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影里的“大世界”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1-13
手机版

  记忆中,我们的生活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小电影”。

  何为小电影?

  小电影,通常指那些小投入、主创没有名气的独立影像作品。

  很多小电影没有发行渠道,院线无法上映,拍摄完毕后只能内部观摩或网上流传。

  “中国摇滚教父”崔健新片《蓝色骨头》刚在院线上映,但因为题材小众,观念先锋。

  因此观影人群有限。这类文艺到了骨头里的电影同样属于小电影范畴。在如今讲求大投入、大卡司、大制作、高票房的“大电影时代”。

  小电影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正所谓江海不逆小流,不光国际影坛格外器重有中国特色的小电影。

  此外,最近风起云涌的微电影浪潮也是明证。

  以“小”博大不得不提到贾樟柯

  说到“小电影”,不能不说到贾樟柯。

  10月25日晚,第38届巴西圣保罗国际电影节授予中国导演贾樟柯终身成就奖。圣保罗电影节主席瑞娜塔与巴西国宝级导演沃尔特·塞勒斯为贾樟柯颁奖,这是贾樟柯今年第三次获得终身成就奖。今年七月的亚美尼亚金杏国际电影节、八月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节都授予了贾樟柯终身成就奖。

  值得一提的是,在获得诸多国际声誉之前,贾樟柯是拍小电影出道,1994年的《小山回家》、1998年的《小武》……这些低成本电影奠定了老贾的影坛地位。

  贾樟柯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中重要的领军者,他的成长史,几乎就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小电影的发展史。

  1994年,贾樟柯写了关于农民工题材的剧本《小山回家》,他打算拍成一部短片,借到了拍摄器材后,拍摄资金对他来说成了最头疼的问题。

  片子拍完后,贾樟柯又遇到了新烦恼,“如何进入到流通领域,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你还没有推到电影院,没有推到观众那里。当时是一个录像作品,也不可能进入电影院,又是一个50分钟的短片,那面临着一个类似的情况,就怎么被人看到?它要不要被人看到?”

  老贾20年前遇到的烦恼至今也折磨着不少正在拍小电影的年轻人,因为拍小电影的人往往都是新人导演,之前没拍过片子,在资金预算、人员协调和后期剪辑和宣发上实战经验不足,满腔热情之后,很容易四处碰壁。

  但正是因为老贾的坚持,1996年,《小山回家》去参加香港国际影片展的短片竞赛,不但获得最佳故事片奖,贾樟柯还认识了周强——他导演生涯最重要的拍档之一。从那以后,周强成了他的制片人。贾樟柯的电影也才越来越“大”起来。

  贾樟柯的个子很小,但是他有大情怀,他电影里尽是讲述草根人物的小故事,可咀嚼起来有如山西面食,相当有韧劲,也似一壶温酒,品之润泽人心。巴西人很爱贾樟柯,沃尔特·塞勒斯拍摄了纪录片《汾阳小子贾樟柯》,圣保罗国际电影节主席瑞娜塔表示:贾樟柯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超越了国家与地域的界限,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从《小武》到《站台》,从《三峡好人》再到《24城记》,包括今年年底即将开机的新片《山河故人》,贾樟柯的所有作品的投资挺小,但他往往能以小博大,屡屡在国际影节斩获大奖。

  史诗气质民间纪录片浪潮涌来

  某种意义上讲,纪录片当然也是一种另类“小电影”。

  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小型DV逐渐普及,中国为数颇多的一批优秀的年轻作者脱颖而出,他们用DV拍摄了大量反映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纪录片,有些题材敏感无法在电视台播出,就以录像带和VCD的方式在社会流传,有些优秀作品也获得不少国外大奖,这种民间纪录片和贾樟柯式的独立电影通常都有一种以小见大的精神力量,中国的小电影在世纪末成为一道颇为奇异的文化风景线。

  国内众多的纪录片拍摄者,大多是半路出家,他们利用纪录片特有的真实观感,以不动声色的讲述方式来歌颂美好,抨击丑恶。

  比如,冯雷的《雪落伊犁》,以诗意电影的纯净风格,完成对一个少数民族家庭生活的片断式记录;蒋志的《食指》,纪实影像中夹杂着主观阐述式的荒诞画面,对诗人食指不凡的心灵世界做了深入剖析和表现;《铁西区》的作者王兵历经数年,执著记录了东北某大工业区的工厂由盛而衰的过程,以及工人们在居住区的生活细节,呈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史诗气质……

  在他们的作品中,既有一贯坚持的对边缘或弱势群体的关注,如以三陪女为主人公的《我不要你管》(胡庶)、表现京城前卫音乐人生活的《自由的边缘》(孙志强)、又有对主流社会的描述,如表现几名军人退伍前后的《今年冬天》(仲华)、反映农村基层选举状况的《拎起大舌头》(段锦川)、两个铁道工作人员的《幸福生活》(蒋樾);还有对家庭生活或个人领域的开拓,如王芬的《不快乐的不止一个》、杨荔钠的《家庭录像带》……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作视野,无疑大大丰富了独立纪录片的表现空间。

  1998年,著名女诗人翟永明在成都玉林西路上开了一家小酒吧———“白夜”。白夜是成都乃至全国文化圈和艺术圈人士的精神乐土,喜欢电影和民间纪录片的翟永明经常会在这里举行看片会和电影沙龙,当年名噪一时的成都女导演唐丹鸿拍摄的纪录片《夜莺不是唯一的歌喉》就在这里举行首映。(下转11版)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杨帆

上一篇:国产剧评分人数:《陈情令》150万居第一,前十无杨幂赵丽颖作品
下一篇:怎么把qsv格式的视频转换成MP4格式?这些软件可以搞定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