(Joe Martinsen)和金玉米一起承担了翻译和文字编辑的工作。还有一些网友会不定期地发一些翻译的文章过来。
在“全球之声”罗列的中国“桥博客”里,英语博客“单位”可谓是“示范单位”。与“译言”(YeeYan)向中国介绍美国的科技文化信息相对应,“单位”博客主要向英语世界介绍中国的媒体、文化状况。其内容有对中国媒体、博客的翻译,也有原创。
“单位”开张伊始,就在2003年11月3日的一篇帖子如此解释自己的名字:“‘单位’在汉语里的一个意思是钞票或度量衡的计数标准,另一个意思是‘工作单位’——所谓能够提供从生到死全部工资、住房、医疗福利的老式的国有企业。”
“单位”带头的“同志”叫金玉米,南非人,在中国生活11年。金玉米不是“超女”李宇春的粉丝,这个名字只是恰好与他的名字杰瑞米(Jeremy)发音相似,又与他的姓Goldkorn意思接近。
过去的一年,金玉米频频受邀,为荷兰的“中国当代艺术、建筑、视觉文化”展览制作中国媒体发展年表;为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的“链接社会”论坛介绍中国的网络媒体发展状况;戴尔(DELL)等外企在中国遭遇网络公关危机的时候,会找他去做讲座……11月初,南非总统来参加中非峰会,也是他来负责安排媒体访问。
金玉米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桥博客”网友聚会的情景。那是2004年2月,春节期间。当时在中国,博客还没流行开,用英文写中国生活的更少,主要集中在北京。那次聚会来了大约10个人,大多数是在北京的留学生。当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所谓连接东西方的使命,只是本能地用英语写作,因为生活在中国,主题自然落在中国。据金玉米估计,这类“桥博客”数量现已突破100。除了北京、上海、广州这电影蜜蜂样的大城市,在大连、柳州、库尔勒等城市也有外国人发出他们对中国的观察。
金玉米的正职是与朋友合伙经营一个广告公司。比较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是中意文化年的海报:米开朗其罗的雕像大卫与中国的兵马俑面对面,下面分别是意大利语“Ciao”和中文“你好”。“这个海报被人恶搞了,把Ciao中间那个i给去掉了,”金玉米说起这事笑了起来,“欢迎恶搞,恶搞说明受欢迎。”
一口京味汉语的金玉米在11年前以为中国人都还穿着中山装。那时,他在开普敦的大学获得欧洲文学学士学位,又去伦敦住了一年,一心想来中国呆一阵子,“看看一个没有西方化的国家”。
飞机降落,金玉米才知道这里的人不仅西装革履,还开始学英文——金玉米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个中外合资的企业教英语。
金玉米没有教好任何人英语,却让自己的汉语快速进步。让他印象最深的词是“单位”。
两年后,本来已经准备回国的金玉米,被朋友找到《北京现场》(Beijing Scene)工作,这是一份北京外籍人士为自己创办的英文刊物在那里他认识了同事苏菲。在南非朋友的怂恿下,1998年,金玉米用“单位”注册了一个域名,打算做成一个交流音乐、设计、商业创意工作的网站——不过这个计划一搁置就是5年。
《北京现场》为金玉米打开了北京文化圈的门。他兴致勃勃地采访方力钧、张晓刚,介绍方正电脑、星巴克的发展,还曾通过朋友约到了王朔,不过最后也与众多记者一样,被王朔用只喝酒不说正事的方法搪塞过去。
后来刊物被停,金玉米继续“北漂”生活,做过“一个没有网站的网站公司”,一个没有刊号的中英双语的娱乐杂志。
然后他又准备把上海的科普杂志《科学生活》这样一份“以前教人怎么洗手的”期刊做成一个像美国《连线》(Wired)那样“很酷的科技文化杂志”,结果“把上海新闻办吓一跳”。
媒体生涯不断受挫,2002年,金玉米索性转行做起了广告。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已经炼成一个“混子”。他会用标准的儿化音开玩笑说苏菲曾是“色(音“骰儿”)糖”,这个北京摇滚圈的俚语专指乐手的外国女朋友;也能清楚地说出中国出版物的刊号、广告许可证等方面的诸多法规程序。
过了一年,受不了无聊的广告工作,同时也因为与第四个中国女朋友分手,郁闷的金玉米开始了博客生活。10月24日,他登录到5年前注册的danwei.org,上传了第一篇帖子。那天正好是宋美龄逝世,于是这篇帖子翻译介绍了搜狐的纪念专题,并链接了《纽约时报》对同一主题的报道。
内容主要侧重文化方面的“单位”不仅是文字博客,还提供原创的视频、音频文件。
在TV栏目里,网友可以看到金玉米戴着黄色安全帽,一本正经地讨论北京的历史、文化、建筑、设计等话题。不过今年,一个时尚的犹太女孩抢了他的风头。
这个女孩在北京的大街上、胡同里、建筑工地、郊区山村、在京犹太人的聚会上,甚至还跑去青岛海边,用略带外国口音的京片子问各种各样的男人:“像我这样的犹太女孩能找到对象吗?会有人娶我吗?你喜欢交什么样的女朋友?”
这个被诸多视频网站转载的系列短片,标题叫作“性感北京”,带着美国电视剧《性感都市》的俏皮风格。出镜女主角苏菲与《性感都市》的女主角凯瑞一样是犹太人,一样幽默且敏感,是金玉米力邀加入“单位”的好朋友。
金玉米很佩服苏菲可以大方地去问别人情感话题,并且从来没有人拒绝她的提问。苏菲自己解释说,一是因为她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拿到传播学硕士学位,还曾帮中央电视台制作记录片,有“专业水准”,更重要的是,她问得真诚。
32岁的苏菲现在和金玉米、周华一样,都是单身。“会有人要我吗?会有人对我好吗?我会得到孩子吗?”她认为这些她常思考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共同关注的话题。就像她喜欢的《性感都市》在美国和中国都有众多拥趸一样。
“单位”的这些视频都上传到Youtube,根据这个网站的数据,“黄帽子”短片放上去之后,5天大概有1000多人次看。而“性感北京”短片,5天大概有7000人次观看。如果算上其他转载的网站,这个数字会更高。观众里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单位TV”也因此开始推出中文字幕版。
金玉米和“单位”同事周华,都是《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的观察者。在北京,周华每天都会买三份报:《新京报》、《京华时报》、《法制晚报》,“因为这三份报纸是三个报业集团出的”。他们也是众多网站、论坛以及上百个中外博客的读者。这些内容都是“单位”翻译的主要来源。
今年9月,金玉米受邀在北京的一个英文书店做了一次小型论坛。听众绝大多数都是外国人,其中不乏外国媒体的驻华记者。
问答环节里,听众们问起不少当时正热门的话题,包括由“东南西北”最早翻译,“单位”很快链接跟进的“网络追缉上海流氓外教”事件。这个事件当时已经被西方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其中包括英国《卫报》驻华记者华衷(Jonathan Watts),这位不懂汉语的记者,就是从他经常浏览的“东南西北”上看到这个事件,才做出追踪报道。
金玉米总结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通常喜欢三大类故事:经济、商务方面的繁荣;环保、银行政策方面的问题;某个个人或者组织与政府之间的故事。
华衷对此则有所辩解。他认为这种判断“包含了对西方记者一种过分的刻板印象。我们关心民主和人权,但我们并不只关心这个。在我近20篇文章里,只有三篇是关于这些的。但是这一小部分就成了人们记住和谈论的全部。”
“中国是一个故事多,但是信息少的国家。每天这里都发生很多故事,但是因为语言问题,很多故事没办法在英语世界出现。”金玉米说,“西方很多人对中国了解不多,记者们讲故事给他们的时候,会简单化。这就更加让那些读者对中国的了解不全面、不平衡。‘单位’或者‘东南西北’这类博客,正好起到了补充作用。”
除了金玉米这样的“单位”,还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用中文写的博客。布兰登·奥坎(Brendan O’Kane)的中文博客,取名为“在北京找不着北”,主要是他结合日常生活写的幽默杂文。
更多的外国人逐渐加入这个队伍。目前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应用语言学硕士的美国人潘吉(John Pasden)不仅自己有中英两个版本博客,还创建了一个“中国博客列表”(China Blog List),汇集外国人在中国写的博客,包括从2002年开始出现的526个英文博客,从2005年开始的90个非英语博客(包括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波兰语等),以及从2005年开始出现的27个中文博客。
在今年的中文网志年会上,有人问起博客写作者们会不会以一种新的偏见代替旧的主流媒体的偏见。“全球之声”的负责人,前CNN驻华记者芮贝卡·麦考宁(Rebecca Mackinnon)回答说:“没有一个东西能让所有人都喜欢,越多人努力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建立沟通桥梁,就越少有人能够独大自己的偏见观点。现在我们做的还仅仅是一个小开始,更多更多的工作需要继续去努力。”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
- 韵府群玉
-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集锦9篇
- 如何评价剧场版动画《和谐(harmony/ハーモニー)》原作:伊藤计划 ?
- 智人战胜尼人的决定性因素 是神灵崇拜与艺术品 在3万7千年前智人击败了远比自己强
- 沈阳参考消息(2017年1月11日)
- 密集架区密集架书库图书馆负一楼期刊阅览区中外文期刊图书馆一楼图书借阅区(A-H
- 费维光:脾胃病17方
- 土耳其身为伊斯兰国家,为什么允许“风俗产业”合法化?
- 高中教师教学反思
- 三观尽毁!90后公务员出轨50岁女上司,聊天言语暧昧,妻子怒举报
- 22应用心理学考研347 首师360有调剂院校吗?
- 铃木凉美女士,你仍期待同时收获怜爱与尊敬吗?
- 团建别墅 | 确认过眼神,是能疯一起的人!Boss,今年年会我们泡私家温
- 《归来》观后感
- 翻译伦理的重要性和译者荣辱观建设研究
-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国医大师名单!在北京看中医该找谁,这下全知道!
- 这些年爱过的同人文(BG)
- 荷兰深陷风俗业?日本都要甘拜下风,为何能稳坐世界顶尖位置!
- 戴安娜25年前私密录像首次解密:自述性生活,全英国都被炸懵逼了
- 原创上官婉儿为什么必须死,她做的这件事太无耻,李隆基忍无可忍
- 「医药速读社」Paxlovid临床失败 礼来斥巨资引进Kv1.3抑制剂
- 她是韩国性感女神,靠出演“三级片”走红,今41岁韵味不减当年!
- 电影市场有望点燃 好莱坞大片排队上映
- 评荐《传染病(Conta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