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 我们为什么要铭记这一天?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1-12
手机版

  

  

  时光总会在城市中留下一道道历史的刻痕,那些或辉煌或沉痛的痕迹将会化作厚重的记忆,传递给每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

  南京的城市记忆中,有一条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85年过去依旧汩汩流淌着悲怆愤慨的血泪。

  

  今天是2022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警报声响起,车辆停驶鸣笛,行人驻足默哀,你站立的地方,就是悼念的场所……

  |01

  12.13 南京之殇

  

  1937 年中华门视角下的废墟街景

  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南京大屠杀意味着什么。

  1937年12月1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同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开始。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攻入南京城,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在这座无辜的城池中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暴行,他们奸淫、劫夺、破坏、纵火、屠杀。

  

  这些泯灭人性的战犯对我们的同胞展开了惨无人道的迫害,用泥土活埋,用机枪密集扫射,对倒卧在血泊中尚能呻吟挣扎者以乱刀砍戮,将尸骸浇以煤油焚化……

  尸山血海这样地狱般的场景,就真实地发生在85年前。

  在这场至暗的苦难中,300000同胞泣血饮恨而亡。

  

  可这场人类历史上的惨痛浩劫,却一度被虚伪的谎言遮掩甚至篡改。

  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篡改为“进出”中国,妄图以此否认侵略中国的历史。

  这一侵略历史翻案的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南京市民的强烈愤慨。人们纷纷写信呼吁,要求建立纪念馆,“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铭刻在南京的土地上。”

  于是,1983年,南京市成立了建馆、立碑、编史办公室。南京市文物普查办公室迅速成立了专门的大屠杀调查小组,小组成员前往南京各区,寻找南京大屠杀遗址。

  

  当年在现场参与发掘的人员,无不被眼前惨烈的情形所震撼:

  “纵面下去应该是5层尸骨,最上面的一层被捡拾到了一旁,尸骸排列得非常整齐,看了一下就发现骷髅上有弹洞。同时,在坑里,我们还发现了日本人的皮靴靴底、啤酒瓶和皮带扣。”

  

  图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学考古的对人体骨骼,要看、要摸、要画,可以说是太平常不过的事了。可是,当我的主任把我带到遗骸发掘工地,让我参与发掘清理时,我还是被惊到了。尽管正值大夏天,头顶烈日,满身是汗,可眼前层层叠压、扭曲变形、弹穿刀刺的大批遗骸,让我感到阵阵寒意。有的小腿骨被铁钉刺穿,有的头骨正面被子弹打穿一个大洞,日军杀人手段残忍至极,几乎可以想见我们的同胞被残害时的痛苦画面。”

  

  1985年8月15日,南京人民政府建成并开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场馆的所在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故又称江东门纪念馆。

  

  累累白骨,躺在纪念馆的“万人坑”里,名字被镌刻在“哭墙”上,那梦魇般的历史,将被永远铭记。

  |02

  记忆之场,历史之证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的19.2万余件馆藏文物史料,构成了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侵华史的“记忆之场”。

  纪念馆1号门雕塑广场屹立着一块“世界记忆名录 南京大屠杀档案”石碑,象征着南京大屠杀记忆从城市记忆、国家记忆,上升成为世界记忆。

  这份沉痛的世界记忆,还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见证者——

  

  她是张纯如,美国华裔女作家。这位有才有颜、家境优渥的25岁女生,选择在自己最好的年纪,揭露这段最坏的历史。

  她惊诧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而知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过大屠杀的人却寥寥无几,所以经过三年的奔走、访问、参阅、采写,她写下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张纯如用自己无可挑剔的努力和勇气,直面了人类历史上那一段惨绝人寰的记忆,写作间,她的精神受到了残忍史实的拷问,那些斩首、刺杀、挖心、纵火烧尸的让她难以入眠,成书后,日本右翼分子的骚扰报复更是让她无力承受。

  

  2004年11月9日,这个曾为南京30万冤魂奔走呼号的女子,将自己的白色轿车停在一段荒僻的公路旁,掏出手枪,结束了自己年仅36岁的生命……

  

  他是“南京的辛德勒”,约翰·拉贝。在1937年的南京,他利用自己的纳粹身份,在小粉桥1号的住宅中收容了600多名中国难民。

  作为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的拉贝和其他国际友人一同,协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在其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安全区内,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

  

  关于这场浩劫,还有一些人。

  他们是平民百姓,因为种种原因逃过了那场屠杀,却在身体上或者心理上留下了永远无法弥合的创伤。

  他们作为亲历者,没有闭口不言,而是将自己的伤疤揭开,以此来提醒世人:“别忘记。”

  

  20世纪80年代,我国启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登记,彼时,登记在册人数超过千人,而至今日,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54位。

  见证者正在凋零,但真相永不沉没,我们要将沉痛的真相,世世代代传递下去。

  |03

  南京,在城市记忆里展望和平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

  岁月静好,山河无恙,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乃至流血牺牲。

  在那艰苦漫长的抗战岁月里,必胜信念是照亮黑暗的明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从中凝结而成的伟大抗战精神,则成为另一盏辉煌耀眼的明灯,为今天的我们,照在更高更广的前路上。

  

  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历史虽然过去,但警示犹在。公祭日之际,让们一起静听凌厉的警报声、悠扬的和平大钟声,从伤痛历史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和平大钟

  寄托哀思的最好方式就是回望历史,让我们再一次擦拭清晰对南京大屠杀的所有关联,悼念遇难同胞、捍卫历史记忆、祈愿世界和平。

  此时此刻,不再是彼时彼刻,今日南京,正以现代化的都市建设勾勒出典范形象的风姿,让和平与发展的薪火代代相传。

  素材来源:南京发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上一篇:抖音支持免费看 2022 世界杯:全场次 4K 超高清直播
下一篇:《亲爱的》小孩开学报到!校长:我看过以你为原型的电影!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