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80集:接轨与不接轨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1-13
手机版

  “有些方面,我们要与外部世界接轨;有些方面,不要接轨;有些方面,是外部世界要与中国接轨。”

  “在精神领域,似乎也有很多人主张要‘与国际接轨’,我则认为我们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面对西方国家的打压和封锁时,我们要如何实现有效地接轨呢?”

  11月16日,在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第80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研究员郑若麟先生一起对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与世界接轨”这个概念进行解读。以下为观察者网根据节目内容整理的文字稿。

  张维为:

  2014年的时候,我在上海社科联做过一个讲座。当时为了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电视台播出了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与观众互动时候,有人问我,你觉得这个连续剧拍的怎么样。我说,扮演邓小平的演员总体上是可以的,讲话、声音、用词、举止都很像小平真人,但如果说有那么一点点遗憾的话,就是他没有邓小平的那个眼神。

  邓小平的眼神容易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一般情况他是个很淡定、慈祥的老人,但你仔细观察他,特别是他谈话时间比较长的时候,他的眼神总会有那么一刻显得非常坚定与犀利。看得出来,他是个意志如钢的人。

  不过,这个连续剧中有一点很真实,就是小平经常说这么一句话:“要注意结合中国的实际。”也就是说,在涉及借鉴外来经验的时候,邓小平总是要求结合中国的国情与民情以后再判断什么可以学、应该学,什么不可以学、不应该学。上次我们在《这就是中国》节目里谈到中国抗击疫情的成功给国人带来了新的思想解放,特别是西方模式走下了神坛,美国神话走向终结。当时我说了这么一个观点,这场思想解放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有些方面,我们要与外部世界接轨;在有些方面,我们不要接轨;在另外一些方面,是外部世界要与我们接轨的问题”。今天我想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照(图源: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网站)

  那么大家知道,“与国际接轨”这个提法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逐渐在国内流行开来的。我们主动选择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WTO(世界贸易组织)所代表的国际贸易体系接轨;学习、接受和运用很多国际经济贸易规则,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分工;废除或者修订了成百上千个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法规、文件等等。

  回头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与世界都像是一场革命,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和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配置和流通。它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也使各国百姓享受到中国和平崛起带来的巨大红利。

  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到2018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增加了十倍,从1.34万亿美元增长到13.28万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形成了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多数中国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改善。比如,随着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过去被看作是超级奢侈品的小轿车在中国迅速普及,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也开始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逐步成长起来。在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中国有弯道超车或换道超车的可能。

  从一个更广的范围看,我认为中国通过加入世贸组织,执行了一种我称为“嵌入式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世界上主要国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因此,我们在这次所谓“中美贸易战”的第一时间就说,没什么好害怕的,尽管中美双方都会有损失,美方损失将更大。

  不久前,美国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和共和党的大佬、前美国贸易谈判代表佐利克都承认,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战已经失败了。美国对华贸易赤字还在增加,美国人付出更多的钱,失去更多的工作。美国今天还想通过所谓“新冷战”来遏制中国,最终也将发现自己变成孤家寡人,背后就是中国这种嵌入式合作共赢发展模式的成功。

  所以,“与国际接轨”这个概念本来是有特定含义的,就是我们通过谈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形成义务与权利的平衡。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与世贸组织规则接轨。但不久我们就看到这个概念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有段时间,好像所有部门、行业、单位都在讲“与国际接轨”。它从外贸领域转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我不否认这样做也使我们学到了不少别人的好东西,但确实也带来了很多严重的问题。比如,有人认为中国必须在所有方面与西方接轨,甚至公开否定我们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主张“政治上融入世界主流文明”、“与世界主流政治制度接轨”。

  这使我想起当年邓小平在该问题上非常清醒的认识。1988年5月,一位发展中国家的元首到北京来,希望邓小平谈谈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经验,除了回答“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邓小平还补充道:“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是这样。”接着,这位总统问邓小平在全球化过程中应该如何与西方打交道,邓小平的回答是四个字:“趋利避害。”回头看,中国参与全球化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诀窍就在于“趋利避害”这四个字。某种意义上,这就是指有些地方要接轨,有些地方不要接轨。

  过去三十来年,西方主要国家推动的全球化的本质是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它既是经济的,又是政治的,包含了所谓“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民主化”等概念。中国认为,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好,给人民带来福祉;处理得不好,则会带来灾难,甚至中断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所以,中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采取了趋利避害、有所接轨,有所不接轨的战略:我们接受并加入了经济全球化,但不加入政治全球化。我们绝不放弃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我们还用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来驾驭西方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最终超越资本主义。结果,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脱颖而出,大多数中国百姓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相比之下,许多国家虽然也拥抱了全球化,却经历了一场接一场的危机。往往不是他们“利用”了外资,而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都被外国资本控制,甚至老百姓财富被华尔街金融大鳄洗劫一空,国家也陷入分裂和战乱。现在看来,依托于西方国家自身的政治制度,他们的跨国公司从全球化中获益巨大,但他们国家的分配制度极度不公,造成国内的贫富差距剧增,导致了逆全球化思潮兴起和民粹主义领导人,比如特朗普这样的人上台。

上一篇:12月12日·星期一 中央电视台各频道节目预告
下一篇:2022最新好玩的部落冲突破解版推荐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