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剧收视口碑双收 沉寂十年的港剧要复苏了?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1-15
手机版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香港无线电视台(简称"TVB")为主导的香港电视行业,以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新潮创意在华语市场占据了大片江山。彼时欣欣向荣之景,近几年却难以再现,取而代之的是韩剧、内地剧、美剧。不少观众心痛不已:“我们喜爱的港剧怎么了?”

  然而,今年情况出现了转机,6月首播的《一屋老友记》先拔头筹,获得32点的收视率;随之暑期档登陆的《城寨英雄》更是口碑收视双收,截至目前已成为本年度收视冠军;“新台”Viu TV推出的自制剧《玛嘉烈与大卫·绿豆篇》更是成为一股清流,让剧迷纷纷表示看到了港剧可与美剧媲美的新希望。

  港剧为什么会衰败?能否有机会重拾荣光?新京报记者独家专访香港无线电视台监制方骏钊、文伟鸿、知名编剧马焱、演员陈法蓉以及研究港剧专家,探讨港剧发展行业现状。

  追溯

  辉煌三十年,2007年渐衰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港剧与香港电影开始风靡大陆,也曾深深影响了一代人。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港剧已成国内的主流电视剧,观众人数不仅庞大,年龄层分布也广,无论是滴水不漏又引人入胜的剧情、跑龙套却也具有精湛演技的演员,都成为观众追捧的“心头好”。

  在电视剧产业研究专家、知名编剧何言看来,经过金融危机的打击、电影市场的衰败,从千禧年后,港剧已经有了缓慢走下坡路的征兆,例如在古天乐、萱萱主演的《刑事侦缉档案4》播出后,受人推崇的刑侦剧也进入一个消极期。不过随后的几年里,港剧也不乏小高潮。2004年,被称为“宫斗剧”始祖的《金枝欲孽》在陆港两地都刮起了“金枝热”。2006年起首播的《法证先锋》系列,也因精彩的推理、扎实的演技让观众眼前一亮。

  何言指出,“港剧落寞”真正的转折点应该是2007年、2008年,这两年TVB花了很多经费制作了《岁月风云》及《珠光宝气》两部作品,但收视口碑不尽如人意。“换句话说,投入很大赔得很惨,导致无线对大投入心生畏惧。”港剧的日益没落有目共睹,有剧评人感叹,“有段时间,我甚至觉得TVB都不在了。”而近几年TVB的收视率基数正逐年减少,香港市民对本地制作的电视节目的欣赏指数与认知率逐渐下滑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港剧”逐渐走向衰退。

  1 港剧为什么会衰落?

  

  同一件蓝衣服,被不同剧集的男演员穿过。这与大陆拍剧动辄一把刀就800万是天壤之别。

  

  播出时间相差16年的《难兄难弟》和《冲上云霄2》,男主角都是吴镇宇,竟然穿着同一件服装。

  除了客观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近年来电视业的变革与香港剧集自身所有的“顽疾”,也成为问题的所在。

  “一家独大”缺竞争,情节老套无突破

  逃不开警匪、律政、商战

  电视剧是生活方式的体现,何言指出,“上世纪80、90年代,港剧让内地人了解到他们不熟悉的香港的生活。随着经济发展,内地生活水平逐渐和香港拉近,对香港的好奇心和崇拜感也不复以往。”而在改变的潮流中,港片仍瞄准老套的题材,无非是警匪、律政以及商战,难免让观众有审美疲劳,受众逐渐小众化。例如《鬼同你OT》收视虽是去年港剧“之王”,但也是充满“套路”的都市快餐,满足了本地观众,但根本难以敲开内地市场大门。

  低成本制作难满足观众胃口

  一套戏服穿几十年

  “小成本,大回报”一直是港剧制作的特色,TVB内部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无线拍戏一直都很节约,戏服一穿几十年”。这与如今的市场和观众需求格格不入。何言解释说:“内地电视剧现在都很乐意投入,动不动就投资几个亿,加上小鲜肉、豪华的特效很容易抢占市场,这些巨额投资对香港来说基本上不现实,像不少香港古装剧仍采用20年前的布景,观众的视觉根本忍受不了。”

  薪水低,演员、监制“北上”捞金

  与内地片酬没法比

  TVB艺人、导演、编剧付出与所得严重失衡,“北上”发展已成潮流,许多在TVB“多年媳妇熬成婆”的艺人,例如胡杏儿、林峰、徐子珊等都趁着身价倍增之时溜走。“留不住人是内部机制问题,薪水低、片酬低、抽佣高,与内地艺人的片酬根本没得比,导致有实力的中坚力量都‘离家’了,金牌编剧和监制亦如出一辙。”何言表示如今TVB人员断层严重,一大半的戏还是老戏骨担角,戚其义、梅小青等金牌监制出走也让TVB元气大伤。另外,高层内讧不断、亦导致员工人心涣散。

  马焱更坦言TVB很难再复制当年的“造星”能力,“随着观众群体逐渐减少,捧出来的明星只是在本土有点反响,要打造全民偶像,可以说基本不可能。”

  内地剧兴旺,韩美剧冲击

  新想法难突破限制

  从前的内地剧相对闭塞,但如今港剧的视野却不够开阔。随着内地剧类型逐渐增多,且制作方面都走上“大剧”之路,每年不乏好剧产出。观众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港剧也不再是内地剧模仿的对象,不少港剧还沦为美剧的追随者。

  面对市场的竞争,TVB却故步自封,马焱透露香港电视剧制作的限制条例并不少于内地,“2000年后市民对电视剧的投诉增多,投诉直接与薪酬挂钩,不少制作团队转而依赖于保守的剧集和题材,创新的意见不被采纳、新的想法被毙掉。”他表示,一部剧集、一个构思需要经过数层关卡,这也是造成剧集跟不上潮流的原因。

  不重视互联网、新媒体等传播途径

  TVB似乎忘了这一块

  “香港并不像内地一样依赖互联网,与互联网的接触也不紧密。”在何言看来,港剧似乎玩不转内地电视行业的一些机制,同时也并不注重在内地多个媒介上的推广,“如今港剧很难在内地电视台或是门户网站播放,失去了一大批‘路人观众’,另外,TVB似乎并不重视在新媒体、自媒体上的宣传,在无数观众被网上剧集吸引时,TVB似乎忘了这一块。”

  2 港剧在做哪些改变?

  面对尴尬,这一两年来,TVB在寻求转变。前几年曾一度兴起的香港电视、如今的VIU TV,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香港的电视产业格局,给TVB带来了竞争压力与创新动力。近期几部热剧能否表示港剧再次复兴了呢?

  场景、题材都求变

  《玛嘉烈与大卫绿豆篇》走小清新路线

  “今年的剧集收视评价好,是因为重新注重了质量,拍摄场景也不同于以前的模式,不少都采用实景拍摄。”另外,在题材上也有创新,例如近期的《玛嘉烈与大卫绿豆篇》,走迥异港剧传统的小清新路线。

  何言指出,港剧一向有非常坚固的根基,手下拥有无数经典IP,基本的制作水平仍在,主抓传统的制作优势与应变能力,加大对经典IP的挖掘投入是港剧重整旗鼓的必经之路。

  力推新人,尝试“留住人”

  不是人人都想外出捞金

  演员断层、制作团队青黄不接,TVB也意识到这个严重问题,TVB监制文伟鸿表示:“更新换代是很正常也非常健康的现象,如今我们也在加大对年轻演员的培养。例如,《城寨英雄》起用的新演员就很被认可。”由于不少艺人与TVB以合约制的合作方式为先,要轻易离巢拍戏也难以实现。演员吴沚默(《完美叛侣》配角)表示,“对新一代香港艺人来说,现有的竞争力没有以前大,对内地情况不了解、语言沟通不畅等种种原因都会限制他们在内地的发展,而TVB更像是一个保护伞,更利于自己施展才能。”

  不少专家指出TVB是时候修补用人机制的一些僵化和漏洞,进化对演员的培养机制、签约方式,加强与艺人的友好关系了,“留不住人一直是TVB的一个危机,可以尝试改变和演员的关系,并不是每个香港艺人都想外出捞金,毕竟香港才是他们的腹地。”

  开放市场引外援

  缺投资可通过外界来解决

  如今,港剧加强与外部合作、观众互动逐渐加强也是一种改变,例如,《玛嘉烈与大卫绿豆篇》改变了“边拍边播”的制式,不再是一味棚拍、一次性拍完,而是通过网络试映版收集观众反馈,再对电视剧进行调整。另外,吴沚默也曾担任过《老表,你好嘢》的编剧,她表示TVB也意识到竞争力不足,会“外派”一些剧本,与外部资源合作;文伟鸿则表示TVB也尝试在网络方面与内地合作,可以让剧集接触到不同层次的观众,例如《使徒行者》就取得过很高的播放量。

  TVB可以尝试着打开整个电视市场,能够把自己的制作方式与平台同大陆市场交流,互通演员也是可尝试的方法。马焱认为,“投资上的硬伤,可以以向外界打开市场、吸引资金来解决。”同时,专家认为港剧应多采用通用的语言、演员、制作班底去适应市场变化。

  3 港剧是否就此逆袭?

  香港演员陈法蓉:最近刚刚完成了一部TVB台庆剧的拍摄,发现很多以前的人回去拍戏了,目前来说港剧口碑回潮,势头不错,我认为“逆袭”主要应从类型出发,因为观众口味不同。至于外部竞争,每个地方的电视剧都有自己的特色,应保持本来特色再加以多元化,不要跟风拍一样的东西。

  编剧马焱:港剧有逆袭的可能,但现在还为时过早,需要改变的问题还有很多,内部积累的问题诸多,前景也不乐观。香港本地的剧集也在探索能不能与国内市场大融合,这几年TVB也有和外面市场竞争的想法,如果加大对剧集的制作与投入,题材上实现突破,说不定可以改变颓势。

  电视剧产业研究专家何言:近20年内,我想港剧基本不可能恢复到如《创世纪》等剧的黄金时代,如今受好评的电视剧大部分还是以“本土味”为先,整体思想比较僵化,无法完全迎合内地市场,做到真正的市场开放。加之内地播放港剧的渠道大量减少,要回到万人空巷很难。

  ■ 逆袭案例

  《一屋老友记》

  

  图为《一屋老友记》,欧阳震华自带喜感。

  在拍摄前,监制方骏钊就将“一屋之主”这个角色锁定在欧阳震华身上,“这个必须有喜剧的感觉,同时也可以压场,欧阳震华绝对可以。”在确定欧阳震华有档期的情况下,剧本逐渐成形,两个“老鬼魂”的扮演者,他选择了观众都很熟悉的罗兰和胡枫,“即使他们演鬼魂,观众也不会害怕,可以增加更广的观众基础。

  方骏钊表示自己并未预期此剧会爆棚,能获得成功一是靠扎实的剧本,二是靠演员。何言表示,喜剧的收视率一向是比较有保障,《一屋老友记》以很少见的“鬼”的题材取胜。

  《一屋老友记》还注重布景真实化,“搜集了很多资料,设置场景差不多花了一个礼拜。”除此之外,重视代入感,“一直依照观众的立场来设置剧集的方方面面,拍出来的感觉不能和现实太脱轨。”

  《城寨英雄》

  

  图为胡定欣主演的《城寨英雄》,展示了久违的硬桥硬马的真功夫。

  由于陈展鹏和胡定欣“能打”的特质,出演质量也很高,文伟鸿一开始就决定由他们担纲主角。另外,他特意挑选了一些具备个人特质但没有被挖掘出来的演员,“比如吴家乐,从来没有人觉得他可以演奸角,但是出来的效果非常好,是时候去挖掘一些不被观众注意到的表演者的能力了。”在马焱看来,《城寨英雄》这个题材让观众看到了很多年都没有过的“硬功夫”的电视剧。

  文伟鸿不赞同一味采用特效,也不认为“真打”会过时,“《城寨英雄》让观众看到演员是在真打,我们用了最少的替身、最少的电脑技术,练出了功夫真实的戏感,这样才会让观众感受到剧集的诚意。”

上一篇:斯皮尔伯格新片再走科幻风 自称不为科技拍电影
下一篇:热血传奇合击版道道已称王,那传奇手游道道搭配能否称帝?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