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网络直播新规正式实施 "后情色时代"来临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1-13
手机版

  悬在网络直播头上的那把利剑终于落下。针对网络直播存在的乱象,国家网信办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这份被称为史上最严网络直播新规将于12月1日 (即今日)起正式实施。业内人士认为,新规将会给一些不合法的直播行为戴上“脚镣”,以后直播不能太“任性”,更不得色情“碰瓷”。

  2016年被称作“直播元年”,但也遭遇成长烦恼,各种乱象如影随形,性挑逗、裸露隐私部位、甚至吞灯泡、直播造人……低俗直播时有发生,甚至公益慈善也成为一些主播“吸粉”的手段。

  新规出台后,对直播平台以及主播甚至是观看者的限制条件骤升:对网络主播实行“实名制+黑名单”制度,对纳入黑名单的主播禁止重新注册账号,这一规定有永久性封杀的作用。业内人士认为,有了这样的制度保证,一些主播想靠色情“碰瓷”时,就会有所顾忌。新规对观看直播的用户也提出了要求,文明互动、理性表达,所以今后直播的弹幕中低俗言论会减少。

  “直播起于秀场,闻名于明星,成于社交,正名于内容,赚钱于打赏和广告,触暗礁于色情,亡于下一代技术兴起。”

  但是,脱离了“颜值”的直播是否还有市场?处于最严监管下的网络直播,今后会走向哪里?

  网络直播最严新规明天实施:不是你想播就能播

  【现状:直播乱象频发】

  近日,成都95后女主播“雪梨枪”被判获刑4年的消息将网络直播推至舆论焦点,“雪梨枪”作为知名女主播,曾录制、传播淫秽色情视频。

  其实,这只是网络直播乱象的冰山一角,2016年,网络直播爆炸式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3.2亿。这种情况下,网络直播乱象层出不穷,吞灯泡、喝辣椒油、直播造娃娃……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直播关注不到的。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部分直播平台传播色情、暴力、谣言、诈骗等信息,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分析称,一些网络直播中出现的乱象和直播受众也有直接关系,观看者大部分是奔着主播脸蛋去的,“要么就是怀着猎奇的心态看直播,看主播是否有夸张动作出现等。”

  【乱象背后:黑色利益链衍生畸形生态圈】

  今年以来,针对网络直播行业不断暴露出涉黄涉暴问题,监管部门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并对违规平台进行停播整顿。对涉事主播也做出禁播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网络直播中的低俗黄色内容仍然屡禁不止,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专家分析,目前大多数网络直播平台采用的是免费播放加广告收益的经营模式,普通网友的点击观看并不能为平台带来直接效益;而签约“网红”主播、租用大量网络带宽,网络直播平台都需要大量资金。网络直播行业火爆的背后,是直播平台之间的受众之争、烧钱大战。

  一方面,网络直播平台只有尽快获得足够数量的粉丝,才能赢得广告商和资本青睐;另一方面,大量烧钱的商战模式,也让网络直播平台渴望来自直播间的直接收益。于是,从网络游戏中衍生的“虚拟礼物”模式被很多直播平台套用,成为吸纳现金流的利器。

  一位网络女主播在接受线下采访时说,在一场直播中获益最大的不是主播,而是平台。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去年网络直播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77.7亿元人民币。据华创证券的预计,2020年中国的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最严网络直播新规正式实施

  【现状之行业潜规则:网络直播“水有多深”?】

  外表风光的主播背后到底有多少是注水数据,或许很难有人能说清楚。

  成都商报记者以个人身份注册了某移动直播平台,测试直播的结果很有意思——记者开启直播后几秒钟后,系统显示有2位观众进了房间,又等了几秒钟,观众数瞬间增至20人左右。实际上,记者遮挡了摄像头,直播屏幕上一片漆黑,没有任何影像和声音,也就是说,即便没有直播内容,记者的房间里依然稳定保持着约20名粉丝。

  有业内人士揭秘称,这些像“僵尸”一样存在于房间里的“观众”都是机器人,也就是平台“附赠”的,可以造成房间热闹的假象。

  “数据靠刷,这是整个行业的潜规则。”作为业内人士,九鱼传媒CEO李旭透露了直播数据注水的现象——2014年直播刚开始火,基本上任何主播开播,平台都会挂1千多个观众,造成房间很热闹的假象。

  现在同样如此,一些平台或“工会”的运营人员还会在房间里维护,假扮正常观众不停给主播送礼物。在李旭看来,这跟“卖吼货”是一个道理,你不去刷礼物,就不能带动房间的气氛,真实用户也就不会送礼,而刷的礼物越多,主播的权重和排名也会靠前,增加曝光度。

  最严网络直播新规正式实施

  【现状之直播平台:只见花钱难见入账】

  2016年被称作“直播元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其中,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保守估计,具有即时、鲜活、亲近等优势的直播平台超过500家。

  “女主播全程无话直播写作业,超十万人在线观看”“00后小鲜肉直播吃饭日入数万”“游戏主播Miss跳槽虎牙,薪资直达三年一亿”……在很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直播是什么的时候,这些关于直播的传闻已经开始挑逗着民众的神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隐秘难解的世界:有运营资本的大鳄,有追名逐利的直播平台和经纪公司,也有自嗨的草根民众;有深藏功与名的民间高手,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粉色暧昧。资本的狂欢滋生了众多的直播平台。

  然而,伴随着直播的火爆,很多问题也逐渐显现:直播服务的运营成本正在急速增加,商业模式同质化也日益严重。而这两大问题导致众多直播平台几乎难以盈利,只能鏖战在烧钱混战阶段。网络直播如何解决这些成长的烦恼?

  直播席卷了整个互联网行业,但随着行业内大量平台的诞生和资本巨头涌入,问题开始逐渐显现:直播服务的运营成本正在急速增加,商业模式同质化也日益严重。而这两大问题导致众多直播平台几乎难以盈利,只能鏖战在烧钱混战阶段。

  记者了解到,斗鱼、虎牙、龙珠等几家知名直播平台,到目前依然是亏损状态。据媒体报道,虎牙2015年亏损接近3.87亿元。

  如何将看起来惊人的流量变现是目前所有直播平台头疼的问题。眼下大多直播平台都采用抽成和限制提现的商业模式,但这一模式所带来的盈利在直播平台巨大投入面前可谓杯水车薪。

  YY娱乐总经理周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运营成本方面来看,直播平台主要的资金投入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带宽成本和主播薪金。

  据了解,目前运营商的宽带费价格约为每月2000万元,每百万人观看720P清晰度的直播需要1.5T左右的带宽,就行业平均水平而言,在线人数每达到百万人,直播平台每月仅带宽费用就至少要花掉3000万元左右。而网络流畅度和清晰度是直播的命门,做不得任何妥协。随着直播用户越来越多,宽带运营成本必将持续增加,这导致越来越多的平台资金链吃紧。

  另一方面,随着直播平台的竞争加剧,对网红和明星主播的资金投入也随之高涨。一份在网络上流传的《TOP主播排行榜》指出,游戏主播小智2016年的身价4000万,超过去年排名第一的若风整整一倍。除此之外,平台之间的“挖角大战”也使得主播身价水涨船高。对于一些“囊中羞涩”的平台来说,尽管无法参与到这场主播的肉搏赛中,用来培训专业主播的费用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可以”是国内一家新兴的移动直播平台,该平台上线近三个月。平台创始人之一张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像YY、虎牙这样的直播平台来说,带宽的前期投入期已然过去,主播的投入在解决内容多元化之前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开支。

  “节流还要开源。”张远表示,眼下直播平台比较泛用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后向付费模式的直播,针对希望推广自己产品的第三方,用直播形态植入并表现出来,比如电商类直播。第二类为前向付费模式的泛娱乐化直播,是针对用户方的付费,用户观看直播的同时“打赏”礼物,再据此延伸出其他产品付费的功能。第三类为结合有网红潜质的主播,制作高质量PGC或PUGC(即专业用户生产内容)栏目,将优秀主播个人IP(即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并进一步衍生出更多影视、娱乐方向的收费形式。

  “目前直播平台大部分属于前两者,无论是广告还是打赏所得利益,平台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入主播钱袋。这样的收入很难维持其自身运营成本。但是对于第三种模式来说,IP内容的生成也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人力投入的,目前有能力做到的平台仍是少数。”张远说。

  【新规有什么看点】

  11月4日,国家网信办正式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对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互联网直播发布者和用户的相关行为作出规范的同时,也给一些不合法的直播行为戴上了“脚镣”,被行内称之为网络直播“最严规定”,该规定将于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先让我们简明扼要的看看,新规都讲了啥?

  《规定》明确了四个关键词:双资质、总编辑、先审后发、即时阻断。

  1、双资质

  《规定》称,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直播发布者,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提供服务。

  简而言之,就是说平台需要牌照,主播需要实名。

  除此之外,《规定》还要求通过网络表演、网络试听节目等提供互联网直播服务的,还应当依法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

  还需要注意的是,《规定》提出了一个“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直播平台和平台上的直播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对互联网直播用户需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对互联网直播发布者需进行基于身份证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的认证登记。

  2、总编辑

  《规定》要求,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主体责任,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健全信息审核、信息安全管理、值班巡查、应急处置、技术保障等制度。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服务的,应当设立总编辑。

  3、先审后发

  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直播内容审核平台,根据互联网直播的内容类别、用户规模等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对图文、视频、音频等直播内容加注或播报平台标识信息,对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及其互动内容实施先审后发管理。

  随着直播行业的发展,现在充斥着淫秽、暴力、教唆犯罪、危害社会公德等不和谐内容。“先审后发”系为用户把关,净化直播环境。

  4、即时阻断

  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具备与其服务相适应的技术条件,应当具备即时阻断互联网直播的技术能力,技术方案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大的直播平台基本都能做到出现问题随时终止直播,但是小平台的技术能否实现就不得而知了。

  《规定》还要求,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对直播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互联网直播发布者信用等级管理体系,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

  最严网络直播新规正式实施

  最严网络直播新规正式实施

  【新规都带来哪些影响】

  网络直播新规出台,会对主播、平台、观众分别带来什么影响?网络主播们将何去何从?

  主播不能再任性:实名制+黑名单

  针对网络直播乱象频发的现状,《规定》对网络直播平台、主播和观看者都做了要求,其中,网络主播实行“实名制+黑名单”制度,对纳入黑名单的主播禁止重新注册账号,这也被称为最严新规。

  《规定》要求,对直播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互联网直播发布者信用等分级管理体系,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对纳入黑名单的互联网直播服务使用者禁止重新注册账号。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黑名单’在网络直播行业意义重大,很多网络平台为了商业利益,不惜违背法律底线留住能够获利的主播,即便明知其是’问题主播’,平台担心主播‘跳槽’,也不敢轻易得罪。”

  “黑名单”制度建立后,对纳入“黑名单”的主播将“禁止重新注册账号”,并向省级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报告,这样一来,“黑名单”主播将不能肆意“用脚投票”来要挟平台,也就让法治与诚信重回直播市场。

  平台需要资质:先审后发即时阻断

  《规定》对直播平台提出了资质要求,并规定了“先审后发”、“即时阻断”等要求。

  《规定》称,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开展互联网信息服务;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直播发布者,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提供服务。

  事实上,对于网络直播服务的资质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2016年9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及资质等要求。

  通知规定,直播平台必须持证上岗,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既不能开展个人秀场直播,也不能办新闻、综艺、体育、访谈、评论等各类视听节目,不得开办视听节目直播频道。

  直播活动须提前报省级及以上广电部门备案。未经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使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台”、“TV”等广播电视专有名称开展业务。

  2016年4月13日,百度、新浪、搜狐等20余家直播平台共同发布《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承诺网络直播房间必须标识水印;内容存储时间不少于15天备查;所有主播必须实名认证;对于播出涉政、涉枪、涉毒、涉暴、涉黄内容的主播,情节严重的将列入黑名单;审核人员对平台上的直播内容进行24小时实时监管。

  观众不能推波助澜:互动、弹幕要文明

  并非所有的直播内容都含有色情因素,有一些直播内容很正常,主播也很正经,但观众在观看时会发送一些暧昧或污秽的留言或弹幕,这也容易给其他观看着造成困扰。

  所以,除了直播平台和主播,《规定》对直播观看者也做了要求,用户在参与直播互动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规定》第十一条要求,“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评论、弹幕等直播互动环节的实时管理,配备相应管理人员。”

  业内人士认为,直播新规实施后,直播中的低俗言论数量会减少,但是完全杜绝依然很难。

  【各方观点】新规出台了,直播平台的乱象真能治本吗?

  业界人士这样看

  多家直播平台均公开表示,规定对专注做好内容的直播平台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避免行业出现那些滥竽充数的平台以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在新规实施前的这段时间里,违规平台和“问题主播”应抓紧自查、整改,否则面临的将是“最严惩处”。

  而对于新规出台,虎牙直播副总裁张海峰首先表示欢迎。他说:“这次的新文件,在我看来有两个要点:第一是明确了网信办对直播平台管控权的归属,之前是广电管理为主,现在是网信办和广电两家联合管理为主,其他四家在垂直领域进行管理,梳理清楚了政府管理的职责关系。第二是在新闻直播领域强调了平台的新闻资质这件事情,这对于一些有资质、执照的新闻媒体来说是好消息,以后两个行业的携手合作可能会越来越多。”

  业内人士这样看

  据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朱巍教授介绍,在我国网络直播实践中,广泛存在为追求商业利益,网络主播忽视法律和道德底线,以“性暗示”、“爆粗口”、“搏出位”、“搏炒作”、“猎奇”为代表的低俗化和无底线趋势,网络直播已经出现蜕变为违法违规表演的显著倾向。而很多网络平台为了商业利益,不惜违背法律底线留住能够获利的主播,即便明知其是“问题主播”,平台担心主播“跳槽”,也不敢轻易得罪。

  朱巍分析指出,互联网直播新规从主体责任到真实身份认证,最后到建立信用体系,可以说是一个开创性的规范,特别针对现今互联网直播涉黄、涉赌、涉黑的一些乱象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包括实名登记、即时阻断、新闻信息先审后发、黑名单等措施均剑指直播行业乱象。

  法律顾问这样看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直言,“直播行业的黑名单制实施已经几个月,目前看来效果比较差,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直播平台有没有真正落实?换号换身份证这些手段,如果平台审核严格的话,是能审出来。另外,黑名单制本身是一种滞后解决办法,如果是有目的地发布一些不良、反动信息的话,他们上不上黑名单已经无所谓了。”

  此外,在赵占领看来,规定对如何在直播行业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以及如何建立互联网直播发布者信用等级管理体系,同样比较含糊,“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具体该怎么建立、标准是什么?主播信用等级是按人气、粉丝量、还是道德水平?是单独制定,还是国家统一?都没有讲清楚”。赵占领担心,规定里的这些含糊内容,让一些有意打擦边球的平台和主播又有了钻法律法规缝隙的空间。

  最严网络直播新规正式实施

  【后情色时代的网络直播,将去向何处?】

  新规如一桶冷水,直接泼向了火热的直播行业,是否意味着将面临较大一次洗牌?在新规监管下的直播将何去何从?

  业内人士透露,现阶段要开办直播服务,除了《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之外,还要办理《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以及《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注册资金1000万以上,这些证件的办理申请难度相当大,大公司拥有较大机会,而小平台将被卡在外面,势必加快行业洗牌。

  有人认为,随着监管的趋严,未来的直播行业会更加注重内容生产,脱离低俗。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副部长王四新认为,新规将让小规模的直播平台受到较大影响,洗牌即将到来,用户终将会转移到大的直播平台。他认为,新闻类直播,一些具有新闻性质的事件现场直播受《规定》影响较大,会越来越严格,先审后播的规定设置了一些门槛,但也是为了平稳直播;不过娱乐、情感类直播将继续疯狂生长。

  对于直播平台本身而言,目前大量直播平台同质化严重,主播类型较为单一,在这个“人人都想成为网红”的时代,直播平台为这个群体提供了一个入口和机会,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够轻而易举成为网红,直播平台的主播“主要看颜值”能否持久留住粉丝?

  《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分析称,网红必须有敏锐的审美能力和判断某个行业发展趋势的能力,还要有超强的个人魅力,某些方面的意见领袖身份,以及团队调度、场景氛围影响力等综合素质。这些要求以及新规的实施,无疑对网络平台上的网红主播们带来了更多挑战。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要想获得持久生命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内容才是整个直播生态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

  本文综合自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企业家 新快报 新华网等媒体。

  

上一篇:用友、金蝶决战数字化
下一篇:传奇十大良心手游(传奇十大良心手游排行榜)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