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经历震后岁月:汶川地震灾区群众五年生活片断(二)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1-16
手机版

  震后第三年。灾后重建全面完成,千万灾区人民开始崭新生活

  2011年4月20日是北川妇女权冬梅记忆深刻的一天。那一天,借着北川新县城“巴拿恰”商业街开街的东风,她和丈夫周强经营的小店“权家石磨坊”迎来“开门红”。

  “我们找了30多个亲戚来帮忙,结果还是忙不过来。两台石磨一直没停,凉粉、豆花不一会儿就卖光了。”那一天,权冬梅格外疲惫,但也格外踏实——“总算可以不用为将来的日子发愁了。”

  今年37岁的权冬梅本是北川县陈家坝乡老场村的农民。地震后,虽然住房重建了,但土地因灾灭失,一家人以后靠什么生活?重建房屋的贷款怎么偿还?权冬梅和丈夫都想着,不能坐吃山空,要自力更生,靠勤劳双手找到新生活。

  2010年冬天,权冬梅得知北川新县城商业街启动招租,于是联合家中其他兄弟姐妹,5家人一共凑了约14万元,在商业街上租下一个门面开餐馆,成为新北川巴拿恰商业街的第一批商户。

  经营餐饮生意起早贪黑,权冬梅和周强每天凌晨6:30就要到店里做早餐,晚上常常要忙到21时以后才能离开。现在,“权家石磨坊”经营范围已从特色小吃扩大到普通中餐,生意蒸蒸日上。

  震后第四年。地震的伤痕渐渐淡去,抗震救灾精神却依然激励着人们

  2012年1月,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第三代核电末级叶片,这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让东汽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当时仅28岁的技术员曾敬平是这项产品研发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

  叶片是汽轮机的核心部件,如同汽轮机的“心脏”,需要不懈的技术创新,但一批经验丰富的老技术人员在汶川大地震中不幸遇难。被埋45小时后获救的曾敬平,一名进厂仅一年的年轻技术员成其他剧了“顶梁柱”,这让他感到压力颇大,“就像赶鸭子上架。”

  一个成熟的叶片技术人员至少需要在岗位上“磨炼”3至5年时间,但曾敬平感觉没有时间等了。“不会就学。老技术员的经验流失了,我们就自己总结经验,去花更多的时间完善、学习,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曾敬平回忆,那些日子加班到午夜是工作常态,有时甚至还熬通宵,可不少同事都自愿加班。

  “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曾敬平每天上班,都能在厂区墙上看到这几行大字——这就是“东汽精神”。从上世纪60年代创业之初就延续下来的这种精神,也感召着年青一代东汽人。经过高强度的技术突击,曾敬平很快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开始挑起重任独当一面。

  “不少同事在这场灾难中遇难了,我活着就要负更大的责任。”曾敬平说,因为“死过一次”,今后的人生再没有懈怠的理由。

  汶川地震5周年。日历又翻到5月12日这一天,逝者如斯,生者前行

  映秀,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如今已是景色怡人的旅游小镇。充满藏式风情的嘉绒客栈位于映秀的一条小街上。客栈老板是今年36岁的映秀镇居民杨和江,地震时,他失去了妻子和两个孩子。

  2009年4月,杨和江经人介绍认识了来自四川简阳市的姑娘谢丽珍。两人刚接触时,杨和江对谈恋爱还有些抗拒,感觉自己还没走出悲痛。然而,生活总要继续,终于爱情的火花又一次照亮了杨和江的生活,几个月后,他和谢丽珍组建了新的家庭。

  映秀人是坚强的,但内心也是柔软的。震后头几年,这个刚强的汉子,每到妻子、孩子的生日,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痛哭。“我们刚在一起时,过去亲人的事情谁都不敢提,这是杨哥心里不能触摸的伤口。”谢丽珍说,渐渐地,新房建起来了,小宝宝呱呱坠地,笑脸也重新回到了杨和江的脸上。

  谢丽珍称呼杨和江的亡妻为“云大姐”,逢年过节,夫妻俩会一道去“云大姐”娘家走动,亲密就像一家人。谢丽珍对“云大姐”80多岁的父亲说:“爸爸,您女儿不在了,以后您就把我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吧!”

  如今,他们的女儿杨柳文已两岁了。杨和江说,小柳文与原来的孩子长得很像,性格也像,“活泼可爱,调皮捣蛋”,是一家人的欢乐源泉。

  “家没了,又建好;亲人走了,再寻到;孩子失去了,又得到。生活又有了希望。”杨和江站在路边,抬头看着映秀新城——这个曾经被彻底摧毁的震中小镇,如今更加美丽地矗立在奔流不息的岷江之畔。

  (原标题:我们一起经历震后岁月:汶川地震灾区群众五年生活片断)

  

上一篇:共战沙场!《战意》创世终极测试今日开启大规模发码活动
下一篇:爱奇艺自制纪录片《棒!少年》全国公映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