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2-10-28
手机版

  善与恶的边界,念与实的交织,神性与人性的抗衡——《姜子牙》注:本篇文章涉及许多剧透,建议观影后再食用。写在前头:从各种意义上来说,《姜子牙》并不是一部爆米花电影,也不能像《哪吒》一样,带给观众很多欢声笑语。事实上,当我看完之后,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这个剧组真的太勇敢了,太敢写了——要知道,原本《姜子牙》是要在大年初一上映的。个中原因,诸位去影院一看便知。严格来说,这篇文章称不上一篇合格的影评:对于电影中诸如特效画面场景等专业评价较少,主要侧重于分析与拓展电影中提出却并未展开的问题。如果想要学习到许多关于电影的硬知识,这篇文章或许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同时,我希望以下两种人最好能回避我的评论:第一种,只认真看了片头十几分钟,甚至根本没有看过的人,毫不仁慈地挥动手中的键,将本就不是让人娱乐的影片打入万丈深渊。彩蛋确实好看,好笑,但觉得整部影片只有彩蛋好看的,我不愿对你所阐述的任何观点做任何评价,因为没有意义,而且这种人一般表达不出合理的观点。另一种人,对于这部立意较为沉重的影片竟升起了一种优越感,觉得批评他的人都是没看懂,都是浅薄、没有思想之人,都是只会磕CP而不关注电影本身之人。如果你让他说出个所以然,他也只会含糊其辞,并将自己所说的每句话都放在大众与思想的制高点上。看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与第一种人并无分别。我不因为他是国漫来抬高对他的评价,也不因为它不能给我带来欢乐而将之批得一无是处。我只是想将他当作一部电影,来谈一谈我的感受。当然,任何基于深度思考的评价都不会是一边倒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如果你能接受我的一点小偏执,小幽默,并对我的一些无妄之谈有些兴趣(我不胜荣幸,并受宠若惊),那烦请继续往下阅读。在开始对这部影片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前,我想先说几点自己主观上感受到的关于情节上的一些缺陷。(如有疏漏,敬请指正)1.为什么申公豹背着师傅入人间找姜子牙十余载却没有被召回?2.九尾究竟有没有把实情全盘托出?究竟是真的被天神利用,落得如此悲惨境地,还是她从始至终都在欺骗姜子牙?一个以幻术为生的妖,真的会将所有真相告诉自己的敌人吗?我对这种可能性持保留态度。(后文对此有所补充)3.姜子牙觉醒换装让我感觉太出戏了 :)4.结尾太过仓促。师尊上面是师祖,师祖之上是否还有更高一级的人,亦或是最高层次的天道?如果师祖的弟子会干出这种欺骗三界的事情,他的师父知情却不制止,这样的师祖,真的能够称得上是绝对的正义吗?这样的道,真的是天道吗?5.还是关于结尾。为什么姜子牙斩断了天梯,人间就变得富足安乐,山清水秀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影片中的天庭形象是否就是十恶不赦的剥削者和欺骗者?如果真是这样,斩断了天梯就能切断两个世界的关系吗?为什么不能新建天梯?在人人都能被封神的时代之下,不清楚真相的广大群众就真的对天神深恶痛绝了吗?如果天庭本质是如此,那师祖,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存在?6.客观来说,影片的前半个多小时有些地方的故事展开确实做的不够到位,有些情节出现的有些突兀。(虽然一些伏笔和铺垫都是后面的情节展开之必要,但第一次看确实会有些不知其所以然)不过我对网上很多人嘲讽的“反派只说半句话”并没有什么不适。如果九尾从一开始就说出了师尊最阴暗的计划,那后面也就无法做到戏剧反差了。而且,在没有剧情铺垫的情况下,让一个充满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姜子牙相信自己的师傅是十恶不赦的人,这恐怕也是不符合常理的。正文实际上,这部影片的思想体量是巨大的,但可能是因为时长受限,或者一些不可言说的原因,很多点都处于似破非破的状态。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才会觉得整部影片看下来仿佛置身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但是,如果我们能深度思考一下,能自己顺着影片的思路下去,再想一点更深的观点呢?虽然很多理论都是老生常谈,但我相信,每一次讨论都能有一点更深的感悟和理解。1.“知其不可而为之”让我们从故事的根源开始讨论。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师尊说的都是真的,姜子牙确实中的是狐妖的幻术,根本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因为狐妖而死,那么姜子牙的十数载北海放逐,十数载的彷徨与质疑还有意义吗?一个人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理想,甚至是空中楼阁,而甘愿放弃自己的一切,这是否值得呢?《论语·宪问》中的一句话引发了数千年来许多人的讨论与思考:“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我对于“知其不可”有两种解读:一是知道自己将要做的事情很困难,难到别人觉得这件事是没有办法完成的,但你却认为自己能够通过各种方式的努力来完成;第二种是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这件事是否有意义,或者是你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徒劳,但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继续做下去,知其不可,却仍为之。我们对于这两种人都不陌生。各种科研项目,创新发明,最开始都是像第一种情况,不顾别人的反对或者是嘲讽,坚持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能实现自身价值的事情,最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万人敬仰。我们对第二种人也是习以为常:死要面子的领导永不承认自己的规划与判断出了错误,即使自己知道这个项目再做下去是无用功,也要坚持下去;身边的人与你进行辩论时,即使知道了自己是错的,自己没有考虑周全,却仍不肯改变,非要斗得你死我活。两者之间,高下立判。“可是,生活中充满了悖论,如同玫瑰也是荆棘。”愚公移山,这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也一度引发了大家的思考。愚公这种为了造福后代,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的精神令人动容,但他为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愿望,让全家人都过上了挖山的苦日子,甚至已经设想好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情况,这合理吗?假设没有神仙将太行王屋搬走,结局很有可能是“数年之后,毫无存进,悄然而止”。从这个方面来看,愚公又算是哪一种人呢?同样的,我们没有办法说电影里的姜子牙就是一个伟大的人,或者就是一个傻子。电影中,姜子牙为追寻心中的善,从不放弃,最终成功了。但实际上,他完全不敢断定自己看到的是真的。仅仅是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女孩而沉沦十数载,如果这个女孩并不存在,或者是她永远不来到北海,故事又会是如何发展呢?这可能需要我们的静心思考。“你终究会成为你正在成为的人,你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来自你人生意义的诘问”——毛姆辩证与独立实际上,这部电影的取材并不新颖。总的来说,就是原本至高无上的神实际上才是最大的恶人,而主角在一次次内心的挣扎,信仰的动摇之后认清了真相,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拯救了众生。这也是为什么导演在采访中说:“姜子牙重获神力并不是在他成神之时,而是在他选择放弃成神之时。”(我之前也设想过九尾是不是一直在欺骗姜子牙,师尊并没有做这些事情,但是从姜子牙顿悟,重获神力这一点来看应该没有这种意思)放眼全片,我们会发现,这部电影在描绘人物思想冲突上的着墨是非常多的。单从师尊的言语来看,那九尾妖狐祸害人间,屠戮苍生,是个非死不可的魔头,而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光听信九尾的一面之词,你会发现九尾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受天神利用,灭了纣王后本应被封神,却反遭报复,竟至于灭族。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真是不得好死!特德·姜在《呼吸》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只有清楚真相你才能拥有正义。”但是,清楚真相,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以下这个场景相信许多人都不会陌生:今天上网,忽然看到某艺人做了什么不道德的事情。岂有此理?身为公众人物居然能做这种事情?一怒之下,喷不绝口。过了几个小时一看,居然有一大波人带着一大波证据说这个艺人被诬陷了,信息发布者是别有居心。你想着:真是可恶!我原本对这个明星的印象还挺好的,这种人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谣言发布者真该死!于是乎,继续操纵键盘。第二天早上一看,更多证据表明该艺人劣迹斑斑,你再一次相信了:是可忍,孰不可忍!这种失格偶像,人人得而诛之!!最后发现,这一切都是第三者所为,目的是为了骗取更多关注和流量。而你已经在其中随波逐流,却乐此不疲。诗曰:天不生我XXX,键道万古如长夜。这个段子听起来好笑,却又何其悲哀。各种社交平台,新闻时讯评论区的戾气越来越重,大家只愿意听自己想听的,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而对于不同的观点,总是嗤之以鼻,甚至恶语相向。此外,许多人总是被各种媒体操纵,化为他们手中的刀剑而不自知。这种现象,真是可悲又可恨。培根在《论人生》中说过:“读书不是为了雄辩与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与盲从,而是为了思考与权衡。”导致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的原因有几个:网络信息发布的匿名性使不负责任的言论得以传播,信息的纷杂与内容价值的差异使人无心分辨其真伪;认知渠道的局限性与人为加工性(即你所知道的很可能只是别人想让你知道的)使你永远无法完全看清远方的真相。关于这方面的话题,由于之前已经多次论证,此处便不再赘述。我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我想,如果能多一个人之后再看到具有煽动性的言论,一面之词,可以静下心,思考后再做决断,我也是能聊以自慰的。善与恶的边界,神性与人性何为善,何为恶?这似乎也是几千年来争论不休却又无果而终的一个话题。对于《姜子牙》来说,如果抛去阴谋论,这就是一个赤裸裸的电车问题:救一人,还是救苍生?师尊对姜子牙说:“杀狐妖,斩的不是恶,是善。牺牲一个人,造福苍生,这便是神性。”姜子牙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一人如露水,苍生如江海,一人不救,何以救苍生?”“牺牲无辜之人,这就是天道吗?”“是神,是妖,是人,不可欺,不可操控,不可不救。”但是,纵然他恢复了神力,在至上的神权之下,却仍然没救下小九,甚至没救下一条怨魂。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最终放弃了对神的敬仰,毅然斩断天梯。当时的他,心里会想什么?是否会想起小九的那句话:“神仙,是不会骗人的吧?”神仙,是不会骗人的吧?这或许是绝大部分人内心的想法。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中,对于善恶都或多或少有刻板的印象:师长父母做的事情绝大都是为我们好的,是有理由的,是善的;那些低收入者,流浪汉,就是脏的,水平低下的,很多时候就是恶的。纵然我想否认,却又百口莫辩:有些时候,我们的思维惯性出卖了我们。《哪吒》中申公豹的那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人心中的成见是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休想搬动。”这句话在《姜子牙》中也同样适用:神界,师尊就被完全认为是善的,而妖族就是恶的;小九心地善良,却没有人同情她,只因她是狐族,所以她就一定是恶的。对吗?对,也不对。贴标签无疑是最省力的,但同时,有时候也是不准确的——正如我之前所言,世界永远不是非黑即白的,大多数时候,他只是一抹迷人的灰。电车问题也同样如此。如今,越来越多人认为,这并不是个难题:牺牲一个人来换取五个人的性命,明显是相对理智的。但是,如果这个问题变成一个救人无数的医生和五个无所事事的流浪汉呢?有些人就会动摇了。再进一步,如果你就是那单独的一个人,现在你拥有选择权:是牺牲掉自己,拯救五个或者更多人的性命;还是保全自己,让其他人因你而死?这是伦理学上的一个世纪难题,也反映出一个残酷的现实:实话来说,人类是很难做到真正共情的。正如波士顿犹太人死难纪念碑上的这一段话:“当纳粹来抓共产党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来抓犹太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贸易工会主义者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贸易工会主义者;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徒;当他们来抓我时,已无人替我说话了。”然后,还是有些人对于姜子牙这种舍众生保一人的行为嗤之以鼻。英国有句谚语是这样的:Better to let a hundred guilty go free than to convict one innocent man.纵使放过一百个有罪的人也不能陷害一个无辜之人,那么,我们又怎么能谴责这样的姜子牙呢?4.关于小九理性了这么久,请容许我也感性一下。一直以来,我对于小女孩的形象都是没有抵抗力的,无论是《Frozen》中的Elsa和Anna,还是《姜子牙》中的小九,都能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和许多感触。影片中的小九,看似桀骜不驯,天不怕地不怕,实际上,这都是一次次与死神擦肩后留下的伤疤。她从一开始便背负着无限接近死亡的身份,甚至自己生命的拥有权都不在手上。她一无所有,除了那个飘渺不可及的阿父,那座幽都山。她无数次被生活击倒,却仍旧没有放弃寻找生命的意义。她始终积极,并充满希望。“希望从来就有,即使是在最沉重的时刻,我仍然为他留下明媚的一角,这本身就有意义,甚至是全部的意义。”她背负了太多,以至于她无法停歇片刻。幽都山中的纣王和九尾残害了她的肉体,更摧毁了她仅有的希望——原来,自己只是一个被世间遗弃的不值一提的玩具,除了被利用之外一无所有。最让我心疼的是在归墟中,小九与姜子牙的对话。“我们这是要去哪?”“去归墟。在那里,你可以重新转世,再也不用受宿命锁的束缚。你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样,过上安稳的生活,也会有一个真正疼你的阿父。”“你说的,是真的吧?神仙,应该是不会骗人的吧?”小九甚至没有因为将要死亡而惊恐,而害怕。她只是轻轻问出这样一个问题,却让我心酸不已:为什么要让一个孩子背负这么多,这种痛苦,甚至超越了死亡?我忽的想起东野圭吾在《白夜行》中写的一段话:“他用黑暗换回女孩的光明,独自在黑夜里行走,用凄苦去救赎。他闭上眼睛,她默默地却没回头。”那女孩回头了,对着他笑了笑,步入了更黑的深渊:这并不是能转世的地方,只是镇压狐族怨魂的囚笼。囚笼最终被击碎,而小九,最终也在上天的“净化”中,化为点点星光。“神仙,应该是不会骗人的吧。”影片的最后,那个杨柳微风百媚生的小镇,那个娃娃,那个坐在父亲肩头天真无邪的小女孩,一定是她吧。一定会是她。5.一些杂谈1.哪吒与姜子牙,代表的是两种人,两种人生。亲情与责任,率真与沉重,毫无拘束与负重前行,每一点都值得我们深思,而不是踩一捧一。人死后究竟归向何方?影片中,亡魂,怨魂,玄鸟,归墟,风铃等元素反复出现(姜子牙三人对战怨魂化作的骨兽那段我印象深刻),他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士兵看似为国捐躯,实际却抱憾而终,死后也无家可归,化为怨魂。归墟看起来是转世之去处,实际上确是天尊囚禁狐族的牢笼。玄鸟,风铃是否代表着希望?那些亡灵最终的归宿在哪?六道轮回,何以往生?我想,这也是需要深度讨论的问题。3.天上的神仙与地下的狐妖一样,都戴着面具,不以真面目见人,是否暗示了神与妖一样,都是戴着面具的伪人?殊途同归,却无以为证。附:归墟亦作"归虚"。 传说为海中无底之谷,谓众水汇聚之处。《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张湛注:"归墟﹐或作归塘。"明李东阳《初预郊坛分献得南海》诗:"归虚下有通灵地﹐广利中含济物功。"后喻事物的终结﹑归宿。“我把荆棘当作铺满鲜花的原野,人间便没有什么能将我折磨。”非原po转自qq空间文:清水二转请注明出处,禁止二改

上一篇:佳片有约重映《普罗米修斯》 影迷期盼异形归来
下一篇:8.8分韩国神作2.0,男神7年后再聚,果然又是一部大爽片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