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视频、走个路就能赚钱?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栏目:影视资讯  时间:2023-01-17
手机版

  

  涉嫌传销。新华社发 徐骏 作

  随着“低头族”不断增加,一批打着“看视频、走路都能赚钱”噱头的赚钱类APP频繁出现,借此吸引用户下载安装。然而,这些赚钱APP是否真的赚钱?其中是否有猫腻?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赚钱APP从注册使用到现金提现,整个过程费时费力,一不留神,还可能掉入陷阱。另外,此类APP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不容忽视。

  看500次视频才赚10元

  “看个视频就能把钱挣了”“走走路就可以领钱了”。在家过上退休生活的肖女士在看短视频时,经常能见到植入这类赚钱APP的广告,声称利用零散时间在手机上进行简单操作就可获取一定回报,这一诱惑不禁让她心动台湾剧

  肖女士在手机上下载了三个赚钱APP,根据不同平台规定,看视频、走路、做任务等都可以换取金币,进而提现。“一开始以为刷到几千金币挺容易的,后面发现10000个金币才能兑换1元钱。”肖女士统计了下,每天走一万步才赚到700多个金币,看视频短则十几秒,长则三五分钟,三个软件轮流着看,也至少要看四五百分钟才赚到1至2元钱。而且随着提现的金额越来越多,赚钱的门槛也越来越高,相同时间内赚取的金币越来越少,“钱变得越来越难赚”。

  在广州上班的张然(化名)则告诉记者,自己曾下载过一款资讯软件,看新闻时页面不断跳出“再看一分钟可以领xx元”的广告,但实际上看十几分钟也就积累了几毛钱,并且推荐的内容质量很差,最终选择“卸载了之”。

  记者在互联网搜索关键词“赚钱APP”发现,各种广告链接层出不穷。有的APP为了躲避监管,不在正规的应用商店上架,而是选择在网络上发帖,通过链接下载。另外,很多APP还设置了看似丰厚的推荐奖励,与看视频、走路、做任务赚钱相比更是轻松不少,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各式各样的赚钱APP进行病毒式的推广。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发布的广告监测数据也显示,这种“网赚类”广告在深圳去年下半年监测到的所有广告中占比13.8%,这些广告中宣传用语涉嫌违规的占比高达62.3%,并且投放量呈逐月递增的趋势。

  那么,下载这些APP是否真的就能赚钱呢?具体操作上,以某赚钱APP为例,广告号称看视频立马提现10元,还能免费抽奖,营造出一种很快就能提现的错觉。但实际上,记者每次观看30秒以上的视频,才获得0.02元,而平台规定提现至少需要10元,意味着至少观看500次才能提现,多数还是广告之类的内容。有的APP则需要达到所设定的“等级”“步数”等目标后才能提现,提现道路上设置了重重阻碍。

  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热衷

  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有不少中老年人沉迷于刷手机做“任务”赚钱,她们不是在家带娃,就是退休后有大量闲暇时间,且对于网上信息难辨真伪,不善使用智能手机,通常又把钱看得很重。

  今年50多岁的张姨告诉记者,身边有好友曾推荐她下载某视频极速版APP,因推荐后有丰厚奖励,现同龄的亲朋好友基本都下载过各式各样的赚钱软件,利用空闲时间赚钱。而对于是否输入过个人信息、怎样绑定微信账号、如何注册登录等,张姨表示:“我什么都不知道,都是别人手把手教我做的。”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高艳东认为,中老年人之所以热衷于玩赚钱APP,原因在于空余时间较多,刷手机软件便能赚零花钱,对其而言是较好的一种消遣方式,但相比年轻人群体对个人信息的严格保护,中老年人群体接触智能手机时间短,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归根结底是精神生活相对匮乏,社会对中老年人群体的关心不够。”

  警惕:个人信息有泄露风险

  `除了获得的回报与付出的时间精力不成正比,使用这种APP一不小心还可能带来种种负面效果,甚至个人信息也被泄露。小轩(化名)告诉记者,下载某赚钱APP之后,开始频繁接到骚扰电话,内容大多与网贷或“刷单”相关。肖女士曾玩过某款猜成语的赚钱APP,因不熟悉这类软件,点击某个选项后,莫名其妙地被扣去20元。事后她回想,应该是APP绑定了个人微信账户才导致,至于什么时候绑定,怎样绑定,自己早已回想不起来了。此后因微信账号便是手机号码,她更是频频收到广告短信。

  记者调查发现,个人信息收集往往出现在金额提现这一步,平台需要绑定个人支付宝、微信账户,还获取用户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刚开始注册登录该APP时,也会跳出页面提醒,使用过程中将收集用户提供的信息用于保障产品的正常基础运行,只有同意后才能使用。

  此类APP或涉嫌传销、虚假宣传

  另外,不少赚钱APP刻意夸大赚钱效果,存在虚假广告宣传之嫌,设置丰厚的奖励推广,也引起法律界人士探讨。

  号称可以通过走路赚钱的“趣步”APP,在2019年就因涉嫌传销、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被立案调查。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赚钱APP利用一些用户在获得利益后还会向周围的亲属、朋友推荐,推荐成功后给予一定的奖励,存在使新、老用户之间构成上下层级的现象,涉嫌传销,一定程度游走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那么这种奖励模式是否与传销的构成要件相似?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公益律师廖建勋认为,一些赚钱APP通过推荐新会员下载会有相应报酬,确与传销有相似之处,但不一定能够成立。传销涉及三个层级才成立,而有些APP通过推荐下载只涉及两个层级,则还不能构成传销行为。“但如果行为涉嫌构成传销的话,则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还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廖律师称,如果消费者认为该赚钱APP的行为涉嫌构成传销,可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由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罚。

  廖律师认为,如果这些赚钱APP本质是诱导消费者下载,实则变相发放广告,说明存在欺骗行为。其次,一些APP所宣称的玩游戏、走路就可轻松赚钱,但实际操作下来并不容易,那么显然也是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构成虚假广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对此实施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虚假广告罪,将追究刑事责任。

  如何防治

  警惕非正规应用市场下载

  建议多部门合力整顿

  网络安全专家何展强表示,用户下载、使用赚钱APP时,首先要清楚其赚钱原理,期间获取了自身多少权限;其次,衡量投入的时间成本与赚到的钱是否成正比。最后,尤其要警惕从非正规的应用市场,只通过网络链接便可自行下载的APP。“如果一个APP连正规的渠道都没有的话,有很大的风险,这是一个常识问题。”

  何展强认为,为防止掉入消费陷阱,用户首先自身要提高意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很多APP背后就是一个机构企业,以赚钱为目的,消费者要有正常的商业逻辑去判断。”

  高艳东则认为,此类APP在网络上泛滥,同时不少用户反映泄露个人信息甚至上当受骗,说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还需加强监管。“APP提供者属于网络服务提供者,中老年人为网络服务消费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市场监督管理局有权保障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追究经营者的侵权责任。另一方面,网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属于公安机关网络安全保卫部门的监管范围,如果用户遭遇财产诈骗行为,也属于公安机关监管范围。”

  面对赚钱类APP产业中存在的乱象,有业内专家指出,公安、市场监管及网信等有关部门应积极行动,合力整顿。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曾呼吁,各互联网企业增强法律意识,加强自我审查,强化用户体验,以做好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于用户为目的,共同引导市场良性发展。

  对此,高艳东表示,首先,监管治理应当做到有法可依,可制定网络软件应用程序市场准入标准和监管制度依据,包括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的界限、无法提现时应承担的责任等。其次,公安部门和网信部门要加大对网络诈骗以及侵害个人信息行为的惩戒力度,建立老年人赚钱APP等软件集中投诉平台,对投诉量多的APP进行下架,并对其开发者予以个人惩戒。最后,互联网平台企业应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监督纠错机制,强化事前事中监管,切实履行企业行业责任。对于老年人常用APP,可开发专用的适老界面,同时对信息安全给予更高保护。

  综合新华社、央广中国之声、人民日报海外版、南方都市报报道

上一篇:《才艺榜样》年度评选活动旋风来袭 少儿才艺年度大赏
下一篇:满星推荐:2部2020年最新科幻战争电影,收藏点赞,赶紧去看!

最近更新影视资讯